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FDI和QFII有什麼區別能舉個詳細例子嗎另外通過QFII進入的資金,目前是不是只能投入證券
QDII,即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是與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相對應的一種投資制度,是指在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允許政府所認可的境內金融投資機構到境外資本市場投資的機制。
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縮寫,即「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是指允許經核準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等經審核後可轉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
QDII是國內投資者向境外資本市場投資,而QFII是合格境外投資者來我國內資本市場投資.這個主要與我國實行資本管制有關.
另外QFII是一種間接投資方式,因為這些資金要經過證券市場之後才進入實業領域,比如這些資金是購買某個公司的股票之後,由發行股票的公司來用這些資金進行生產投資,而不是由投資者直接進行生產經營。
Ⅱ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大量的低成本產品正源源不斷地從中國的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乃至家庭作坊中生產
目前,在全球一般消費類產品中,從小工藝品到冰箱、電視等家電產品,大量中國製造的商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 5000 億美元,世界排名第 6 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468 億美元,在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排名升至第中國家和地區首位。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世界著名跨國零售集團近年來在中國的采購數量和金額不斷上升。這么多看得績,令一些外國新聞人士驚嘆:中國成了「世界工廠」!國內不少媒體、專家和一些政府官員也表現「激動」,隨聲附和地產小熊維尼玩具和喬丹氣墊運動鞋,到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加工廠,已經是世界製造業基地,中國將作為高利潤的先進而崛起,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國的製造業格局。似乎一夜之間中國已成了「世界工廠」。面對「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喧靜、理智的思考,為此不妨分析一二。 一「世界工廠」的內涵 人們對「世界工廠」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這一稱謂並不陌生。 19 世紀後半期,以機器大工業為標志的近代產業為機器工業的發源地,以堅船利炮開路,用廉價商品摧毀了一個又一個不發達國家的關卡,把許多國家網羅進英國的原料勞動力供應地。許多大宗製造品在英國能更為有效地生產出來,比其它任何國傢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具有商業、金融和政治上的國外的競爭對手。英國的產品一度主導了世界貿易格局,壟斷了世界工業生產和銷售市場,引領了近代工業發展的潮流。僅佔世界人口 2% 左右的英國,一直把世界工業生產的 1/3-1/2 和世界貿易的 1/5-1/4 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其它國家能與英了舉世公認的「世界工廠」的稱號。到了 20 世紀,大英帝國日漸衰落,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後來居上,取代了英國成英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工業發展歷史經驗,我們可以感受到,所謂「世界工廠」,就是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已成為世界市場基地。其主要特點是:有一批企業群和一系列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這些企業和產業的生產能力、新產品開發經營管理水平、市場份額已成為世界同類企業和同類產業的排頭兵,注冊專利數相對較多,並在世界市場結構中處於相對壟的存在和發展,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價格走向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工業製成品為主體的出口貿成為貿易大國之一;在科技研發上始終站在世界前沿,掌握著各項製造業新技術,領導世界經濟和科技走向。 「世界工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在一段時期內,該國的製造業生產相對其它國傢具有比較優勢,而不一定需要具有絕對優勢,生產規模和進出口國家。第二,它與工業化不同,是特殊國家的特殊現象。大多數發達國家都經歷有工業化的過程,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成先於其他國家開始工業化的進程,這種時間上的優先使其在世界工業革命初期扮演了早期 「世界工廠」的角色。第三,它的創新產品,或者創新的生產組織管理。總之,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家應該能夠帶動該國製造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下降和國際競爭力的上升。 從歷史經驗看,成為「世界工廠」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工廠離不開勞動力和資本,相對廉價而且富裕的勞動力,先進技術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所需的原材料,其中充足的資本對成為「世界工廠」至關重要。二是對外開放的市場環境。一國經濟融於世界經濟,並參開放,開放帶來資本、技術的自由流動,只有開放的原材料、工業品甚至技術市場才能保證 「世界工廠」的正常運行。三是金融撐。金融是「世界工廠」得以發展的重要推進器。有了強大的金融力量,「世界工廠」才有雄厚的基礎,同時也更有可能引新的能力。