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怎麼算出來的為何不用在國計民生上
外匯儲備,實際上應該叫做國際儲備,就是一個國家實在的對外償付能力。主要來源有兩個大頭:貿易順差、國外投資,兩個小頭,自己生產出來的貴金屬和前三個東西實行金融運作的得利。
先說順差,我一個企業,生產了800萬元人民幣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沒有人民幣,就給了你100萬美元。可是你不想要美元,因為中國國內美元沒法流通,那麼你就必須到發行人民幣的中國外匯管理機構,把這80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你把100萬美元給了銀行,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量就多了100萬美元,同時,銀行給了你800萬人民幣,那麼國內的流通貨幣總量就多了800萬人民幣。
再說投資,國外看好你的經濟發展,給你投資。他沒有人民幣,只能給你美元,給了你100萬美元,美元你沒法花,還要到外匯管理機構去,給他100萬美元,拿回800萬人民幣。這800萬人民幣也是新增的貨幣總量,國家外匯儲備總量增加100萬美元的同時,國內貨幣總量也同時增加了800萬人民幣。
那麼外匯儲備是干什麼用的呢?我就舉一個例子:我要買100萬美元的外國產品,但是我沒有美元,因為國內流通的是人民幣,我就拿出800萬人民幣給銀行,它收回這800萬人民幣,給我100萬美元,我就可以到國外去買100萬美元的貨物進口了。此時,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減少了100萬美元,同時,國內的貨幣總量也減少800萬人民幣。
總結就是:外匯儲備總量的增長和國內貨幣總量的增長是同步的,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外匯儲備,國內貨幣總量就要增加相應的數量。
貨幣總量的增加,必須有相等的商品總量的增加作基礎,否則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進口順差帶來的國內貨幣總量的增加,其產品出口到了國外,此時它的表現形式就成了趴在外匯管理局賬面上的外匯儲備了,它也是一種商品,特殊的商品,隨時可以換回國外生產的產品的特殊商品,它的總量等於國內上述領域增發的貨幣的總量。有了它,增發的貨幣就可以買到商品,也就是先換成外匯儲備,然後買到國外的商品——那也是商品!沒有它,增發的貨幣就買不到相應的商品,因為國內的商品總量沒有增加,後果是什麼呢?通貨膨脹。
我們國家的國際儲備總額超過了2萬億美元,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國,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國家發行的貨幣中,至少有15萬億人民幣的信用保障,來自這堆外匯,如果沒有它們,這15萬億人民幣,就是廢紙了,摺合全國每人11400塊廢紙。
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國家的資產,但不是凈資產,不是能拿來花的。這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國內已經表現成了15萬億人民幣的新增貨幣,而國內的改善基礎建設,增加人民福利,大力興辦教育等等的錢,只能從這15萬億內幣里出,這15萬億人民幣之所以能存在,就是那2萬億美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已經花過的錢,不能再花第二次了。
如果想用在國內,可以這么理解:外匯管理局把自己的儲備外匯,比如說1萬億美元,賣給自己,因為只能賣給自己,別人那裡買不到人民幣。得到7.5萬億人民幣,投入到國內經濟建設中去,具體就是增發了7.5萬億人民幣,用於投資。而此時,外匯儲備是左手進右手出,既沒有變多,又沒有變少,還是10萬億美元。國內貨幣總量憑空增加了7.5萬億人民幣,而沒有對應的商品出現。呵呵,7.5萬億啊,這個通貨膨脹的比例,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想死有很多種方法,這么有創意的死法,簡直華麗到呆了(去年我國多發行了6萬億的人民幣,今年國內各種生活物品的漲價壓力就很大,通脹明顯)。
總之,一個國家有點紙成金的能力(印鈔),但是卻並沒有無限使用這種能力的權力,不按市場流通需要來盲目印鈔,就會出現貨幣貶值(如民國後期的法幣)。
在美國,他的外匯儲備就是以黃金儲備為主的,因為它不能儲備美元,這是它的內幣,而也不能過多儲備比自己貨幣弱勢的外幣——那就剩下黃金了。
② 為什麼國家有2萬億外匯儲備,卻在醫療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需要錢的地方多著了,兩萬億外匯總是有其它用處的又不是白放著。國內的事還需要更多的錢來解決,區區兩萬億能救一個中國嗎?
