Ⅰ 請高人點評金融危機
一、金融危機的形成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盡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巨額虧損。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車工業、航空業、電子通信業。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的金融危機積淀久,它啟示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我們要一切立足於本國的實際,辦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這也是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之良策。
二、美國金融危機對於中國的影響:
1. 直接影響相對有限:中國官方儲備及商業銀行投資的美元資產在本輪危機中一度暴露於風險中,但總體而言投資損失有限,不會對中國金融體系產生較大沖擊。
2.具體的影響:
(1)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和美林公司被收購與始自去年的次貸危機一脈相承,在眾多專家看來,這個事件僅是整個危機過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應該被孤立看待,其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實際上也是次貸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的延續。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斌:可以從出口和進口兩個方面來理解這次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張斌說,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進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並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而製造業因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麼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2)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雖然美國經濟形勢在二季度表現優於預期,體現出了足夠的韌性,但這是由於美元弱勢所帶來的強勁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風暴襲來,國內需求更趨疲弱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將繼續推動「弱勢美元」下的出口,給美聯儲預留出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張斌:,雖然中長期還是看好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短期內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所認可,如此一來,原油、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將被再度推高,我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為增加。
(3)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是美國次債危機的延續,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和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為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不同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所區分的只是損失額度大小,像雷曼兄弟,還包括前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購的貝爾斯登等,但與其估算投資者的直接損失不如考量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打擊。具體到中國而言, ,影響在兩個層面上,第一個層面是市場信心,美國出大問題的機構相繼破產,給中國的投資者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可以獲得印證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消息傳來的次日,正值A股結束中秋三天假日開市,滬深兩市銀行板塊全線暴跌,其表現只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其中,工商銀行跌9.95%,建設銀行跌9.94%,中國銀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擊之下,滬深兩市銀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過9.0%,多達8家銀行股跌停。而據昨日最新披露的信息,16日盤中跌停的招商銀行截至昨日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並且公司尚未對上述債券提取減值准備。
(4)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ly)北美版前執行總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羅伯特道林(RobertDowling):對持有大量美國金融機構股票和基金的中國銀行業的擔心。根據破產文件顯示,雷曼兄弟前30大無抵押債權人主要是亞洲金融機構,包括日本的Aozora銀行、中央三井信託、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實業銀行、信金中央金庫、國內金融機構中中國銀行再度被牽涉其中。據報道,雷曼對日本Aozora銀行欠款額達4.62億美元,對瑞穗實業銀行欠款額達3.82億美元,對花旗集團香港子公司欠款額約為2.75億美元,而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也曾主導給雷曼貸款5000萬美元。
「華爾街金融風暴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增長步伐已然放慢,」道林說,「美國此次的金融風暴只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金融風暴引起美國股指暴跌,而中國政府曾在華爾街購入大量股票,中國的銀行、基金公司也曾買入大量美國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機引發的貸款困難還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貿易出口。」 「其實中國現在宏觀經濟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國內經濟因素,還有一部分的確也是來自於美國,來自於外部所導致的。」郭田勇說,「我們講輸入型通貨膨脹,其實經濟衰退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輸入性,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它對各個國家的商品、投資等方面的需求量都會非常大,所以美國經濟一旦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全球或者許多主要國家的經濟出現下滑或者經濟出現衰退。」
3. 教訓深刻宜引以為戒:中國可以在美國本次危機中學得以下教訓:
(1). 寬松的貨幣政策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給日後金融系統危機帶來潛在風險。
(2). 面對國際市場這碗「深水」, 中國的「走出去」政策須更為謹慎,對外投資需要有嚴格的風險評估和多元化的投資策略。
三、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緩解.
