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匯期權的基本分類
(1)按期權持有者的交易目的,分為:買入期權,也稱為看漲期權;賣出期權,也稱為看跌期權。
(2)按產生期權合約的原生金融產品,分為:現匯期權,即以外匯現貨為期權合約的基礎資產;外匯期貨期權,即以貨幣期貨合約為期權合約的基礎資產。
(3)按期權持有者可行使交割權利的時間,分為:歐式期權,指期權的持有者只能在期權到期日當天紐約時間上午9時30分前,決定執行或不執行期權合約;美式期權,指期權持有者可以在期權到期日以前的任何一個工作日紐約時間上午9時30分前,選擇執行或不執行期權合約。因此美式期權較歐式期權的靈活性較大,因而費用價格也高一些。
個人外匯期權業務實際是對一種權利的買賣,權利的買方有權在未來一定時間內按約定的匯率向權利的賣方買進或賣出約定數額的某種貨幣;同時權利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從匯率變動中保值獲利的靈活工具和機會。具體分為「買入期權」和「賣出期權」兩種。 「賣出期權」則是客戶在存入一筆定期存款的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向銀行賣出一個外匯期權,客戶除收入定期存款利息(扣除利息稅)外還可得到一筆期權費。期權到期時,如果匯率變動對銀行不利,則銀行不行使期權,客戶有可能獲得高於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如果匯率變動對銀行有利,則銀行行使期權,將客戶的定期存款本金按協定匯率折成相對應的掛鉤貨幣。
對於外匯期權來說,執行價格就是外匯期權的買方行使權利時事先規定的匯率。 匯率避險又添新工具。日前,國家外匯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辦理人民幣對外匯期權組合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推出人民幣對外匯看跌和看漲兩類風險逆轉期權組合業務,這是國內人民幣對外匯期權業務取得的新進展。
外匯期權產品進一步豐富
2011年4月1日,國內便正式推出了人民幣對外匯期權業務,規定客戶只能從銀行買入期權,不得賣出期權。在此基礎上,為更好地滿足市場主體的避險保值需求,《通知》推出的期權組合業務,通過對期權的買賣組合,賦予了客戶在買入基礎上賣出期權的權利,有利於降低客戶單純賣出期權的風險。
在人民幣匯率彈性日益彰顯的大背景下,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該工具的推出不僅能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產品線,增加企業對避險工具的需求,而且也有助於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
從宏觀角度看,當前國際市場動盪,匯率波動頻繁且幅度加大,國內進出口企業存在巨大的外匯風險。對於銀行來說,在代理客戶進行操作的同時,自身也存在相應的風險管理需求,如其在海外以歐元、美元形式存在的金融資產。光大分析師專欄所長葉燕武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外匯期權組合產品有其客觀的市場需要。
外匯期貨市場也應並行發展
在國內外匯期權不斷推進的同時,外匯期貨卻仍未起步。銀行間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比較成熟,銀行擔任做市商也符合期權的規則。但從市場長遠發展來看,場內外匯期貨市場和場外外匯期權市場應並行發展。從國外市場來看,場外市場交易主體是一些規模和頭寸比較大的機構。而場內市場價格波動連續,適合各類投資者和參與者,能為更多機構提供避險場所。而且,在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場內交易的保證金制度和結算制度能有效消除信用風險,為外匯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從國際市場來看,自1972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第一張外匯期貨合約以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外匯期貨交易多年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世界外匯期貨交易品種主要有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等。
而國內期貨市場還沒有利率期貨和外匯期貨。利率作為一國信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股指期貨成功推出和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國內下一步需要大力發展國債期貨期權。業內專家表示,人民幣不僅要成為結算手段,還要成為儲備手段,人民幣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也一定需要外匯期貨。
從匯率形成機制上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通過結售匯制結合銀行間市場定價,有利於中國人民銀行監控人民幣匯率。但是,其作為銀行間市場,不能為一般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避險工具。此外,它還承擔著確定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職能,也不宜引入一般企業進入市場交易。
在保持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作為銀行間市場的同時,建設外匯期貨市場,一方面可以將一般企業的套保與投機需求與銀行間調劑外匯差額的需求分離開來,另一方面可以保證中國人民銀行匯率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有關業內專家建議,外匯期貨市場的建設,宏觀上要有利於對外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推動人民幣成為亞洲中心貨幣,微觀上要為國內外貿企業提供規避匯率風險的工具。
②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辦理人民幣對外匯期權組合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怎麼理解下面的內容
正常情況下,客戶買入期權需要付出期權費,並將遠期匯率鎖定在某個匯率之上或之下(具體分看漲期權與看跌期權)。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是客戶既買入期權又賣出期權(執行匯率不同),客戶賣出期權是會收到期權費的,這樣一買一賣,客戶的期權費就相互抵消,也就是說,風險逆轉期權組合客戶不需要交期權費,並將遠期匯率鎖定在某個區間內(這是與普通期權所不同之處)。
