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走向期貨2pdf

走向期貨2pdf

發布時間:2021-09-27 13:24:27

⑴ 誰能簡單地告訴我股市327事件是什麼回事. 追加分 200 急!謝謝!

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發行的三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為240億,1995年6月到期兌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貼補率,但財政部是否對之實行保值貼補,並不確定。1995年2月後,其價格一直在147.80元和148.30元之間徘徊,但隨著對財政部是否實行保值貼補的猜測和分歧,「327」國債期貨價格發生大幅變動。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 「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 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1996年4月,萬國不得不與它當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申銀證券公司合並。1997年1月,萬國的管金生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7年。

⑵ 有誰知道「3.27」國債事件

重提1995年「327」國債事件,並非僅僅是為了忘卻的紀念。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在上海宣告成立,成為中國內地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意義重大。在歡呼之餘,也不禁使人想起1994年「327國債事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願中國的金融衍生期貨交易健康成長。
國債期貨交易是非常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國債由政府發行保證還本付息,風險度小,被稱為「金邊債券」,具有成本低、流動性更強、可信度更高等特點。但是,當時我國國債發行較難,主要靠行政攤派。1992年發行的國庫券,發行一年多後,二級市場的價格最高時只有80多元,連面值都不到。行業管理者發現期貨這個東西不錯,可以提高流動性,推動發行,也比較容易控制,於是奉行「拿來主義」,引進國債期貨交易,在二級市場上可以對此進行做多做空的買賣。
在本質上,這種交易做的只是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額,上下波動的幅度很小。這也正是美國財政部成為國債期貨強有力支持者的原因。
令人瘋狂流淚的「327」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國債期貨交易。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向全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
1994年10月以後,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和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進行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在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1992年3年期國庫券到期的基礎價格已經確定為128.5元,但到期的預測價格還受到保值貼補率和是否加息的影響,市場對此看法不一,多空雙方在148元附近大規模建倉,導致國債期貨市場行情火爆。
1994年至1995年春節前,全國開設國債期貨的交易場所陡然增到14家。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1995年,與全國股票市場的低迷的狀態形成鮮明對照,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1995年2月327合約的價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傳言得到證實,百元面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一直在「327」品種上與萬國聯手做空的遼國發突然倒戈,改做多頭。「327」國債在1分鍾內竟上漲了2元,10分鍾後共漲了3.77元。327國債每上漲1元,萬國證券就要賠進十幾個億。按照它的持倉量和現行價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將要拿出60億元資金。
毫無疑問,萬國沒有這個能力。其負責人管金生鋌而走險,當日16時22分13秒突然發難,砸出1056萬口(每口面值20000元人民幣的國債)賣單,把價位從151.30打到147.50元,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這個行動令整個市場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盤時的價格來計算,這一天做多的機構,包括像遼國發這樣空翻多的機構都將血本無歸,而萬國不僅能夠擺脫掉危機,並且還可以賺到42億元。
當天夜裡11點,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異常,是無效的,該部分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經過此次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
萬國證券在劫難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賠6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盤價平倉,萬國虧16億元。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鑒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發出《關於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開市僅兩年零六個月的國債期貨無奈地劃上了句號。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同年9月20日,國家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都公布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決定說,「這次事件是一起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1996年4月,萬國不得不與它當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327」國債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327」國債期貨合約上驚心動魄的廝殺,現在說來依然歷歷在目。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