「世界工廠」必須能夠有效地推動技術創新,將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五是政府有效的支持政策。鼓勵生產產業扶助等政策有助於確立「世界工廠」地位。二中國製造業整體還不是「世界工廠」 不能否認,過去 20 多年的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製造業的成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維持在四成以上;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製造業;製造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製造業的出口一直維持在近 3/4 的外匯收入。無論是從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比重,還是擴大就業、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來看,製造業的主體和支柱。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經濟還得靠製造業牽引。盡管中國已成為製造業大國,但問題是中國生產的產品,品種少、檔次低、附加價值和技術含量低。我們認為,雖然發表的白皮書第一次提到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國內也有認同的聲音,但目前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說「中國是世界工廠」還為時過早,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中國的 GDP 突破了萬億美元大關,經濟總量躍進世界第 6 位,但是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僅有 3% 略多一點。了 5000 億美元,躍居世界第 6 貿易大國,但是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僅有 3.2% 。 2001 年進入世界 500 強排名的中國企企業中沒有一家是真正的製造業。
—— 中國工業產值在全球比重還不夠大,工業產品產量大,但是品種少,檔次低。美國排第一,製造業佔世界的比重超的比重為 15% ,中國世界排名第四,也就占 5% 左右。以鋼鐵產量為例,中國鋼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大量是低檔次的建築種比較少,鋼材貿易逆差較大,進口產品主要是 IT 業用的、汽車業用的高檔板材。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高達 100 多雖然生產出口大量的電子產品,但是它們的核心部件、高附加值的集成電路卻主要依靠進口。造成工業品檔次低的原因主要是中能力還較差,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近 20 年來,中國經濟有較大發展,但真正由中國企業原創的產品相對還不夠。 —— 勞動密集型產品是中國出口的大宗產品,我國已成為世界服裝出口大國,但是我國服裝業至今還缺少國際市場上公世界上許多名牌服裝由我國企業生產,在國際市場銷售時用的卻是外國商標、外國品牌。這些出口產品雖然都打上了中國種、設計、銷售市場甚至原材料不少是國外客戶的。 —— 我國傳統產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正視中國的現狀,從國情出發,抓住西方國家產業結構變革的機遇,傳統產業近幾年在發展高新技術浪潮的沖擊下,一些有市場優勢的傳統產業的發展和改造卻遭到冷落,而高新技術的發展面臨重商而輕科研,輕自主開發、輕製造的誤區。 ——2001 年中國外貿 200 強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省三家外貿代理公司,出口額分別達到 62 億美元、 61 億美元和 37 億 60 億美元,占出口額前 200 家企業出口總值的 1/5 強,出口值最大的生產型企業剛過 20 億美元。尤其不容忽視的是,外貿 200 4% 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實現的。外貿 200 強企業的名單中,更多的還是著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分支機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了。由於我國的生產製造企業往往處於跨國公司生產鏈的最後一個環節,生產附加值低下的現狀有待改變。按照「世界工廠」的條件來衡量,最樂觀地說,目前我國只是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日用品等輕紡工業領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組裝加工業領域,如家用電器、電腦零部件等領域,已成為世界的製造大國之一,但核心技術還掌握在跨前還不具備成為「世界工廠」的規模和水平。三對外貿易的特徵反映出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道路屬於漸進式的,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它具有縱向推進,增量改革,試點推廣等特點。的改革及市場化進程類似,我國對外貿易部門改革的最初動機是鼓勵出口,以便支持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並提高外經貿企行的減少指令性外貿計劃的范圍,擴大地方外貿自主權,以及企業外匯留成,給予地方從事外貿的機會等。擁有生產要素配置獨立的經濟利益,為了在與其他地方的競爭中吸引更多的資源,根據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原則使產業結構「輕型化」。這表具有「短平快」、「兩頭在外」特點的加工貿易迅速發展。中國不少製造業都以加工貿易形式進行,真正賺取的加工費很微薄。實際上在龐大的出口額中,仍然集中於勞動密集型高端產品和自然資源的大進口國,並沒有壟斷高增值的製造業。在區域「生產鏈」的最後一環上,中國進口產品部件,而出口最後費者。結果中國在發達市場的份額出現爆發性的增長,這其實是重復統計。由於中國從其貿易夥伴那裡的進口額和中國向以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夥伴實現了「共贏」,消費者受益於更低的中國商品價格,而世界其他國家受益於中國市場貿易的上述特點與「世界工廠」的條件相距甚遠。 盡管我國出口貿易中工業製成品已取代初級產品,占據 80% 以上的比重,但是在工業製成品出口中,依靠進口零部件和術,從事組裝或進料加工的,占很大比重。