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用纏論做股指期貨的
有,還算不錯
B. 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股指期貨及其在風險管理中的運用,誰能幫我寫個開題報告啊
嘻,孫志翔,客氣啦有``
C. 股指期貨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股指期貨分析主要包括股指期貨基本面分析方法和股指期貨技術分析方法,其中股指期貨基本面分析方法設計的方面比較廣。
除了需要對國際形勢把握和對國家政策的把握分析外,還需要相關的基本面統計數據,而股指期貨技術分析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只要利用市場的交易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變可以進行,因此,股指期貨投資者大部分選用股指期貨技術分析方法來進行股指期貨的交易。
股指期貨基本面的分析主要包括:經濟、政策、供求三個方面。經濟是股市的基礎,經濟增長,會引起股指上漲;經濟下滑,會引起股指下跌;經濟出現拐點,股指走勢也會出現拐點。在經濟的基礎上,政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股市上漲幅度過大,政府會出台利空政策,抑制股市上漲,股市一般會見頂,進入下跌周期;股市下跌幅度過大,政府會出台利好政策,股市一般會出現較大的反彈行情。資金或股票供應量也是影響股指走勢的重要因素。資金供應量增加,市場的購買力增強,會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引起股指上漲;資金供應量減少,市場的購買力下降,會引起股指下跌。同樣的,股票供應增加,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會引起股指下跌;股票供應減少,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會引起股指上漲。基本面的變動,成為股指走勢變化的重要基礎。
股指期貨技術分析主要是:主要利用市場價格統計來分析,比如:
1.趨勢指標MACD:
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是Geral Appel
於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項利用短期(常用為12日)移動平均線與長期(常用為26日)移動平均線之間的聚合與分離狀況,對買進、賣出時機作出研判的技術指標。MACD還有一個輔助指標——柱狀線(BAR)。MACD是從雙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但比移動平均線使用起來更為方便和有效。
2.均線系統
美國佬葛南維教授所創的移動平均線八項法則,歷來被平均線使用者視為至寶。而移動平均線也因為它,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道氏理論的精髓。八項法則中四條用來研判買進時機,四條研判賣出時機,在運用過程中應靈活使用,不可死記硬背、生般硬套。
D. 纏論對短期期貨合約和中長期期貨合約的論述不同之處
很簡單 遠期合約有更多的時間成本 有了期望值在上面,漲跌幅會大一點點,另外遠近合約之間的差價應該是他們所代表的貨物在兩個合約時間差上面的倉儲費用,差價過大的話就會有套利交易啦~
E. 股指期貨對市場的作用
股指期貨最主要的功能是通過套期保值操作來規避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股票市場的風險可分為非系統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兩個部分。非系統性風險通常可以採取分散化投資方式減低,而系統性風險則難以通過分散投資的方法加以規避。
股指期貨提供了做空機制,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反向操作來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例如擔心股票市場會下跌的投資者可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對沖股票市場整體下跌的系統性風險,有利於減輕集體性拋售對股票市場造成的影響。
股指期貨的推出給機構投資者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和流動性管理工具,降低了其操作成本,有助於改善其投資績效。
有了股指期貨,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低成本地建立敞口,並在隨後逐步建立相應的現貨頭寸,同時賣出期貨頭寸來達到即時建倉,降低跟蹤誤差。
又比如股票基金在遇到保險公司等大客戶贖回的時候,沒有股指期貨情況下,只能在現貨市場直接賣出,造成較大的沖擊成本,進而造成基金受損。
共同基金實際代表了基金持有人包括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此盡管中小投資者可能無法直接從股指期貨中獲利,但通過改善共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績效,實際也使得中小投資者間接獲益。
F. 運用股指期貨策略起到什麼作用
股指期貨的正式登場會為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並為個人投資理財市場帶來一些新的理念。股指期貨市場復雜多變,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正確的交易策略至關重要。
套利策略是股指期貨交易中最常見的交易策略之一,是指利用同一資產或相關資產在價差上的偏離,買入低估資產的同時賣出高估資產,待價差回歸正常時平倉獲取利潤的交易策略。一般來說,套利是無風險或者是低風險的交易策略,主要包括期現套利、跨期套利以及到期日套利,它們在操作與成本上都有著很大差異。
期現套利,就是利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間期貨合約與現貨之間的差價進行套利。當價差偏離正常值時,投資者買入(賣出)某個月份的股指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買入)一個現貨股票組合,在價差回歸正常時對兩筆頭寸同時進行平倉,這也是一種傳統的套利策略。這種套利策略的最低資金需求是多少呢?以滬深300指數為3300點計算,1手期貨合約保證金需求約為15萬,備用保證金為5萬,買入相應的現貨股票組合約需花費100萬。因此,期現交易的最低資金需求也要120萬元。期現套利涉及股票現貨組合,構成較為復雜,會產生現貨追蹤誤差、流動性不足以及交易成本等問題,須引起投資者注意。