貼補率的博弈1994年,國內面臨兩位數的高通脹壓力,銀行儲蓄利率達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國債自然少人問津,當時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為8%,而且每月都不斷上升,到12月突破兩位數,受此刺激,「327」國債期貨的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從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漲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漲了20%多。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於本金十餘倍的暴利!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萬進去,但過了一小時後,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你那1000萬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
「327」國債應該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補貼率,每百元債券到期應兌付132元。與當時的銀行存款利息和通貨膨脹率相比,「327」的回報太低了。
於是從1995年2月初開始,市場上開始傳聞財政部又將提高保值貼補率,「327」國債將會以148元兌付。面對傳聞,市場出現了急劇分化,權傾一時的國內證券界「教父」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認為,宏觀調控三年的三大目標第一條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貼補率,而且財政部也沒有必要為此多支付10多億元的利息,使財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觀點代表了當時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們把寶都押在做空上。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開始進場堅定地做多,當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和部分機構也做多,他們的看法就是通貨膨脹短期內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貼補肯定會漲,327國債的兌付價也會跟著漲。到當年的2月中旬,「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市場界限已經清楚的劃出來了:滿山遍野的散戶和中小機構,跟著「多頭司令」中經開做多;萬國證券和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約每漲跌1元,萬國的賬面上就將浮動4億元的盈虧。有知情者後來評論說,其實這個時候,多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由對政策預期的差異變成了市場上的資金博弈。
後事之師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國債利率消息剛面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債期貨就出現了振幅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許多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在「327」國債的前期交易中,萬國證券預期已經形成錯誤,當出現無法彌補的巨額賬面虧損時,乾脆以攪亂市場來收拾殘局。事發後第二天,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頒布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具有全國性效力的國債期貨交易法規。但卻太晚了。
保證金規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極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規定客戶保證金比率是2.5%,深交所規定為1.5%,武漢交易中心規定是1%。保證金水平的設置是期貨風險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證金就能買賣2萬元的國債,這無疑是把操縱者潛在的盈利與風險放大了40倍。這樣偏低的保證金水平與國際通行標准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國內當時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無疑使市場投機成分更為加大,過度炒作難以避免。
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漲跌停板制度是國際期貨界通行的制度,而事發前上交所根本就沒有採取這種控制價格波動的基本手段,出現上下差價達4元的振幅,交易所沒有預警系統。當時中國國債的現券流通量很小,國債期貨某一品種的可持倉量應與現貨市場流通量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並在電腦撮合系統中設置。從「327」合約在2月23日尾市出現大筆拋單的情況看,交易所顯然對每筆下單缺少實時監控,導致上千萬手空單在幾分鍾之內通過計算機撮合系統成交,擾亂了市場秩序,鑽了市場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透支交易。我國證券期貨交易所以計算機自動撮合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來控制風險,而非「逐筆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絕透支交易。交易所無法用靜態的保證金和前一日的結算價格控制當日動態的價格波動,使得空方主力違規拋出千萬手合約的瘋狂行為得以實現。
監管職責不明確。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辦法》頒布前,中國一直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國債期貨的主要主管機構。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並參與制定保值貼補率,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審批和例行管理,並制定和公布保值貼補率,證監會負責交易的監管,而各個交易組織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監管。多頭監管導致監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現監管措施上的真空。「327」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痛,以至於有段時間一提到期貨人們總會聯想起欺詐、瘋狂和混亂。從1995年到2005年,是中國170餘家期貨企業日子極不好過的11年,監管層也整整思考了11年。人們還將思考多久?還將等待多久?
淮南的柑橘很香甜,但是到了淮北就成了苦澀的「枳」。我們在引入金融創新工具的激情中忘記了要先打理好這里的監管氣候和土壤,給它一個營養豐富的環境它才能順利成長、恢復本性,否則只能是因發育不良而早夭。
國債期貨的基礎是利率市場化,雖然目前利率市場化的工作已經啟動,但程度還不夠。因此,國債期貨的推出應該等待利率真正市場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文中醒目處:
1,「327」國債期貨合約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

