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央銀行在外匯交易中的作用是什麼
一、外匯交易是預測未來的匯率價格,也就是兩種貨幣的價格對比。
二、利率是一個貨幣的價值的直接表現。
三、一個國家的利率是由該國中央銀行制定的。
這下子你明白中央銀行在外匯交易中的作用了吧。
當然中央銀行不能隨意調整利率,要根據本國國情,比如說當國內通脹壓力很大時就要通過加息來刺激儲蓄抑制消費,從而緩解通脹壓力。
中央銀行不能隨意調整利率不代表央行沒有影響,只要央行發言人或行長什麼的出來講個話透露一點加息或減息的風頭,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外匯市場就會有很大的波動,日本和瑞士的央行就喜歡干這種事情。經常日元漲的好好的突然就大跌,回頭一看央行的某個鬼子又講話了。
Ⅱ LIBOR利率的LIBOR利率對外匯交易重要性
在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爆發之前,很少會有外匯交易者注意到LIBOR利率(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
自2006年春季開始,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開始爆發,進而直接導致了次貸危機。進入2008年,這場風暴開始席捲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場 。在次貸危機爆發後,全球主要大型銀行信用評級被調低,銀行所對應的信用出現掉期,這直接導致了LIBOR利率大幅上漲。當時,全球所有的財經媒體的頭條幾乎都和LIBOR利率上漲有關。LIBOR利率到底是什麼?外匯交易者為什麼要關注LIBOR利率?
LIBOR利率的全稱為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中文翻譯為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是某大型國際銀行願意向其他大型國際銀行借貸時所要求的利率。銀行跟人一樣,也經常要互相借錢,這些大型銀行間的借貸是沒無固定擔保的,舉例來說,假設A銀行向B銀行借出巨額資金後,A銀行將要面臨極大的風險。原因是,如果B銀行一旦違約或者破產,就無法向A銀行償還借款,A銀行則會有巨大的資金損失。實際上,LIBOR利率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借款周期。
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LIBOR利率一夜飆升。主要因為金融危機爆發後,銀行無法估算短期借貸存在的風險。不同的銀行難以預估對方所有持有的核心債券資產,事實上,銀行也不清楚自己將要面臨的風險。
導致銀行無法估算借貸風險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市場的次貸危機。銀行及一些貸款機構在缺乏一定的監管規則以及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貸款。在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為後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銀行為了降低風險,將次級抵押貸款以新的金融工具轉售,這樣一來,良性債權和不良債權混到了一起,最終,沒有人知道哪些銀行是存在風險的,而銀行亦是如此。
較高的LIBOR利率不僅意味著巨大的信用風險,換句話說,一些銀行會因此而破產,它還會給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震動。因為一旦LIBOR利率變高,銀行間的借貸頻率就會降低,資金流動率也會進而下降。一些急需資金的銀行因無法及時得到貸款而會面臨破產。銀行一旦資金斷裂,企業就會遇到財政危機,選擇歇業或關門,導致社會經濟下滑,產生更多的不穩定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LIBOR利率的變會對各國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也會影響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進而對外匯交易帶來影響。
Ⅲ 商業銀行為什麼要購買外匯
第一,恕我直言,你的問題本身就缺乏常識~購買外匯本身就是一種正常業務,比如你去日本tokyo熱去逛一圈,你拿RMB人家理你嗎?必須兌換成日元,也就是購入美元,再用美元購入日元(美元是國際結算貨幣);第二、你想問的應該是為什麼銀行外匯購買額近兩年逐漸降低。因為,近兩年的全球經濟主要圍繞通脹和歐債危機展開,通脹主要是美國印鈔機製造了多餘的美元,(為了刺激07年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不振),07年國內也印了很多RMB,傳說的拉動內需。於是,一輪全球通脹的經濟形勢展開了,為了抵禦通脹,就要節制RMB的流通(常識),於是去年央行一次次加息,一次次上調准備金基點。於是,銀行沒錢放貸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出現溫州跑路潮,到了今年,通脹基本抑制,於是就要釋放RMB。 那麼,怎麼釋放RMB?下調准備金基點,減少外匯購買量就相當於增加了人民幣購買量,這樣國內的RMB自然就多了。但是,國家政策壓制房價,所以這部分釋放的RMB估計不會被拿去炒房,國家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為中小企業融資,股市也會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支撐,可能不暴漲,但是跌不下去了。 建議你多關心國際新聞才能更好的把握國內經濟動向~打了這么多字~就選個答案吧
Ⅳ 銀行為什麼對外匯審核,銀行為什麼對外匯審核資訊
這是為了打擊洗錢、非法外匯流出等違規行為。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政策,銀行在辦理外匯業務的時候,要認真執行「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盡職審查」展業三原則。堅持展業三原則,目的是要了解業務的真實交易背景。那麼,在辦理個人外匯業務的時候,該如何踐行展業三原則呢?
