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的外匯交易 ,使用美元交易還是港幣
外匯交易市場產生的原因
外匯市場,是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說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外匯市場之所以存在,是因為:
1、貿易和投資: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2、投機: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佔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3、對沖:由於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本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❷ 港幣是否屬於外匯帶回大陸有無金額限制會不會像美元一樣一年只能匯回5萬美元
港幣屬於外匯。
根據內地《攜帶外幣現鈔出入境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任何人出入境不得攜帶超過5000美元(約3.9萬港元)等值外幣現鈔過關,否則須申報,並向內地的外匯管理局或指定銀行申領攜帶許可證,若超過5000美元(約3.9萬港幣)且沒有申報將按20%繳納罰款,其餘扣住,申報之後才能領回剩餘的款項。
❸ 港幣如何發行
1.貨幣發行局制度。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屬於貨幣發行局制度,在這個制度下,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必須有充足的外匯儲備支持,透過嚴謹和穩健的貨幣發行局制度得以實施。
香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發行局,紙幣大部分由3家發鈔銀行即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香港)發行。法例規定發鈔銀行發鈔時,需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並記入外匯基金的帳目,以購買負債證明書,作為所發鈔紙幣的支持。相反,回收港元紙幣時,金管局會贖回負債證明書,銀行則自外匯基金收回等值美元。由政府經金管局發行的紙幣和硬幣,則由代理銀行負責儲存及向公眾分發,金管局與代理銀行之間的交易也是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以美元結算。
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資金流入或流出會令利率而非匯率出現調整。若銀行向貨幣發行當局出售與本地貨幣掛鉤的外幣(以香港而言,指美元),以換取本地貨幣(即資金流入),基礎貨幣便會增加,若銀行向貨幣發行當局購入外幣(即資金流出),基礎貨幣舊會收縮。基礎貨幣擴張或收縮,會令本地利率下降或上升,會自動抵消原來資金流入或流出的影響,而匯率一直保持不變。這是一個完全自動的機制。為了減少利率過度波動,金管局會通過貼現窗提供流動資金。
2.金管局。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構內負責貨幣及銀行體系穩定的機構,於1993年4月1日合並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而成立,由於香港沒有中央銀行,金管局行使中央銀行功能。
金管局的最高領導為金融管理專員(總裁),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委任,金融管理員依據《外匯基金條理》、《銀行業條例》、《存款保障計劃條例》、《結算及交收系統條例》及其它有關條例及法規行使職能和權力。在金融管理專員所獲轉授或賦予的法定權力下,金管局的日常運作高度自主。
3.外匯基金。香港貨幣制度和匯率制度是融為一體的,貨幣制度的核心是穩定港元的匯率,而將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是外匯基金,外匯基金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管理和支配的,用以控制港幣發行,調節和穩定港元匯率的政府基金。
最初是港英政府於1935年廢除銀本位制時根據《貨幣條例》設立的。根據該條例,發鈔銀行需將庫存的白銀、銀元及有價證券上繳外匯基金,換取外匯基金開出的負債證明書,才能發行港元紙幣,這種貨幣制度是以100%英鎊為准備金的英鎊匯兌本位制。1974年港元與英鎊脫鉤自由浮動後,發鈔銀行該為記帳方式換取負債證明書而發行港幣,港幣發行時往往沒有充足的外匯准備。1983年聯系匯率制度建立之後,外匯基金為了維持港元與美元的固定匯率,承諾無限量地買賣港元現鈔,成為了港元的實質性發行機構,發鈔銀行實際上只是扮演外匯基金代理人的角色。
根據《外匯基金條例》,財政司司長授權金管局管理外匯基金,財政司司長掌握外匯基金的控制權,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就外匯基金的投資政策和策略向財政司司長提供意見。外匯基金分為兩個不同的組合來管理,分別為支持組合及投資組合。支持組合為貨幣提供支持,投資組合則保障資產的價值及長期購買力。外匯基金僱傭全球外聘基金經理負責管理外匯基金約三分之一的總資產及所有股票組合。
4.外匯基金的運作機制包括「六項來源」、「四種用途」:「六項來源」是港元發行准備金、硬幣發行准備金、撥入的財政儲備、銀行體系結算余額、外匯基金票據發行額、投資利潤滾存。「四種用途」是調節港元匯價,充當最後貸款人,挽救金融市場,進行投資活動
❹ 既然港幣與美元實行聯系匯率制度,為什麼港幣對美元匯率會有變化
在香港的公開外匯市場上,港幣的匯率卻是自由浮動的,即無論在銀行同業之間的港版幣存款交易(批發市權場),還是在銀行與公眾間的現鈔或存款往來(零售市場),港幣匯率都是由市場的供求狀況來決定的,實行市場匯率。聯系匯率與市場匯率、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並存,是香港聯系匯率制度最重要的機理。