③ 外匯儲備超過了2萬億,這是不是太多了
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中國央行需要印刷更多的人民幣,造成了目前的通貨膨脹。今年上半年M1貨幣和M2貨幣的大量增加30% 就是因為外匯儲備大量增加的原因。外匯儲備每增加1美元,央行就要印刷6.8元人民幣。引起了中國股市暴漲。
對於儲備過多的危害就是老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但是這也是中國國情決定的,在危機中,中國製造業勞動力大量剩餘。必須提倡出口。
我個人覺得現階段,中國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第一,可以加速實現人民幣的國家化過程。第二,外匯儲備中大量以美元的形式存在,這正是中國對抗美國的政治籌碼。第三,外匯儲備的大量增加以購買美元國債的形式存在,穩定了美元的價值,使得中國大量生產,美國大量消費的經濟模式可以長期運行。中國經濟才能長期高速發展。
如果要想減少外匯儲備,就需要國家鼓勵進口商品。提倡中國企業收購國外大企業
④ 為什麼不用2萬億外匯儲備建造2萬艘航空母艦呢
中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高達2萬億美元。各路神仙分外眼紅。一些JY,WT鼓噪著買美國國債,支援美國建設。一些「鼠目寸光」的農民和小市民說要拿來扶貧,免費教育和醫療。一些腦容量不夠的愛國憤青吵嚷嚷地要買黃金石油。
我說,你們的腦子都銹掉了嗎?錢有什麼用?神秘的國際大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夠牛B的吧,幾十萬億的家產,在二戰中,希特勒照樣把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關進集中營搞死。賴昌星夠有錢的吧,現在怎麼樣了?窩在加拿大替人打工呢?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說過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我們中國人早就懂得「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道理。擁有鑄幣權的宋子文怎麼樣了?人民解放軍的槍一響,金元券就成垃圾了。
所以,這個世界上鋼鐵大炮最實在。你的鋼鐵大炮最過硬,那麼中東的石油,南非的鑽石黃金就都是你的了。所以,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最佳用途是用來打造2萬個航母戰斗群。
一些腦容量不夠的愛國憤青要有疑問了,一些JY,WT要嘲笑了。一個航母戰斗群要100億美元。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最多隻能打造200個。
我說啊,JY,WT的腦容量是比愛國憤青多些,但是還是不夠,因為他們看不到我們中國真正強大的東西 ------ 人民印鈔機。
你的腦子轉不過彎來,我幫你。
按照目前的中國技術和工藝水平,一個航母戰斗群的國產化率大致為50%(包括人才)。也就是說100億航母建造經費中有50億美元是要用於進口關鍵設備,材料和人才的,這等於交學費。以後,國產化率會逐漸提高,最後可能會達到100%,還能出口設備,材料和人才為國家創匯。
第一個航母戰斗群
中國人民銀行從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撥第一個100億美元給江南造船廠等廠。這個時候的國產化率大約為50%。
江南造船廠等廠收到這100億美元後,用40億美元進口設備和材料,用10億美元招攬國外人才。因為中國的法定流通貨幣是人民幣,所以其餘的50億美元必須和中國人民銀行兌換340億元人民幣,用於國內的設備材料采購和人員工資等等。這樣中國人民銀行就開啟「人民」牌印鈔機霍霍地印刷了340億元人民幣給江南造船廠等廠,收進50億美元作為中國的外匯儲備(匯率1:6.8)。
這樣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到19950億美元。結果:在強大的「人民」牌印鈔機的配合下,中國人民只用了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建造了第一個航母戰斗群。
第二個航母戰斗群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撥第二個100億美元給江南造船廠等廠。這個時候的國產化率將為51%。
江南造船廠等廠收到這100億美元後,用39億美元進口設備和材料,用10億美元招攬國外人才。因為中國的法定流通貨幣是人民幣,所以其餘的51億美元必須和中國人民銀行兌換347億元人民幣,用於國內的設備材料采購和人員工資等等。這樣中國人民銀行就開啟「人民」牌印鈔機霍霍地印刷了347億元人民幣給江南造船廠等廠,收進51億美元作為中國的外匯儲備(匯率1:6.8)。
這樣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到19901億美元。結果:在強大的「人民」牌印鈔機的配合下,中國人民只用了4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建造了第二個航母戰斗群。
第三個航母戰斗群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0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撥第三個100億美元給江南造船廠等廠。這個時候的國產化率將為52%。
這樣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到19853億美元。結果:在強大的「人民」牌印鈔機的配合下,中國人民只用了48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建造了第三個航母戰斗群。。。。
以此類推,
第五十個航母戰斗群