我國現在幾種主要的家用電器產量已世界領先,但是家電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部件我們還要意識到,不能僅僅著眼於中國生產了什麼,而要看它對外貿易的產品是什麼,資本密集型產品並不意味著資是一個中度開放的龐大經濟實體,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各約 20% ,這意味著 80% 的國內市場的需求要靠國內生產來支持重視發展對外貿易關系,但是絕大多數的汽車、機械、電腦和電子配件將仍然是國內生產的,這就體現不出「世界工廠」 中國對外貿易目前還有兩個缺陷:其一是總量不足。據統計,去年進入世界 500 強的跨國零售集團的全球銷售額超過了品所佔比重還不到 2% ,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所佔比重與曾經作過所謂「世界工廠」的國家相比差距甚遠。其二是技術水平不足鏈中多處於低端,約一半的出口值是通過加工貿易實現的。在許多采購會上,不少跨國集團采購商是一手拿著技術圖紙、單尋找生產商。去年全球 DVD 產量大約 3000 萬台,中國生產了其中的 1400 多萬台,然而 DVD 的關鍵技術並不在中國手中,因而就有了中和國外技術開發商的知識產權糾紛。中國堅定不移地執行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對外貿易總量不斷上升,卻是少數進口與出口同時有雙位數增長的國家。總體的貿易順差很小,在最近幾年還持續波動。目前中國的貿易順差只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 1% 至 2.5% 。從中國對外貿易口規模的擴大和外匯儲備的增加,將由過於注重出口創匯逐步轉向外貿進出口平衡,中國不僅僅是千方百計擴大出口,也同市場向全世界開放,所以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特徵反映在中國距離「世界工廠」還有很遠。 四微觀主體的差距反映出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互相依賴,中國經濟確實在飛速發展,但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也未停據著主動地位。外資轉移的只是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當跨國公司將工廠乃至研發中心遷移到中國大陸的時候,跨國公司其的應對戰略,那就是通過核心技術的掌握進而掌握規則的制定,再通過規則的制定牢牢掌握住競爭的主動。在技術方面,中國製造業與外資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彩電來說,純平玻璃、電子槍等關鍵零部件還要依賴進口國家電巨頭並不是在一個檔次上,沒有一個企業能做到日本索尼的水平。加入 WTO 後,在技術、知識密集程度高、品牌價值及經營組織復雜要求高的產業、領域、環節、市場,我國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更大,如在高檔紡織面料領域,由於對技了解不夠,我國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弱;在計算機和家用電器業,我國企業競爭力強的主要是組裝環節及國內銷售市場,在基重要的應用領域國內企業並不強。在融資方面,國內企業與外國企業相比有以下特點:一是融資方式少,國內企業的兼並、重組、收購很少,而這種方式在使用已非常普遍。二是融資渠道少,國內非國有經濟和私人手中的資本數量很大,但都沒有進入企業的融資,市場的開放程度不金的進入,無形中使融資渠道變窄。在投資方面,現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對製造業增長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投資的風險性加大。目前我國的製造業全實現市場化,國內市場的成熟程度和宏觀政策、經濟體制都處於調整變革中,企業的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大,資金投向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研發和管理方面,我國研究和開發投入總體水平包括研究開發投資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遠遠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業的競爭力,這種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加大。管理是我國企業經營中最薄弱的環節,國內企業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留有的痕跡,這對於企業發展是非常致命的,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企業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有人把 IT 業的崛起作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基本依據,我們最後不妨再加以分析。隨著國際新技術產業的升級轉經蔚為大觀,各種數據頗為喜人。但是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甚至是真正的 IT 服務,主要的市場還是由國外廠商構成。中全是國外廠商,前 10 位只有兩家國內軟體商;硬體市場,英特爾、新惠普、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等都已經早早跨越 10 億美元的大業屈指可數。即使是個人電腦業,國產品牌份額很高,但是每一台國產機器的銷售額與利潤一大部分由國外公司分享。 業內人士一般都知道, IT 製造業先後出現了 OEM 、 ODM 、 DMS 、 EMS 等 4 種模式,它們層層遞進,技術含量逐步提高。 OEM 的一種,就是依樣畫葫蘆給品牌廠商做代工,一切設計都是別人的,製造中如果出現問題還得回到委託廠商那裡去解決,心價值。 ODM (委託設計製造)進了一步,除了製造加工外,增加了設計環節,即接受品牌廠商的委託,按其技術要求承擔(設計、製造、售後服務)又進了一步,它集設計、製造、服務於一體,相當於品牌廠商把基本系統要求給代工廠商,由維護。 EMS (工程、製造、服務)是新近出現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品牌廠商只定義產品規格和開拓市場,餘下的事做。這是真正具有自己核心價值意義的「製造中心」 的概念,與早期那種簡單的 OEM 加工已是天壤之別。而我們不少製造企而真正的「世界工廠」決不是簡單的代工。 另外,我們的 IT 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也沒有足夠的融資支持,一直沒有餘力去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形勢變化時,國外公司早有雄厚的資金基礎,而中國的 IT 企業,將如何挺過同樣惡劣的形勢?質優價廉是國產品牌生存的第
