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貨,期貨市場。一般虧損到什麼地步會被強行平倉拿一萬元做例子。
不夠保證金就會被強平的。假如你1W元做多了三手豆粕。需要保證金9000元。可是豆粕一天跌了100元。你虧損了3000元。剩餘7000元的權益,如果你自己不操作的話。期貨公司會給你自動平掉一手。就變成了你只有兩手多豆粕。保證金大約6000元。可用資金1000元。
『貳』 短短幾天虧損幾十萬,揭開虛假期貨交易平台背後的黑幕
虛假期貨平台
一天全部虧完都有可能
行情數據,甚至資金都是已經轉到對方口袋了
想怎麼讓你虧還不是他們怎麼考慮
『叄』 現在工行能源天然氣虧了一半可以賣掉嗎
根據交易規則,當然可以隨時進行買賣了,只不過如果現在賣出的話,你的浮動虧損就會變成實際虧損。
『肆』 商品期貨虧掉多少會爆倉。 嗯,網上查是虧損大於總資金,比如一萬塊全倉,虧掉9千左右強行給你平倉
一萬虧掉 9千,會平倉了,不會等你虧完就強平倉的。 一萬虧九千也說明自己的交易系統有很大的問題的。 盈大利的單,往往止損很小的
『伍』 虧損60億美元的人布萊恩·亨特
亨特在天然氣市場上持有的巨額頭寸導致消費者和企業在購買其天然氣時支付了過高的價格。
2006 年,該對沖基金在天然氣期貨上的投入超過30億美元,押注將於2007年3月和4月到期的期貨合約價差將變大。
該對沖基金持有了過大的敞口多頭頭寸,即有太多的3月多頭頭寸合約並沒有進行對沖。根據3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產生60億的虧損推斷,肯定有大多數多頭頭寸未進行對沖操作。
這是專業的報道,簡單地說就是期貨交易,套取不同月份到期的合約價差,但是判斷錯誤。我也有期貨交易,這么大的敞口,大虧大賺很正常
『陸』 為什麼期貨的賣方虧損無限
不對!虧損是有限的,當你的保證金不足了就會被強行平倉,所以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虧過你的保證金的。除非發生極端行情,無法平倉,但這種機率非常非常小!
『柒』 上海燃氣集團自從11年開始幾乎年年虧損,人越招越多,學歷層次越來越低,每個人手裡的事越來越少,大多
國有大企業的弊端啊,都一樣,人情關系復雜,機構體制老化,領導獨斷專行
『捌』 期貨大佬跳樓身亡,10天虧損1.1億,這到底是名利場還是修羅場
俗話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股票的人是一賺二平七虧,而期貨,由於杠桿比例更高,波動更加活躍,因此風險更高。當然,高風險也存在著高回報的機會,如果踏准節奏,獲得的回報也是比其它金融產品的要高。
然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有過硬的技術和經驗情況下,否則風險是遠遠高於回報的,尤其是長期入市情況下。不過據我的個人經驗,我認為資金管理、短線、遵守技術紀律這三個原則最為重要。
據網上找到的相關資料了解,這位大佬主要是低估了這次市場破位下跌的激烈程度,明顯方向失誤情況下還一味的加倉,沒執行好合理的止損保護方案。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當然最大的損失莫過於生命。其實如果他扛過去這一關,留得青山在,一切都有可能。
其實,我認為,無論是做實業,還是做期貨這類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其是都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實業類的項目,有執行的時滯效應,顯效較慢,所謂溫水煮青蛙,不容易讓人察覺其風險;而期貨類顯效非常快,幾乎實時的,就像把青蛙直接扔滾燙開水裡,立馬感覺到,因此,讓人覺得風險高,其實是顯效快!