中國人民銀行從20000-(49X50-(1+2+3+.+.+.+...4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撥第五十個100億美元給江南造船廠等廠。這個時候的國產化率將為99%。
這樣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到20000-(50X50-(1+2+3+.+.+.+...50)億美元。結果:在強大的「人民」牌印鈔機的配合下,中國人民只用了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建造了第五十個航母戰斗群。
屆時,中國的航母製造技術水平將是空前的,國產化率當然能夠進一步獲得提高,這樣,2萬億外匯儲備打造2萬個航母戰斗群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個航母戰斗群的首艦到尾艦至少5公里,也就是說我們中國的航母戰斗群一字排開,首尾相連,能夠環繞地球兩圈。地球霸主當然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個時候,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就是天然的世界貨幣,中國人民將徹底擺脫美元的羈絆。中東的石油,南非的鑽石黃金,巴西的鐵礦不是中國人的,那是誰的?到那個時候,不要擔憂中國的人力不夠,因為那個時候全世界60億人口都在替中國人打工。中國人高高地坐在食物鏈的頂端,享受著全球人民的血汗,好不滋潤啊。
⑤ 中國的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而美國外匯儲備只有大概0.3萬億美金,我想問外匯儲備多不好么
一、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容易導致「通貨緊縮趨勢」,不利於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 ,不利於增加國內有效需求,不利於我國自身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根據筆者測算,我國適度 的外匯儲備1千億美元就足夠了,1千億美元需外匯占款約8200億元人民幣。但今年一季度外 匯占款高達25112億元,即是說這6年多來我國增加的國民儲蓄中有高達約13000億元用於增 加超額外匯儲備達2160億美元,這么一筆巨額外匯資本沒有及時用到國內經濟建設和發展上 來,怎能不造成通貨緊縮的趨勢,也不利於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不利於增加國內有效 需求。為此,筆者建議有關部門要研究把2160億美元的超額外匯資本盡快利用起來,比如可 用於扶持發展大型飛機製造業、電腦、電視、汽車工業、機械工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 術,扶持振興民族工業、民族高科技企業和扶持我國大型企業集團、民辦企業向國外擴張, 扶持西部地區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只有把我國稀缺的巨額外匯資本及時充分地利用起來, 用於加快經濟建設,遠比增加外匯儲備的作用大得多。正如斯蒂格利茨指出的那樣,外匯儲 備投資於美國短期國庫券收益率目前為1.75%,而將這筆錢投資於國內經濟,回報率在10 %~20%之間。
二、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必然要相應增大過高的外匯儲備成本。根據筆者測算,我國超 額外匯儲備達2160億美元,向美國進行國債投資比發放貸款按要少收利息3個百分點計算, 一年要少收利息收入63億美元;我國向國外借外債1700億美元(其中國際商業銀行貸款900億 美元),向國外商業銀行的借款利率一般比存款利率高2~3個百分點,按高2個百分點計算, 一年要多支付利息18億美元,這樣一年要少收多支利息達81億美元。
三、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必然會增大外匯儲備的風險。由於外匯儲備往往由多種貨幣組 成,而且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資產上,因此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外匯儲備無法規避的兩種風 險,例如1994年日元對美元升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高達30億美元的損失。最近,據有的學 者測算,我國外匯儲備中約60%~70%為美元,如按60%為美元儲備計算,從2002年11月以 來至今,美元對歐元眨值12%,我國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歐元眨值將造成達216億~234億美元 的損失。這種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導致的賠本生意應引以為戒。
四、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我國極為短缺的外匯資本資源的浪費,出現窮國反而向 富國輸出資本,支援美國等發達國家人民的高消費。斯蒂格利茨一針見血的指出:亞洲國家 巨額的外匯儲備「通常投資於美國的短期國庫券,它刺激了美國的過度消費,使資本從窮國 向世界上最富的國家轉移」。今年2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馬丁沃爾夫寫的「亞 洲為美國的大炮和黃油付錢」,文章指出,在2002年三季末,全世界總的外匯儲備為22940 億美元,其中73%是以美元形式儲備的。這些儲備的58%左右是亞洲各國和地區政府持有的 ,日本持有佔19.3%,中國大陸持有佔11.3%,大中華地區持有佔22.9%。文章接著尖 銳地指出,是亞洲人,而不是美國人,在執行「堅挺美元」的政策,間接地為美國展示國力 支付開支。這還不足以引起我國經濟金融理論界對我國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政策進行認真 的反思嗎?
