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民幣匯率指數94.07什麼意思
人民幣匯率指數,是一種通過計算人民幣與十三種國際主要貨幣匯率的綜合變化情況,來衡量人民幣強弱程度的指標。
世界上最早的貨幣指數,是1985年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推出的美元指數。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內學者參考美元指數的成功經驗,也設計出了與之類似的人民幣匯率指數。
人民幣匯率指數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CFETS」)每周發布一次,它將2014年12月31日的數值設定為100,以之為標准來判斷人民幣的強弱變化。2015年11月3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發布人民幣匯率指數。
數值為102.93,大於標准值100,這說明與2014年相比,人民幣的價值上升了。可以說,人民幣匯率指數本身的漲跌,反映了在國際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的變化情況。一般來說,指數上漲,說明人民幣對這些貨幣升值;反之,指數下跌,人民幣貶值。
(1)中國外匯中心為什麼要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擴展閱讀:
人民幣匯率指數作用:
匯率指數作為一種加權平均匯率,主要用來綜合計算一國貨幣對一籃子外國貨幣加權平均匯率的變動,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國貨幣的價值變化。參考一籃子貨幣與參考單一貨幣相比,更能反映一國商品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力,也更能發揮匯率調節進出口、投資及國際收支的作用。
人民幣匯率指數變化: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公布,為市場轉變觀察人民幣匯率的視角提供了量化指標,以更加全面和准確地反映市場變化情況。
2015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中國貨幣網發布了CFETS(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人民幣匯率指數。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計算,2015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2.93,較2014年底升值2.93%。
⑵ 什麼是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
中國外匯交易復中心(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人民幣制匯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兌換其他國家的貨幣的比例,也叫人民幣匯價。在匯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更加趨於市場化的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包括指數衍生產品來控制風險已經迫在眉睫。適時推出人民幣指數及其衍生產品,還有利於佔領市場先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尤為重要。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旨在提供綜合性外匯基準,並為將來推出指數類外匯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提供合約標的。因此有必要論證人民幣指數的主要功能:對宏觀經濟提供外匯市場的綜合信號,通過開發人民幣指數衍生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對沖工具,並有效促進金融市場的信息效率。
望採納!
⑶ 為什麼要編制「人民幣匯率指數」
在以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的匯率隨金融市場的波動而劇烈波動,給各國的經濟穩定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後危機時代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失業嚴重,美國國會少數議員為了轉移國內視線,無端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人民幣匯率大幅低估來獲取貿易順差。上月底,美國眾議院甚至通過試圖以貿易制裁中國壓迫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法案。近期,美國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誘使美元對世界各國貨幣大幅度貶值,一場新的貨幣大戰或隱或現。美國國會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美國財政部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干預,以促使中國實施靈活的匯率政策。