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沖銷性外匯干預 外匯沖銷干預什麼意思
「沖銷式干預與非沖銷式干預作對比」 沖銷干預又叫中和干預,它是政府管理匯率的重要政策之一。它是指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同時,通過其它貨幣政策工具(如國債市場上的公開市場業務)來抵消貨幣當局外匯交易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使貨幣供應量維持不變的外匯市場干預行為。 而非沖銷干預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時不採取其他金融政策與之配合,即不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㈡ 沖銷干預的影響
對外匯干預進行沖銷和不進行沖銷的影響有以下四種:當中央銀行購入國外資產,但不進行沖銷時,中央銀行的國外資產和國內貨幣供給同時增加,中央銀行的國內資產不變;當中央銀行購入國外資產,並進行沖銷時,中央銀行的國外資產增加,國內資產減少,國內貨幣供給不變。當中央銀行出售外匯,但不進行沖銷時,中央銀行的國外資產和國內貨幣供給同時減少,中央銀行國內資產不變;當中央銀行出售外匯,並進行沖銷時,中央銀行的國外資產則增加,國內貨幣供給不變。
㈢ 簡述沖銷式外匯干預和非沖銷式外匯干預的優缺點
沖銷式干預:指政府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同時,通過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抵消前者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從而使貨幣供應量維持不變的外匯市場干預行為。
非沖銷式干預則是指不存在相應沖銷措施的外匯市場干預,這種干預會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的變動。
祝你期末考試考好點 國金金融!!!!
㈣ 假如沖銷性干預不影響匯率,那為什麼還要實行沖銷性干預
在不存在資本流動限制時,沖銷式干預是不會改變匯率的,但是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實行了資本管制,因此我們本國的利率就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國外利率影響或者說不影響國外利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沖銷干預對匯率的影響就不如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那樣那麼大了。所以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㈤ 外匯交易中的對沖怎麼用啊才好啊都快搞死了
實際上,多數交易者使用對沖功能,只是因為做錯了方向,但又捨不得止損認輸,就做一個反向的單子,也就是所謂的「鎖單」了。鎖單的好處是,損失基本上被控制住了,不會再擴大,當然,這時,因為你開倉多了,支付的利息和傭金就會增加。
然而,就如何流行的那句話一樣——鎖單容易開鎖難!開鎖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行情反復震盪的情形比較好解脫以外,如果出現單邊的大漲或者大跌,會使解鎖的難度大大增加。
特別是,我們許多交易者喜歡高倉位、大單量操作,這就使得需要對沖的單子也比較多,這樣鎖單之後,即便賬戶不動,每天扣除的利息也會令可用保證金明顯地越來越少,危及賬戶安全。
看起來,對沖是有百害而無一益了,人們選擇它只是出於人性的弱點——不願認輸。但為什麼還會有很多的對沖基金存在呢?為什麼歐洲和澳洲的平台還提供對沖功能呢?
這說明,對沖也是把雙刃劍,不光有壞處,也是有好處的。
怎樣利用對沖功能,才能趨利避害呢?
根據筆者十多年的外匯交易經驗,我總結有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不能因為對沖就忘記止損
說到底,止損才是修正錯誤交易的王道。只有你在做對了大趨勢,只是進入的時機不好的情況下,悠然才建議你用對沖的方式暫時做一個處理。這樣你不但能保證賬戶的安全,對沖的單子還可以獲利。但如果你發現,自己連大趨勢都判斷錯的話,則一定要止損而不是去對沖。即便是先前認為大趨勢沒看錯,只是進入時機沒把握好,而進行了對沖處理,一旦發現大趨勢還是看錯了,此時一樣不能猶豫,必須立即將做錯方向的單子馬上平倉,保留趨勢對頭的單子即可。
對沖要趁早
發現大趨勢對頭,只是介入時機不佳,要立即對沖,不要等到已開倉部位已有較大損失時,不得已才去對沖,這樣就弱化了對沖的功能,也會使將來的解鎖變得更加困難。換句話說,如果你選擇使用對沖功能,就要主動去用它,等你被動的時候才想起它,再使用它,恐怕事情會更復雜。
3、對沖時,最好100%對沖,也就是完全鎖住。如果你做了1手多單,不要因為賬戶只是有點難看,就只對沖0.1手之類的,主動去對沖,就要讓對沖單也賺錢,你何必只下這么一點單呢?完全對沖了,賬戶更安全,對沖單的盈利也會更多。
4、縮小你的交易規模,是悠然對大多數交易者的忠告。過度重倉,是多數交易者的通病。在高倉位、大單量時再進行對沖,會使賬戶的交易成本陡增,還會使得剩餘保證金比例過小,從而使將來的解鎖難以進行,困難重重。
5、不要將對沖視為常規手段,只有看對大趨勢,只是介入時機不佳的情況下才可使用,而且,當且僅當此種情形方可使用。
比如,假設你在上圖中標記了1的位置做多歐元/美元(EUR/USD),但隨後歐元/美元(EUR/USD)就下跌了,怎麼辦?顯然,你選擇的大趨勢應該是沒錯的。但是,進入的時機卻非常不好。「線下陽線拋」,位置1顯然不是買入的地方,而是賣出的地方。
那既然大方向沒錯,你就可以做一個對沖來暫時保護一下賬戶,同時利用對沖的單子來盈利。然後在位置2,當歐元/美元(EUR/USD)大力上揚的時候,平掉用來對沖的空單,保留之前的多單即可。
