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企業一般不允許持有外匯,必須結匯
這是07年8月13日以前抄的規定拉,從去年8月13日起,企業可以持有外匯,不一定要結匯的。
這之前,的確是必須結匯,叫強制結售匯制度。
強制結售匯制度是指,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企業和個人必須將多餘的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必須把高於國家外匯管理頭寸的外匯在銀行間市場賣出。在這套制度里,央行是銀行間市場最大的接盤者,從而形成國家的外匯儲備。
創設這套制度的初衷是解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外匯短缺問題。強制結售匯制度實行1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從1993年底的211.99億美元,增至07年6月末的13326億美元。充足的外匯資金為國內建設和對外投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⑵ 企業外匯一共有幾種結算方式
一、結匯水單
結匯是外匯結算的簡稱,是指外匯收入者將其外匯收入出售給外匯指定銀回行,銀答行按照一定匯率付給等值人民幣的行為,分為三種基本的方式:
(1)強制結匯;
(2)意願結匯;
(3)限額結匯或部分結匯;
這三種結匯方式不論是對公司還是對銀行,結匯水單都是比較重要的憑證,投資者要注意結匯水單的查收,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二、折算入賬
折算交易是外幣折算交易,指企業將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按照本位幣的價值結算的交易,期指折算入賬有兩個基本環節:一是在發生外幣交易時所進行的初始確認與結算時的差額確認;二是在核對資產負債表的時候要對外幣交易相關項目的折算;基本的折算流程如下:
投資者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要助於銀行中的外幣折算交易,在交易的初始就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而在外匯折算入賬的時候,匯率應該是上一年的即期匯率,但是在外幣折算中還是有操作技巧的:①選擇現行匯率作為折算匯率,將折算差額計入當期損益;②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或者是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
⑶ 急求!外匯方面的企業案例
這個可定義為存放境外款項,怎樣來實現呢?
境外賬戶,國內企業在國外開立離岸賬戶,就實現了外匯存入國外銀行!
一般來說,都是國內企業在一些免稅或者低稅的國家開立賬戶,然後把貿易所得直接匯到那裡,以達到逃避監管,降低稅負的目的,再有就是匯率方面的考慮!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外匯企業可能出現一年賣出人民幣一次的情況嗎
外匯企業可能會出現一年賣出人民幣一次的情況,這都是很正常的,因為在企業里,貨幣的流通量代表著企業的生產力,以及企業的經營
⑸ 外匯公司有什麼。
外匯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到2007年9月,平均每天的交易量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證券市場的30倍,600倍,平均每天交易量在中國的股市。日常所說的外匯交易是指同時買入一種貨幣並賣出另一種貨幣的外匯交易貨幣對。在國際市場上各種貨幣之間的匯率頻繁波動,買賣貨幣的形式,如EUR / USD或USD / JPY。
程度較高的透明度,影響貨幣匯率的變化在市場上的巨大成交量,主力資金(如政府的外匯儲備,跨國公司的外匯市場中的主要優勢財團資金轉賬,外匯投機者的資金運作)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匯率波動的基本面分析看,它是能夠發揮較大的影響通常是各國政府所公布的重要數據(如GDP,央行利率),高級政府官員的講話,國際組織(如歐洲人民銀行)新聞發布會。
外匯市場中的特定位置,也沒有中央交易所,所有交易都是通過銀行之間的網路。任何金融機構在世界上,每天24小時在任何時間參與交易的政府或個人。
⑹ 國內企業間可否用外匯交易
國內公司之間支付只能用人民幣。
目前中國投資者投資外匯市場的渠道主要版分為兩種,一種是做國內權銀行開設的外匯實盤,另一種是通過國外交易商在國內的代理機構直接在國外開戶,做外匯保證金業務。
匯保證金業務由於其可以雙向交易,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且由於有杠桿比率,可以以小博大,因此受到眾多投資者的追捧。現在國外成熟的外匯交易市場開設的業務,基本都是以外匯保證金形式存在,而非外匯實盤。中國國內的金融機構之所以沒有開展保證金業務,主要是還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准備。
目前國內還沒有完全開放外匯保證金業務。但是國家目前是不幹涉公民的海外投資的,所以目前一般是國外的主流平台在國內找代理為他們做客戶開發和服務工作。
⑺ 企業外匯收入需要交納哪些稅收
一般涉及常用的稅金:
1、增值稅
(1)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3%
(2)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7%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2、營業稅
營業稅 征 收 范 圍 稅 率
(1)交通運輸業 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裝卸搬運 3%
(2)建築業 建築、安裝、修繕、裝飾及其他工程作業 3%
(3)金融保險業 5%
(4)郵電通信業 3%
(5)文化體育業 3%
(6)娛樂業 歌廳、舞廳、卡拉OK歌舞廳、音樂茶座、檯球、高爾夫球、保齡球、游藝 5%--20%
(7)服務業 代理業、旅店業、飲食業、旅遊業、倉儲業、租賃業、廣告業及其他服務業 5%
(8)轉讓無形資產 轉讓土地使用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商譽 5%
3、城市維護建設稅
計稅依據是按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稅額計算繳納。稅率分別為7%(城區)、5%(郊區)、1%(農村)。
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增值稅+營業稅)×稅率。
4、教育費附加
計稅依據是按實際繳納增值稅、營業稅的稅額計算繳納,附加稅率為3%。
計算公式:
應交教育費附加額=(增值稅+營業稅)×3%。
5、印花稅:
(1)財產租賃合同、倉儲保管合同、財產保險合同,適用稅率為千分之一;
(2)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運運輸合同、產權轉移書據, 稅率為萬分之五;
(3)購銷合同、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技術合同,稅率為萬分之三;
(4)借款合同,稅率為萬分之零點五;
(5)對記錄資金的帳薄,按「實收資本」和「資金公積」總額的萬分之五貼
花;
(6)營業帳薄、權利、許可證照,按件定額貼花五元。
6、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不含稅收入適用稅率表
級數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 不超過500元的部分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計算公式: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收入-2000-「三險一金」
