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外匯儲備太多有什麼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影響:
1、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近年來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已經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由於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央行為了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外匯拋出本幣。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貨幣供應量被放大,不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進行對沖操作的工具還比較有限,對沖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那麼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繼續增加。
2、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政府鼓勵出口、鼓勵招商引資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繼續維持這種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僅有礙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良好型社會的目標的實現,而且會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後勁,不利於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3、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巨額外匯儲備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且使我國在相當程度上陷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抑制貨幣供給增長難以兼顧的兩難境地:要減輕外匯占款造成的過多基礎貨幣發行對國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加大回籠現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這些操作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本來就已經極為寬松的貨幣市場將因此變得過度寬松,從而刺激國內資產市場泡沫膨脹。我國有可能陷入「外匯儲備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預期—資金流入—外匯儲備繼續增長—進一步的升值和資金流入」這種惡性循環。此外,不斷高漲的外匯儲備還會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惡化國際收支失衡,不利於我國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一個國家持有外匯儲備,就是把這些資源儲存起來,而放棄和犧牲利用他們投資的機會,在經濟上就形成了一種損失,這種損失也就是機會成本,一國外匯儲備越多,機會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為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匯率波動較為頻繁,高額外匯儲備有可能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
5、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巨額貿易順差通過結匯轉換成人民幣資金進入商業銀行,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大規模投放在貨幣乘數作用機制下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多倍擴張,使市場流動性急劇膨脹。商業銀行的存差規模日益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泛濫等問題,都與這一因素有關。或許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流動性過剩還會引發企業利潤下滑、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消極後果。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② 世界上目前還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或者經濟體有哪些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③ 全世界國家外匯英文簡稱
國家名稱 貨幣名稱 英文簡寫 國家名稱 貨幣名稱 英文簡寫
中國 人民幣 RMB 愛爾蘭 愛爾蘭鎊 LEP
美國 美元 USD 義大利 義大利里拉 ITL
日本 日元 JPY 盧森堡 盧森堡法郎 LUF
歐元區 歐元 EUR 荷蘭 荷蘭盾 NLG
英國 英鎊 GBP 葡萄牙 葡萄牙埃斯庫多 PTE
德國 德國馬克 DEM 西班牙 西班牙比塞塔 ESP
瑞士 瑞士法郎 CHF 印尼 印尼盾 IDR
法國 法國法郎 FRF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林吉特 MYR
加拿大 加拿大元 CAD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元 AUD
菲律賓 菲律賓比索 PHP 香港 港元 HKD
俄羅斯 俄羅斯盧布 SUR 奧地利 奧地利先令 ATS
新加坡 新加坡元 SGD 芬蘭 芬蘭馬克 FIM
韓國 韓國元 DRW 比利時 比利時法郎 BEF
泰國 泰國≈ THB 紐西蘭 紐西蘭元 NZD
④ 什麼是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
外匯管理局是中國人民銀行下的一個分支機構。
根據國務院「三定方案」,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主要職責是:(一)設計、推行符合國際慣例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擬定並組織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負責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的採集,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二)分析研究外匯收支和國際收支狀況,提出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議,研究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三)擬定外匯市場的管理辦法,監督管理外匯市場的運作秩序,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分析和預測外匯市場的供需形勢,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供製訂匯率政策的建議和依據。(四)制訂經常項目匯兌管理辦法,依法監督經常項目的匯兌行為;規范境內外外匯帳戶管理。(五)依法監督管理資本項目下的交易和外匯的匯入、匯出及兌付。(六)按規定經營管理國家外匯儲備。 (七)起草外匯行政管理規章,依法檢查境內機構執行外匯管理法規的情況、處罰違法違規行為。