Ⅱ 金融危機對我國期貨市場的影響
美國的金融危機,這個話題幾乎家喻戶曉。但是,如何去認識這一演變過程,防患於其然,這雖然不是你我考慮的問題,而是中國管理層,央行研究的大事,也是全球各國政府反思的大事。但其中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有利於正確認識個人和單位今後的投資方向。
美國次級債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別設立於1938年和1970年,屬於由私人投資者控股但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機構。兩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抵押貸款公司、銀行和其他放貸機構購買住房抵押貸款,並將部分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後打包出售給其他投資者)其對象就是信用等級較差的美國公民,由於美國過渡消費習慣,這種只需付息就能住房的美國人群在房產形勢好的情況下很受青睞,規模相當大,而且次級債公司的債券和股票向全球開放,可以說是很多國家都多少有點。但是07年起,美國房市開始出問題了,次級債也隨之大幅縮水並逐漸演變成所謂的金融危機。 美國幾大投資銀行提供大量融資政府背景的房利美,房地美因此造成巨大壞帳。而次級債公司及幾大投行的股票應聲下跌,這樣一連串的問題馬上影響到全球。與此同時,國際投機資金又興風作浪先是惡炒有色,後又惡炒石油期貨(08年7月曾接近150美元/桶)等資源類期貨,最終又大肆做空(08年12月初不到35美元/桶),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也就一發不可收拾。金融危機的根本性的標志是創立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銀行在08年9月宣布破產,全球金融股集體跳水,世界一片驚慌。我們看到俄羅斯股票單日跌幅19%而表示擔憂時,沒幾天冰島股指單日跌幅高達75%,創造了世界歷史記錄,國家信譽也受到嚴重的打擊。回顧這一切的同時,我們中國也出現了中國平安投資歐洲富通集團238億人民幣造成巨虧,風趣的網民稱6000萬年薪的馬明哲投資水平比一般股民還要臭,當時投資損失高達95%;中信集團設在香港的中信泰富受澳元大幅貶值而在澳洲鐵礦石外匯合約上造成155億港幣巨大虧損(最近報導實虧99億港幣),國內的中國遠洋(浮虧53.8億),中國鋁業(140億美元對外股權投資力拓英國損失80%)、江西銅業等等一批上司公司在期貨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翻船,美國雷曼兄弟銀行破產後,我國上市銀行08年9月披露的信息有:建行19140萬美元、工行15180萬美元、中行7562萬美元、交通銀行7002萬美元、招行7000萬美元…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中行還貸款給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5320萬美元,我看形成的虧損將是很大的。另外,中國政府在美國的6200多億美元的國債似乎也成為美國人要挾中國政府的「銀質」,因此金融危機下,我國也不會獨善其身,直接損失會相當大,簡接影響還難以預測。
如今各國紛紛出台了以降息、減稅、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等救市政策,似乎金融風波暫告段落。其實我認為本次金融危機其實還未結束,前階段的國際匯率又開始燥動了,各國政府在這個復雜的政治、經濟利益中會運用貨幣杠桿來達到自身利益,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大戰必定會爆發,我看這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金融貨幣政策研究較深的朋友來說,又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目前我國政府通過大幅降息倒逼20多萬億元城鄉居民銀行存款余額進入消費和投資領域來緩解危機,其實危機的深化與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沒有後顧之憂,沒有活下去的擔憂,沒有結婚的擔憂,沒有生孩子的擔憂,沒有教育的擔憂,沒有養老的擔憂,那麼,消費就不會萎縮得很厲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養育都要擔心,居民的消費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費的萎縮就會更加嚴重。如果靠政府投資和消費來刺激,也只有短線之功,卻能引發更多社會矛盾。所以,發達國家面臨危機,首先一定要解決的就是保障問題。這也是二戰前的危機中發達國家國內相對穩定的原因。相反,那些缺乏保障的國家,卻更容易亂,經濟更容易有危機感。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Ⅲ 金融危機問題
呵呵 你們的總結都很有趣不過呢 似乎並不準確哦.
美國金融危機又叫次貸危機,是由最初的次貸風暴引起的,後由於各金融衍生工具導致次貸風暴惡化,各種金融機構均捲入其中,導致美國金融體系癱瘓。
次貸,就是次級貸款,專門貸款給信譽不高,但是有房產可以做抵押的人群的,貸款時房價很高,很多人還不了款,銀行就收走了他們的房屋,但之後房價驟跌,銀行就虧了;同時,為銀行分擔風險的什麼保險公司啊,什麼投資銀行啊,也就跟著倒了.
而所謂雷曼,這個公司如果美林等投行一樣,是通過高杠桿率來投資獲得高額回報的典型,但僅僅擁有1%次貸產品的他們,因為其高風險的杠桿率導致了最後的結果.應該說是有前因必有後果的.
錢?是不是因為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既美元就認為美國的錢到中國來了?不是的,作為國際主流結算貨幣,美元已經超出了這個范疇
說道理是說不清的,如果沒有從事過金融行業或者學習過金融知識的話.建議買本財經類雜志對日前的事件評論瀏覽一片,就基本能夠對當前的事態有所了解了.