五、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根據IMF的有關規 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以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 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6 0%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相反,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 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從上述超額外匯儲備過多種種弊端來看,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但 要想妥善解決此問題,必須要靠有關決策部門對我國到底應執行什麼樣的外匯儲備政策統一 認識。我國這樣一個資本資源極為短缺的不發達國家,是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政策好? 還是應該執行適度的外匯儲備政策好?這個大政方針必須要通過深入的討論,充分權衡其利 弊得失,取得統一認識,才能正確指導實踐。筆者認為:象我國這樣一個資本資源極為短缺 的不發達國家,當家過日子必須要精打細算,要力爭做到以最小的外匯儲備成本,能確保防 范外匯風險、確保外匯收支周轉的需要,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政策是違背我國國情的。
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該是多少
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是多少?筆者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特里芬的進口比率法和國際收支差 額論兩種理論結合起來測算:按三個月進口額計算需外匯儲備600億美元;按15%的外債備 付金計算需要外匯儲備255億美元;對國際收支逆差打了145億美元的備付金,綜合上述三個 因素,提出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可考慮在1000億美元左右。這個適度的外匯儲備數是不低的 ,對多種外匯需求因素都包括進去了,對動用IMF「信託基金」的低息貸款因素還未打入在 內,這一千億美元的高額外匯儲備也足以抗擊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我國香港特區政府成功 擊敗國際投機資本的瘋狂沖擊實例,是長國人志氣的生動範例。當然,這一千億美元的適度 外匯儲備規模是一個動態概念,當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外匯收支發生重大變化時,適應客觀形 勢的變化,對適度外匯儲備規模可進行相適應的調整。(本文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研究 部兼體改辦公室原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原副秘書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和西南財經大學 兼職教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金融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⑥ 為什麼說中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夠用
外匯貯備超過4萬億美元。長期持有不能抵禦通貨膨脹,相對購買力相對於30年前下降了很多。
貿易全球化
結算貨幣可以用本國貨幣,這樣外匯儲備就沒有意義了。
⑦ 為什麼央行最大的資產是外匯 知乎
你聽誰說的。
⑧ 如果我們國家動用2萬億的外匯儲備去國際市場大量買入黃金現貨的話會怎麼樣為何中國不這樣做呢
1,美國不會蠢到讓你購買大量黃金。
2,即使可以,無論什麼商品,一旦有大量資金購買一定會造成海商品價格暴漲,升幾倍也不是不可能。
3,如果黃金價格暴漲,買進的風險遠遠比買美國國債要大得多得多。
⑨ 搞不懂為什麼要維持外匯收支平衡,這對我們國家經濟有什麼用啊,請高手通過理論和舉例指導
目前我國外匯收支不平衡給我國帶來兩大難題:
1.我國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難度增大。我國外匯儲備基本上都是美元。這樣,隨著順差的繼續,人民幣值的壓力加大,換句話說,美元貶值的可能性增加,也就是說,我國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面臨價值嚴重縮水的可能。
2.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順差的繼續,每年我國企業居民都要把賺得的外幣資產兌換成人民幣然後在國內消費,這就使我國央行被迫發行更多的貨幣,使通脹風險加大。
另外外匯收支不平衡,還帶來了一定的政治壓力。我國賺錢多了,其他國家自然不高興,加上我國確實有長期維持低價人民幣的行為,他們自然會借口多多,採取很多措施來壓制我國的經濟的發展,比如反傾銷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