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進出口貿易中如何防範外匯風險
首先是盡量採用本國貨幣作為計價貨幣。這樣就避免了貨幣的兌換問題,也就不存在匯率風險。但這在我國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在國際上還不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次是出口商品、資本輸出時爭取選用幣值穩定、堅挺的「硬幣」;進口商品、資本輸入時爭取選用幣值疲軟的「軟幣」。這樣,出口商和債權人以「硬幣」作為合同貨幣,當結算和清償時,這種貨幣匯率上升,則會以同樣多的外匯兌換更多的本國貨幣;而進口商和債務人以「軟幣」作為合同貨幣,當結算和清償時,計價貨幣匯率下跌,則會以較少的本國貨幣兌換更多的外匯以用來結算貨款和清償債務。但這種方法有其局限性,一是貨幣的「軟」和「硬」都是相對的,而且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即使很受歡迎的「自由外匯」的匯率也有可能發生波動,其軟硬局面會發生改變;二是這只是作為涉外經濟主體在實際涉外經濟活動中力爭的一種可能性。因為進口和出口、資本輸出和輸入都是相對的。在出口時爭取使用「硬幣」,而同時對方作為進口商肯定也會盡量爭取使用「軟幣」,關鍵看雙方的洽談結果。 (三)以遠期外匯交易彌補風險。通過預先決定匯率和金額的遠期交易是一種最直接的彌補風險手段。假定中方一出口企業,預定在三個月後收進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貨款,可與銀行預先約定在三個月後賣出美元。當美元資金一入賬就進行交割,也就是以約定的匯率將美元賣給銀行,換成人民幣,這樣通過遠期外匯交易對可能產生的交易結算風險進行有效防範。這里需要考慮彌補風險的成本,可以通過現時的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比較來決定彌補風險是否有利。如果對結匯期到期時的即期匯率的估計與現在的遠期匯率差別不大,現時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之差就是一般的彌補風險成本。 對進行的資本交易,通常也通過預先進行遠期預約來起到彌補風險的作用。一般的資本交易有兩種:套息交易和籌資交易。所謂套息交易是指通過資金調撥賺取利差的交易,它是伴隨著外匯交易的資金移動和為避免在將來特定時候發生反方向資金移動時的外匯風險所進行的遠期外匯交易的組合。籌資交易是以籌集資金為目的的資本交易,如借進外幣貸款或發行外債等,在還款時也會因匯率變動而產生風險,通常也採用遠期外匯交易進行彌補。 (四)慎重考慮出口收匯的結算方式。外貿企業還應根據業務實際,慎重考慮出口收匯的結算方式,做到安全及時,這是對外貿易出口收匯應貫徹的一個原則。一般而言,即期信用證結算方式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信用證結算方式收匯安全有保證,但不及時,因此匯率發生波動的概率就高,從而削弱了收匯的安全性。至於托收結算方式,由商業信用代替了銀行信用,安全性大大降低。所以,為達到安全及時收匯的目的,要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在了解對方資信的前提下,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如出口商出售的商品庫存積壓,並且在國際市場價格疲軟,在進口商資信可靠,而且該商品在進口國有一定的銷路,進口國對付匯控制相對不嚴的情況下,出口商也可接受託收方式。 我國還要健全信息網路,對匯率變動進行及時預測和分析研究。對外經濟貿易部門、金融部門、涉外企業等具備條件的設立專門機構或指派專人負責國際金融、貨幣的研究及防範匯率風險工作。對外經濟貿易部門、中國銀行利用現代化的通信設備網路,及時掌握國際市場上外匯變動信息,向涉外企業提供情況和資料。目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商務部都先後成立了匯率趨勢研究小組,從事研究西方各國的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化,預測中、長期匯率變動走勢,分析對我國外貿、外匯、外資工作的影響,提出對策和意見。
Ⅱ 如何運用外匯交易套期保值