7、所得稅
(1)所得稅的徵收方式有兩種:查帳徵收和核定徵收。
(2)如果屬於核定徵收的,按收入計算繳納所得稅。
計算公式:
應交所得稅=收入總額*稅務核定固定比例*所得稅稅率
(3)如果屬於查帳徵收的,按利潤計算繳納所得稅。
計算公式:
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所得稅稅率
(4)所得稅稅率:
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8、房產稅
依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
9、土地使用稅: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年稅額如下:
(1)大城市1.5元至30元;
(2)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3)小城市0.9元至18元;
(4)縣城、建制鎮、工礦區0.6元至12元。
⑻ 外資企業外匯如何管理
來1、管理多元化,就自是通常說的「所有的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外資企業既會投資不同的幣種,又會在同一幣種下投資不同的資產,是一種分散化的資產配置原則。
2、管理長期性,是指外資企業確定外匯資產配置結構時,會綜合考慮各種資產的風險收益特性、市場發展趨勢等長期因素。
3、管理戰略性,是指確定貨幣結構時,還會綜合考慮外資企業收支結構和對外支付需要,以及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等宏觀性或戰略性因素,目的是維護大局穩定也就有利於保障外匯儲備對外投資的安全。
4、外資企業管理外匯儲備資產還需要保持充分的流動性。外儲不僅要滿足一般對外支付需求,如進口國內需要的物資或技術、支持企業「走出去」等,還要在資本可能出現快速流出、貨幣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發揮保障外資企業經濟金融穩定安全的「定海神針」的作用。
⑼ 外匯企業的核心價值
外匯(或者外貿類)企業的核心價值分幾個大方面: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互通有無始終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國由於受生產水平、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分布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生產能力和市場供求狀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各國國內既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又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產品過剩狀況。而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系。
2、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在當今世界上,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各個國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勞動力富餘而資本短缺,有的國家資本豐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國家土地廣闊而耕作技術落後。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國內生產規模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其短缺的生產要素的制約,一部分生產要素將閑置或浪費,生產潛力得不到發揮。通過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就可以採取國際勞務貿易、資本轉移、土地租賃、技術貿易等方式,將國內富餘的生產要素與其他國家交換國內短缺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短缺生產要素的制約得以緩解或消除,富餘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擴大生產規模,加速經濟發展。
3、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是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
利用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可以擴大優勢商品生產,縮小劣勢商品生產,並出口優勢產品從國外換回本國居於劣勢的商品,從而可在社會生產力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生產要素的效能,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4、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在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通過國際貿易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以提高國內的生產力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國際貿易,使國內的產業結構逐步協調和完善,促使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5、增加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福利水平國際貿易的發展,可為一國政府開辟財政收入的來源
政府可從對過往關境的貨物徵收關稅、對進出口貨物徵收國內稅、為過境貨物提供各種服務等方面獲得大量財政收入。在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初期,關稅收入曾占聯邦財政收入的90%。至今,關稅和涉外稅收仍然是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國際貿易還可以提高國民的福利水平。它可以通過進口國內短缺而又是國內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進口比國內商品價格更低廉、質量更好、式樣更新穎、特色更突出的商品,來使國內消費者獲得更多的福利。此外,國際貿易的擴大,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增長,將為國內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間接增進國民福利。
6、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在現代,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貿易活動,這不僅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互相聯系起來,而且也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捲入國際經濟生活之中。國際市場的競爭活動,也促使世界總體的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加快。這不僅促進了發達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促進了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