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貨幣政策中和外匯交易中出現的「基礎貨幣」有什麼不同
外匯交易中的基礎貨幣就是指美元直盤是非美貨幣和美元直接兌換匯率的交易交叉盤是2個非美貨幣之間的兌換交易,而實際上交叉盤的匯率是2個直盤匯率的交易,比如歐元兌日元EURJPY,這個貨幣對的交易實際是EURUSD+USDJPY的交易。
㈡ 貨幣政策與匯率問題
1、緊縮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上升,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這是對的。你認為隨後後出現「大量外國資本會流入,外匯市場上人民幣數量減少,人民幣會升值」是不對的。前後沒有因果關系,市場上本幣減少,外資不一定會大量流入。
2、國際貿易赤字會導致本幣貶值,本幣貶值後,又會刺激出口。這是市場自身規律。
3、你這里說的所謂升值與貶值都是指對外升值和貶值,就是人民幣對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升值或貶值。貨幣政策不是本幣對外升值和貶值的直接原因,貨幣政策的變化只產生輔助作用。
4、貨幣政策是一國的內部政策,會對本幣在國內的價值升降產生影響。如果採取寬松貨幣政策,市場上的流通貨幣會增加,引起通貨膨脹,人民幣對內會貶值(俗話說的「錢毛了」)。如果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市場上的流通貨幣會減少,抑制通貨膨脹,人民幣對內會升值(俗話說的「錢結實了」)。
㈢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外匯市場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經濟目標而採取的調控貨幣供應或信貸的政策措施。
雖然經濟任務和目標在各國央行之間是非常相似的,但各個獨特的經濟體也會有各自獨特的目標。具體來說,當經濟疲軟和通貨膨脹疲軟時,中央銀行將通過降低利率和釋放貨幣供應來降低借貸成本,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反之亦然。
貨幣政策歸根結底是為了確保促進和維持國家的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央銀行主要採用貨幣政策來控制以下因素:
·與貨幣價值掛鉤的利率
·貨幣供應量
·銀行准備金制度
·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通過貼現)
·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貨幣政策的種類
貨幣政策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
限制性貨幣政策,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促進利率上升,以高利率來減緩經濟增長。這使借貸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由此降低了消費者和企業的支出與投資。
擴張性貨幣政策,擴大或增加了貨幣的供應量,或這通過降低利率等方式,使借貸成本降低,由此讓支出和投資增加。
寬松的貨幣政策旨在通過降低利率來促進經濟增長,而緊縮的貨幣政策則是通過提高利率來減少通貨膨脹或抑制經濟增長。
中性貨幣政策,既不會創造增長,也不會抑制通貨膨脹。
適當的通貨膨脹是好事,失控的通貨膨脹會降低人們對經濟、工作和財富的信心。所以,國家中央銀行通常都有一個通脹目標,比如,設定目標通脹水平為2%。藉此,央行可以幫助市場參與者更好地理解他們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應對措施。
㈣ 貨幣政策與匯率有什麼關系
首先要知道貨幣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匯率受貨幣的供給影響的。我們現有的貨幣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備金制度;二、再貼現政策;三、公開市場業務。
下面舉例說明:
當我國央行存款准備金率由原來的1%升2%,也就是說銀行的100元存款,由原來的1元升到2元交給央行保管。銀行原來可以借出去的是99元,現在是98元,市場流通的貨幣減少。根據供求關系,人民幣供給減少,市場需求人民幣強烈,人民幣匯率升,如圖:
反之,央行存款准備金率1%降到0.5%,人民幣供給增加,市場需求人民幣疲軟,人民幣匯率降。
同理,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導致貨幣供應量變化,都會影響到匯率的變化。
㈤ 貨幣政策對外匯交易影響有哪些
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才採取的調控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政策措施。具體來說,當經濟疲軟,通脹乏力時,中央銀行通過降低利率,釋放貨幣供應量,促使民間借貸成本降低,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反之亦然。央行的利率決議的目的就在於此。
在外匯交易中,交易者可以通過了解某個國家央行的動態和宏觀經濟形勢,進而對央行的利率決議進行預測或者預判趨勢,從而在外匯交易中獲得盈利。具體來說,交易者會首先通過央行歷史利率以及當前央行動態來預期利率走勢,然後選擇適合的貨幣對,比較兩種貨幣利率水平,最後依據央行決策的相關數據判斷趨勢方向。
㈥ 近期貨幣政策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急!