出口商可以利用遠期外匯交易進行套期保值。例如:有遠期外匯收入的出口商可以與銀行簽訂出賣遠期外匯的合同,將匯率固定,這樣合同到期後就可以按協定匯價換回本幣,而不管外匯市場的實際匯價,從而可以防止因外匯匯率下跌而帶來的經濟損失。有遠期外匯支出的進口商可以與銀行簽訂買入遠期外匯的合同,固定匯價,合同到期後,按協定匯價將本幣兌換成約幣支付貨款,這樣可以防止因外匯匯率上漲而增加的成本負擔。
Ⅲ 進出口企業應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
由於進出口企業從合同簽定到最終結算有一定期限,由於結算貨幣匯率變動而承受外匯風險,使企業蒙受損失,企業可採取一定方法措施降低風險。進出口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內部管理方法:
①做好計價貨幣的選擇進出口貿易計價貨幣有兩種:一種硬幣,匯率穩定,有上浮趨勢貨幣;另一種軟幣,匯率不穩定,有下浮趨勢貨幣。選取計價貨幣一般原則:出口貿易選擇硬幣或有上浮趨勢貨幣,進口選擇軟幣,或有下浮趨勢貨幣,可減緩可能發生匯率波動引起的損失。
②提前收付(leading),拖延收付(laging)法。根據有關貨幣匯率變動更改收付日期防範風險。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則:預計計價貨幣上浮,進口時進口商應在貨幣升值前購匯,提前付匯;出口時,出口商應考慮推遲交貨,延遲收款。如果匯率下降,進口商應推遲訂貨,或延期付款,出口商應盡早訂貨,提早收匯。
③平衡法(Matching)。在同時期,盡可能創造一個與受險貨幣進額同、期限同,資金反向流動的合同規避風險。
④多種貨幣組合法(Portfolio approach)。也稱一籃子貨幣計價法,在進出口合同中使用兩種以上貨幣計價法消除風險。當進口或出口時,一種貨幣發生升值或貶值,不會有很大外匯風險,若計價貨幣中幾種上升,幾種下降,則上升貨幣收益彌補下降貨幣損失,而將風險分散。
2.外部管理法。
主要通過外部金融市場對外匯借貸,買賣方法規避風險。通過外部金融市場規避風險,主要採用一些金融工具避險,如可通過買賣外匯期貨,期權合約降低風險。目前,隨著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靈活性越來越高,一些大外資企業,外貿企業管理外匯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銀行開始逐步推出一些金融期貨,期權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外匯風險。
遠期外匯交易。企業進行遠期買賣貨物的同時,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的一種避險方法。
Ⅳ 外匯交易中對沖如何做
外匯交易對沖是在抄發襲現大趨勢對頭,只是介入時機不佳,要立即對沖,不要等到已開倉部位已有較大損失時,不得已才去對沖,這樣就弱化了對沖的功能,也會使將來的解鎖變得更加困難。換句話說,如果你選擇使用對沖功能,就要主動去用它,等你被動的時候才想起它,再使用它,恐怕事情會更復雜。Ⅳ 作為出口商,如何利用即期外匯市場完全對沖遠期貿易合約的外匯風險
金融市場外匯市場也是該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外匯市場和外幣計價的票據及證券交易,可以說,所有外匯交易,包括外幣貸款,交換和的總和不同類型的外幣,這是由國家的中央銀行,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和客戶組成的外匯買賣交易系統外匯市場的借貸交易的已實現購買力國際轉移,促進國際融資以減低外匯風險等功效。外匯市場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有自己的形成和運作,包括供求機制,匯率機制,該機制的效率的機制,傳統外匯市場交易主要包括:即期外匯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套利交易,套利交易和掉期
1。分為自由外匯和記帳外匯。
2,根據交貨時間分為即期外匯交易的外匯(或現金可自由兌換的外幣,這取決於是否....)和遠期外匯(或外匯)
3分根據外匯交易來源外匯和非貿易對外
1現貨外匯交易(現貨交易):,也被稱為「現金交易」是指購房者之間的交易並在兩個工作日內交易交割
2遠期外匯交易(遠期交易)後,外匯賣家:...