但如果在位置2出現這根大陽線之前,歐元/美元(EUR/USD)向下突破了,你就要將此前的歐元/美元(EUR/USD)多單予以止損,而保留後來用以對沖的空單即可。
註:圖沒法放上來,說不清楚,去我網站看吧
㈥ 為什麼外匯干預不能進行沖銷
你說的是自國貨幣升值吧?匯率高估這說法是不專業的,因為本幣:外幣的匯率升高是表示本幣升值,如果外幣:本幣的匯率升高是表示本幣在貶值。
如果你購買本國的貨幣這樣只會讓本幣更加升值,如果你想本幣貶值,你該賣出本幣購買外幣。做空本幣,增加外幣的需求量,讓外幣升值。日本是一個出口性國家,他們就常做這樣的事情。因為本幣升值,會讓本國的商品出口失去競爭力。
對沖性平價是一個暫時性的,存款是一個長期性的。外幣的存款利息很低,外幣升值部力沒有本幣存款收益高,這樣就會存在本幣存款的預期回報率仍然高於外幣存款,反之則低於。
如果中央銀行繼續購買本國貨幣,但是仍然進行沖銷操作,它的國際儲備就會不斷減少,為什麼沖銷的話國際儲備會持續減少?你使用了國際儲備購買本國的貨幣,這樣外幣當然會減少了。
㈦ 外匯多了為什麼不好
一、首先談一下外匯的用途:
企業進口購匯
包括企業進口商品、對外投資等等 ,都需要使用外匯,主要的外匯儲備一般是美元,其餘的還有歐元,英鎊,日元等主流貨幣。
個人購匯
包括留學、出國旅遊等都需要使用講人民幣兌換成外幣。
二、回答好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外匯是怎麼來的:
一般而言,外匯是通過國際貿易得來,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裡,中國以其廉價的商品和勞動力,商品對外出口數額巨大,持續貿易順差,比如和美國做生意,出口大量衣服,最終美國結算付錢給商家是用的美元,商人賺到的美元會拿回中國找銀行兌換成人民幣,這樣才能在中國使用。長久以往,國家積攢了巨大的美元外匯。
三、然後我們還需要知道國家如何使用外匯:
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被中國用於向國外購買資源、技術,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國技術落後、資源不足的情況,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其次用於抵禦金融風險、維持匯率穩定的作用,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最後再來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國的外匯儲備其中一部分拿來到歐美發達國家購買新技術,新能源,但眾所周知,歐美發達國家一直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很多在美國看來涉及到「機密」和「國家安全」的新技術是不會出售給中國的,尤其是有關互聯網通信、軍事、能源方面,對中國有極其苛刻的限制。這樣我國的外匯儲備失去了相當大一部分的作用,直白的來說,你可以賣東西給別人(都是別人懶得生產或污染較大的廉價商品),但是別人不賣東西給你(最新科技軍事產品,怕你抄襲),這是原因之一。
經濟學里過多或者過少可以直接用「供需關系」來研究,我國目前擁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為什麼說外匯多了,是因為供過於求。貿易順差太大,國家又必須把企業家賺回的美元、歐元兌換成人民幣給企業家拿到國內進行生產、投資和消費,央行發行的人民幣數量上是一定的,那麼只有開動印鈔機繼續發行人民幣,4萬億美元,就起碼要多發行25萬億人民幣,如此龐大的數字,只會造成一個結果,就是國內的惡性通貨膨脹,造成物價飛漲。這也是目前中國政府非常頭疼的問題。持續二十年下來的結果,國人應該感受非常明顯。
要解決這一問題,可能要從制度方面解決,讓外匯保留在國外,阻止美元流入。
以上,
望採納。
㈧ 沖銷跨月外幣入賬的應付賬款,怎麼處理
企業應通過「應付賬款」科目,核算應付賬款的發生、償還、轉銷等情況。該科目貸方登記企業購買材料、商品和接受勞務等而發生的應付賬款,借方登記償還的應付賬款,或開出商業匯票抵付應付賬款的款項,或已沖銷的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余額一般在貸方,表示企業尚未支付的應付賬款余額。本科目一般應按照債權人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對於沖銷上月應付賬款,其會計處理如下:
1、先將暫估入賬沖紅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㈨ 外匯增加為何能通過發放央行票據來沖銷
外匯進入國內要換成本幣才可以流通,相應的央行就要多發本幣去兌換外匯了,那麼為了抑制流動性就向商業銀行發行票據,讓他們來購買票據減少本幣的投放
㈩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進一步積累會加大央行沖銷壓力
這是央行的蠢蛋不懂國際貿易差額的徹底清算造成的,出口後應該在貨幣量化寬松前立即將外匯兌現,兌現就是兌換黃金,美聯儲不負責兌現,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照樣可以兌現,外匯僅僅是價值符號,或者說是黃金的符號,拿著符號是空的,拿著黃金是實的,兌現後黃金不會掉沉腿色。而鈔票則能貶值,貨幣貶值與否是用黃金來衡量的,雖然不使用黃金流通商品,但洋行鈔票的背後都有黃金支撐。發鈔買匯,會使內外鈔同增,對外產生匯兌損失,對內產生通貨膨脹,將外匯輸出兌現為黃金後,將黃金拋出回籠本鈔,讓創匯企業實現出口價值,讓央行在買匯與賣金過程中實現營收,並節制本鈔擴大減少對本國經濟的沖擊。因為匯也好金也罷,都是出口企業的,對央行而言屬於過手財,只要在過手過程中,實現了營收,央行就完成了發鈔與回籠的任務,沒有必要貪圖企業的錢財裝入自己的口袋,因為那些本身就不屬於自己的。如果不能兌現,就無法正常的完成貨幣的發行與回籠,使得本鈔擴大產生通脹,外鈔擴大產生匯兌損失,搞得央行狗咬尿泡——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