(八)參與有關國際金融活動。(九)承辦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交辦的其他事項。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的宏觀調控部門。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責包括: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按照規定審批、監督管理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監督管理金融市場;發布有關金融監督管理的業務的命令和規章;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經理國庫;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負責金融業的統計、調查、分析和預測;依法從事有關的金融業務活動;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事有關的國際金融活動;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根據國務院規定,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
由外匯管理局的第九個職能和人行的最後一個職能可知:外匯管理局是中國人民銀行下的一個分支機構。
⑤ 國家對個人持有外匯的限制規定是什麼
個人換匯每年限額5萬美元或等值外幣。
境內居民個人因私兌換外匯業務指定由中國銀行統一辦理。居民在以下情況,可到中行各地分支機構購匯:出境旅遊、探親、會親兌換外匯,去香港、澳門地區可兌換1000美元,或1000美元的等值外匯,去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含台灣)可兌換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匯;
自費留學以及自費出國就醫人員出境時可一次性兌換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匯;居民個人自費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活動,被聘任教等,如邀請方不負擔旅途零用費,則按照出境探親標准兌換外匯。
(5)國家外匯擴展閱讀:
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
第四章個人外匯賬戶及外幣現鈔管理
第二十七條個人外匯賬戶按主體類別區分為境內個人外匯賬戶和境外個人外匯賬戶;按賬戶性質區分為外匯結算賬戶、資本項目賬戶及外匯儲蓄賬戶。
第二十八條銀行按照個人開戶時提供的身份證件等證明材料確定賬戶主體類別,所開立的外匯賬戶應使用與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記載一致的姓名。境內個人和境外個人外匯賬戶境內劃轉按跨境交易進行管理。
第二十九條個人進行工商登記或者辦理其他執業手續後可以開立外匯結算賬戶。
第三十條境內個人從事外匯買賣等交易,應當通過依法取得相應業務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辦理。
第三十一條境外個人在境內直接投資,經外匯局核准,可以開立外國投資者專用外匯賬戶。賬戶內資金經外匯局核准可以結匯。直接投資項目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准後,境外個人可以將外國投資者專用外匯賬戶內的外匯資金劃入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賬戶。
第三十二條個人可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開立外匯儲蓄賬戶。外匯儲蓄賬戶的收支范圍為非經營性外匯收付、本人或與其直系親屬之間同一主體類別的外匯儲蓄賬戶間的資金劃轉。境內個人和境外個人開立的外匯儲蓄聯名賬戶按境內個人外匯儲蓄賬戶進行管理。
第三十三條個人攜帶外幣現鈔出入境,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管理規定。
第三十四條個人購匯提鈔或從外匯儲蓄賬戶中提鈔,單筆或當日累計在有關規定允許攜帶外幣現鈔出境金額之下的,可以在銀行直接辦理;單筆或當日累計提鈔超過上述金額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提鈔用途證明等材料向當地外匯局事前報備。
第三十五條個人外幣現鈔存入外匯儲蓄賬戶,單筆或當日累計在有關規定允許攜帶外幣現鈔入境免申報金額之下的,可以在銀行直接辦理;單筆或當日累計存鈔超過上述金額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攜帶外幣現鈔入境申報單或本人原存款金融機構外幣現鈔提取單據在銀行辦理。
第三十六條銀行應根據有關反洗錢規定對大額、可疑外匯交易進行記錄、分析和報告。
⑥ 什麼是國家外匯監管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是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由中國人民銀行管理,行政級別為副部級。內設9個職能司和機關黨委,設置4個事業單位。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副省級城市設立36個分局(其中2個外匯管理部),在部分地(市)設立308個中心支局,在部分縣(市)設立519個支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與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合署辦公。
⑦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多,有何好處有何壞處
外匯儲備過高的積極影響:
1.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資信。外匯儲備是體現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標志著我國對外支付能力和調節國際收支實力的增強,為我國舉借外債以及債務的還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證,對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良好信譽,吸引外資,爭取國際競爭優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使我國中央銀行有效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幣匯率。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保證我國能夠從容應對突發金融風險,滿足有效干預外匯市場、維護本幣匯率穩定的需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的良好表現再次證明,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於穩定人民幣幣值、維護投資者信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力地促進了國內經濟發展。一是充足的外匯儲備能夠提高我國對外融資能力,降低境內機構進入國際市場的融資成本,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尋求更優的投資環境和更大的利潤空間;二是充足的外匯儲備在深化經濟改革、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技術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貿易的發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滿足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的需求;三是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居民正常用匯需求。