法實現積累、無法持續發展,那麼企業過去所有的努力不就僅僅是前期的市場培育和推廣而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提法還為時尚早。
Ⅲ 沃爾瑪公司怎麼利用國際金融市場!!!急急急ㅠ_ㅠ
1.建議開戶外匯期貨和外匯衍生品。並且,設立多元化的外匯期貨入市和衍生品炒賣。從中降低外匯的變化損失,合理化收益。注意對沖和期貨的組合防風險機制。建議設立外匯和金融部門。派專業的經理人打理。
2.用歐元來降低亞洲市場的貨幣風險,並且,採用亞洲貨幣與歐元對沖跟蹤策略,來降低風險。其實,沃爾瑪是美國的,一般採用的是美元策略。
3.一般採取債券和債券基金以及各種金融理財產品多元化策略來降低風險。一般採取的是低利率原則拓展。
Ⅳ 請教金融史上一些主要的事件,比如87股災,327國債事件,07年次貸危機等
美國「87股災」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華爾街上的紐約股票市場颳起了股票暴跌的風潮,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創下自1941年以來單曰跌幅最高紀錄。6.5小時之內,紐約股指損失5000億美元,其價值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這次股市暴跌震驚了整個金融世界,並在全世界股票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強烈沖擊,股票跌幅多達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國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這一天被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紐約時報》稱其為「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曰子」。
直接原因
股災
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股災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股災後很多人說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形成惡性循環,令股價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 (2)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謂投資組合保險,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操作方式將股價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資組合保險依靠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資金流動性,但流動性並不總是存在的,資金的流動性有時會乾涸。在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樣的投資策略是不可行的。 (3)經濟學家 Richard Roll 認為市場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國盛行, 但沒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卻在10月19日當天帶頭下挫, 因此是因為市場全球化令在一個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動在一天內漫延全球股市。
引發條件
引發股市股災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327國債事件
1995年時,國家宏觀調控提出三年內大幅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時段,通脹率已經被控下調了2.5%左右。眾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據這些數據,時任萬國證券總經理,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的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即使不下降,也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遼寧國發集團,成為了市場空頭主力。 而另外一邊,當時的中國經濟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經開),隸屬於財政部,有理由認為,它當時已經知道財政部將上調保值貼息率。因此,中經開成為了多頭主力。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頭判斷徹底錯誤。當日,中經開率領多方借利好大肆買入,將價格推到了151.98元。隨後遼國發的高嶺、高原兄弟在形勢對空頭及其不利的情況下由空翻多,將其50萬口做空單迅速平倉,反手買入50萬口做多,327國債在1分鍾內漲了2元。這對於萬國證券意味著一個沉重打擊——60億人民幣的巨額虧損。管金生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收盤前八分鍾時,做出避免巨額虧損的瘋狂舉措: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做空國債。下午四點二十二,在手頭並沒有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發難,先以50萬口把價位從151.30元轟到150元,然後把價位打到148元,最後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而這筆730萬口賣單面值1460億元。當日開盤的多方全部爆倉,並且由於時間倉促,多方根本沒有來得及有所反應,使得這次激烈的多空絞殺終於以萬國證券盈利而告終。而另一方面,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則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虧損。 2月23日晚上十點,上交所在經過緊急會議後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的無效的,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這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前8分鍾內多頭的所有賣單無效,327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獲瞬間化為泡影。萬國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 2月24日,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國債期貨交易的監管問題作出六項規定,,即1、從2月24日起,對國債期貨交易實行漲跌停板制度,2、嚴格加強最高持倉合約限額的管理工作,3、切實建立客戶持倉限額的規定,4、嚴禁會員公司之間相互借用倉位,5、對持倉限額使用結構實行控制;6、嚴格國債期貨資金使用管理。同時,為了維持市場穩定,開辦了協議平倉專場。
