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貨商品有哪些
期貨品種
具體而言,農副產品約20種,包括玉米,大豆、小麥、稻穀、燕麥、大麥、黑麥、豬肚、活豬、活牛、小牛、大豆粕、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等,其
商品期貨漫畫
商品期貨漫畫
中大豆、玉米、小麥被稱為三大農產品期貨:金屬產品9種、包括金、銀、銅、鋁、鉛、鋅、鎳、耙、鉑、鋼;化工產品5種,有原油、取暖用油、無鉛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膠;林業產品2種,有木材、夾板。
上市的商品期貨品種
截止2014年10月18日,經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國內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貨商品有以下種類:
(1)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熱卷、線材、銅、鋁、鋅、鉛、天然橡膠、燃油、黃金、鋼材、白銀、熱軋卷板、瀝青
(2)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豆粕、豆油、塑料、棕櫚油、玉米、PVC、焦炭、焦煤、鐵礦石、纖板、聚炳烯、雞蛋、膠板、粳稻
(3)鄭州商品交易所:小麥、棉花、白糖、PTA、菜籽油、早秈稻、甲醇、玻璃、菜籽、菜粕、動力煤、錳鐵、硅鐵
期貨品種代碼:
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a 豆粕--m 豆油--y 玉米--c LLDPE--l 棕櫚油--p PVC--v 焦炭--j 焦煤--jm;鐵礦石--i纖板--fb 聚炳烯--pp 雞蛋--jd 膠板--bb 粳稻--jr
鄭州商品交易所:白糖--SR PTA--TA 棉花--CF 鄭麥--WH 普麥--PM 早秈稻--RI 玻璃--FG 菜粕--RM 菜籽--RS 菜油--OI 甲醇--ME動力煤--TC
上海商品交易所:銅--cu 鋁--al 鋅--zn 鉛--pb 天膠--ru 燃油--fu 黃金--au 線材--wr 螺紋鋼--rb 白銀--ag熱軋卷板--HC 瀝青--BU
② 2011年我國各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表
我國四大期貨交易所品種及上市時間如下:
一、大連商品交易所:
豆粕:2000年07月17日
豆油:2006年01月09日
玉米:2004年09月22日
棕櫚油:2007年10月29日
LLDPE:2007年07月31日
PVC:2009年05月25日
黃大豆1號:2002年03月15日
黃大豆2號:2004年12月22日
二、鄭州商品交易所:
棉花:2004年06月01日
白糖:2006年01月06日
PTA:2006年12月18日
菜油:2007年06月08日
早秈稻:2009年04月20日
強麥:2003年03月28日
新硬麥:2008年03月24日
三、上海期貨交易所:
鋅:2007年03月26日
黃金:2008年01月09日
螺紋鋼:2009年03月27日
線材:2009年03月27日
燃料油:2004年08月25日
銅:1993年
四、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滬深300指數期貨:2010年04月16
有問題可以追問我。
③ 什麼是原油期貨
原油期貨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貨品種,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
我國原油期貨已經獲批上市,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原油期貨上市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我國石油需求量增長迅速,自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年進口原油7000多萬噸,花費近200億美元,前年由於國際油價上漲多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目前我國石油供求和價格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承受的風險越來越大,國內企業對恢復石油期貨交易的呼聲很高。其實我國在石油期貨領域已經有過成功的探索。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貨交易。後來,原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繼推出石油期貨合約。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運作相對規范,佔全國石油期貨市場份額的70%左右。其推出的標准期貨合約主要有大慶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種,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過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貨市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國過去在石油期貨領域的成功實踐,為今後開展石油期貨交易提供了寶貴經驗。
總之,石油期貨就是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的期貨!