巴西、日本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各央行也已為穩定本國貨幣而出手干預。為了及時准確地反映人民幣綜合匯率的整體走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依據為國家制定匯率政策,為企業、機構和個人規避匯率風險,正確引導公眾的匯率預期,開發人民幣匯率指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國際金融是復旦大學金融學科的優勢所在。在人民幣匯率方面有長期的研究積累。開發並發布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具有很好的理論支持。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半年多的深入研究,開發了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系列(包括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和盯住一籃子模擬匯率)。
⑷ 外匯儲備增加的同時,央行為什麼要按照匯率發行等量的人民幣
一個國家內只能流通本國的本位幣(如中國大陸只能流通人民幣),企業出口獲得的外匯須賣給外匯經營銀行,企業進口向外匯經營銀行購買外匯,外匯經營銀行在買賣外匯中形成的外匯結余,國家(中央銀行)用本幣向外匯經營銀行購買結余部分的外匯,形成了國家外匯儲備,同時也發行了等量於外匯的本幣。
實行結匯制度的目的是將我國企業的外匯收入及時足額地匯人外匯儲備,為進口支付外匯提供保障。
強制結售匯制度:
是指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企業和個人必須將多餘的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必須把高於國家外匯管理局頭寸的外匯在銀行間市場賣出。在這套制度里,央行是銀行間市場最大的接盤者,從而形成國家的外匯儲備。
自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伴隨中國連年巨額的貿易順差,央行掌握的外匯儲備金額也連續創出新高。
結匯是指外匯收入者將其外匯收入出售給外匯指定銀行,售匯是按市場匯率付給本幣的行為。結匯分為強制結匯、意願結匯和限額結匯等形式。
⑸ 中國大規模的外匯儲備為什麼有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大規模的外匯儲備為什麼有利於人民幣的匯率保持穩定?首先這是跟整個出口貿易是有一定關系的,貨幣的存儲量大,會導致本國的貨幣在向外兌換的過程中保持等值性
⑹ 國家的外匯為什麼都要有相應的人民幣去對沖
一個經濟體的經濟運行要想健康,貨幣發行量和物資供應量應該相對應,有多少的物資,就發行多少的貨幣,否則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貨幣多物資少,就會發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如果物資多貨幣少,就會發生通貨緊縮,流動不足。
假如最初的時候,我國的貨幣和物資是平衡的,市場上有10萬億人民幣,也有10萬億物資,物資和貨幣一一對應,所以每一元錢能買一斤大米。
假設現在有一個美國商人,手持4000億美元,來找中國央行,要求兌換成了人民幣在國內投資。中國央行就新印刷了27320億人民幣,交給美國商人。
有人說了,為什麼不能拿原有的人民給外商,為什麼要新印刷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呢?
這是因為,外商拿來的這4000億美元在中國並非貨幣,而是相當於商品,相當於外商把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拿到了中國,放在了中國市場上,為了和這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相對應,央行就必須按照匯率發行相應數量的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
這個平衡的等式是: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
有人說,為什麼不是「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呢?因為中國央行可以用4000億美金,去國際市場上購回小麥、黃金,從而使等式平衡到: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732萬億物資。
這就是「增加一美元的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在國內發行相應數額的人民幣」的理論基礎。
但是事實上,巨額的外匯儲備卻造成人民幣的通貨膨脹,使人民幣「國外升值、國內貶值」,並通過這個機制使國內老百姓的財富在不知不覺之間流失
首先,事實上國家不會把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真的拿去換會小麥和黃金,我們國家目前的做法是基本都存了起來。這樣,國內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而同時應該增加的商品供應量卻沒有增加或者沒有足夠量的增加,於是就真的造成了「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的不平衡狀態,於是,通貨膨脹壓力就來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美國給我們設置了陷阱,這個陷阱就是美聯儲的「美元貶值政策」。美金匯率其實是被高估的,4000億美金,在國際市場上買不回27320億公斤的大米小麥。在這種情況下,等式永遠無法配平,