07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 。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不過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股價已由高位時的23美元跌倒了現在的3美元多一點,也就是說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身價相當於一家美國地區銀行的水平,根據最新排名花旗已經跌至19名,且市值已經縮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財務狀況也不樂觀.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出現惡化跡象,引起美國股市劇烈動盪。投資者擔心,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會擴散到整個金融市場,影響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進而損害美國經濟增長。 但開始許多分析家認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圍,對美國整體經濟構成重大威脅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來,次貸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根據最新數據公布,美國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點五,這已宣告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且預計美國經濟還將繼續低迷。 首先,美國的許多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急中「中標」,而且其次貸問題也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 其次,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健,不乏繼續增長的動力。這是因為美國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學排行榜顯示美國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當的時間內沒有國家和組織能撼動;而且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像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就有效的緩解了當時的危機。 而有論者認為,70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根本上沒有解決,負債逐年增加,從1975年至今沒有出現過貿易順差。無論是凱恩斯主義的羅斯福新政也好,還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義也好,沒有解決社會分配和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缺口問題,美國就從根本上無法擺脫其經濟危機。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繼續阻礙生產的增長。更大的問題的是,影響房價出現兩位數下降的因素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持樂觀看法的人從消費者支出的反彈中得到些許安慰,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房價呈兩位數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問題已經在其他消費者債務上顯現出來,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盡管在美國不計後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另外,《經濟學家》還指出,全球經濟抵禦美國經濟疲軟的能力也不應被誇大。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必然將損害其他地區的經濟。
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次貸危機主要影響我國出口。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2007年,由於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我國月度出口增長率已從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我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於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於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 其次,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 我國已經截止到目前我國CPI已連續兩個月低於4% ,分別為10月4.0% ,11月2.4% ,而PPI為10月3.2% ,11月2% ,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只有4.9%,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現在我們國家頭等的經濟大事就是保增長,促就業。 最後,次貸危機將加大我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 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從超過1.9萬億美元減少到1.89萬億美元,美元貶值10%—20%的存量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我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Ⅳ 常州有哪些好的外資企業
