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中未分配利潤按什麼匯率折
1.未分配利潤項目的折算金額=期初金額(歷年累計下來的,既有外幣金額也有人民幣金額,不需要折算)+本年凈利潤*匯率(這個匯率與利潤表中凈利潤採用的匯率是一致的。
2.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報表折算事項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並會計報表的需要
由於編制合並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並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表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如果外幣報表折算的目的是為了編制合並報表,則應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在折算之前,應當統一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的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使子公司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與母公司的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保持一致。
兩者不一致時,應當按照母公司本身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對子公司會計報表進行調整,根據調整後的會計報表進行折算,或者要求國外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要求編報相同會計期間的會計報表 。
第二,母公司應當盡可能統一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使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保持一致。
當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不一致時,母公司應當按照本身規定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對子公司的會計報表進行必要的調整,根據調整後的會計報表進行折算。
依據重要性原則,如果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的要求差異不大,母公司也可直接根據該會計報表進行折算。
㈡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中 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之外的項目採用的:發生時的即期匯率 指的是什麼
業務發生之時的入賬匯率。
進行外幣報表的折算時,利潤表項目按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在實際工作中,多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因此,盈餘公積也應按業務發生時的匯率折算,因為凈利潤的產生是在一年中不斷積累的。
實收資本按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確定入賬,而不是合同規定的資本公積按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確定入賬。未分配利潤要根據凈利潤、派發的現金股利、提取的盈餘公積確定。
(2)外匯財務報表折算擴展閱讀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1、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2、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㈢ 關於企業外幣折算的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
第三章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第九條 企業對於發生的外幣交易,應當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
第十條 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3)外匯財務報表折算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
第四章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㈣ 關於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二個問題是
在外幣利潤表中 有一個情況是這樣的 減:營業外支出$33000 下一行為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30000 那麼問題就是 當我減去營業外支出時 這個其中要不要再減還是不再計算(說的簡單一點 因為非流動資產那個是在另一行 我不知道營業外支出的價格是否已經包含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不用再減3W了,已經包含在3.3W里了。
㈤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時實收資本按什麼進行折算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時實收資本既可以按照收到投資者投資當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按照交易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兩者是一個意思。
㈥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產生折算差額如何做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就是在折算的時候,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項目是按照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而所有者權益除未分配利潤外,按照發生時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關注環球網校外幣財務報表折算產生折算差額如何做
㈦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的目的有
之了解釋:
一、外幣折算後可以同國內其他子公司進行編制合並報表,出具財務報告。
二、有利於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分析,橫向與縱向的比較。
三、便於為潛在投資者提供可用信息,投資者不僅分布在本國,也廣泛分布在國際各地,多重報表樣式更利於投資者做出自己的專業判斷進行投資,企業自身也能得到進一步融資的目的。
以上望採納,謝謝。
㈧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時所有者權益項目的處理
一、原理:
1、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都是以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的,而所有者權益項目是以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的,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計算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而「未分配利潤」項目其實是由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結果過入,對於利潤可以採用發生時的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
2、當企業的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於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時,在將企業的境外經營通過合並報表、權益法核算等納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時,需要將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企業記賬本位幣反映。
二、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 第四章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三、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四、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
(8)外匯財務報表折算擴展閱讀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並會計報表的需要
由於編制合並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並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表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參考資料 網路 外幣報表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