目前人民幣在外匯市場中還沒有佔用穩定的地位,所以我們中國的貨幣政策對外匯市場影響不大,有影響估計也就是美元了,因為我過的人民幣直接跟美元鉤掛,現在人民幣升值,間接的美元貶值
㈦ 利用利率平價理論分析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關系
1、從本質上看 外匯市場是進行外匯買賣的場所或交易網路;而貨幣市場是指限期一年或一年以下的短期資金借貸市場,是國際資金市場的組成部分。
2、兩個市場的業務組成不同 外匯市場由即期交易市場、遠期交易市場和調整交易市場組成。而貨幣市場是由銀行短期信貸市場、短期證券市場和貼現市場三部分組成。
3、從貨幣使用種類上看 外匯市場上,一筆外匯交易,必然涉及到兩種貨幣;而貨幣市場上一般一筆貸款業務只涉及一種貨幣,借貸雙方使用同一種貨幣。
4、從市場功能看 外匯市場的功能是實現貨幣種類的兌換,並防止匯率變動的風險;而貨幣市場的功能只是融通短期資金的餘缺。
5、從銀行獲取利潤的途徑看 外匯市場上,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利潤來源於買賣外匯的匯率差異,賣出價大於買入價部分就是銀行的經營利潤;而貨幣市場上,銀行進行短期資金存貸業務的利潤,來源於存貸利率的差異,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的部分,就是銀行的經營利潤。
㈧ 國際收支與貨幣政策的關系是什麼
順差和逆差要根據國內總供求的狀態來確定。但這只是一種短期均衡。從長期來看,一個發展中國家不易出現逆差。這是因為:
(1)雖然逆差能暫時彌補總供求的不平衡,但其代價是外匯儲備的減少;
(2)逆差就是儲備的減少,儲備減少不利於釘住匯率的實施。不利於外匯市場的穩定和國內經濟的穩定;
(3)根據儲備與國內貨幣供應量的關系,逆差具有緊縮性質;
(4)根據靜態的國民帳戶,逆差不利於當年的經濟增長。上世紀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證明了上述觀點。
正統理論認為,國際收支不平衡,不論順差還是逆差都對經濟不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一國的貨幣政策最終服從於經濟的穩定增長,而穩定表現為物價穩定和較低的失業。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能完成上述任務,一國政府就會將平衡國際收支做為最終政策目標;如果國際收支的不平衡能完成上述目標,則政府就不會將平衡國際收支當作最終貨幣政策目標。最後,根據國際收支與貨幣供給的關系,一國的貨幣政策的執行會受到國際收支的影響,國際收支順差將導致貨幣供給增多,而逆差將使貨幣供給減少。所以,在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過程中要將國際收支的差額計算在內,這樣才能保證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按時按量地得到實現。
㈨ 利率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
西方傳統的貨幣政策均以利率為中介目標。
相關介紹:
利率能夠作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是因為:
1、利率不但能夠反映貨幣與信用的供給狀態,而且能夠表現供給與需求的相對變化。利率水平趨高被認為是銀根緊縮,利率水平趨低則被認為是銀根鬆弛。
2、利率屬於中央銀行影響可及的范圍,中央銀行能夠運用政策工具設法提高或降低利率。
3、利率資料易於獲得並能夠經常匯集。
(9)貨幣政策與外匯市場間的關系擴展閱讀: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採用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即用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後的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政府一般對計劃期的實際GNP 增長幅度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銀行即以此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當然,經濟的合理增長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種經濟資源,如人力、財力、物力,並且要求各種經濟資源實現最佳配置。中央銀行作為國民經濟中的貨幣主管部門,直接影響到其中的財力部分,對資本的供給與配置產生巨大作用。
因此,中央銀行以經濟增長為目標,指的是中央銀行在接受既定目標的前提下,通過其所能操縱的工具對資源的運用加以組合和協調。一般地說,中央銀行可以用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辦法來促進投資增加;或者通過控制通貨膨脹率,以消除其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和預期效應對投資的影響。
㈩ 論匯率與貨幣政策的關系
一國貨幣價格(此處我認為用價格更合適),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單純來講,一國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市場利率下降,使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
但這一切都是兩者間簡單的關系,而且其影響結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長期。因為貨幣價格變化不僅受到本國與他國市場利率的影響,也受到本國與其他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比如我國採取緊縮政策,造成市場資金短缺,促使貨幣市場利率相比其他國家要高,自然吸引一部分外資入境,使人民幣匯率升高。而且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向上,對於外資的安全性也有保障,同樣加快外資流入,推高人民幣匯率。但如果一國央行推行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貶值,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吸引外資入境,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推高該國貨幣匯率,當然這多半是經濟強國才可能會出現此情況。並非一國央行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即所謂加大印鈔速度就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要關注央行的整體操作,即一方面投放基礎貨幣,一方面是否在公開市場業務等方面回籠貨幣做對沖操作。同時,投資者的盈利預期也是推高貨幣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日元在前期因貨幣寬松政策導致日元匯率下跌。但下跌程度過大,使投資者認為日元已跌至較低水平,就開始大量購入日元,在短期內反而推高了日元匯率。k另外,一國貨幣價格與該國的貿易狀況也互相影響,如該國貿易順差導致本貨升值,該國貿易逆差導致本貨貶值,而本貨貶值又促進貿易出口。無論一國實行緊縮與寬松政策,都是一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所以,一定要辯證地看待貨幣政策與匯率的關系,並要結合該國國內經濟形勢與國際間貿易狀況。同時還要參照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與貨幣市場利率的狀況,他國貨幣的主動貶值程度也對我國貨幣價格有影響。另外,一國外匯儲備的大量減少,也會使投資者對該國貨幣匯率變化產生下降的預期,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該國貨幣加速貶值。
所以說,貨幣政策並不能單純影響該國貨幣價格,有很多因素互為因果。經濟學研究對於過去與現在的的經濟問題能夠提供可靠的分析,但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由於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只能依據現有的數據和理論,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保持經濟發展的穩定,並針對國際經濟變化做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