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信用工具和外匯單元測試卷

信用工具和外匯單元測試卷

發布時間:2021-10-05 03:20:27

『壹』 高一政治 信用工具和外匯

嗯。評析題是什麼 辨析題嗎?我們河南這里沒做過這種。。。。我把基本東西普識一下怎麼寫你自己看著
(一)按發卡機構不同,可分為銀行卡和非銀行卡
(1)銀行卡。這是銀行所發行的信用卡,持卡人可在發卡銀行的特約商戶購物消費,也可以在發卡行所有的分支機構或設有自動櫃員機的地方隨時提取現金。
(2)非銀行卡。這種卡又可以具體地分成零售信用卡和旅遊娛樂卡。零售信用卡是商業機構所發行的信用卡,如百貨公司、石油公司等,專用於在指定商店購物或在汽油站加油等,並定期結賬。旅遊娛樂卡是服務業發行的信用卡,如航空公司、旅遊公司等,用於購票、用餐、住宿、娛樂等。

他解答了你的前兩問

(二)回答第三問
是出票人簽發

(三)第四問
不是
電子貨幣是就現階段而言,大多數電子貨幣是以即有的實體貨幣(現金或存款)為基礎存在的具備「價值尺度」和「價值保存」職能,且電子貨幣與實體貨幣之間能以1 :1比率交換這一前提條件而成立的。
而作為支付手段,大多數電子貨幣又不能脫離現金或存款,是用電子化方法傳遞、轉移,以清償債權債務實現結算。因此,現階段電子貨幣的職能及其影響,實質是電子貨幣與現金和存款之間的關系。
目前,我國流行的電子貨幣主要有4種類型。
1、儲值卡型電子貨幣。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現,其發行主體除了商業銀行之外,還有電信部門(普通電話卡、IC電話卡)、IC企業(上網卡)、商業零售企業(各類消費卡)、政府機關(內部消費IC卡)和學校(校園IC卡)等。發行主體在預收客戶資金後,發行等值儲值卡,使儲值卡成為獨立於銀行存款之外新的「存款帳戶」。同時,儲值卡在客戶消費時以扣減方式支付費用,也就相當於存款帳戶支付貨幣。儲值卡中的存款目前尚未在中央銀行征存准備金之列,因此,儲值卡可使現金和活期儲蓄需求減少。
2、信用卡應用型電子貨幣。指商業銀行、信用卡公司等發行主體發行的貸記卡或准貸記卡。可在發行主體規定的信用額度內貸款消費,之後於規定時間還款。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可擴大消費信貸,影響貨幣供給量。
3、存款利用型電子貨幣。主要有借記卡、電子支票等,用於對銀行存款以電子化方式支取現金、轉帳結算、劃撥資金。該類電子化支付方法的普及使用能減少消費者往返於銀行的費用,致使現金需求余額減少,並可加快貨幣的流通速度。
4、現金模擬型電子貨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於Internet網路環境使用的且將代表貨幣價值的二進制數據保管在微機終端硬碟內的電子現金;一種是將貨幣價值保存在IC卡內並可脫離銀行支付系統流通的電子錢包。該類電子貨幣具備現金的匿名性,可用於個人間支付、並可多次轉手等特性,是以代替實體現金為目的而開發的。該類電子貨幣的擴大使用,能影響到通貨的發行機制、減少中央銀行的鑄幣稅收入、縮減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等。

『貳』 我是高一學生,過幾天就期中考試了,有文綜水平測試,政治歷史地理,每門都只有50道選擇題,但考得知識

快去背吧!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為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
(二)貨幣的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一)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二)外匯和匯率
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准: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於償還外債;E有利於本國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遊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由價值決定,並受供求關系及其它的影響(即價格由市場形成)
(一)供求影響價格
1.供求影響價格
(1)引起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響(間接因素);(2)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直接因素)來實現的
2.供求如何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賣方市場」。(即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賣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買方市場」。(即是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買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2.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3.勞動生產率及其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提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有商品經濟就有價值規律)
(2)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什麼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即為什麼沒違背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為什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
價格和供求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造成價格上下波動,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始終以價值為基礎,圍繞價值波動.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經常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但是從一個較長時間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和商品價值相符的可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現形式,等價交換存在於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
(2)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
(2)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1)在可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減少對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替代品是指如果兩種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是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物價總體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A、其他條件不變,則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當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來預期收入(未來收入)越高,預期支出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C、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有密切的聯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⑵、物價水平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一般說來,物價上漲人們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
2、消費的類型
(1)按照消費對象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分: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太陽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平均30千米/小時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晝夜平分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
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
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
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
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
天.

第二單元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
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溫度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2000-3000千米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50-55千米隨高度的增加而上昇平流運動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於大氣對於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於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
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
置偏南.(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圖2.18)
地區東亞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向冬季西北風(亞洲大陸)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東南風(太平洋)西南風(印度洋)

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
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
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
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
1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漢承秦制
有所變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
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
宋二府中書門下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三司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元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構
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漢初,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後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長官節度使越設越多,發展成藩鎮割據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縣兩級制
元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寒宣政院進行管理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特點: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增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增強。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君主專制強化,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置軍機處,由皇帝挑選新任的滿漢官員充任軍機大臣。全
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古代希臘政治民主政治
1、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黃金時代:伯利克里統治時期
2、特徵: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3、積極作用:促進希臘民族性格形成;推動古希臘文化事業發展;開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極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的弊端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1光榮革命:1688年
2《權利法案》:1689年。特點: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會逐漸處於「同而不治」的地位
3責任內閣制:首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作用:
國內影響:提供保障、穩定社會、走入民主、樹立模式;
國外影響: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響。
3、特點:英國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徵性
的元首,其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

『叄』 高一的關於信用工具和外匯的思政題

D 我有參考答案

『肆』 高一政治必修一信用工具和外匯題目...

決定性因素: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大背景。
重大意義:為人民幣結算提供便利,降低人民幣對外貿易風險,推動人民幣走向世界,提高中國國際地位,促進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經濟平穩發展。
現在世界形式是一超多強,美國仍掌握經濟霸主地位,對其形成挑戰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信用工具和外匯單元測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代辦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轉讓 瀏覽:256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