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在美國的外匯為什麼不能用
中國不能使用美元和美國不能使用RMB道理一樣。
中國規定企業賺來的外匯要上交銀行去兌換成RMB的
其實中國持有的美國外匯相當大的部分是我們自己印刷的
⑵ 中國的廉價商品是怎樣抑制了美國的通貨膨脹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外匯綁定美元 自二戰結束前後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取代英鎊確立了美元的經濟霸主地位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 其他國家與美元掛鉤的經濟體系 實行固定匯率制 隨著上個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各國面臨外匯的風險 而美元的抗風險能力最強 各國大多選擇美元作為自己的外匯儲備 美國直至今天依然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 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 美元也是世界安全性最強的貨幣 也就是說如果放棄美元讓泰銖或者越南盾充當國際貨幣 你敢收嗎 不怕明天就成為一張廢紙嗎??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大部分綁定美元,中國產品在美國賣的就便宜 這句話有點問題 但也不影響你理解 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主要出口國 中國外貿已經佔到GDP的一半了 美國對中國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利用自己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 向美國出口 換回美元 當然美元可不是廢紙 那可代表著國際購買力 其實大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都實行浮動匯率 而中國實行的固定匯率 就是緊盯美元 美元貶值 人民幣也貶值 美元升值 人民幣也跟著升值 這里有個購買力平價理論 其實中國是低估人民幣 實行貨幣貶值 增強出口能力 (這個也沒辦法 主要是中國消費不振 巨大的產能投資只能用於出口) 所以美國總是能消費到廉價的中國商品
控制通貨膨脹 也許不太容易理解 其實很簡單 正是因為美國廉價消費到中國商品 如果人民幣升值 那美元就相對於貶值 美元的購買力就降低 以前美國消費者一美元可以買到的牙刷 現在可能就需要兩美元 造成價格性通貨膨脹 進而傳導到其他領域造成全局性通貨膨脹 況且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投資美國國債 等於美元迴流美國 對穩定美國的物價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經濟問題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我只能給你講個大概 具體還需要你自己去學習感悟 我都快累死了 就為了賺你那十分 你如果不給我 那太對不起我了 呵呵
最暗的夜,才會看見最美的星光,人生亦是如此。
⑶ 一個錢的問題,請問:對於中國來說美元是中國的外匯;相反,對於美國來說人民幣是否同樣能夠是美國的外匯
美元是中國的外匯,而人民幣在美國只能算是外幣,不能算是外匯。因為人民幣還不是國際通用的結算貨幣,不能像美元那樣全球流通和兌換。但是將來有一天,人民幣也許也會成為像美元和歐元那樣的國際結算貨幣。
⑷ 為什麼中國外匯不能自由兌換成美國的實物呢
首先,人家不賣 涉及到國家的經濟安全
糧食是戰略資源啊, 當年日本買洛克菲勒大廈被美國人玩慘了,我們玩不起啊
其次,繼續買是為了幫助美國經濟好轉這樣我們買的美國國債才不會受更大損失,當然會不會還有很多因素影響
然後,我們得有外匯儲備啊,不然像97年東南亞各國一樣就慘了
⑸ 美國官員為什麼會說中國已實質停止外匯干預
之前干預外匯市場是因為沒有辦法 就像當年索羅斯做空泰銖 港幣 如果北京政府不幹預 港幣早就歇菜了 還有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剛發展沒多久 就像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 父母能不扶著點嘛 現在中國資本市場逐漸開放 而隨著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前景可見一斑 順便插一句別說中國了 日本 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 他們也時不時干預外匯呀 美國佬整天就想遏制中國的發展 一帶一路 亞投行 是人民幣真正走向世界的一個契機和途徑 ,期待人民幣成為各國的外匯儲備的那一天吧!!!
