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匯儲備是如何由來的呢
外匯儲備只有三個來源
1.經常帳(貿易帳)
指的就是進口跟出口。「經常帳」主要就是指貿易的進出口,你比方說你是外國我是中國,我對你出口我就可以賺到外匯,我從你那邊進口我就得花掉外匯。
2.資本帳指的就是投資,
什麼叫投資呢?就是外國不是常常到中國來投資嗎?我們把它叫
FDI,叫「外人直接投資」。外國人來中國投資用的是外幣,需要由銀行兌換成人民幣,相對的中國也有對外國投資。那麼這兩者如果平衡,外匯儲備不會動,如果外國對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FDI,超過中國對外國的投資,那麼我們的外匯儲備就增加了。
3.熱錢
人民幣升值有預期,很多熱錢就流入中國兌換人民幣來進行炒作。
總共來講就這三個基本的來源。外匯這么多,好處是對經濟的小震盪有一定的穩定的作用,壞處是在人民幣升值這一既有規律安排下,央行苦苦求解「外匯占款對沖難題」。嚴重點說央行的資產幾乎全部要變成外匯資產,債券市場幾乎都是央行發行的票據;貿易順差一年至少3000億美元,反傾銷問題難以想像。再多說一點:外匯儲備實際上不是什麼央行額外的資產,也不是無代價獲得的,而是央行用人民幣買來的。為購買以各種形式而湧入國內的外匯,央行必須發行債券或多印鈔票,從而大量放出基礎貨幣。因此,盡管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資產,但這一資產是通過央行的負債形成的。無論是將這筆錢用於農村教育還是創建和平隊,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減少了,因為央行無法回籠等額的資產,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卻依舊是那麼多。無論是哪種情況,其結果實際上都相當於央行或中國政府的其他部門舉債消費。
Ⅱ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
中國的高達三四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哪來的?!中國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專展需要一屬個推動機那便是房地產,房地產為何高漲?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央政府的抽血造成的。中國出口產品,換的美元,而以前的政策規定必須把外匯賣給國家,而國家給你人民幣,正如你所知,人民幣不是財富,它僅僅是一張紙而已,相對中國封閉的經濟環境,中國的財富(貨物)不斷輸出,換來的是紙幣供應量的增加,那便不可避免的引起通貨膨脹,國家不能允許過高的通貨膨脹,所以必須為這些財富找一個載體,而國家選擇的就是房地產,比如說你原來有一套房子只十萬,你的財富是十萬元。你努力了十年,其實你依然只有一套房子,可卻價值了一百萬,你的財富變成了一百萬,也就是說,你努力了十年,你的財富增長了十倍,可真實的財富卻並沒增加,那你掙的錢哪去了?呵呵,換成了國家高達幾萬億沒有的外匯了……這才是房價高漲的根本原因,至於說地產商,炒房團等都是浮萍,微不足道。
Ⅲ 外匯按來源和用途如何分類
按來源用途:分為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和金融外匯
貿易外匯,也稱實物貿易外匯,是指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即由於國際間的商品流通所形成的一種國際支付手段。
非貿易外匯是指貿易外匯以外的一切外匯,即一切非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如勞務外匯、僑匯和捐贈外匯等。
金融外匯與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不同,是屬於一種金融資產外匯,例如銀行同業間買賣的外匯,既非來源於有形貿易或無形貿易,也非用於有形貿易,而是為了各種貨幣頭寸的管理和擺布。按市場走勢:分為硬外匯和軟外匯,或叫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
Ⅳ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有哪些
外匯儲備咋來的?多如牛毛的出口單位往國外賣出去貨物或者服務或者技術,收進來外幣,不能花,怎麼辦,再把外幣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老二啊,然後眾多老二們統計個數給央行,央行就知道啦,老大央行心裡就有數啦,我的外匯家底是多少。
