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談談你對外匯的看法
外匯與股票相比在交易機制方面有很多優勢,當然現在股市好的話可以一邊做股票一邊學習外匯,因為股市畢竟是有牛熊市之分的。
國際外匯市場交投旺盛,吸引了不少人參與,買賣外匯已成為普通大眾的一種重要的投資工具。
投資外匯的八大優點:
(一)投資目標是國家經濟,而不是上市公司業績。
(二)外匯是雙邊買賣,可買升可賣跌,可避免其中之規限。
(三)可以進行保證金方式交易,投資成本輕。
(四)成交量大,不容易為大戶所操控。
(五)T+O交易。
(六)能夠掌握虧損的幅度(設定止損),不會因為沒有買家或賣家承接而招致更大的損失。
(七)二十四小時交易,買賣可隨時進行。
(八)利息回報率高(股票每年最多隻派息四次,而外匯則是若投資者持有高息貨幣合約者,每天都可享有利息)。
外匯保證金(外匯期權)買賣之優點:
A、 世界性金融市場
國際性外匯市場不可能被部分人士、銀行、外匯商、基金、外匯供需者或國家操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之統計每日全球成交量接近二兆億美元。
B、 全球性的買賣
每日國際間之外匯買賣以一日24小時,由東方至西方不間斷的進行。就投資則言,幾乎可在任何時刻,隨時根據新的走勢變化,進行外匯的買賣操作,可絕對的掌握匯率之漲跌,極具投資的方便性。
C、 大眾化的市場
外匯買賣的參與者,有各國之大小銀行,中央銀行、金融機構、進出口貿易商、企業的投資部門、基金公司甚至於個人,因此不論貧富均有參與買賣的機會。
D、 資金靈活度高,變現性高
在長達近24小時的時段,投資者根據匯率的波動進行買賣,無論是進場或出場均無時間的限制,而且可因個人的資金調動隨進將資金匯入或匯出市場,極具變現性和靈活性。
E、 雙向買賣,操作靈活
保證金方式可先買後賣,亦可先賣後買,買賣可設{止損單-控制風險}及{獲利單-保障利潤},除了匯率波動之獲利外,投資者亦可買進利率較高之貨幣或賣出利率較低的貨幣,以賺取利息。
F、 成本量低,獲利率最大
外匯保證金之額度可擴充至數十倍大,因此可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之原理,便利資金的靈活運用。
G、 交易方便,無套牢之苦
外匯保證金的買賣是以電話買賣或網上買賣,因此在近24小時的時間內,投資者可任意的選擇出場,不會發生無法出場而被套牢的風險,從而有效控制投資者的資金風險
Ⅱ 外匯買進賣出到底是什麼意思
買入是指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上,由於看好一種產品,股票,期貨,貨幣等,認為其短期或中長期行情看漲,因此購入某種股票、期貨或貨幣的行為。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定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代表銀行承擔風險的報酬。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計算方法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例如:
(買入價)¥/£=(買入價)$/£×(買入價)¥/$
(賣出價)¥/£=(賣出價)$/£×(賣出價)¥/$
Ⅲ 外匯匯率怎麼理解
1. 匯率的概念
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由於國際間的貿易與非貿易往來,各國之間需要辦理國際結算,所以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都規定有一個匯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美元等少數國家貨幣的匯率。
2. 匯率的標價方法
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外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Quotation)。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有些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量較低,如日本的日元,義大利的里拉等,現在有時以100, 000或10, 000作為折算標准。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3.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與中間匯率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 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 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
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經濟報刊上所說的外匯匯率上漲,在直接標價法下,說明外幣貴了,因而兌換本幣比以前多了,本幣兌換外幣的數量比以前少了。外幣匯率下跌,情況則相反。
4. 匯率的種類(Classific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
(1)按外匯管制的松緊程度來分,可分為官定匯率(Official Rate法定匯率)和市場匯率(Market Rate)。