常州的外資企業有39個。
1.美國沃爾瑪 一般商品零售 常州沃爾瑪購物廣場(鍾樓區) 武進沃爾瑪購物中心(武進區)
2.日本豐田汽車 汽車 常州昌瑞汽車部品(安全氣囊制)製造有限公司(鍾樓區)
3.美國通用電氣 多元化 常州通亞電機有限公司(新北區) 通用電氣(常州)汽車配件公司(戚墅堰區)
4.美國雪佛龍德士古 煉油 加德士(常州)石油有限公司(新北區)
5.日本日立 電子、電氣設備 常州伺服電機有限公司(新北區)
6.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 保險 佳斯邁威亞太(常州)製造中心(鍾樓區)
7.德國麥德龍 食品、葯品店 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常州天寧商場
8.義大利菲亞特 汽車 常州依維柯客車有限公司(鍾樓區)
9.日本東芝 電子、電氣設備 常州東芝變壓器有限公司(鍾樓區)
10.德國萊茵集團 能源 江蘇萊茵電梯設備有限公司
11.德國博世 汽車零件 博世力士樂(常州)有限公司(武進區)
12.日本富士通 計算機辦公設備 富士通高見澤(常州)電子有限公司(新北區) 常州國光富士通金融電子系統有限公司(鍾樓區) 常州富士通軟體(新北區)
13.美國時代華納 娛樂 時代華納(常州)國際數碼影院在線(鍾樓區)
14.法國聖戈班 建材玻璃 聖戈班宏發(常州)技術材料有限公司(新北區)
15.盧森堡阿塞洛 金屬 常州優勁不銹鋼製品有限公司(新北區)
16.法國歐尚 食品、葯品店 法國歐尚(常州)超市有限公司蘭陵店(天寧區) 法國歐尚(常州)超市有限公司永寧店(天寧區) 法國歐尚(常州)超市有限公司通江店(新北區) 法國歐尚(常州)超市有限公司五星店(鍾樓區)
17.美國微軟 計算機軟體 常州微創博維軟體有限公司(新北區)
18.美國摩托羅拉 網路通訊設備 常州華鈦化學有限公司(新北區)
19.日本三井物產 貿易 常州金源銅業有限公司(天寧區)
20.日本三菱商事 貿易 常州豐和塑化有限公司(鍾樓區) 江蘇新菱化工有限公司(鍾樓區)
21.日本三菱電機 電子、電氣設備 常州三菱電機士林電裝品有限公司(新北區)
22.日本新日鐵 金屬 東京制綱(常州)有限公司(新北區)
23.法國威立雅 水務 法國威立雅水務常州市自來水公司 法國威立雅公共交通公司常州城市公交
24.日本丸紅商事 貿易 常州賽德熱電有限公司(新北區) 小松常林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新北區) 小松常林鑄造有限公司(新北區) 常州漢和樹脂有限公司(新北區)
25.日本 JFE Holdings 金屬 常州三立環保有限公司(新北區)
26日本電裝 汽車零件 電裝(常州)燃油噴射系統有限公司(新北區)
27.加拿大鋁業 金屬 上海加鋁復合板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28.日本三菱重工 工農業設備 常州寶菱冶金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新北區)
29.德國RAG 采礦、原油生產 DBT(常州)車輛煤礦機械公司(鍾樓區)
30.日本普利司通 輪胎橡膠 常州普利司通自行車有限公司(新北區) 常州普利司通流體技術有限公司(新北區) 普利司通(常州)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新北區)
31.日本鈴木汽車 汽車 常州豪爵摩托車有限公司(新北區) 常州豪爵摩托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新北區)
32.加拿大曼格納國際 汽車零件 特斯瑪汽車部件(常州)有限公司(新北區)
33.美國聖達特 不動產、酒店、租車服務 九洲豪生國際酒店(武進區) 豪生國際酒店凱納商務廣場(鍾樓區)
34.中國寶鋼 鋼鐵 寶鋼集團常州冶金機械廠 常州寶鋼鋼管有限公司 寶鋼集團常州軋輥製造公司
35.日本住友商事 貿易 小松常林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新北區) 常州泰日工業園(鍾樓區)
36.美國麥當勞 飲食服務
37.美國偉世通 汽車零件 大茂偉世通有限公司(新北區)
38.德國曼恩集團 汽車與零件 曼透平機械(常州)有限公司
39.日本伊藤忠商事 貿易 常州技研精工有限公司(新北區)
Ⅵ 美國次貸危機的報道
只限提供資料:次貸危機(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go-vern-ment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go-vern-ment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定義
次貸即「次級subprime 按揭貸款」(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原因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借款人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其實銀行知道你還不了。房價降溫,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們一手掌控的)
一個兩個借款人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不過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股價已由高位時的23美元跌倒了現在的3美元多一點,也就是說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身價相當於一家美國地區銀行的水平,根據最新排名花旗已經跌至19名,且市值已經縮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財務狀況也不樂觀.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發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至3.50%,這是美聯儲自1980年代以來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即使通脹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國2月ADP就業人數減2萬多,美元兌歐元刷新歷史新低
2008年3月7日