謝謝
Ⅳ 中小貿易公司為什麼用期貨而不用期權套保
中小企業做套期保值,一般是因為手裡有一個遠期現貨合約,目的是防範現貨交割日期之前的價格變動風險,把盈利額度提前鎖定。
使用期貨套期保值,是「1比1」保值,把現貨和期貨頭寸視為一個總體,其現金流不變。從而不需再做調整,人力成本低。另外,期貨合約的成本也低,一般一次建倉平倉每手(期貨合約單位)最多也就是幾十塊錢。
而使用期權套期保值,為了保證不發生虧損,只能作為權利買方。又因為當前價格與期權標的價格越接近,期權的價值就越高。而如果標的價格不接近,又起不到好的保值效果。所以當前的現金流出額度相當高。
從另一個方面考慮,期權相對於期貨的好處是保留了套保頭寸整體盈利的可能,為了獲得這種可能性,相應的就要支付較高成本,包括人力和財力的。
Ⅳ 中信證券公司和中信建投證券什麼關系
中信建投證券其實就是原來的華夏證券,中信證券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共同出資在華夏證券基礎上籌建中信建投證券責任有限公司。
1、中信建投證券大股東分別是: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世紀金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8月12日,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共同出資籌建中信建投證券責任有限公司,2010年中信建投證券責任有限公司更名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中信證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信寧波信託投資公司、中信興業信託投資公司和中信上海信託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Ⅵ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發展階段
創業時期
(1979年—1984年)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通過吸引和利用外資,服務於國內經濟建設,發揮對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作用;同時在管理體制、經營方式和業務領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率先對外發行債券,開辟了多種融資方式,最早開展了融資租賃、海外投資、國際經濟咨詢等業務,積極開展中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在許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快速發展
(1985年—1988年)
這一時期,公司繼續開拓創新,利用外資發展投資業務,取得快速發展。為適應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公司進行了機構改革,將主要業務部門分別獨立出來,先後成立了若干個專業子公司、地區子公司和海外子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從事生產、技術、金融、貿易、服務等綜合性業務的企業集團。榮毅仁董事長制訂的「中信風格」,成為中信人的行為准則。
調整時期
(1989年—1992年)
根據國家對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公司圍繞加強管理、壓縮投資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調整措施,公司業務在調整中繼續取得發展。1992年7月,公司制訂了十年規劃和
八五計劃,確定了「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抓住機遇,積極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發展目標。
穩步發展
(1993年至今)
1993年3月,榮毅仁同志當選國家副主席,國務院調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領導班子,魏鳴一同志任董事長,王軍同志任總經理。從1993年起,公司圍繞發展戰略、業務重點和經營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研討,注重克服重開拓、輕管理的傾向,加強經營管理,強化宏觀控制。 1979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約見胡厥文、鬍子昂、榮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人提出吸引外資解決經濟建設資金問題。
1979年2月,榮毅仁提出成立「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
1979年7月1日,全國人大五屆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7月8日正式公布。同日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oration)宣布成立,簡稱「中信公司」,注冊資金2億人民幣。
1979年10月4日,中信董事會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共44人,榮毅仁、雷任民、吳志超、陳樹梓、王兼士為常務董事,榮毅仁為董事長,雷任民為副董事長。公司總經理為榮毅仁,雷任民、吳志超、陳樹梓任副總經理。其他董事包括馬萬祺、王少岩、王光英、王紀元、王寬誠、葉林、古耕虞、劉希文、劉靖基、孫孚凌、孫曉村、華煜卿、芮沐、肖桐、何賢、何郝炬、李文傑、李嘉誠、杜新波、邱純甫、陳希仲、湯元炳、周志俊、周寶芬、張敬禮、張遺、段雲、茅以升、鬍子嬰、經叔平、郭棣活、錢昌照、資耀華、曾定石、常彥卿、童少生、裴先白、繆雲台、霍英東等。
1980年6月2日,中信與日本東方租賃合資成立中國東方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成為中國唯一向外資開放的金融領域。
1982年1月18日,中信與野村證券達成協議,以年利率8.7%發行12年期武士債,總額100億日元,其中80%投入儀征化纖。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發行海外債券。
1984年,中信旗下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與英國[朗文]合作出版了《中國投資指南》,這是中國第一部完整介紹中國對外開放有關政策法規的書籍。
1986年,中信利用杠桿租賃收購澳大利亞波特蘭鋁廠10%股權,被評為「1986年世界十大融資案例」之一。
1986年3月22日,中信以3.5億港元收購因擠兌風波遭到嚴重打擊的嘉華銀行92%的新股。
1987年1月27日,中信香港以19.36億港元收購國泰航空12.5%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
1988年2月24日,中信、大東電報局、和記黃埔三方合資成立亞洲衛星有限公司。1990年4月7日,亞洲一號由中國長城工業公司的長征火箭送入太空。中國正式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1988年8月15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北戴河會議,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物價指數突飛猛進,五大「官倒」——光大實業公司、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中國工商經濟開發總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遭到國家審計署審計。
