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孟小冬與梅蘭芳互相愛慕,婚姻為何不能長久
隨著電影《梅蘭芳》的拍攝,孟小冬與梅蘭芳當年的婚戀往事再度浮出水面,而且由於章子怡在電影《梅蘭芳》中扮演孟小冬,孟小冬則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孟小冬到底是何許人?當年,她與梅蘭芳經歷了怎樣一段驚天動地的美妙而悲愴的婚姻?在她70年的人生中都有過哪些一波三折?
其實,類似李某這樣瘋狂變態的追星族在今天已不鮮見。「啟事」中關於「祧母去世之日」一說所指系梅蘭芳的大伯母逝世,孟小冬前往奔喪。但是作為「名定兼祧」的另一位梅夫人,將孟小冬拒之門外,梅蘭芳無法兼顧而成為遺憾,此純屬家庭內部事務,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也。而始作俑者,就是當時梅蘭芳身邊的所謂「智囊團」。
他們出爾反爾,讓梅蘭芳與孟小冬不知所措。但是經過槍殺案和戴孝奔喪兩大風波後,經過梅蘭芳的努力都又曾破鏡重圓,足以說明孟、梅感情非同一般,最後終因「智囊團」的倒戈而釀成了婚姻悲劇。不過,孟氏作為性格高傲的花季少女不顧封建的妻妾等級,毅然嫁給梅蘭芳完全是出於單純的情感和愛慕,這在一夫多妻制的社會中是無可指責的,同時也無須指責梅蘭芳的另兩位夫人王明華與福芝芳,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她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在家庭內部進行角逐也是出於無奈。
Ⅱ 梅蘭芳夫人孟小冬圖片
孟小冬是杜月笙的妻子。
孟小冬(1907—1977),女,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是京劇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灣去世。
隨著電影《梅蘭芳》的拍攝,孟小冬與梅蘭芳當年的婚戀往事再度浮出水面,而且由於章子怡在電影《梅蘭芳》中扮演孟小冬,孟小冬則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孟小冬到底是何許人?當年,她與梅蘭芳經歷了怎樣一段驚天動地的美妙而悲愴的婚姻?在她70年的人生中都有過哪些一波三折?
早在80年前,孟小冬就被京津滬的輿論界譽為「冬皇」。當時代表正統京劇的三大賢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可謂炙手可熱,而剛剛從南方來的、年僅18歲的花季少女孟小冬於北京前門外大柵欄三慶園,以《四郎探母》首次亮相後不到一個月,北京第一舞台盛大義演,梅蘭芳、楊小樓合演《霸王別姬》蹲大軸,余叔岩、尚小雲演壓軸《打漁殺家》,而孟小冬與裘桂仙合演的《上天台》就排在倒數第三的位置,幾乎與楊梅余平起平坐。10天後,孟小冬與梅蘭芳就並掛頭牌合演《四郎探母》了,接著他們又合演了《游龍戲鳳》。就在孟小冬19歲那年,經一位銀行老總撮合與梅蘭芳喜結良緣。他們一位是「梨園冬皇」,一位是「伶界大王」,一舉一動都是新聞,其轟動情景可想而知。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兩位京劇界的泰山北斗那一段驚天動地的美妙而悲愴的婚姻卻不再有人提起,時而有人問起,人們也是三緘其口。但是1933年9月5、6、7日三天,天津《大公報》頭版連續登載了「孟小冬緊要啟事」,給我們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啟事稱:……竊冬甫屆八齡,先嚴即抱重病,迫於環境,始學皮黃。粗窺皮毛,便出台演唱,藉維生計,歷走津滬漢粵、菲律賓各埠。忽忽十年,正事修養。旋經人介紹,與梅蘭芳結婚。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
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雖經友人勸導,本人辯論,蘭芳概置不理,足見毫無情義可言。冬自嘆身世苦惱,復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系。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抑冬更有重要聲明者:數年前,九條胡同有李某,威迫蘭芳,致生劇變。有人以為冬與李某頗有關系,當日舉動,疑係因冬而發。並有好事者,未經訪察,遽編說部,含沙射影,希圖敲詐,實屬侮辱太甚……
「啟事」中所謂「李某」即一位年輕的追星族李志剛,早就開始追捧孟先生,由於愛屋及烏,得到梅、孟結婚的消息,受到刺激,於1927年9月14日持槍往見梅蘭芳,開槍打死了從中斡旋的《大陸晚報》經理張漢舉,軍警則把李志剛亂槍擊斃後梟首示眾。此事均有第二天各報刊的「軍警布告」和梟首示眾的照片為證。
其實,類似李某這樣瘋狂變態的追星族在今天已不鮮見。「啟事」中關於「祧母去世之日」一說所指系梅蘭芳的大伯母逝世,孟小冬前往奔喪。但是作為「名定兼祧」的另一位梅夫人,將孟小冬拒之門外,梅蘭芳無法兼顧而成為遺憾,此純屬家庭內部事務,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也。而始作俑者,就是當時梅蘭芳身邊的所謂「智囊團」。他們出爾反爾,讓梅蘭芳與孟小冬不知所措。但是經過槍殺案和戴孝奔喪兩大風波後,經過梅蘭芳的努力都又曾破鏡重圓,足以說明孟、梅感情非同一般,最後終因「智囊團」的倒戈而釀成了婚姻悲劇。
不過,孟氏作為性格高傲的花季少女不顧封建的妻妾等級,毅然嫁給梅蘭芳完全是出於單純的情感和愛慕,這在一夫多妻制的社會中是無可指責的,同時也無須指責梅蘭芳的另兩位夫人王明華與福芝芳,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她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在家庭內部進行角逐也是出於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