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美國
X-51A是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與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聯合主持研製的超燃沖壓發動機驗證機——乘波飛行器(SED-WR,Scramjet Engine Demonstrator-Waverider)。它由波音公司與普拉特·惠特尼(簡稱普惠)公司共同開發,由一台JP-7碳氫燃料超燃沖壓發動機推動,設計飛行馬赫數在6~6.5之間。這個計劃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發展一種比美國原武器庫中任何一種導彈的速度都要快5倍以上,可以在1小時內攻擊地球任意位置目標的新武器。
省錢是主要訴求
「1小時打遍全球」是美國空軍的夢想,現有技術已經賦予這種夢想走進現實的可能。不過,美國人作為天生的經濟動物,干什麼都要先核算成本。當前,雖然洲際導彈能夠實現這方面的目標(編註:美國陸基洲際導彈由空軍管轄),可成本太高,用來對付常規目標完全不劃算;租用海外基地同樣價格不菲,並且受外交因素限制,終歸不如從本土發動進攻來得方便。因此,一種成本低廉、速度夠快的運載工具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同樣希望「花小錢辦大事」的還有美國宇航局(NASA)。從人類擺脫地球引力的那天起,美國人就開始構想如何利用太空掙錢。1967年,休閑業大亨巴倫·希爾頓感慨:「如果(飛船)運送每噸貨物的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我索性把希爾頓飯店搬上月球!」為了壓縮航天發射的成本,NASA於1969年啟動了「可重復使用航天器」計劃,成果就是眾所周知的太空梭。可事與願違,太空梭每次出動的實際成本竟高於3億美元,比起先前的一次性飛船來更不劃算。2001年,美國富翁丹尼斯·蒂托在支付了2000萬美元後,選擇乘坐俄羅斯「聯盟」飛船進行史上第一次太空旅遊;美國太空梭卻意外頻發,不得不提前「退隱江湖」。這么一來,擺在NASA面前的除了尷尬,便只有另尋出路。
美軍的摯愛
屢試屢敗的X-51高超音速飛行器,究竟是省錢利器還是吞金猛獸?包括其東家美國空軍在內,人們至今找不到明確的答案。
被美國空軍寄予厚望的X-51高超音速飛行器再度亮相,由B-52轟炸機在太平洋上空投放後進行測試。然而,由於一片尾舵突發故障,通體細長的X-51僅堅持了16秒便失控墜海,不知所蹤,它的第三次飛行試驗只得草草收場。
按照美軍的官方說法,X-51是為驗證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而生。後者能讓飛行器以5倍以上音速飛行,甚至有可能達到25倍音速並突破大氣層。雖然X-51目前尚未武器化,五角大樓的興趣不單緣於其罕有敵手的速度,還在於對廉價全球打擊方案的嚮往。
三大優勢無以倫比
由於需求高度一致,美國空軍和NASA,就發展理論上具備極高經濟效益的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一拍即合。2004年,NASA率先推出X-43試驗飛行器,第二次試飛即突破7倍音速,一舉刷新大氣層內飛行速度的記錄。此後不久,滿懷希望的美國空軍全面接手研製工作,以NASA的成果為基礎,啟動了更復雜的X-51項目。按照美國空軍的描述,以X-51為代表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至少具備三大「省錢秘笈」——
節約作戰兵力。以往,美軍發動空襲總要興師動眾:戰斗機護航、電子干擾機開路、預警機指揮、加油機保障……才能順利地把炸彈扔下去。反觀高超音速飛行器,憑借無與倫比的速度和高度優勢,它能單槍匹馬越過敵方防線,無須奪取制空權也可摧毀地面目標。僅裝備少量就足夠維持全球打擊能力,如此誘惑,怎能不讓人心動?