美聯儲宣布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一是定期招標工具,二是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易
2008年3月11日
美聯儲再次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
2008年3月13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監管官員將提議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
美國官方首次預測經濟衰退
2008年3月14日
美國投行貝爾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紐約聯儲尋求緊急融資,市場對美國銀行業健康程度的擔憂加深
2008年3月17日
美聯儲意外宣布調低窗口貼現率25個基點,到3.25%
摩根大通同意以2.4億美元左右收購貝爾斯登
2008年3月19日
美聯儲宣布降息75個基點,並暗示將繼續降息
2008年3月20日
英國央行會見五大投行高級管理人員,首次表態將為國內銀行提供更多資金援助
2008年3月24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委員會允許美國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系統增持超過1000億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發行的MBS
2008年3月27日
歐洲貨幣市場流動性再度告急,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聯袂注資
美聯儲透過定期證券借貸工具向一級交易商提供了750億美元公債
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會晤,討論如何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和敦促國際主要金融機構改革
2008年3月31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將向國會提交一項改革議案,加強混業監管
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朗同意加強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2008年4月8日
IMF稱全球次貸虧損一萬億美元
2008年4月9日
國際金融協會代表全球銀行業巨頭首次公開承認在此次信貸危機中負有責任
2008年4月10日
高盛再次宣布裁員,瑞銀集團預測華爾街企業可能不得不裁減最多達35%的員工
美國參議院通過價值超過41億美元的一攬子房屋市場拯救計劃
高盛CEO稱此次信貸危機可能已接近尾聲
2008年4月11日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預估瑞穗證券2007會計年度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交易損失達4000億日元(摺合39億美元)
2008年4月12-13日
七國集團(G7)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表達了對當前金融市場震盪的擔心之情,並要求加強金融監管
2008年4月14日
德意志銀行計劃向私人股本公司最多出售200億美元的杠桿相關債務
2008年4月15日
英國3月RICS房價指數跌至30年最低-78.5,低於-67.5的預期值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此次全球信貸危機,很可能會在未來10年時間里繼續影響市場
新加坡投資局有意參與瑞銀150億瑞郎的融資計劃
花旗集團副總裁William Rhodes聲稱,美國經濟正接近風暴中心,可能正處於衰退中
OECD預測全球次貸損失3500-4200億美元
RealtyTrac Inc.報告美國3月房屋止贖率上升57%
英國銀行業敦促政府幹預市場,防止較小金融機構倒閉,確保新貸款來源
2008年4月16日
布朗出訪美國,為信貸危機等問題尋求國際解決
美國3月新屋開工數量急劇下降11.9%,降至17年最低水平
美聯儲褐皮書指出各個地區的貸款標准,貸款需求下降
摩根大通季度報告好於預期,宣稱次級貸將結束,並計劃籌集60億美元資本金
2008年4月17日
美林公司第一季凈虧損達19.6億美元,虧損大於預期,且為連續第三季虧損。該公司第一季度資產減記總額超過了65億美元,並將再裁員3000人,預期未來數月的形勢將「更加艱難」
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中美採取措施
當前,面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趨緩的雙重壓力,我國應採取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避免經濟的「硬著陸」。同時,應借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驗,採取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免稅、增加政府投資和支出、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等措施刺激經濟的增長,使經濟仍然能夠維持一個較高的增速,以緩解就業壓力。
A.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上仍然保持緊縮態勢,但要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靈活調整,防止過度緊縮,可實行謹慎加息。當前的信貸控制在實質上已經提高了企業的資金成本,進一步提高利率對經濟面的打擊可能會很大。 這一點已被打破,目前在不到百日內我國已連續降息五次,也幾次降低了存款准備金率,我們現在一段時間都將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國務院的最新政策。
B.積極的財政政策。
(1)擴大政府投資。根據以往的經驗,出口的下降對國內的投資增速將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採用擴大政府投資的方式來對沖這部分的影響。投資的重點領域是受雪災、地震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以及農業基礎設施。
(2) 增加政府支出與補貼。繼續擴大社保和醫保的覆蓋面,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加大農業直補的方式鼓勵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水平。
