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匯風險的構成因素,防範與管理
外匯風險可能帶來兩種結果,或是得利益,或是遭受風險。對於企業來說,只要經營或融資中涉及到外幣業務,這種風險就會存在。匯率風險在理論上一般分為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外匯風險的構成因素有三個—本幣、外幣和時間,這構成了時間風險和價值風險。在確定的時間內,本幣和外幣存在折算比率,就會有風險。一般意義上說,一筆應收外匯或應付外匯賬款的時間對匯率風險的大小具有直接影響。時間越長,匯率波動的可能性就越大,匯率風險也就相對較大。
為了防範匯率風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機構無論從經營能力,還是從提供金融品種上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隨著我國外匯管理制度的不斷改革,在為企業防範匯率風險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如果進出口企業能夠結合自身的財務條件和經營策略,認真地加以利用,就可以有效地化解匯率方面的影響。
一、 優化貨幣組合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在出口貿易中,應當選擇「硬幣」或具有上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進口貿易中,應當選擇「軟幣」或具有下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金額較大的進出口合同中,為了緩沖匯率的急升急降,應當採用多種貨幣組合來計價,通常我們稱之為「一攬子計價法」。在選擇的貨幣組合中,可以採用「硬幣」和「軟幣」組合的方法,使升值的貨幣所帶來的收益用以抵消貶值的貨幣所帶來的損失。如果在交易中對方堅持選擇貨幣,可以通過協商,使買賣雙方互不吃虧。
二、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
進出口合同生效後,企業應當密切跟蹤預期應收、應付貨幣對本幣的匯率變化,一旦發現匯率出現較為劇烈的升降變化時,可以通過對應收、應付賬款更改收付時間來加以規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不同意,可以通過一定金額的折扣來作出讓步,這樣就可以減輕因匯率劇烈變化而將要受到的相應損失。
三、平衡法
是指在同一時期內,企業通過運籌創造出一個與存在風險的貨幣相同幣種、相同金額、相同期限的資金相反方向流動的情況,藉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例如:ABC公司在三個月後有10萬美元的進口應付賬款,該公司根據匯率的變化情況,應當設法出口等額美元的貨物,使三個月後有一筆同等金額的美元收賬,以其抵消三個月後應付的貨款,從而消除外匯風險。當然,在通常情況下進出口企業的應收和應付的貨幣「完全平衡」是難以實現的。因此,要實現該項操作,還需要依賴於企業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
四、調整合同價格
在出口業務中,如果出口商堅持以其本國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匯率出現趨勢性下浮時,企業出口的匯率風險就會加大。為此,在賣方市場的情況下,出口商應當適當調高出口貨價,盡可能彌補預期收匯時可能出現的損失。
五、增加外匯保值條款
企業在進行交易談判時,可以根據匯率市場的情況,增加外幣保值條款。在實際業務中有三種類型:一是計價用「硬幣」,支付用「軟幣」,支付時按照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的現行牌價進行支付,以保證收入;二是計價和支付都使用「軟幣」,但簽訂合同時明確該貨幣與另一種「硬幣」的比價,如果實際支付時這一比價發生變化,則原貨價按照這一比價的變動幅度進行調整;三是確定匯率的「商定匯率」,如果實際支付時兩種貨幣的比價超過「商定匯率」的一定幅度時,則對原貨價進行調整。
六、簽定遠期外匯買賣合同
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企業,可以通過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的合同,來抵消外匯風險。企業也可以通過向銀行借入一筆與其外匯收入相同金額、相同期限和相同幣種的貸款,以達到融通資金、防止外匯風險和改變風險時間的目的。
此外,在現行的外匯制度下,相當一部分進出口企業可以保留外匯存款賬戶,對此,企業應當十分關注匯率市場的變化,防止會計風險的發生。與此同時,企業也應當通過合法的運作使企業存有的外幣保持「硬幣」狀態,實現保值效益。
進出口企業可以通過合理運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來減少和消除外匯風險及其潛在影響。有時還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風險控制是相對的,這與企業的各種基本條件、現實環境、業務能力等各種不同因素緊密相關。因此,企業應當靈活掌握與運用各種匯率風險防範措施,並且在反復的實際運用中,形成各自的特點,以期才能夠達到防範或減少匯率風險的效果。
㈡ 國際金融:影響交易風險的因素有哪些
學科構成
國際金融作為一個學科可以分為兩個構成部分:國際金融學(理論、體制與政策)和國際金融實務。前者包括: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外匯管理、國際儲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體系、地區性的貨幣一體化以及國際金融協調和全球性的國際金融機構等。後者的內容則包括:外匯交易(包括國際衍生產品交易)、國際結算、國際信貸、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銀行業務與管理等等。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即「一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商品、債務和收益的交易以及債權債務的變化」。國際收支一般按一年、半年或一個季度計算。一國的國際收支不但反映它的國際經濟關系,而且反映它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
長期以來,國際收支的主要問題是:許多國家國際收支不平衡,各國為調節、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常常產生許多矛盾和斗爭。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是經常現象,要做到收支相抵、完全平衡十分困難。但是,無論是逆差還是順差,如果數額巨大且又長期持續存在,都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後果。因此,各國政府大都會採取各種干預措施,力求改善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一國採取措施往往會引起其他有關國家相應採取對抗和報復行動,從而減弱或抵消該國調節措施的作用。而且,有時調節國際收支的辦法又同發展國內經濟的要求背道而馳。譬如提高利率,若恰逢經濟復甦時期,這一措施就會大大影響經濟的恢復;而經濟復甦受阻,又會影響國際貿易的增長。