資源消耗少。以往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多以火箭為動力,但火箭的「肚量」實在嚇人,以美國「大力神」火箭為例,向近地軌道運送13噸載荷,竟要消耗燃料600噸以上,氧化劑佔了其中大頭。X-51使用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和普通飛機類似,吸入空氣充當氧化劑,飛行器本身僅攜帶航空燃料,稱得上「勤儉持家」。同時,由於X-51飛行高度達6萬米,這個高度的空氣密度低,飛行阻力只有傳統飛行器的幾十分之一,加之該飛行器本身採用低阻力系數外形,用不著多麼誇張的動力就能維持高速飛行,自然不會耗費太多燃料。
簡單可靠。超燃沖壓發動機的工藝相對簡單,總體結構類似一個帶擾流板的腔體,甚至不需要多少活動部件。相對於傳統噴氣發動機動輒幾十上百個渦輪葉片的復雜結構,超燃沖壓發動機便於大規模製造,也不愛鬧毛病,顯然更容易壓縮成本,讓五角大樓省錢。
又一頭吞金猛獸
盡管上述優勢十分誘人,X-51項目從2010年至今的3次試驗卻無一完全成功,預示著其前景或許不似原先想像得美妙。有分析稱,由於沒有任何設施能夠「人造」高超音速氣流,X-51無法進行地面模擬試驗,導致未知因素過多,只能通過實踐摸索;其次,高超音速飛行器對材料工藝和加工精度實際要求極高;另外,超燃沖壓發動機的工作條件相當苛刻,只能採取由轟炸機掛載到高空再投放的試飛方式,短時間內尚無法開發出自主起降能力。
以上缺陷極大地限制了X-51的進一步發展,迅速投入實戰更是無從談起。盡管美國空軍發言人信誓旦旦地宣稱「沖擊更高飛行速度的腳步不會停下」,潑冷水者亦不在少數。曾任俄羅斯航天司令部戰役局局長的維克托·斯塔魯欣少將就此評論:「美國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從技術觀點看是不大可信的,從軍事經濟觀點看則是不適宜的。」
即便X-51擺脫了屢試屢敗的魔咒,其現實效益也很難在短期內得到體現。和其他許多成本控制失靈的尖端武器項目類似,美國空軍從NASA手中接過的,或許是又一頭吞金猛獸。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
國別:美國
類型:偵察機
型號:「極光」/「曙光女神
研製單位: 保密未公開 造價:研發費用大約為44億到80億美元,購買24架大約還要100億到240億美元
現狀: 保密未公開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Aurora),又名「極光」,據稱其正式編號為CP-140或SR-91 ,是美國續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之後新一代戰略偵察機。盡管美國官方一再否認該機的存在,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該機已存在多年,只是美國軍方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如同當年的B-2。 SR-72偵察機臨界鷹戰略隱身多用途飛機(ENGLISH:Lockheed Martin SR-72)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2007年提出的新型戰略隱身多用途飛機概念,該型機本身涵蓋完整的偵察系統並可攜帶在超高至臨界空域的新型武器,集情報收集、偵察、監控、打擊等諸多功能為一體[1]。
SR-72高超音速無人偵察機主要用於取代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SR-71「黑鳥」高速高空偵察機,其最高飛行速度將達到驚人的馬赫數6(也就是聲音速度的6倍),是SR-71高速高空偵察機最大飛行速度的兩倍,是目前第四代戰斗機最大飛行速度的三倍,甚至其飛行速度比一些常見的導彈還要快,堪稱人類製造的「最快飛機」。因為其速度優勢,高超音速飛行器對21世紀防空系統的壓力極大,一些著名的地空導彈,如美國的「愛國者」、俄羅斯的S-400和中國的紅旗-9甚至無法追上這種飛機,從而無法攔截和擊落它[2]。 據英國媒體本月26日報道,澳大利亞工程師查爾斯·邦姆巴迪亞近日公布了自己設計的超高音速概念機「對跖點」(Antipode),能夠搭載10名乘客以24倍音速超高速飛行——每小時約29376公里,也就是說,飛機能在1小時內輕松地飛越大半個地球,發明者表示「對跖點」可廣泛應用於商業和軍事。
據報道,與傳統飛機的升降方式不同,「對跖點」利用電磁軌道炮系統發射,而後在火箭助推器幫助下升速。目前,「對跖點」理論時速是協和超音速客機的12倍,也是邦姆巴迪亞早前另一傑作——「Skreemr」超音速概念機時速的兩倍多。
去年10月,邦姆巴迪亞對外發布10倍音速的「Skreemr」超音速概念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Skreemr」超音速概念機採用電磁軌道炮系統發射,飛機沿電磁軌道加速,再點燃液氧或煤油火箭助推器助其升空。「Skreemr」的速度超過音速的10倍,時速為12349公里。
在「Skreemr」概念機對外發布後,工程師約瑟夫·海瑟爾廷聯系邦姆巴迪亞,建議採用空氣動力學最新系統LPM模式來實現客機進一步提速。最終,兩人研發出24倍音速概念機「對跖點」。
邦姆巴迪亞表示,「對跖點」概念機不受軌道限制,可以在任何停機坪起飛,火箭助推器也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對跖點」概念機可用作商業或軍事用途,可將國家領導人在一小時內送到地球另一端。