4.充足的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最終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的一個必備條件。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首要目標。我國在1996年底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我國擁有雄厚的外匯儲備確保了我國能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兌換要求,維持外匯市場匯率的相對穩定,抵禦貨幣兌換所帶來的風險,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經常項目可自由兌換後,我們的目標便是取消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對國際間正常的匯兌活動和資金流動不予限制,從而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充足的外匯儲備使中央銀行能有效地調節外匯市場,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幣在邁向自由兌換的過程中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影響:
1、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近年來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已經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由於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央行為了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外匯拋出本幣。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貨幣供應量被放大,不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進行對沖操作的工具還比較有限,對沖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那麼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繼續增加。
2、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政府鼓勵出口、鼓勵招商引資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繼續維持這種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僅有礙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良好型社會的目標的實現,而且會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後勁,不利於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3、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巨額外匯儲備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且使我國在相當程度上陷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抑制貨幣供給增長難以兼顧的兩難境地:要減輕外匯占款造成的過多基礎貨幣發行對國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加大回籠現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這些操作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本來就已經極為寬松的貨幣市場將因此變得過度寬松,從而刺激國內資產市場泡沫膨脹。我國有可能陷入「外匯儲備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預期—資金流入—外匯儲備繼續增長—進一步的升值和資金流入」這種惡性循環。此外,不斷高漲的外匯儲備還會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惡化國際收支失衡,不利於我國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一個國家持有外匯儲備,就是把這些資源儲存起來,而放棄和犧牲利用他們投資的機會,在經濟上就形成了一種損失,這種損失也就是機會成本,一國外匯儲備越多,機會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為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匯率波動較為頻繁,高額外匯儲備有可能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
5、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巨額貿易順差通過結匯轉換成人民幣資金進入商業銀行,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大規模投放在貨幣乘數作用機制下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多倍擴張,使市場流動性急劇膨脹。商業銀行的存差規模日益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泛濫等問題,都與這一因素有關。或許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流動性過剩還會引發企業利潤下滑、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消極後果。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⑧ 國家為什麼要購買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不是主動持有的。更多的時候是被動持有的。
我們國家的企業和個人獲得了外匯收入之後,通過商業銀行結匯(把外匯賣給銀行,換取人民幣),商業銀行除自身經營需要持有一部分外匯資產(包括在銀行間市場進行外匯交易),再和央行交易,以外匯換取人民幣。於是央行賬戶里就支出人民幣,買進了外匯。因為外匯在國內是不流通的,所以中國人(包括企業)要把他們賺到的外匯用於生產、生活,就一定會結匯,最終就是把外匯賣給了央行。
同時中國人要支出外匯,比如進口貨物、留學、旅遊等,就會完成一個和上面相反的流程,最終跟央行買外匯,把人民幣還給央行。
於是,問題來了。中國總體上出口大於進口,也就是美國人總說的國際貿易順差。中國央行累積的外匯就越來越多,於是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
當然,央行可以通過主動出售或買進外匯來調整這個外匯儲備的規模,但是這回影響到本幣的匯率,所以央行對此都很慎重。
外匯儲備的作用:1、可以穩定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幣值。比如通過央行主動買進或賣出外匯,調整匯率。比如日本前一段就是這么做的。2、為進口和對外投資提供支持,人民幣在國際上是不流通的,要進口、對外投資還是要外匯,這個時候企業就要跟銀行系統來換,實際上就是在消耗國家外匯儲備。
⑨ 國家外匯儲備是什麼意思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