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匯儲備到底是什麼,除了美元還有什麼
1、購買美國國債是用美元買(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但用不出去,沒辦法就專只能買一點感覺上,注意只是屬感覺上,安全又有一定利息的工具)。
2、人民幣成為外匯儲備還需要時間,成為儲備貨幣有幾個條件:(1)要能在國際上自由兌換,(2)成為結算貨幣)(3)有著強勢的經濟作為支撐甚至軍事....還有其他的吧,忘了。
3、買國債的原因:1、利率,2、能維持國際金融環境的穩定,(反正放著也是放著,不如買一點能增值的東西把,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4、吃虧是正常的,沒有誰不吃虧的。說這個就要說:匯率是波動的,每時每刻都在波動,造成這種波動的原因是供需關系,如果說現在買入的國債感覺是吃虧了,但等經濟好的時候,美元迴流,造成美元升值的時候,你是不是還說買不買美國債券都吃虧呢?
外匯儲備是用做與國外結算的一部分他國貨幣,只要這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強勢穩定、都可能被用做保值、維持本國金融穩定的工具。比如歐元、英鎊、日元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美元占外匯儲備的比重大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周二(3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各國央行[微博]在第四季度外匯儲備中,美元的比重增加到62.9%。
已分配外匯儲備總量較前一季度縮水1.6%,降至6.085萬億美元。各國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總和下滑1.41%,至11.6萬億美元。
各國央行總共持有3.826萬億的美元外匯儲備,數量上比第三季度的3.857萬億美元略有下降,第三季度美元占外匯儲備總額的62.4%。
紐約花旗外匯(CitiFX)的國際G10外匯策略主管Steven Englander表示:「美元持有規模下降,因為當季可能有一些干預舉動,但不太可能體現我們三年前討論的多樣化趨勢。」
全球外匯儲備是由中央銀行持有不同貨幣資產,主要職責是維持貨幣流動性。中央銀行有時也會買賣官方外匯儲備以控制匯率。
歐元儲備總共1.351萬億美元,其份額從第三季度的22.6%下降到22.2%。在2009年,外匯儲備里歐元的份額峰值曾經達到28%。
日元的份額小幅下跌至3.9%,在外匯儲備中佔有2412億美元。
Englander表示:「鑒於日元下跌幅度很小,看起來可能會有一些…買入日元的交易。我們預計日元貶值應該使外匯儲備中日元的數量下降約200億美元,但實際上只下降了34億美元。」
在第四季度,基於美元的強勢振興,美元兌日元(112.26, 0.3800, 0.34%)增長了9.2%。
各國央行持有的加元從第三季度的1195億美元下跌到1162億美元,。
未分配的外匯儲備,亦即未知外匯儲備,大部分是由中國持有的。這部分外匯儲備從5.582萬億美元跌至5.515萬億美元,在總的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小幅增加至47.5%。
中國中央銀行公布的數據表明在2014年底其外匯儲備總額為3.84萬億美元。
全球中央銀行持有貨幣總額在2014第二季度創紀錄達到12萬億美元。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時,全球外匯儲備貨幣中美元的份額約為63%。
③ 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為什麼不去美國換回人民幣
首先 目前美元資產是在升值的 美聯儲加息在即 大量資產的在轉化成內美元資產
其次中國把容rmb換回來沒有意義 rmb在未來一段時間是下跌趨勢
最近中國出售外匯儲備一是為了穩定rmb匯率 二也算是一種博弈 一種態度。
④ 美國通過什麼手段令美元保持強勢的
美元與其他貨幣有著根本不同--作為唯一的
官方外匯
儲備貨幣
,世界的任何動盪都將使其從中獲益,甚至包括起源於美國本身的動盪。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美國經濟一團糟的情況下,市場仍願意大量買入美元,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更好的投資選擇了。"
⑤ 外匯儲備用完了,直接拿人民幣去國外換不就行了,為什麼緊張
第一:外匯儲備是指一國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增至3.94萬億美元,今年二季度將突破4萬億美元關口,近五年內翻了一番。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債券。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
第二: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原因是美元是國際上的強勢貨幣,他的國際地位就相當於黃金的地位,不容易被貶值或者不容易產生巨大的風險。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普遍持有美元國債,因此儲備美元的風險被大大的減少。因為黃金的持有有嚴格的規定,我們並不能全部黃金。如果我們將外匯儲備全部兌換成法幣或者是英鎊等貨幣,因為他們的地位不同於美元,經常會浮動匯率或者其他因素,我們持有他國的貨幣就增加了風險。美元不同,他作為強勢貨幣,各國基本都持有美元國債因此風險被減少,不容易出現異常,如果美元國債出現異常相信不僅僅是中國會出亂子,很多國家例如日本,法國英國等許多國家都會因此損失慘重。
第三: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沒有人民幣儲備或者儲備量很少,根本無法兌換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