也被稱為「遠期交易」,是指外匯交易的買家和之間賣家,根據對未來的日期議定匯率交易實際交付。
3互換(掉期交易):
(1)概念:在同一時間買進或賣出外幣,賣出或買進同種貨幣,相同金額,但不同交割期外匯 BR />(2)形式: a)關於對當前的交換
三)遠期掉期
二)現貨現貨遠期掉期是
外匯交易:也被稱為現貨交易或現金交易,是指外匯交易中,交易雙方在完成的交易結算手續的當天或兩個交易日內。外匯市場上即期外匯交易是最常用的一種交易,即期外匯交易佔了絕大部分全部外匯交易。由於即期外匯交易主要是不僅能滿足買家需要臨時支付也可以幫助買賣雙方調整外匯頭寸的比例,以避免外匯風險。
遠期外匯交易:即期外匯交易的階段不同的是,交易完成後,按照遠期合約在未來(後一般三個工作日之後在交易)的規定,代表了主要的市場交易外匯交易按照交易日期的規定。在外匯市場遠期外匯交易是有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70年代初,匯率制度的國際背景下從固定利率到浮動匯率為主導向回合制,匯率波動加劇,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從而推動遠期外匯市場的發展。
互換(掉期交易)是指雙方同意交換交易中某項資產的形式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彼此。更准確,他說,雙方同意於掉期交易的相互交流在一定期限內的未來現金流量已考慮同等經濟價值(現金流]交易雙方之間,更常見的是貨幣掉期和利率掉期交易。貨幣掉期文怡,是兩種貨幣之間的貿易交流,在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本金的交換。利率掉期交易,一般不伴有之間的同種不同類型的基金交易所交易的貨幣匯率的本金交換。掉期,期貨和期權交易,為近幾年,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發展,並已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的重要工具,以對沖外匯風險和利率風險。
Ⅵ 如何利用外匯交易來防範外匯風險
你好,如何利用外匯交易來防範外匯風險:
1.積極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從國際范圍看,衍生金融工具已經發展成為最主要的交易風險管理手段,目前在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品種已經超過3 000種。我們認為,遠期外匯交易與外匯期貨交易對於風險防範極為重要。遠期外匯交易又稱期匯交易,指我國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企業與銀行按商定的遠期匯率簽訂賣出或買進遠期外匯合約,規定買賣的幣種、金額、匯率及未來交割的時間,到合同規定的交割日再進行交割,以避免在貨物從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的方法。運用遠期合約最大的作用是讓具有交易風險頭寸的企業確定未來現金流量的價值。因此,企業可以事先進行成本管理,確定銷售價格以保證取得合理的利潤率。期貨合同是交易所為進行期貨交易而制定的標准化合同。外匯期貨交易採用交易雙方在交易所內通過公開叫價的方式,確定在將來某一日期以既定匯率交割一定數量外匯的期貨合同,外匯期貨損益和現匯損益進行抵消,是套期保值行為。由於外匯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在匯率變動不利於進口企業的情況下,可以使進口企業少損失一些外匯,但當匯率變動有利於進口企業時,它又要使進口企業的外匯盈餘少一些,這就是外匯期貨套期保值的特點。
2.加列交易合同條款。
在外匯交易風險防範中,加列交易合同條款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1)加列貨幣保值條款。加列貨幣保值條款是指加列某種與合同貨幣不同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成用保值貨幣表示,結算時再按市場匯率將保值貨幣表示的金額摺合成合同貨幣進行收付。因為保值貨幣的幣值比較穩定,能夠緩解匯率變動的風險,它通常被用於長期合同。(2)加列風險分攤條款。風險分攤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協議分攤因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其主要過程是: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調整基本匯率的方法和時間,確定以基本匯率為基數的匯率變化幅度,確定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根據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3.合理選擇合同貨幣。
隨著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幣信逐步提高,特別是伴隨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開展,人民幣在通往自由兌換的道路上穩步前進,進出口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應不失時機地加強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比重。但是在選擇合同貨幣時還必須注重「收硬付軟」的原則,即出口、借貸資本輸出爭取使用硬幣,進口、借貸資本輸入爭取使用軟幣。這一原則的困難在於,由於「硬」、「軟」並不是絕對的,企業管理人員難以掌握其變化規律,因此企業可以與銀行建立聯系,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對匯率走勢做出正確的判斷。
4.靈活掌握收付時間。
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作為出口企業,當計價貨幣呈上升趨勢時,由於收款日期越向後推就越能收到匯率收益,故企業應在合同規定的履約期限內盡可能推遲出運貨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長出口匯票期限。當然,這要在雙方協商同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
5.加強人才儲備和培養。
防範外匯交易風險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業務,准確的預測匯率變化趨勢是避免外匯風險的前提條件,經濟的全球化,投資自由化的發展,匯率波動的復雜化增加,對企業財務管理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國外許多大型企業建立了相當規模的風險管理組織,而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由於資金和經驗等方面的原因,可以考慮與銀行建立健全一種長期合作機制。
Ⅶ 企業如何利用外匯交易規避匯率風險
如:
用英鎊買入美元(如匯率是1.5000) 然後用美元去采購或投資,當用英鎊結算時,需要把美元換成英鎊!如匯率變成了1.6000 那麼你就虧了!
這樣你可以在換成美元去投資時!同時在外匯市場買入等量的英鎊!這樣可以保持匯率不變!
註:從理論上分析對沖是可以保持匯率不變,避免風險!但實際上,這樣做你的風險將更大!!因為從實物外匯中去做外匯交易的思維和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可找我:網路空間 詳細了解!
Ⅷ 如何利用外匯對沖規避風險並盈利
在外匯交易中,有一些交易的目的並不是純粹為了投機,許多專業人士都會利用外匯交易來對沖其他市場的風險。許多基金經理或者公司的財務主管,都意識到匯率的波動風險,如果市場的走勢和他們預期的不一致,那麼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因而他們往往會通過買賣外匯來對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