外匯儲備的流動,就是你心裡想的這個事,國家得發展啊,發展得有政策扶持啊,擴大對外開放吧,政策好了出口順差大了啊,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儲備的這部分外匯幹嘛去了,一部分買了各國的國債了,一部分可能存入國外銀行了,一部分可能投資了,誰知道呢,你央行買了出口企業的外幣,你得給人家人民幣啊,肯定不能一直這么開著印鈔機,通貨膨脹了肯定,國家就宏觀調控,於此同時採取對沖操作,怎麼對沖,簡單說下,比方說國家按計劃得印1萬億的人民幣,一看外匯還有5000億,得啦,印5000億就夠啦,當然裡面還有很多因素,國家要把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率兼顧,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波動水平。
為什麼要儲備,你看啊,儲備老外的錢,各種損失,匯率損失,通貨損失,儲備貶值,反正外匯儲備多了,受影響的面很多,為什麼還要儲備,這就上升到政治層面了,we call it 政治經濟學,呵呵,賣弄一下,中國目前還在經濟層面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屬於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之下,說白了就是人為的控制之下,在限定的某個區域內受市場調節,為森么?因為目前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完善不成熟,逐步的對外開放,但不全放,我只能這么說,國家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也就是穩,在所有能預見的金融風險中,通過外匯儲備這只大手,把匯率檔做工具,來對國家經濟實施對外的宏觀調控。
Ⅳ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途徑
中國現在是出口大國,特別是一些沿海城市的企業,他們把產品生產出來,賣給別的國家,特別是美國,賣給他們的最多,然後這些企業賺的是美元,他們把美元拿到國內,可美元在國內不能直接流動,所以他們到銀行去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周而復始,這樣,銀行就儲備了大量的美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匯儲備。大量持有外匯儲備也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舉個例子,一般一個國家市場上流通多少產品,銀行就會印多少鈔票到市場上進行買賣,比方說,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銀行就印十元錢的鈔票到市場上,可是現在不同了,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也有十元的鈔票,可是那些搞出口的公司,那麼贈到的美元,又去銀行換鈔票,銀行就多印了鈔票給他們,他們在把這部分鈔票投到市場,所以現在是市場有10元錢的物品,可是鈔票就不僅僅是10元了,可能是20元,所以物價會上漲。
是美元是放在了央行,但是出口商要從央行那換人民幣啊,央行那有人民幣么?,那不的現印么?等印出的新人民幣換出口商手上的美元,那新的人民幣不就是增加的錢么?
Ⅵ 外匯數據來源
國際主要銀行報價 有差異但不大 市場流動性很大的 不會存在明顯的差異
Ⅶ 外匯儲備來源中的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分別包括哪些
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是指國際間經常性交易發生的、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外匯收支,包括:1、貿易收支即進出口商品引起的外匯收支。2、勞務收支,即對外提供或接受勞務引起的外匯收支。3、單方面轉移,即一國對外單方面的無償支出。
資本項目外匯收支是指因國際資本輸入或者輸出所產生的外匯收支,主要包括直接投資、各類貸款和證券投資等。
……《金融法學》教科書
Ⅷ 請問外匯儲備來源於哪裡
主要是通過我們的貿易順差,因為我們中國持續十餘年保持了外貿逆差,出口收入大於進口收入。因為長期以來我們實施針對FDI流入的優惠政策,所以導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之後轉換成人民幣過程中也會形成外匯儲備。由貿易順差FDI之外的資本流動。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現在還沒有全面開放我們資本帳戶,所以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現在只能夠通過QFII,而QFII目前規模只有100多億美元,所以絕大部分通過貿易合FDI流入的資本都不是通過QFII的正規渠道,而是通過各種地下錢庄或者虛假的貿易順差,或者虛假的外資流入進來的。是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順差。部分外匯儲備其實是通過「通貨膨脹稅」獲得的;央行購買外匯所使用的人民幣中有一部分貨幣屬於「經濟發行」。而這樣過多的外匯儲備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經常項目贏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