原公式: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
等式永遠配不成: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732萬億物資,可能只有: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5萬億物資,甚至只有: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0萬億物資,或者更少。
當美金的實際購買力只有1:5時,外匯儲備增加得越多,人民幣被攤薄得越快,人民幣貶值越厲害。
而且,美國多年來執行貶值政策,超量增發,使得你今天換會的美元明天就貶值,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十幾年。
由於有這個陷阱的存在,國家的美元外匯儲備就不能越多越好,而應該是「有,但不能太多」,因為美元貶值政策在不斷地給我們造成損失,美元外匯儲備越多,損失就越大,同時國內市場的物價就會越高。美元儲備增加的越快,國內房子、食品、能源漲的就越快,老百姓儲蓄縮水就越快。
而美聯儲,就是通過這一杠桿來操控著中國的貨幣發行。因此,如果你認為我們的貨幣發行權是獨立自主的,那你就錯了。至少15年來,我們是沒有的,今後會不會有,目前還看不到希望。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權能被外國控制,這個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利益還能保障嗎?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民眾被發源於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機或者其他的什麼危機洗劫一空,請不要感到驚訝。
⑺ 中國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意欲何為
周五(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1日首次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該指數包括13種貨幣,其中美元在一籃子貨幣中的權重為26.4%,歐元佔比為21.4%,日元為14.7%。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解釋稱,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主要用來綜合計算人民幣對一籃子外國貨幣加權平均匯率的變動,旨在更全面地反映人民幣的價值變化。
對此,國內評論員認為,這體現出政策有意引導市場轉變對人民幣的看法,不再視其為與美元掛鉤的貨幣。
西方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給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開了方便之門,在美聯儲加息前夕強調人民幣匯率的貨幣籃子,暗示日後即使美聯儲加息推升美元也不代表人民幣要隨之升值。
中國貨幣網評論員文章稱,人民幣匯率不應僅以美元為參考,也要參考一籃子貨幣。上述人民幣新匯率指數將有助於引導市場改變過去主要關注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習慣,逐漸把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的有效匯率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主要參照系。
交銀國際認為,如果強調對一籃子貨幣而不是美元,可能是「給兌美元貶值找借口」。其認為,新人民幣匯率指數實際意義不大,經濟的弱勢、資本外流和貨幣寬松都支持人民幣貶值。中國央行應減少干預,讓市場定價才是市場化的重要一步。
凱投宏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指出,過去幾年因為人民幣實際上盯住美元,任何人民幣兌美元走弱都會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貶值,引發市場擔憂。
此次CFETS人民幣指數宣布的時機很重要,正好處在可能推動美元走強的美聯儲或將加息時。如果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人民幣持續走弱,不應自動解讀為貶值。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也提到了美聯儲即將加息這個重要背景,認為在美聯儲准備加息時,任何強調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並非僅對美元的舉動都會給中國更大的操作空間。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的新興市場主權債務研究主管Jens Nystedt則是預計,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述貨幣籃子衡量,明年人民幣匯率可能跌幅在3%-5%,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有一位數下跌。
其認為,新的人民幣匯率指數降低了中國讓人民幣對美元一步貶值到位的幾率,在美聯儲加息前強調貨幣籃子意味著,未來美元再有升值也未必意味著人民幣要升值。瑞士私人銀行Union Bancaire Privée的高級策略師Koon Chow指出,中國是在為美聯儲加息做准備,預計加息會使美元走高,中不想在捍衛本幣匯率方面陷入困境。