因此,不管是實業項目也好,金融產品也好,都是投資行為,都有風險,必須有扎實過硬的經營技術和經驗,良好的心態,以及有效的資金管理和風控方案,理智投資,謹慎入市,科學經營,才能降低失敗的風險,提高成功的幾率。
『玖』 天然氣價格回落那些人虧大了
從去年12月起,LNG(液化天然氣)市場報價從6558.33元/噸一路上漲,到去年12月25日,直接刷新紀錄高點8477.78元/噸,其間漲幅接近30%,但此後一周,這個報價出現高位跳水,至1月4日市場報價回落至5500元/噸,跌幅超過33%。
「如此快的跌幅,一下子套牢了不少投機資金。」一名天然氣下游企業人士稱。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針對今年天然氣供應短缺現象進行了周密部署,加之各大石油公司加強管網互聯互通與積極擴大LNG倉儲運輸產能,即便今年再度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相關部門也有能力有效化解風險。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在近期舉行的論壇上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全球LNG供過於求將加劇,因此國內天然氣供應完全有保障。
投機資本「各顯神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從去年10月起,國內LNG市場開始風雲突變,大量投機資本紛紛湧入各顯神通。
究其原因,去年9月住建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北方採暖地區城鎮清潔供暖的指導意見》,重點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煤改氣」「煤改電」及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全面取消散煤取暖。
「投機資本因此嗅到了賺錢的機會。」上述天然氣下游企業負責人分析說,一方面是冬季採暖季來臨導致天然氣需求驟增,另一方面北方不少地區液化天然氣企業開工率在20%-40%之間,供應有所不足。有機構甚至預測,2017年冬天供暖季的天然氣供應總缺口高達105億立方米,即每日國內天然氣供應缺口約在8000萬立方米。
這迅速點燃了投機資本的炒作熱情。
他回憶說,最初不少天然氣下游企業四處托關系,在南方地區向中石油、中海油等天然氣供應商采購LNG,然後運到北方地區待價而沽。當時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應短缺,令LNG一天一個價。
百川資訊數據顯示,從去年9月起,北方地區LNG累計漲幅超過100%,甚至去年11月底華北地區數家大型LNG企業一天內將LNG報價上調逾20%的現象。
「據我所知,當時不少游資還在四處尋找天然氣下游企業,向後者提供資金代為囤積LNG待漲而沽,有時只需囤積天然氣4-5天,就能收獲逾30%的價差收益。」一家國內民間LNG貿易商羅剛(化名)介紹。更有甚者,不少投資機構乾脆跑到新加坡直接斥巨資買漲天然氣期貨。
究其原因,受到國內天然氣供應短缺影響,去年12月下旬新加坡地區天然氣現貨報價一度創下2015年以來最高值10.2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mmBtu),較6個月前翻了一倍,與此對應的是,LNG期貨價格則徘徊在約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存在至少2美元的價差套利空間。
與此同時,一些投機資本則在境外航運定價交易市場投機買漲LNG船運費,押注中國天然氣進口大增將令相關航運費用飆漲。
據船舶經紀商Clarkson和Fearnley數據顯示,去年12月裝載量16萬立方米的LNG船運費一度沖上80000美元,較8個月前漲幅超過150%。
這導致國內LNG價格持續上漲,去年12月25日,國內LNG報價觸及歷史高點8477.78元/噸。北方地區部分企業甚至開出9500元/噸的報價,甚至山東與江蘇地區部分LNG企業出廠價格直接沖上萬元大關。
被迫止損離場
在羅剛看來,觸發過去一周LNG價格大幅回落的最大驅動力,一是監管大棒「降臨」,二是投機資本低估了相關部門協調各方資源提升天然氣供應的能力。
去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言人孟瑋又指出,要立即開展天然氣市場價格專項監督檢查,重點檢查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堅決查處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以及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違法行為。
兩天後,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就開始對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大慶分公司等17家企業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問題開展調查。
「這對投機資本起到相當大的威懾力。」上述天然氣下游企業負責人回憶說。從去年12月下旬起,部分嗅覺靈敏的游資開始要求LNG企業迅速拋售囤積的LNG庫存,盡快回籠資金退出市場。不過,部分投機機構則選擇留守。
「沒想到的是,過去一周國內LNG供需關系發生明顯變化。」羅剛指出,一方面發改委積極推進各大石油公司加強管網互聯互通,激發天然氣供應潛能,另一方面石油公司積極加大海外天然氣采購力度彌補國內天然氣缺口,甚至出現裝載LNG的運船從巴西轉道前往中國的狀況,由此有效緩解了國內天然氣供應缺口。
更重要的是,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大型石油公司提供的LNG報價低於市場價。即便市場報價超過8000元/噸,他們的報價依然在4500元/噸-5100元/噸之間。隨著低價天然氣供應持續增加,LNG市場報價不可避免地大幅回落。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過去一周國內LNG價格大跌逾30%的壓力下,不少投資機構紛紛對境外LNG期貨進行止損。
一位曾參與買漲海外LNG期貨的投資機構負責人透露,由於國內資本的LNG期貨平均持倉成本約在7-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mmBtu),如今平倉離場將面臨逾15%的損失。
「更糟糕的是,不少委託天然氣下游企業在7000元/噸囤積LNG待漲的游資,損失幅度將超過20%。」他直言。如今他身邊不少投資機構也開始打起退堂鼓,避免LNG市場價格「牆倒眾人推」,遭遇更高幅度的損失。
『拾』 我十月份買工商行天燃氣期貨十一份份額調整後虧了很多為什麼批次調整總虧錢呢
賬戶天然氣連續產品份額調整日,按照此產品調整前價格和調整後價格,為您辦理份額調整,份額調整區分先買入後賣出、先賣出後買入交易類型,份額調整前後的客戶資產總值不變、客戶持倉浮動盈虧不變。如有疑問,請詳詢95588。
(作答時間:2020年3月26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