第四:大量拋售美元外匯儲備的話,會導致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對國內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
⑥ 為什麼將外匯儲備從美元轉成了人民幣
第一:外匯儲備是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增至3.94萬億美元,今年二季度將突破4萬億美元關口,近五年內翻了一番。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
第二: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原因是美元是國際上的強勢貨幣,他的國際地位就相當於黃金的地位,不容易被貶值或者不容易產生巨大的風險。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普遍持有美元國債,因此儲備美元的風險被大大的減少。因為黃金的持有有嚴格的規定,我們並不能全部投資黃金。如果我們將外匯儲備全部兌換成法幣或者是英鎊等貨幣,因為他們的地位不同於美元,經常會浮動匯率或者其他因素,我們持有他國的貨幣就增加了風險。美元不同,他作為強勢貨幣,各國基本都持有美元國債因此風險被減少,不容易出現異常,如果美元國債出現異常相信不僅僅是中國會出亂子,很多國家例如日本,法國英國等許多國家都會因此損失慘重。
第三: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沒有人民幣儲備或者儲備量很少,根本無法兌換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
第四:大量拋售美元外匯儲備的話,會導致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對國內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
⑦ 為什麼美元指數強勢會危機到人民幣市場
前不久,國內有外匯交易商建議,近期投資者可一股腦兒地買入美元,拋售其他資產。在人人買美元的環境之下,美元指數繼續上攻將只是時間問題。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近期美元走勢的確氣勢如虹,美元指數一度強勢破百。3月12日,美元指數刷新日內高位100.0600,歐元對美元快速走低,刷新逾12年低位,歐元/美元為1.0613。
當美元王者歸來,全球投資客都屏住了呼吸。那麼,歐元對美元1:1平價還有多遠?
外匯經紀商easy-forex易信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原預計歐元對美元跌破平價的日期將會在2016年11月美國大選之前出現。但看到近期美元漲勢後,他認為這一日期將提前,可能是今年年底,甚至更早。數據顯示,自2014年5月至今,短短10個月,美元指數漲幅已經達到接近26%。
摩根•斯坦利華鑫證券宏觀研究主管章俊指出:在歷年的強美元周期中,美元有效匯率升值40%~60%,目前升值幅度約20%,此輪美元上漲是必然趨勢。歐元對美元上一次跌破平價是在2000年1月27日,當時正值1999年歐元剛剛推出後的一輪貶值周期。一方面,當時市場對歐元的使用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美國處於加息周期,歐元和美元利差在3個百分點以上,進而導致歐元貶值。
當年的情況和現在不乏共同點。此輪美元強勢也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勢復甦,失業率創下7年新低,年中加息預期升溫;二是其他國家普遍經濟疲軟,歐日在繼續量化寬松,各國貨幣對美元皆呈現不同程度貶值。孫宇認為,目前市場幾乎沒有投資者願意真正買入歐元,局勢反轉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不過,強勢美元總是令人喜憂參半,尤其是對於新興市場,每一次美元走強都意味著危機的如影隨形。
自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美元經歷了兩輪大幅升值,這兩輪升值也成為新興市場金融貨幣危機的導火索,包括上世紀7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以及90年代的俄羅斯債務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自2014年初,人民幣匯率開始出現貶值走勢,在美元指數大幅拉升、人民幣兌美元前期屢次「跌停」的背景下,不僅加劇了中國對強勢美元的憂慮,亦導致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貶值是否會加速的恐懼和擔心。
不過,有專家認為,隨著各國外匯儲備的增加,類似當年的危機不再會重演。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日前也為人民幣「打氣」。他在近期宣稱,如果說美元是第一強的貨幣,人民幣就是第二強的貨幣,人民幣不會加入貶值大軍。至於這種推斷的准確性,最終還得由市場和時間來做進一步檢驗,而不只是用嘴巴。
顯而易見的是,2015年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將進一步擴大。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今年要增加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證6%的出口增速,可見中國可能會階段性地利用人民幣浮動,比如,用下調人民幣中間價這一「壓力測試」來試探市場,在必要時出手以確保人民幣不出現大幅貶值。
根據測算,美元還有20%~40%的升值空間。如果再像以前一樣,人民幣一味死盯住美元,那麼,在人民幣對新興市場貨幣也同時升值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將會受到較大打擊。因此,藉此「全球降息潮」順勢而為,讓人民幣適度貶值,興許會是一味「良葯」……
⑧ 美元強勢隊中國的利弊如何