聯系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聯系匯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貨幣政策目標,在聯系匯率制度的架構內,通過穩健的外匯基金管理、貨幣操作及其他適當的措施,維持匯率穩定。 聯系匯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財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
❺ 人民幣兌換港幣 算外匯額度嗎
人民幣兌換港幣算外匯額度,港幣算外幣,港幣在中國大陸不流通。
參考當前的匯率(2015-09-15 ):
1港元=0.8217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1.2170港元。
港元或稱港幣,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志為HK$。
❻ 外匯中美元/港幣代表什麼
美元/港幣 是匯率的表述方法,意思是一美元摺合多少多少港幣,假如美元/港幣(USD/HKD)=7.7775,意味著一美元可以兌換成7.7775港幣。港幣一般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通俗的講就是本幣放後面,用本幣來表示基礎貨幣的價格,一般不說一港幣摺合多少多少美元,人民幣、日元都是這樣表示的。歐元、英鎊、澳元等就是間接標價法,也就是「一歐元摺合多少多少美元」
❼ 港幣屬於外匯嗎
你好,是屬於的,人民幣以外的貨幣通稱外匯。 港幣也是外匯的一種。
外匯:就是外國貨幣或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能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❽ 港幣屬於外匯嗎
港幣屬於外匯,人民幣以外的貨幣通稱外匯。 港幣也是外匯的一種。
外匯,就是外國貨幣或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能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
我國1996年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第三條對外匯的具體內容作出如下規定:外匯是指:
①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
②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的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
④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
⑤其他外幣計值的資產。
港幣屬於外幣。香港雖作為我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但從中國人民銀行每天公布的外匯牌價中,港幣是以外幣的方式與人民幣進行兌換的,據此,可以將港幣視為外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七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禁止外幣流通,並不得以外幣計價結算」的規定,在我國境內進行的交易活動只能以人民幣進行結算,不能以港幣進行結算。
❾ 在工行網上銀行個人外匯直接購買得港幣(匯),能否到櫃台取出來如果不取出,到香港能否使用
成功購匯後港幣余額可以取出來,但不是ATM機,是支持外匯功能的網點。
你的卡有港幣,那麼是理財金或者雙幣信用卡(visa或萬事達),在香港可以用那部分港幣消費的。
❿ 什麼銀行可兌換港幣
兌換港幣可以到各外匯銀行兌換。
比較常見的外匯銀行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
匯率是每天都在變化的,同一銀行在各地的匯率都是一樣的,不同的銀行匯率稍有差別,兌換不需要手續費,小額外幣兌換時也不需要證件,直接在銀行櫃台兌換即可。
香港是繼紐約和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因此使港幣成為體系健全、幣值穩定的貨幣之一。雖然港幣發行歷史不算長,區域也不大,但其發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家發鈔行包括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另有新款紫色十元鈔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發行。硬幣則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
港幣兌換方法:
一、銀行兌換(按當時匯率算)
1.准備人民幣現金、辦理人身份證件及復印件、有關證明文件。
2.到銀行辦理購匯,填寫申請表,部分情況下,需要先取得外管局批准文件,才能辦理。
3.銀行審核、驗證購匯申請,客戶交驗有關證件、憑證。
4.銀行收取人民幣款項。出具銀行兌換水單。
5.銀行按購匯申請要求供應外匯,按外管局規章制度辦理。
外匯銀行的種類
外匯銀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專營或兼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本國的外國商業銀行分行以及本國和外國的合資銀行;其他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本國金融機構,如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等。
重要意義
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上的最重要的參與者。在美國,十幾家設在紐約以及幾十家設在別的主要城市的大型商業銀行,實際上充當著「做市商」的角色。由於它們經常在外匯市場上大規模地進行各種貨幣的買賣,使得外匯市場得以形成並順利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