(3)減免稅收。減稅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有利於企業增加投資、擴大供給,有利於居民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包括取消利息稅、進一步提高所得稅的免徵基數、進一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補貼等。
C.抓住時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出口產業結構。我們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逐步降低加工貿易和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貿易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同時要繼續堅持不懈促進節能減排。
Ⅶ 分散投資怎麼分散才合理
前一陣日子,筆者有幸參加了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莫頓教授的一場關於金融投資的演講。在演講中,莫頓教授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概念:多元分散。我感到這個概念對很多讀者應該有不少價值,因此決定在這里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筆者註:羅伯特·莫頓(Robert Merton)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金融學教授。1970年代,莫頓與布萊克(Fischer Black)和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共同發明了金融期權數學模型,並因此與斯科爾斯共同獲得了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多元分散,是金融投資中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即使是一個沒有上過大學,或者沒有讀過任何金融書籍的門外漢,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因此當我們提到「多元分散」時,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道理誰都懂啊。能不能講點新鮮的?
但是近年來,對於「多元分散」的投資理念,也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比如有一些觀點認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投資者應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並且把那個籃子看好」。這種「集中投資」的觀念,得到不少人的贊同。在筆者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金融副教授李楠的對話中,我們專門講到過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請網路搜索:「伍治堅+李楠」)。
對於擁有特定的行業信息和知識的家族或者管理層,「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假設某家族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層,在某一個行業耕耘多年,對該行業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了解,比常人有更大的信息優勢。那麼這些人把自己絕大部分身家都投在該行業或者自己控制的家族企業中,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的投資回報,的確無可厚非。事實上,有不少美國著名的家族企業(比如經營沃爾瑪的沃頓家族),確實就是這么做的。
但在莫頓教授看來,即使是這些有能力在自己行業獲得超額回報的投資者,他們也能通過多元分散來提高自己投資組合的回報,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當然,對於廣大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就更需要通過多元分散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了。
下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莫頓教授的分析邏輯。這其中涉及到一些數學和金融知識。考慮到我的很多讀者並非來自金融專業,因此我會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大家理解這其中的道理。
首先我們假設某個投資者有能力獲得阿爾法,即超過市場平均回報的超額回報。
你可以這么想:假設給定一定的風險(比如每年15%的波動率),市場可以給予我們平均每年10%的回報。但是某投資者自己可以獲得平均每年13%的回報。那麼這個額外的3%,就是他自己的能力帶來的超額回報(阿爾法)。
在大多數人看來,由於自己有「阿爾法」,因此應該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投資優勢」,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自己最熟悉的籃子里。由於這是一個自己最熟悉的籃子,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他們確實能夠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的超額回報。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該投資者把自己的投資標的,和市場投資組合結合起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上圖顯示的是美國S&P 500股票指數在過去一年的變化歷史。在特朗普獲勝後,美國股市不光沒有下跌,反而持續走高。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到現在為止(截至2017年10月底),美國股市上漲了20%左右。
也就是說,即使你獲得了確切的,沒有其他人知道的「內幕消息」,你也未必能夠獲得投資回報,甚至還可能虧很多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未來的不可預測性。
多元分散,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最好的投資策略之一。值得廣大讀者思考和學習。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