邦姆巴迪亞此前在接受美國雜志采訪時表示希望能設計出一款概念機型,能夠以最快速度完成地球同一直徑的兩個端點之間的飛行。這也是為什麼這款超高音速客機被命名為「對跖點」。
按照「對跖點」概念機的飛行速度,從紐約出發飛往倫敦只需11分鍾、飛巴黎12分鍾、飛東京和迪拜22分鍾、飛中國上海24分鍾,飛中國香港26分鍾即可到達,就算是飛往澳大利亞悉尼,也只需32分鍾可完成旅程。
『貳』 waverider是什麼意思
waverider
網路 乘波體; 乘波飛行器; 乘波機; 乘波; 乘波器;
『叄』 新人求助,美津濃wave paradox3對應阿瑟士哪個款
去年還可以毫不猶豫的說美津濃。
因為亞瑟士是公認的貴。
主要就是因為,在原來的科技水平上,gel的優勢太大了。
可今年不能這么說了。
亞瑟士除了男款的優勢款沒有變化外,所有女款和新出的33系列都明顯的下調了。
美津濃所有款都上調了。
美津濃的wave是獨有科技,類似科技亞瑟士沒有用。
亞瑟士的gel可以和美津濃的ap+、ap或者vs1膠來對比。
美津濃的ap+的回彈性能還是不錯的,可是緩沖的功能上美津濃的所有膠都遠不如gel。
目前按流行程度來說,亞瑟士的穩定系次頂級GT-2000(去年款是GT-2170,今年換了新序列)和美津濃的緩沖系次頂級WaveRider16仍然是最受歡迎的。
『肆』 這個高達模型叫什麼啊
Z Plus C1想當不錯的套件,雖然開模較早,但由於沒有裙甲,而且是變形機,所以可動性想當優秀。變形後大型光束精靈炮很有氣勢,牢固程度也比Z要強,被人們稱為值4000卻只賣3500的模型,如果樓主對Z不是很有愛的話就入這款吧,物超所值。當然,現在這款模型比較少了。
『伍』 MSZ-006的出處
MSZ-006,作為Ζ計劃的高潮產物,是軍火巨頭阿納海姆公司開發的第6部機動戰士,並被賦予希臘字母 ζ 的代號(拉丁字母轉寫為Zeta)。最初建造的3台原型機為MSZ-006-X1、MSZ-006-X2和MSZ-006-X3。這些機體的結構設計為可以變形,但是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金屬疲勞問題足以導致機身解體。這個問題後來由於高達尼姆合金的應用以及為奧古作戰的新人類駕駛員卡繆·維丹的糾正而解決了。MSZ-006成為UC歷史上第一批可以變形的MS,可以從MS形態轉為類似戰斗機的「waverider」形態。
卡繆在U.C.0087年以Z高達代替了RX-178 高達MK II作為自己的專用機。由於自身的新人類能力和新機體的強大性能,他在奧古反對迪坦斯的一系列戰役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被Z高達打敗的迪坦斯王牌機師包括捷里特·梅薩、亞扎·加博爾和極為強大的新人類巴普蒂莫斯·西洛克。但是打敗西洛克使卡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受到臨死時的西洛克的強大的精神攻擊,意識被帶走。被修復後的Z高達交給了另一位新人類駕駛員傑特·亞希達。在傑特從阿納海姆公司取得MSZ-010 ZZ高達後,Z高達後來屬於地球聯邦軍駕駛員魯·洛卡,並參加了第一次新吉翁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最後被徹底摧毀。
另一台Z高達是卡拉巴的王牌駕駛員、一年戰爭時的英雄阿姆羅·雷所駕駛的MSZ-006-3,出現於2001年上映的環幕電影高達 Neo Experience 0087: Green Divers。它是阿姆羅在格利普斯戰爭後期的座機。
阿納海姆公司制訂了野心勃勃的將Z高達量產的計劃,即MSZ-007 量產型Z高達。MSZ-007移除了變形功能,並且換了一個類似「GM系」量產MS的頭。此計劃由於達不到設計要求而終止。
Z高達也是地球聯邦軍後期量產型機動戰士MSZ-006 Z Plus和蘭德·貝爾隊的RGZ-91 Re-GZ的設計藍本。
『陸』 想買雙跑鞋,是美津濃waverider15好還是亞瑟士GT-2000好
看腳型和走路姿勢,扁平足,外八買GT2000,走路姿勢正常的買美津濃。
『柒』 請問mizuno跑鞋wave rider 17怎麼樣和Nike跑鞋比哪個好
這么跟您說吧:雖說wave
rider
17
強於nike
70%的
跑鞋
(有效區別專業做跑鞋和啥都做的品牌。雖然nike也有不錯的產品)
『捌』 卡繆·維丹的概要
機體番號: RX-178
機體代號(日文): ガンダムMk-Ⅱ 英文: Gundam Mark-Ⅱ 中文: 高達Mk-Ⅱ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Z GUNDAM
機體類型: 泛用試驗型MS
製造商: 泰坦
所屬: 奧古
初次配備: U.C.0087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 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尺寸: 頭頂高:18.5米
全高:19.6米
重量: 本體重量:33.4噸
全備重量:54.1噸
比重:1.44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可變式框架
發電機出力: 1930KW
推進力: 4×20300KG=812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10
加速度: 1.50G
裝備及設計特徵: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11300米
固定武裝: 光束軍刀×2,額定輸出功率0.45MW