㈢ 影響外匯匯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哪些因素決定外匯匯率?匯查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麵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動亂、暴亂等。
2. 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3. 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4.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5. 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6. 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銖,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7. 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 911 事件使美圓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㈣ 影響外匯的因素有哪些
交易家外匯喊單:
對外匯匯率起影響的主要是經濟、政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
基本的經濟參數,比如通貨膨脹,利率,失業率等其它原因始終都對匯率的波動產生極大的影響。政府的政策方針也對匯率產生重要影響。對政府內閣能力的信任有益於匯率保持強勢。利率的降低刺激了對貨幣需求的減少,同樣也降低了它在兌換操作中的價值,有利於匯率。國家中央銀行對外匯進行購買或者拋售的決定也可決定性地穩定或者削弱匯率。
經濟形勢變化的預期可以導致突然劇烈的匯率波動。這是一個重要觀點,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外匯市場是由經濟形勢變化的預期控制,而不是由變化本身。
專業外匯經營者的行為,特別是有巨型財團關注時,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市場的因素。在很多情況下,專業經營者可進行獨立操作,並且把市場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工具來改變主要匯率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大多數這樣的操縱人,也許不是所有的,可能更少關注技術分析圖表與自己目標的和諧。
不過由於市場阻力或者主要支撐水平接近,市場動作變得更加技術性。大多數交易人的反應通常類似並且可被預言。這樣的市場周期可能導致突然性和戲劇性的價格波動,因為大量資金突然投入到類似的部位。
我個人觀點主要是:國家經濟政策,比如加息減息 突發性消息 市場情緒
和技術面走勢,還有國情有關 國家操縱 等等..........
㈤ 外匯風險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你是想問炒外匯的風險嗎你這樣理解是錯誤的
㈥ 外匯風險一般有哪些基本構成因素
一般由倉位,操作,行情,資金。
1,倉位小風險小,但是倉位和盈利虧損是同等的級別的。
2,操作老練的和操作菜鳥哪不是一個級別的,
3,行情是不好控制掌控的,所以這個風險很難的控制,最好就是控制倉位的前提下,
4,資金大的倉位小操作好,一般就是控制了風險了,風險的承受能力就強。
㈦ 外匯風險的含義及主要類型有哪些
外匯風險:
是指一個企業的成本、利潤、現金流或市場價值因外匯匯率波動而引起的潛在的上漲或下落的風險。
分類:
狹義的外匯風險是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
廣義的外匯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也包括信用風險,會計風險,國家風險等。本章我們是從狹義的角度來討論風險。
從國際外匯市場外匯買賣的角度來看,買賣盈虧未能抵消的那部分,就面臨著匯率變動的風險。該部分外匯風險的外幣金額稱為「受險部分」或「外匯敞口」。
(7)外匯風險的構成因素包括擴展閱讀:
規避方法:
企業外匯交易風險與結算某一具體交易有關,指企業以外幣進行的各種交易過程中,由於匯率變動使折算為本幣數額減少而造成的損失。各種交易包括:以信用方式進行的商品或勞務交易、外匯借貸交易、遠期外匯交易、以外匯進行投資等。
交易還可分為已完成交易和未完成交易。已完成交易為已列入資產負債表項目,如外幣表示的應收帳款和應付賬款;未完成交易則主要為表外項目,如外幣表示的將來的采購額、銷售額、租金以及預期發生的收支等。
㈧ 外匯風險的種類
外匯風險分類
狹義的外匯風險是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 廣義的外匯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也包括信用風險,會計風險,國家風險等.本章我們是從狹義的角度來討論風險. 從國際外匯市場外匯買賣的角度來看,買賣盈虧未能抵消的那部分,就面臨著匯率變動的風險.該部分外匯風險的外幣金額稱為"受險部分"或"外匯敞口"
企業外匯風險
交易風險 會計風險 經濟風險 (1)它帶有主觀意識. (2)它不包括預測的匯率變動. (3)其風險影響比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大.
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風險
1,外匯買賣風險 (1)外匯銀行與外匯買賣業務 (2)外匯頭寸 (3)銀行買賣外匯的類型 代客戶買賣 自營買賣 2,外匯信用風險:在外匯交易中由於當事人違約而給銀行帶來的風險. 3,清算風險(settlement risk)
國家外匯儲備風險
一國所有的外匯儲備因儲備貨幣貶值而帶來的風險.它主要包括國家外匯庫存 風險和國家外匯儲備投資風險. 自1973年國際社會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世界各國外匯儲備都面臨同樣的一種 運營環境,即儲備貨幣多元化,儲備貨幣以美元為主,包括美元在內的儲備貨幣匯 率波動很大.這樣,就使各國的外匯儲備面臨極大的風險.由於外匯儲備是國際清 償力的最主要構成,是一國國力大小的一個重要象徵,因此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一 旦變為現實,其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從其產生的領域看,外匯風險大致可分為商業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兩大類 商業性匯率風險: 商業性匯率風險主要是指人們在國際貿易中因匯率變動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是外匯風險中最常見且最重要的風險。 金融性匯率風險: 金融性匯率風險包括債權債務風險和儲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