一是理解展業三原則內涵。實施展業三原則,是賦予銀行更多的責任與權利,對外匯業務真實性的把握從形式延伸到內涵,銀行需要全方位了解客戶信息、交易背景,把它們與自身內控制度有機結合,做到事前了解客戶需求,事中了解客戶業務、有效防範個人外匯業務風險。
四是做出正確判斷。通過上述基礎工作,做好分析判斷,得出結論:業務該不該辦理,怎麼辦理。對符合規定的個人外匯業務,要認真細致地審核客戶提交的相關材料,進行下一步處理,對不符合條件的也能果斷地說不。
五是不能照本宣科。個人外匯業務展業三原則要真正做到位,經辦員對業務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很關鍵。既能滿足客戶的真實需求,又能有效甄別不合規交易。例如:等值五萬美元以下的購付匯交易,外匯管理政策規定可以憑客戶的身份證件直接辦理。但是,如果經辦員對某筆交易有疑問,那就可以自主決定要求客戶追加提供相關材料,在審核認為真實後再辦理業務。
Ⅳ 中央銀行參與外匯市場的作用是什麼
作為國家的銀行的中央銀行,一方面行使著國際儲備管理的職能,代理本國的官方外匯儲備,成為一般的外匯市場供求者,另一方面,中央銀行為穩定匯率,調節貨幣供應量,實現貨幣政策,成為外匯市場的監督者、干預者和操縱者。也有些國家由政府主管機構充當外匯市場干預者和操縱者。
Ⅵ 中國銀行外匯業務與其他銀行相比有什麼優勢
優勢在於中國銀行多年的專業外匯銀行經驗
使得中國銀行境外的網點多,同世界各大銀行有長期的交往,有工作經驗豐富的員工。
主要體現在境外匯款業務、外幣現金業務、外匯理財業務、票據,國際結算業務等方面
顯得更專業,更方便,快捷和便宜。
Ⅶ 商業銀行外匯交易的目的是什麼呢
當然是為了盈利嘍。
Ⅷ 銀行外匯牌價的影響
一是非美元貨幣交易價格與牌價不同,容易引起客戶的誤解和不滿。從客戶角度看,既然銀行公布了每天的外匯牌價,就應該遵照執行,否則沒有必要公布。
二是降低了銀行櫃台業務的辦理效率。由於各銀行大多實行資金集中管理,進入國際外匯市場交易的許可權全在總行。這樣從分理處或支行向分行詢價到分行向總行詢價,總行進入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再進行套算後向分行報價,再由分行將報價傳遞給支行或分理處,這一過程大大延長了單筆業務的辦理速度,增加了客戶的等候時間。
三是結售匯業務的執行匯率與牌價不一致,以及優惠起點金額的調低,增加了外匯管理部門對銀行是否執行央行匯價浮動幅度的監管難度。
Ⅸ 外匯交易對銀行有什麼好處
外匯交易!你的資金會託管到銀行!你操作外匯,銀行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