中國很快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多年來的高速經濟增長導致對原油的需求逐日上升,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也隨之提高,從而承受的風險也隨之變大。我國著手推出原油期貨的根本目的就是:(1)增強我國的原油話語權,原油的定價權;(2)為國內產業鏈上下游廠家提供套保工具,規避原油價格波動的風險。
目前來看,世界上有4個重要的原油合約,分別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輕質低硫原油合約和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以及新加坡交易所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而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將為我國在全球原油價格當中的影響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除了能夠增強原油價格話語權和提供套保工具兩大作用以外,原油期貨的上市還有推進中國商品進一步國際化的作用,原油期貨的上市將考慮引進境外投資者。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新增「符合規定條件的境外機構,可以在期貨交易所從事特定品種的期貨交易」的規定,為原油期貨引進境外投資者鋪平了道路。
總而言之,原油期貨的上市肩負的意義超過了以往一切商品。境外投資者的引入將打造出一個重要的全球原油價格定價中心,而伴隨原油期貨的結算機制的確定,也將推進我國的金融機制改革,為中國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開啟大門。
國內原油期貨合約草案
國內原油期貨合約設計草案已經浮出水面。原油期貨將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以凈價交易,交割方式為保稅交割,參與主體包括境內境外的交易者。在原油期貨交易中人民幣將實現全面可兌換。
我國原油期貨合約設計草案規定,交易品種為中質含硫原油,交易單位為100桶/手。原油期貨每日的漲跌停板不超過上一個交易日結算價的±4%,最低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
上海期貨交易所人士強調,「這只是一個草案,並非最後的定案。」原油期貨草案由上海期貨交易所牽頭草擬,方案設計主要體現了三個核心原則:「國際平台、凈價交易、保稅交割」。
「國際平台」主要體現在引進全球投資者的參與。目前,監管部門正在對境外投資者的參與方式進行研究。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境內期貨公司的代理或是成為上期所的自營會員等方式參與。
「凈價交易」、「保稅交割」的原則主要體現在原油期貨的交割價格為不含關稅、增值稅等稅費的凈價,而這與國際原油貿易的慣例完全一致,有利於形成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原油基準價格。並且,上期所目前已順利試行銅期貨保稅交割,積累了相關經驗。
上海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合約草案:[2]
交易品種:中質含硫原油
交易單位:100桶/手
報價單位:元(人民幣)/桶(交易報價為不含稅價格)
最小變動價位:0.1元(人民幣)/桶
最低交易保證金:合約價值的5%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
合約交割月份:36月以內,其中最近1~12個月為連續月份合約,12個月以後為季月合約
交易時間:上午9:00~11:30 下午13:30~15:00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規定的其他交易時間
交割品級:中質含硫原油,交割品質為API度32,含硫度15%
最後交易日:合約交割月份前一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交割日期:最後交易日後連續五個工作日
交割地點: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指定交割倉庫
交割方式:實物交割
交易代碼:SC
交易平台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源中心)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出資設立的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國際性交易場所,根據《公司法》、《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和證監會有關規章制度履行職能。
2013年11月6日,能源中心注冊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營范圍包括組織安排原油、天然氣、石化產品等能源類衍生品上市交易、結算和交割,制定業務管理規則,實施自律管理,發布市場信息,提供技術、場所和設施服務。
能源中心將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為准繩,建立完善國際能源衍生品交易平台。目標是客觀反映亞太地區能源供需狀況,提高亞太區能源市場在國際市場體系中的作用,為全球能源生產、流通、消費企業及投資者提供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工具、以及投資管理的功能,積極促進能源類商品的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注冊資本50億元人民幣,是目前上海自貿區內注冊資本金最大的企業。2013年11月22日,能源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原油期貨的上市邁出了關鍵一步,原油期貨預計2015年底前上市。
原油期貨是很多人的選擇,投資理財沒有包賺的,原油投資也一樣,類似股票一樣。所以理財基礎知識還是需要的,而且也不是原油外匯公司都可以選擇,不是所有的投資都可以盈利,准備工作或者說是入門非常重要。
希望能幫上你~~
④ 中國期貨市場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期貨市場的產生起因於80年代的改革開放。1987年前後,一些關於建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文章見諸報端。為了解決價格波動這一難題,使有效資源能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先後做出重要指示,決定研究期貨交易。1988年3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商業體制改革,積極的發展各類批發市場貿易,探索期貨交易。」從而確定了在中國開展期貨市場研究的課題。
拓展資料:經過一段時期的理論准備之後,中國期貨市場開始進入實際運作階段。在1990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了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
中國的期貨市場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0年到1995年,遍布全國各地的交易所數目一度超過50家,年交易量達6.4億手,交易額逾10萬億元,期貨品種近百種,交投可謂非常活躍。但是,當時的法規監管較為滯後,發生了不少問題。因此,國務院決定全面清理整頓期貨市場,建立適用於期貨市場的監管法規,將交易所數目減少至15家,期貨經紀公司數目大幅縮減,並限制了境外期貨交易。
第二階段是1996至2000年,國家繼續對期貨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加上中國證券市場迅速發展,期貨市場步入低潮。1998年,國家把14家交易所進一步削減至3家,即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2000年,期貨交易量萎縮至5400萬 手,交易額為1.6萬億人民幣。
從2001年至今是第三階段。期貨市場逐漸復甦,期貨法規與風險監控逐步規范和完善。2004年,國內新增棉花、黃大豆2號、燃料油與玉米4個品種。2005年交易量恢復增長到3.23億手,交易額達13.45萬億。白糖、棉花交易平穩,小麥品種較為成熟,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發揮。2006年,中國期貨市場即將推出金融期貨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