①官定匯率(法定匯率):這種匯率主要是指官方(如財政部、中央銀行或經指定的外匯專業銀行)所規定的匯率。在外匯管制比較嚴格的國家禁止自由市場的存在,官定匯率就是實際匯率,而無市場匯率。
②市場匯率:這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外匯管制較松的國家,官定匯率往往只是形式,有價無市,實際外匯交易均按市場匯率進行。
(2)按外匯資金性質和用途來劃分,可分為貿易匯率(Commercial Rate)和金融匯率(Financial Rate)。
①貿易匯率:這主要指用於進出口貿易及其從屬費用方面的匯率。
②金融匯率:主要指資金轉移和旅遊等方面的匯率。
(3)按匯率是否適用於不同的來源與用途可分為單一匯率(Single Rate)和多種匯率(Multiple Rate----多元匯率或復匯率)。
①單一匯率:凡是一國對外僅有一個匯率,各種不同來源與用途的收付均按此計算,稱為單一匯率。②多種匯率:一國貨幣對某一外國貨幣的匯價因用途及交易種類的不同而規定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匯率,稱為多種匯率,也叫復匯率。
(4)按外匯交易工具和收付時間來劃分,可分為:
①電匯匯率(T/T Rate):用電報或電傳通知付款的外匯價格,叫電匯匯率。電匯匯率交收時間最快,一般銀行不能佔用顧客資金,因此電匯匯率最貴。在銀行外匯交易中的買賣價均指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計算其他各種匯率的基礎。
②信匯匯率(M/T Rate):即用信函方式通知付款的外匯匯率。由於航郵比電報或電傳通知需要時間長,銀行在一定時間內可以佔用顧客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較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D/D Rate):在兌換各種外匯匯票、支票和其他票據時所採用的匯率叫票匯匯率。外幣兌換也可列入此列。因票匯在期限上有即期和遠期之分,故匯率又分為即期票匯匯率和遠期票匯匯率,後者要在即期票匯匯率基礎上扣除遠期付款的利息。
④遠期匯率(Forward Rate):遠期匯率是指在未來某一天進行交割,而事先約定的外匯買賣價格。
(5)按買賣對象:
①銀行間匯率(Inter-Bank Rate):指銀行與銀行外匯交易中使用的外匯匯率,也即外匯市場的匯率。
②商業匯率(Commercial Rate):指銀行與商人買賣外匯的匯率。
Ⅳ 何為外匯交易,我們需要怎麼理解它
簡單的講就是兩種不同外匯互換,由於存在匯率,而匯率時刻波動,這樣就存在價差,外匯交易就是這個價差。比如假設1萬美元,某個時間點匯率是6.85.另外一個時點,是6.95.中間1000元人民幣就是價差。
Ⅳ 新手應如何理解外匯投機交易
外匯投機有兩種方式,一是先買後賣;二是先賣後買,具體情況如下所示:一、先買後賣。這種方式又叫買多,在投機者預測某種貨幣即將升值時,就在匯市中以相對低價位買進該種貨幣,等該貨幣匯率上漲時,就將其賣出。二、先賣後買。該方式又叫賣空,在投機者預測出某種貨幣即將貶值時,就在匯市中在價格相對高時,先行賣出該貨幣,等貨幣真正下跌時,再以低價買進該貨幣,賺取中間的差價。
Ⅵ 外匯里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理解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6)買賣外匯理解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Ⅶ 外匯交易是什麼意思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內他政府容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Ⅷ 外匯交易的實質是什麼
對於外匯市場上那些日內交易者而言,外匯與其他雙向交易產品並沒有太大區別。
外匯交易的背後其實是該貨幣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這才是貨幣趨勢背後的邏輯。
平時一些重要的經濟數據公布後,匯氦揣份廢莓肚逢莎撫極市會出現明顯關聯性波動。
想做好外匯,不僅要技術面過硬,還要能理解經濟基本面的影響方向
Ⅸ 外匯為什麼要進行買賣呢
外匯交易有不同的參與者,比如國家、商業機構、個人。國家進行外匯交易的目的很多,平衡貿易風險,平衡本國貨幣等等,商業機構的目的也很多,比如獲利、貿易、規避風險,個人的目的除了獲利,還有一些實際的兌換需要,比如留學用匯等等。
對於國家來說,由於現在的世界是全球村,因此匯率對於一個國家貿易和吸引投資十分重要。匯率的變動,可能會惡化一個國家的貿易狀況和投資狀況,因此國家有必要介入外匯交易市場,進行適當的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的交換,達到平衡目的。
比如泰國金融危機,泰國政府的泰銖對美元的主動貶值造成了國際上更大的泰銖拋售浪潮,結果使得泰銖貶值超過泰國政府預期的2倍。這個時候泰國政府沒有能力賣出美元買回本國的貨幣,只能聽任泰銖繼續貶值。而貶值造成泰國的產品在國際上的價格一落千丈,泰國老百姓損失慘重,而國際投資則持續撤出泰國,使得泰國雪上加霜。
我國現在人民幣儲備豐富,也就是說,未來我國可以拋售美元儲備換回市場上的人民幣資源。但是因為人民幣現在在國際上不屬於流通貨幣,因此巨大儲備反而造成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