選用武裝: 頭部60mm火神莢艙系統;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 專用光束步槍×1,額定輸出功率2.6MW;360mm超級火箭筒
MSZ-006 Z高達
本機是奧古和阿納海姆公司共同制定「Z計劃」所開發製造出來的、最終成為奧古象徵的可變型MS,開發代號為「ζガンダム」。本機在開發時曾因可變式框架等的性能問題而一度擱淺,後來奧古得到了泰坦RX-178 高達MkⅡ,參考了RX-178的可變式框架及卡繆·比丹的設計試案之後,改變了原先的設計方案,最終開發成功。
本機具有單機突入大氣層的能力,潛在能力超過當時的任何MS。裝備有光束軍刀、光束步槍、2連裝導彈發射器等多種式樣的武器,單體MS的攻擊力首屈一指,而且能使用大功率高能MEGA粒子炮。「MSZ-006 Z高達」變型機構主要部件是背部飛行裝甲,在上面裝備有長尾燃燒器式自穩器,提高了逆向動作時的安定性。即使變成MS形態,也具有很優良的運動性能。後來又在機體上搭載了仿生測控系統,將機體追蹤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MSZ-006」在突入大氣圈時的MA形態之所以被稱做 「WAVERIDER(沖浪者)」,是因為在飛行時機體下方形成了一種被壓縮的沖擊波,而機體就是依靠這種被壓縮的沖擊波而產生出升力。由MS形態開始變型,瞬間就能完成。MS形態時使用的武器,在變成MA後,絕大部分不需改變樣式就能使用。此外,由於噴嘴是可動式的,故比其他可變MS/MA的機動性更高,不僅在突入大氣圈時性能優良,就是作為航空/太空戰斗機,其性能也頗為滿意。
若論單機性能,GundamMark-Ⅱ可能不及泰坦斯的可變式 MS,但直至格利普斯戰役結束為止,仍不斷地被投入到最前線。Mk-Ⅱ的駕駛員最初是卡繆,在他搭乘了Z高達之後,Mk-Ⅱ轉交給了奧古冷靜、清高的美女 ——愛瑪·辛中尉駕駛,直到她在格利普斯戰役中犧牲為止。(PS:之前的網路說MK-II擊敗了The-O其實這是不對的,應該是Z GUNDAM用其沖浪者模式上的盾牌撞向The-O駕駛艙,才會擊墜西羅克,之前被誤導的人可以重新看一下Z高達,如果有誤可以隨時更改
概要
機體番號: MSZ-006
機體代號(日文): Zガンダム 英文: Zeta Gundam 中文: Z高達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Z GUNDAM
機體類型: 攻擊多用途型可變MS
製造商: 阿納海姆電子公司
所屬: 奧古
初次配備: U.C.0087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 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尺寸: MS模式下頭頂高:18.7米,全高:19.85米
MA模式下全長:24.32米,翼展:18.61米
重量: 本體重量:28.7噸
全備重量:62.3噸
比重:1.70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合金(gundarium alloy)可變式框架發電機出力: 2020KW
推進力: 5×12200KG+2×10600KG+4×7600KG=1126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8
加速度: 1.81G
裝備及設計特徵: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14000米;搭載生物感測系統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腕部2連裝榴彈發射器×2;光束軍刀×2,額定輸出功率0.6MW
選用武裝: 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1,額定輸出功率5.7MW;高能MEGA粒子炮,額定輸出功率8.3MW
奧古王牌卡繆·比丹駕駛本機在格利普斯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在最終決戰中擊破了泰坦帕普迪馬斯·西羅克上尉駕駛的PMX-003 The·O,為格利普斯戰爭打下了終止符。
『玖』 女武神式轟炸機為什麼我感覺翅膀尖是往下的難道可以調節
下折的主翼端除了在利用縮小的翼面積,控制空氣動力中心在超音速飛行下位置的變化,增加超音速飛行時的穩定性之外,它們還可將飛機在超音速飛行時機身前段處所造成的沖擊波包圍在機身下方無法自兩側擴散消逝,等於是讓整架飛機「騎」在自己產生的沖擊波上,這種被稱為「壓縮升力」(compression lift)的概念可將超音速沖擊波轉化成飛機的上舉力道,使得XB-70在超音速范圍下有較高的升阻比。採用這種原理設計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又被稱為乘波飛行器(waverider,或又譯為「馭波飛行器」),而XB-70則是世界上第一架載人乘波飛行器,當其以3馬赫的巡航速度飛行時,約有35%的升力來自compression lift,而非傳統機翼上的升力。
『拾』 Waverider的縮寫
waverider (隨波逐流的人或乘波器) 屬於b普通名詞,通常不能縮寫。如果行文中需要反復使用,第一次出現時可以用括弧註明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WR (以下簡稱 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