華師大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吳信如認為:美元的貶值會持續一段時間。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美國經濟增長趨勢放緩。在經歷了10年的繁榮期後,以通訊和信息技術為拉動力的「新經濟「發展態勢趨緩。道指從最高的10000多點至今已跌破8000點大關,納指也從5000多點跌至1300多點,股指的下跌說明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預期悲觀。又比如,去年第1季度,從歐洲流入美國的資本有300多億美元,但現在,已有資本迴流。
第二,外匯儲備的調整。隨著歐洲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歐元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全世界官方儲備大約有1.5萬億美元,即使只調整其中的10%,也將有1500億美元會被換成歐元。同時,企業和個人也會對自身的資產結構進行調整。
第三,美國政府的態度。1995年後,美國所採取的一直是強勢美元的政策。而本屆政府的態度卻有所改變。美國的出口商一直在游說政府降低匯率,他們認為現今的匯率高估了20%-30%,削弱了美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再加上今年5月美國的失業率已達6%,這使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又有所抬頭。美元的疲軟正符合他們的需要。
浦東國際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魯邦在分析美元未來的走勢時說:美國政府究竟選擇何種美元策略關鍵是權衡「強勢「和「弱勢「美元的利弊。值得注意的是,與我國經濟不同,美國的實體經濟在經濟總量中不佔主位,虛擬經濟才是主力,如服務貿易佔美國GDP的70%-80%。實體經濟偏好弱勢美元,而虛擬經濟則青睞強勢美元。而且,從經濟基本面分析,美國經濟處於溫和的復甦階段。今年第1季度,美國的GDP增速為6.1%,失業率為5.8%;而歐洲分別為0.3%和8.2%,日本為1.6%和6%。所以,美元在未來雖不會過分走強,但也不會持續貶值。
相對而言,美國研究中心的周敦仁教授對美元的未來走勢持較為樂觀態度。他預計美國經濟到今年年底會有溫和的復甦。
他分析,自歐元出世,美元就一直保持強勢,其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這次美元貶值,主要有兩個原因,資本外流和市場炒作。流入美國的資本主要方向是股市、公司(兼並)和債券。如今美國股市大跌、公司會計丑聞不斷使投資者信心動搖,再加上貨幣交易的投機性炒作,造成美元走軟。但是,美元不可能跌得太低。第一,日本和歐洲都承受不了過低的美元。有數據估計,歐元對美元匯率每漲10%,歐盟的GDP就會減少1%,歐盟經濟能夠接受的底限應該是美元兌歐元的平價匯率。對於日本,就更不希望見到弱勢的美元。日本曾有進出口公司做過研究,認為1美元兌115日元,是日本出口商的保本線,日本財務省也將底線定在1美元兌換110~115日元。歸根結底,日、歐本身的經濟並沒有什麼起色,其匯率上升是被動地受到美元的影響。第二,美國的公司丑聞不可能沒完沒了。美國證監會已下達最後通牒,在8月14日前能主動坦白公司賬務問題的公司將得到寬大處理,逾期則嚴懲不貸。所以,估計在8月14日後嚴重挫傷投資者信心的丑聞會大大減少。這些因素都有利於美元的重新走強。
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會產生什麼影響?
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發展是有利的。華師大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吳信如分析,現行的人民幣匯率是盯住美元,人民幣和其他貨幣之間的匯率則通過美元與其他貨幣之間的匯率套算得出。因此,相應於美元的貶值,人民幣也貶值了。從貿易角度講,貶值有利於出口。從投資角度講,中國將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通常而言,國際資本在投資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安全性和盈利性。「9.11「之後,國際資本對在美投資的安全性產生了質疑,而中國政治、經濟穩定,匯率也較穩定,所以正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如果說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對出口有利的話,那麼對進口則有不利因素,同時,中國的外匯資產也會相應貶值。浦東國際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魯邦先生從多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他指出,今年上半年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中出口對經濟拉動的力度最大,今年第1季度出口拉動GDP為7.6%,第2季度為8%。但也應當看到,中國的外匯資產(主要是美元)也因此貶值。
⑨ 美元強勢中國會拋美債嗎
美元強勢,對於中國持有的大量外匯儲備,特別是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外匯儲備來說是一件好事情。
中國外匯儲備的30%是以美國國債形式存在的,因為美債具體其他資產無可比擬的安全性及收益穩定性。中國持有美債,主要是外匯儲備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對投資收益率的考慮排位在安全性之後。因此,當美元走強到一定程度,中國央行可能會調整儲備貨幣的結構,增加非美貨幣的佔比,但在美元走強前期,中國政府可能不會對外儲結構做大的調整。隨著美元未來的加息,可能會對美債價格產生影響,可能會使中國央行略微減少美債在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但不會大規模拋售,因為在全球很難再找能滿足中國巨大投資規模要求的,同時安全性非常好的投資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