跨期套利策略,利用期貨合約之間出現的價差套利。當不同合約之間價差偏離正常價差時,投資者可以買入低估合約,同時賣出高估合約,在價差回歸正常時對兩筆頭寸同時進行平倉。這種方式的成本比期現套利低,遠近兩手合約總共保證金約30萬,加上備用保證金5萬,共約35萬。但是需要注意,跨期套利的關鍵在於通過判斷各月份合約的合理價差,來推敲各月合約價差是否過大或過小,因此應注意是否存在著合約到期價差仍未回歸產生的風險。天朗(狼)50提醒您注意風險
G. 關於股指期貨的運用
其實也就是規避風險 風險對沖嘛 預期股價會下跌 將會在增發股票的舉措中損失資金 所以就在金融衍生品上做風險規避 做到風險度最低 這要分兩個方面 如果預期股市下跌 就在期貨市場做沽 具體做沽多少就視你看淡股市的程度了
H. 如何運用股指期貨
就3種用法
1 對沖 降低你現貨就是你手裡股票的風險 2 無風險套利 3 像做股票一樣 投機掙錢
I. 股指期貨在證券投資基金中的運用
股指期貨推出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更傾向於利用股指期貨的對沖策略對現貨頭寸風險進行管理。股指期貨的對沖策略分為標准對沖策略和和策略性對沖策略。
標准對沖策略,是指通過持有股指期貨的空頭頭寸來消除持有的股票現貨頭寸的價格變動風險。標準的對沖風險策略要求期貨頭寸一直維持到現貨頭寸了結。根據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標准對沖策略通過股票現貨頭寸和股指期貨組合,消除系統性風險(β風險),獲取股票現貨頭寸的選股收益(α收益)。
策略性對沖策略,是指通過階段性持有股指期貨的空頭頭寸來消除股票現貨頭寸在股指期貨持有期間的價格變動風險。策略性對沖策略不要求期貨頭寸一直維持到現貨頭寸了結。通過策略性對沖策略,可以規避市場階段性回調的風險。
台灣的證券投資基金運用股指期貨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沖市場風險。尤其是在股指期貨推出的初期,股指期貨只能是作為一種對沖市場風險的避險工具來使用。台灣在2003年9月以後,才放開了股指期貨在證券投資基金中的使用范圍。即使是放開了使用范圍,股指期貨的主要用途還是在對沖風險上。
據美國《養老基金和投資》雜志的統計,參與股指期貨的美國養老基金進行套期保值的比例只佔到1/3,遠低於台灣的水平,美國的證券投資基金使用股指期貨進行對沖風險的比例相對不高。主要原因是以下兩點:
首先,美國市場對沖風險的工具比較豐富。除股指期貨、期權外,還有個股期貨、期權,可以做空個股和毫無限制地做空指數基金(如QQQ、SPDR),美國市場還有品種繁多的熊市市場基金(Bear Market funds)和避險基金(conservative allocation funds)。
其次,對沖風險策略具有局限性。標準的對沖風險策略,追求的是投資組合的α收益,是一種絕對的收益,而大多數證券投資基金追求的是一種基於標准尺度(如S&P500)的相對收益率,運用標准對沖風險策略,將模糊基金的性質。策略性的對沖風險策略,看起來簡單,但是需要高超的擇時(Market timing)交易技巧。而統計表明,擇時交易不能提高基金的業績水平。
2 .資產配置(assets allocation)策略
關於被動投資和主動投資孰優孰劣的爭論一直存在,目前比較認同的看法是:在效率高的市場里,很難獲得超額報酬率,被動投資是較好的投資方式;而效率不高的市場,通過主動投資,可以獲得超額市場報酬率。
將被動投資和主動投資有效地結合起來,就有了「核心—衛星」的投資理念:將基金的大部分資產進行被動性指數化投資,追求市場基準收益率,將小部分資產進行主動性投資,追求超額的收益率。
由於股指期貨採用的是保證金交易,通過股指期貨的多頭和國債的多頭,可以合成無杠桿的指數化投資。這樣股指期貨的多頭,不再被理解成一種投機交易,而是一種資產配置行為。股指期貨以其較低的交易成本,在指數化投資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美國指數基金運用股指期貨的比例大約為40%。
美國的被動式指數化投資盛行,被動式的投資占總的投資比例高達40%,最大的指數化證券投資基金先鋒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凈資產達到800億,在過去的5年凈資產增長了8倍。
由於我國台灣地區作為新興的市場,市場效率不高,指數化投資程度不高。目前台灣地區只有一隻指數基金,為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該基金參與股指期貨比較活躍,從該基金2005年的參與股指期貨的情況來看,參與股指期貨的合約價值占凈資產的比例為12%。
3 .可轉移阿爾法(portable alpha)策略
養老基金的基金持有人對報酬率的要求較高,而在一般市場里獲取超額報酬率困難。為了能夠吸收能提供超額報酬率的其他市場的基金經理人,就需要有統籌經理人(master manager)專門負責對沖其他市場的基金管理人的系統風險。從實質上來看,這是一個可轉移阿爾法的概念,將其他市場的超額市場報酬率(阿爾法值)轉 移到本基金中。而可轉移阿爾法策略的運用,離不開股指期貨。
例如,某大型基金有100億美元,如果全部投資於S&P500成份股,由於這類股票市場效率較高,不能通過積極選股獲得超額收益率,基金只能取得S&P500指數年10%的收益率。
為了提高基金的收益率,可以將基金的70億美元投資於S&P500成份股,另外30億美元中的3億美元投資於S&P500指數期貨多頭,24億美元投資於Russel2000成份股,3億美元投資於Russel2000股指期貨的空頭,對沖投資於Russel2000成份股的系統風險。這樣,24億美元的Russel2000成份股和3億美元投資於Russel2000股指期貨的空頭構成了一個市場中性的投資組合。由於Russel2000的市場效率不高,可以通過積極選股獲得超額市場收益,這樣基金不僅能夠獲得S&P500的年收益率10%,而且可以獲得Russel2000的超額收益率3%。
圖5 可轉移阿爾法策略示意圖
可轉移阿爾法策略主要運用在大型的養老基金中,可以將很多市場中性化後能獲取超額收益率的非主流投資工具納入到投資組合中。美國養老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已經可以看多對沖基金、期貨基金、海外股票基金等非主流的投資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