BBVA認為,人民幣匯率新指數實質上是向市場傳達信息,人民幣匯率在未來會以這個貨幣籃子為重要參照,逐步實現自由浮動。短期內央行仍會干預防過度貶值。
該行仍預計,人民幣兌美元會在明年貶值至6.8左右後趨於穩定,即對美元貶值約3%。
對沖基金SLJ Macro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Stephen Jen直言:「宣布掛鉤一籃子貨幣或者參考一籃子貨幣可能也為他們打消了競爭性貨幣貶值的負罪感。」野村的新興市場主管Stuart Oakley就說,美國政府以後很難指責中國允許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
⑻ 為什麼外匯增加會推高人民幣升值
流入中國的外匯增加,如果外匯不轉換成人民幣,不會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只有流入外匯增加,導致市場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的數量增加,從而影響到國內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供求關系,才會導致人民幣升值。
目前中國處於國際收支雙順差,流入境內的外幣以貿易項下盈餘和資本項下投資及套利資金為主。貿易項下的外幣流入,基本上都會兌換成人民幣,因此貿易順差的資金凈流入就增加了國內外幣的供給。在資金項下,絕大多數時間也是資金凈流入,這部分資金包括投資款和套利資金,投資款流入後要結成人民幣,套利資金更是要轉化成人民幣套取高利息,因此資本項下的資金凈流入也都會轉換成人民幣,因此貿易順差導致境內外幣兌換需求,外幣和人民幣供求的嚴重不平衡導致人民幣匯率升值。
⑼ 人民幣匯率的形成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外匯局主管外匯交易的。
⑽ 中國對外匯率為什麼要變化
我們的確擁有了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這些外匯儲備與其說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不如說是美國的寶貴財富更加准確。一方面,一萬億外匯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美元資產,美元是什麼,說穿了就是美國印刷廠印刷的紙張,美國想印多少就可印多少,隨著美元印刷的增加和美國經濟的減弱,中國血汗換來的外匯在隨著美元大幅貶值,用歐元計算的美元資產,幾年來已經貶值50%,中國外匯儲備中7000多億美元蒸發掉了一半,蒸發的購買力相當於中國去年全國的工資收入,今年按人民幣計算的外匯儲備又蒸發掉6%,相當於600億美元,超過了全國醫療教育養老資金的總和;另一方面,我們外匯儲備的絕大部分都是購買的美國國債,過去動員人民有句話,叫做「購買國債支援國家建設」,現在我們則是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來填補美國財政赤字,用巨額外匯儲備平抑美國物價,降低美國人的生活費用,支援美國國家建設。
不僅如此,美國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反過來又以我們貿易順差的巨額外匯為理由,壓迫人民幣生值,並勾結國內買辦集團,用外匯儲備的大幅度貶值,來要挾中國政府高價進口西方國家產品。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之高,同出口商品價格之低,同樣令人震驚。中國進口高檔轎車價格,高出海外市場價格兩倍以上,勞斯萊斯「幻影」型系列的海外零售價約四十萬美元,但在中國的成交價格達到了數百萬,就在不久前,北京一位房地產開發商以二百多萬美元,買走了一輛勞斯萊斯最昂貴的「幻影」型轎車。進口中檔轎車價格也高於海外市場一倍左右。進口化妝品和奢侈品的價格,更是高的離譜,簡直就是公開搶錢~! 中國南方奢侈品展覽會上,一件翡翠首飾價格高達8000萬人民幣,隨後舉辦的上海第二屆奢侈品展覽會,4天成交額就超過5億元人民幣。世界奢侈品公司正在潮水般湧入中國,各地開設的店面已超過300家,許多國外地攤上的廉價貨也拿到中國當高檔商品賣,價格上千元的法國干紅,在當地不過是地鐵乞丐都經常喝的驅寒飲料。擁有知識產權的進口產品價格更是邪乎,微軟W98操作系統美國上市價格是50美元,相當於400多人民幣,不到一個藍領工人2小時的工資,拿到中國來賣6999元人民幣,相當於北京工人14個月的工資,深圳民工20個月的工資,後來的XP操作系統的捆綁價格更是達到了65000元人民幣,這還是有龐大盜版市場的牽制,如果沒有盜版市場的牽制,其壟斷價格足以讓中國95%以上的用戶退出電腦領域,中國的信息化水平至少要倒退20年。
西方發達國家僱傭中國買辦集團和主流經濟學家,已經成功建立了一個讓中國高價進低價出、自己低價進高價出的貿易和外匯體制,通過這個體制,越來越大量的把中國的環境資源和國民健康,轉化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廉價商品,從而使包括曰本在內的發達國家隨著資源耗費量的增加,不僅沒有惡化本國環境,反倒是越來越山清水秀,西方發達國家藉助於中國的買辦集團,已經成功實現了經濟收益和經濟代價之間的分離,自己享有經濟增長的收益,讓中國來承擔發展的不良後果。這種向中國剝離發展風險的體制,在人民幣匯率和購買力的矛盾走勢上也明顯表現出來,與美元對外對內一起貶值不同,人民幣是對美元匯率升值,對國內的購買力是貶值,這一升一貶其實是把中國老百姓的錢轉移到外國老闆的腰包里了。 狡猾的美國投資家 ,可惡的美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