③ 外匯期權的風險逆轉指標在哪兒看得到實時的數據啊求指點~
去瑞達期貨官網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軟體。。。
④ 我國哪些銀行開展了人民幣期權業務
隨著人民幣匯率由單邊升值進入雙向波動時代,企業對匯率避險的需求有了微妙變化。在此情況下,人民幣期權組合業務成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目前部分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此類業務。
瞄準衍生品商機
近日,在深圳做外貿生意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有銀行人士向他推薦一種人民幣衍生產品,據稱不僅可以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還有可能賺取一筆兌匯收益。他對此感到很好奇,稱「之前僅聽說能做人民幣遠期鎖定匯率,根本不會想到有額外收益。」
實際上,因人民幣雙向波動而涌現巨大商機,一些嗅覺靈敏的銀行紛紛在近期推出了人民幣期權業務。
據了解,中行近期推出了「區間寶」和「遠無憂」兩款新業務。相關資料顯示,這些產品的推出背景是人民幣今年雙邊波動幅度加大,銀行希望通過加大新產品的營銷力度,帶動遠期結售匯交易量,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記者以客戶身份致電中行深圳分行詢問,該行工作人員表示,「遠無憂」是針對人民幣貶值而推出,若貶值超過一定幅度,客戶則能獲得較好的結匯價格,設計方案是1個人民幣遠期加3個人民幣看漲和看跌的人民幣期權組合,通過期權的買賣組合實現期權費相互抵消,降低客戶的交易成本。而「區間寶」的具體操作則是將未來結售匯價格鎖定在一個區間范圍,以此鎖定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益,並在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一定程度地參與市場,該業務保證金比例比人民幣遠期低,產品結構比「遠無憂」簡單,較受客戶歡迎。
該工作人員表示,「區間寶」和「遠無憂」推出沒多久,像深圳這類外貿企業比較集中地區的客戶對這類產品的需求較為旺盛,此外,其他一些省級分行的客戶也有濃厚興趣。
中信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還沒有專門的人民幣期權組合產品,但可以根據客戶需求來設計。而興業銀行深圳分行的工作人員則稱,目前其總行已在研究此類產品的定價,若順利產品有望下月推出。
某外資行企業銀行部工作人員王小姐表示,通過這類衍生產品,客戶不僅能獲得比單純做人民幣遠期更靈活的價格,還能防範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益,更可以在人民幣大幅波動時充分參與市場,博取潛在收益。而銀行賺取的是每一筆外匯衍生品交易中的價差,交易量越大則賺得越多。
銀行進入創新時代
去年4月份,國家外匯局允許銀行開展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去年12月起,各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可辦理人民幣期權組合業務,之後中信銀行福州分行與福建兩家企業達成外匯看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業務,據稱是全國首筆人民幣期權組合交易。
另外,今年3月底,中國銀行紹興市分行為當地一家企業辦理了首筆「區間寶」業務,為企業帶來高於即期牌價40個基點的匯兌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央行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日波動區間幅度由0.5%擴大至1%。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對記者表示,可以預見匯率波動將更加顯著,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需求也將日益加大,會促使銀行不斷完善此類產品。
招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國內的貨幣衍生品創新在金融海嘯之前就已普遍存在,因受金融海嘯影響而一度停頓,近年來人民幣進入雙向波動時期,因此銀行抓住機遇重啟衍生品創新,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這在銀行業面臨利率市場化的形勢下有積極意義。
⑤ 請教:貨幣對的隱含波動率代表什麼
隱含波動率(Implied volatility),也稱隱含波動性、隱含波動價值 隱含波動率簡介隱含波動率是將市場上的權證交易價格代入權證理論價格模型,反推出來的波動率數值。市場稱為「 引伸波幅 」。從理論上講,要獲得隱含波動率的大小並不困難。由於期權定價模型 (如BS模型 )給出了期權價格與五個基本參數(標的匯價、執行價格、利率、到期時間、波動率)之間的定量關系,只要將其中前4個基本參數及期權的實際市場價格作為已知量代入定價公式,就可以從中解出惟一的未知量,其大小就是隱含波動率。
⑥ 海鷗期權是什麼
海鷗期權是較為復雜的交易策略。下面以外匯期權為例來說明。海鷗期權涉及三個期權,以3個月後某企業需從銀行購買100萬美元外匯為例來解讀。首先是企業需和銀行簽訂一個外匯看漲風險逆轉期權組合(中國銀行的叫法是區間寶,其他銀行也有不同的叫法),區間在[6.6000,6.7000],也就是買入一個執行價格較高(6.7)的外匯看漲期權,賣出一個執行價格較低(6.6)的外匯看跌期權,兩個期權的期權費總支出為0(人民銀行規定不允許期權收入期權費),再賣出一個執行價格更高(6.8)的外匯看漲期權,期權費收入200BP。到此為止,一個有3個期權,下面再逐一分析3個月後市場匯率的可能性區間及損益情況。到期後,若匯率低於6.6,則賣出的外匯看跌期權被執行,購匯匯率為6.6元,再去掉收入的期權費200BP,實際購匯成本為6.58;若到期匯率在[6.6,6.7]則上述三個期權不執行也不被執行,就是市場匯率(再減去200BP),當市場匯率在(6.7,6.8],也只一個期權執行,即買入的執行價格為6.7的外匯看漲期權執行,實際購匯匯率為6.68(6.7-0.02);當市場匯率在(6.8,+無窮大),有兩個期權執行,一個剛才說的執行,一個執行價格為6.8的賣出外匯看漲期權被執行,其購匯匯率為市場匯率減去0.1200(1200BP)。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滿意。我在銀行上班,每天和進出口客戶打交道,有很多好的案例,有需求者可以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