1990年1月,中信收購泰富發展,更名中信泰富。中信香港將資產和業務注入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由小型地產公司一躍成為超過40億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
1990年2月14日,中信香港以每股4.55港元,斥資103億收購香港電訊20%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1992年2月13日,中信泰富收購香港最著名老牌洋行——恆昌企業。
1995年2月,中信證券成立。2002年,中信證券上市。中信證券是中國最大的券商。
1995年3月26日,中信與伊朗德黑蘭城鄉鐵路公司簽署協議,承包修建德黑蘭地鐵一、二號線。德黑蘭地鐵工程被稱為「總統一號工程」,是中東、北非第一個地鐵系統。
2001年,中信集團成立。
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成立。中信控股是中國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2003年,中信集團參與的聯合體中標「鳥巢」。
2005年11月25日,中信實業銀行改名「中信銀行」。2007年4月27日,中信銀行A+H股同步上市。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因外匯期權合約巨虧,面臨破產危機,引發港股震動。中信集團緊急注資拯救,損失不詳。
2008年1月,中信集團、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中信汽車公司等共同發起設立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網路有限公司獲得衛星轉發器出租出售和VSAT業務經營許可證。
2008年3月,中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
2008年4月,中信國安集團無償受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持有的51%新天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股權。
2008年5月,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特大地震。中信集團組織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累計向地震災區捐款人民幣7,322億元。中信海洋直升機公司選調12架主力直升機和骨幹人員組成抗震救災飛行隊,出色完成救援飛行任務。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0.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11.61%股權,完成收購後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成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08年6月,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員會有條件通過安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向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發行股份購買暨重大資產出售事宜申請。
中信集團、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配發股票7.89億股,募集資金約25億港幣。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首次獲准進入全國銀行間同行業拆借市場。
中信資源澳大利亞公司斥資9,973萬澳元增持澳洲上市公司麥克阿瑟煤炭公司股權至20.39%,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中信國安通信有限公司及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路投資有限公司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8月,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中信集團承包建設的國家體育場(鳥巢)作為主體育場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貢獻。中信國安第一城在奧運會期間成功接待哈薩克、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總統等奧運貴賓。
2008年10月,中信集團、中信國安集團共同出資32.6億元投資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9%,成為其最大股東。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就投資外匯期貨合約形成潛在虧損發布公告,預計投資外匯期貨合約虧損金額超過150億港幣。
2008年11月,中信集團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成功私有化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完成私有化後中信集團持有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約70.32%股權。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增持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至10.07%。
2008年12月,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召開特別股東大會,高票通過中信泰富向中信集團發行可轉換債及由中信集團承接部分外匯期貨合約的方案。中信集團按每股8港幣價格認購中信泰富約14.5億股股票,完成認購後中信集團對其持股比例增至57.56%。中信集團按澳元兌美元匯率0.7水平承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約53億澳元期貨合約,中信泰富支付中信集團對價約91.6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中信產業基金發起設立金額約60億元的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
2010年5月,中信集團啟動整體上市。
2011年9月01日由山西太原鋼鐵集團與寶鋼集團、中信金屬公司、 鞍鋼和首鋼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中國鈮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功以19.5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鈮公司巴西礦冶(CBMM)15%的股權CBMM由巴西Moreira Salles家族控制,五大企業完成入股權後,該家族仍持有七成控股權。
2013年1月,中信集團控股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成為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最大股東。
2013年4月,中信集團控股昆明貴重金屬交易所,成為昆明貴重金屬交易所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