⑹ 為什麼中國積累的巨額外匯儲備使得中國目前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強於其他任何國家
中國對於外幣兌換匯率有著嚴格的控制。其控製程度強於世上任何國家銀行,一開始對於這種方式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是很不理解的,很簡單,人權嘛。
但是,經歷97亞太金融風暴之後,以及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機,人們逐漸意識到中國強悍的外匯管理政策得到了有力的證實。
國家外匯管理局明確規定,凡是中國公民每人每年可兌換外幣金額累計不超過美金五萬元。
這樣,大量的遏制了人民幣流向他國的口袋,同時也保證了自己的外匯儲量。
⑺ 為什麼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會抑制美元貶值
把美元重新注入美國市場 是重點
如ls所說
維持幣值 就是使貨幣的總量維持不變
1。如果我國不購買usa國債而是存起來 那麼這些美元將無法流回usa
usa將面臨通貨緊縮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發生
usa不得不加印美元 使美元的貨幣總量增加 使美元貶值
2。我國購買了國債 那麼這些錢 將流回usa
usa將不會面臨通貨緊縮 也就沒有加印美元的必要
美元的貨幣總量也不會增加 美元幣值維持不變
⑻ 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一旦發生戰爭不怕被美國政府凍結嗎
既然美國敢凍結,中國也可以凍結它的。朝鮮戰爭就出現過這樣的事,直到八十年代才解決。
大國與大國之間開戰到這一步,己經不是錢的問題了。除了突然爆發的戰爭,否則在戰爭初期就會撤僑、撒資、斷交。中國都是民主國家,對外戰爭必須走法律程序,不會再出現兩個大國同時捲入一場地區的沖突,原因之一是那時國民政府是合法的,美國與北京政府並沒有建交才導致的。
如果不是與美國開戰,美國凍結中國資產,也是一種戰爭行為。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來往深度,中國同樣凍結美國在華的資產,甚至上百萬的美籍人員。所以美國不會傻到盲目選邊站。
⑼ 如果中國和美國發生軍事危機美國有能力凍結中國外匯儲備么
我說不能。因為外匯儲備在我們手中。錢在我們手中,並且在中國的銀行里,他如何凍結?有戰爭,美國也不能不承認本國貨幣。美元是世界貨幣,大多數國家都有儲備。現在我國也在儲備一定數額的歐元。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維護經濟安全。
⑽ 為什麼中國將美元的外匯全部拋出後,會搞垮美國的經濟a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到美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兩房」危機,再到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銀行被收購、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瀕臨破產被注資850億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續下跌,預示著華爾街最冷的冬天還沒有到來,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中。在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必須認真分析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我認為,影響有以下幾點:
1.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趨勢明顯。
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勢所趨,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增長減速遠超出預期;
②通貨膨脹率升高的趨勢將使政府採取更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企業倒閉潮出現,工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
③信貸緊縮下房地產市場降溫,可能出現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危機;
④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鋼材、水泥、鋁合金和汽車產業投資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萬個新就業崗位完成很困難。農民工回農村種地回潮,農村隱性失業大量增加;
⑥由於明年油價和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帶來PPI繼續上升的傳導因素,2008年中國全年CPI漲幅預測值從先前的5.5%上調至7%。2009年預測值從2008年4月的5%上調到5.5%;
⑦居民消費增長速度下降,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於「畫餅充飢」。收入的不穩定性增大、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費慾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
3.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效益增長出現困難。主要原因:
①在經濟下滑狀態下,銀行的業務拓展空間變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穩定性加大和貨幣緊縮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與貸款增量減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
③經濟下滑帶來的行業、企業破產倒閉,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很大(比如房地產貸款下面專門分析);
④資產泡沫破裂後,銀行的抵押物大量縮水,貸款的抵押率超過「警戒線」,第二還款來源喪失。如房地產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質押的貸款最為明顯;
⑤持有美國次級債或對美國破產公司的貸款造成的損失。如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工商銀行對雷曼公司貸款5000萬美元;招商銀行對雷曼貸款8000萬美元;
⑥中國商業銀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購及投資因危機加重,過去的「抄底」行為變成了現在的「墊背」結果。按照高盛的預測,2009年香港H股中資銀行的獲利大約下降4%-8%;規模較小的股份制A股銀行獲利下降幅度更達到8%-13%。
4.各國央行任何救市行為都會「失靈」。
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
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5.房地產行業真正的「冬天」來臨,寄希望於政府救房市無異於「痴人說夢」。
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
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金融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