2,國債期貨的基礎是利率市場化,雖然目前利率市場化的工作已經啟動,但程度還不夠。因此,國債期貨的推出應該等待利率真正市場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評: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重提「327」國債事件意在提醒各位期貨的風險,就算你是絕頂聰明和何其有錢的人,也不能輕易地參與期貨交易.現在網路紅人帶頭大哥777,在94年也因為此在國債「3·27」事件中20分鍾內輸掉了4000多萬元,連女朋友也搭上了性命。所以,奉勸各位注意其中的風險.

⑶ 沈良的期貨本質與交易技巧 目錄

第一章:市場本質
1) 期貨,投資的第二個翅膀
2) 投資是科學也是藝術
3) 金融投資的最大誘惑是什麼?
4) 自由OR陷阱?也許都是自由惹的禍
5) 是金錢在裸奔還是我們在金錢面前裸奔?
6) 保險與鴉片——期貨的核心本質
7) 賣保險與賣鴉片會遇到的問題
8) 期貨與戰爭新解1-財富的存亡
9) 期貨與戰爭新解2-士兵的存亡
10) 投資市場3種賺錢的人
11) 投資市場3種虧錢的人
12) 期貨市場大多數人虧損的格局不會改變
13) 市場吸引我們去犧牲
14) 投機者是潤滑劑,潤滑劑是消耗品
第二章:股指期貨
1) 股指期貨為資本市場帶來的六大轉變
2) 從自主交易時代升級為產品購買時代
3) 股指期貨是新一輪金融創新的第一步
4) 有了股指期貨,股票基金在熊市中虧錢少了借口
5) 對沖基金是私募基金的發展方向
6) 股指期貨將改變期貨行業的粗放式經營
7) 股指期貨實盤參與者的水平必然高於模擬參與者
8) 相對商品期貨,股指期貨投機性將有所下降
9) 股指期貨的高端提升商品期貨的低端
10) 股指期貨價格的必然回歸
11) 廣大股民/基民間接參與股指比直接參與更好
12) 買指數基金,不如買股指期貨
13) 做權證,不如做股指期貨
14) 變相T+0,不如直接T+0
15) 如何利用股指期貨套利?
16) 如何利用股指期貨套保?
17) 解讀股指期貨的秒殺行情
第三章:投資技巧
1) 分析商品供需,也分析貨幣供需
2) 把概率分析融入到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中
3) 先「靜態盈利」,再「動態盈利」
4) 趨勢跟蹤應不應該「傻跟」?
5) 巧用期貨的時間杠桿
6) 投資者應做多波動率
7) 如何看待日內超短線的重倉交易
8) 資金的滿倉交易,不等於資產的滿倉交易
9) 考慮在趨勢進行中重倉
10) 用分散投資減少風險,進而增加利潤
11) 我們無法徹底規避風險,但可以選擇風險
12) 控制風險的第一選擇是不進場,第二選擇才是止盈止損設置
13) 主觀上容忍虧損,客觀上虧損就會很多
14) 虧損是因為做錯了,還是被止損止掉的
15) 市場賺的就是我們止損的錢
16) 設置止損是為了盡量不止損
17) 短周期、大倉位、嚴止損,還是長周期、小倉位、寬止損?
18) 止贏也是一種止損
第四章:交易心得
1) 投資四步曲,知識-技能-理念-智慧
2) 大多數人沒有能力駕馭T+0交易
3) 論本能交易
4) 用天賦還是時間賺大錢?
5) 讓財富與時間同步增長
6) 把交易做對
7) 不求主動暴利,接受被動暴利
8) 輸家一般專注於交易系統
9) 贏家並不是要贏得所有的交易
10) 賺的錢已是自己的,虧的錢已是別人的
11) 「看對不賺錢」和「看錯賺錢」
12) 怎樣才能持續賺錢?
13) 如何打造虧得起的能力?
14) 靠重復勞動賺錢,還是靠重復銷售思想賺錢?
15) 以不變應萬變還是以萬變應萬變?
16) 交易者怎麼去反省自己的交易行為?
17) 當我們看懂別人是如何失敗的
18) 不要讓行情左右心情
19)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20) 主動與被動,市場與自我
21) 主觀進場主觀出場的優劣
22) 客觀進場客觀出場的優劣
23) 客觀進場主觀出場的優劣
24) 主觀進場客觀出場的優劣
第五章:市場感悟
1) 散戶的鈍刀
2) 快刀與厚盾
3) 期貨交易就像滾雪球游戲
4) 做期貨,再小的錢也可能做大,再大的錢也可能虧完
5) 期貨投資中以小博大的正確解讀
6) 投機機會是個體機會,套利機會是公共機會
7) 我們交易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機會
8) 我們不能創造機會,我們只能識別機會
9) 破產風險是最需要警惕的風險
10) 論團隊合作和個人英雄主義
11) IT技術的不公平是不是真正的不公平?
12) 期貨交易不太適合作為第二職業
13) 市場盈利模式的多樣化及其影響
14) 任何競賽總會產生一個冠軍
15) 交易從物質性走向精神性
16) 實現財務自由的必要性
17) 和氣生財
18) 從期貨交易走向期貨管理
19) 時間是人類唯一的財富
第六章:系統化交易
1) 程序化交易的作用是加法和乘法
2) 系統交易者是市場的朋友
3) 虧損不一定是修改系統的依據
4) 砸雞蛋系統的可行性探討
5) 關於在線系統和非在線系統的選擇
6) 不同交易系統交叉組合使用的可行性探討
第七章:基金管理
1) 用我一生的付出為你的一生理財
2) 草根英雄如何升級為基金管理人

閱讀全文

與走向期貨2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生銀行理財保本怎麼樣 瀏覽:883
招商銀行理財收益透明嗎 瀏覽:281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股東 瀏覽:364
納米比亞匯率圖 瀏覽:550
兩會招商局集團 瀏覽:674
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單一 瀏覽:896
002638歷史最高價格 瀏覽:420
濰坊銀行貸款業務員的傭金 瀏覽:509
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 瀏覽:347
華電國際股份滬港通 瀏覽:556
保險傭金收入計稅方法 瀏覽:191
黃金人民幣貴金屬質押融通 瀏覽:695
溫室股份業績 瀏覽:90
華錦股份公司 瀏覽:738
深蘭科技歷次融資 瀏覽:208
青島小橋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281
australia與cny的匯率 瀏覽:83
資本杠桿比率 瀏覽:219
金融機構法律界定 瀏覽:999
幣諾交易所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