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出口退稅賬務處理
先把港幣換算成人民幣:180萬*匯率
一、出口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賬務處理
例一:出口生產企業一般貿易免稅申報及出口退稅會計處理
1、*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口自產工具一批,12萬美元。
12×7.5(匯率)=90萬元
征退稅率之差=17%-5%=12%
90×12%=10.8萬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 10.8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10.8
借:應收外匯賬款 90萬元
貸:出口銷售收入 90萬元
❷ 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怎麼做
「免、抵、退」稅會計核算的基本
分錄
和具體核算要求:
(一)基本分錄
1、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生產企業,在購進
國內
材料及接受
應稅勞務
時,應按(93)
財會
字第83號《關於印發企業執行新
稅收
條例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的
通知
》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即應按
增值稅專用發票
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註明的價款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帳款」等科目。進料加工進口材料時按進口
發票
、
進口報關單
及進口付匯
水單
等計算的組成計稅價格借記:「原材料-進口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外匯帳款」等科目。
2、生產企業出口貨物應
免抵稅額
、應退稅額和不予免、抵和退稅的
稅額
,應根據財會字[1995]21號《
財政部
關於調低
出口退稅率
後有關會計處理的通知》的有關規定作如下處理:
借:應收
出口退稅
-增值稅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
應納稅額
)
產品銷售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應退稅額、應免抵稅額和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的計算、確定按本教材
執行。
(二)具體核算要求
1、記帳時間
(1)自營出口貨物
銷售收入
的記帳時間按
權責發生制
進行。
陸運
已取得
承運貨物收據
或
鐵路
聯運單,海運已取得出口裝船
提單
,空運已取得
運單
,並向銀行辦妥交單
手續
後作為收入的實現時間。
預收貨款
不通過銀行交單的,已取得以上提單、運單後作為收入的實現時間。
(2)生產企業委託代理出口貨物,以取得受託方提供的
出口發票
和有關退稅
單證
的
日期
作為出口貨物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
2、出口貨物銷售收入的記帳
依據
按
企業會計制度
規定,出口貨物的銷售收入一律以
離岸價格
(FOB)為記帳基礎。如按
到岸價
(CIF)成交的,在
貨物
離境後所發生的應由出口企業負擔的以外匯支付的國外
運費
、
保險費
、
傭金
(包括明擁或
暗佣
),以
紅字
沖減外銷收入。不易認定的累積傭金,列入
經營費用
。
目前,要求企業按
費用
實際
發生額
記帳和申報退稅,在記帳時必須附送
原始憑證
,
海運費
、保險費、傭金發票同
報關單
力求一一對應,票面註明提運單或出口發票
編號
。實際操作中因出口企業無法立即取得上述發票,企業應按出口發票
金額
入帳。每月的海運費、保險費、傭金發票齊全後,在單證齊全上報審批的前一月份進行匯總入帳,紅字沖減外銷收入和多轉出的不予抵扣或退稅的稅額。
3、記帳
匯率
的確認
企業在
生產經營
過程中發生的
外幣業務
,應當將有關
外幣
金額摺合為
人民幣
金額。除另有規定外,摺合匯率可以採用固定匯率或變動匯率。採用固定匯率,應以
當月
1日
市場匯率
(
原則
為市場匯率的中間價)記帳;採用變動匯率的,應以出口貨物發出當日的匯率(中間價)記帳。摺合匯率一經確定,報主管退稅機關備案,在一個出口年度內不得任意改變。如因情況特殊需要改變摺合匯率的,必須經過主管退稅機關批准。
我市出口企業一律以出口當月1日外匯中間牌價作為記帳匯率
4、記帳憑證
(1)出口發票
使用
稅務部門
統一印製的出口發票,發票填寫應為中英文對照,並遵循固定格式,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更改。
(2)銀行
回單
。
企業只有將提單或運單向銀行辦妥交單後,才獲得貨款或
債權
,此單為企業計提外銷收入的重要
憑證
之一。
(3)
免抵退稅
計算單(格式附後)
三、有關費用的處理
(一)、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的處理。
企業可根據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的有關
單據
和銀行付匯回單註明外幣金額摺合人民幣金額後,以實際數據從外銷收入中扣除,以紅字登記
出口銷售收入
。企業通過貨運代理公司代辦業務的,可根據
貨運代理業
專用發票註明實際支付金額沖減外銷收入;企業與保險公司直接結算的,以
保費收據
列明的實際支付金額沖減外銷收入。
(二)、傭金的處理
傭金分為
明佣
、暗佣、累積傭金三種,其
支付方式
不同,帳務處理也不同。
企業根據扣除傭金後的銷售貨款
凈額
收取貨款,不再另付傭金。
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外匯帳款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
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傭金)
紅字
(2)暗佣。又稱發票外傭金。企業根據銷售貨款
總額
收取貨款後,再另付傭金。
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外匯帳款(出口傭金)紅字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
紅字
收到貨款後匯付傭金
借:應付外匯帳款(出口傭金)
貸:銀行存款
(3)累積傭金。是由出口企業國外包銷、代理
客戶
簽訂
協議
,在一定期間內,按累計
數額
支付的傭金。由於不能認定到具體出口貨物,可直接記入「經營費用」科目。
四、「免、抵、退」稅的會計處理的具體
程序
1、
當月實現外銷收入:
借:應收帳款-應收外匯帳款(或銀行存款)
(FOB價*牌價)
貸:自營出口銷售收入
(FOB
價*牌價)
(1)
2、
月末將不予免徵、抵扣和退稅的稅額轉增
成本
:
借:
產品銷售成本
[FOB*牌價*(法定征稅率-退稅率)]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FOB*牌價*(法定征稅率-退稅率)]
(2)
3、
月底
計算當月應納稅額和應退稅額:
(1)若出口企業當月應納稅額為正數,會計分錄為: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應納稅額)(免、抵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FOB價*牌價*退稅率)
(2)若出口企業當月應納稅額為
負數
且絕對值大於等於(FOB價*牌價*退稅率),應退稅額=FOB價*牌價*退稅率,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出口退稅
(FOB*牌價*退稅率)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FOB價*牌價*退稅率)
應納稅額的絕對值-FOB價*牌價*退稅率的差結轉下期留抵。
(3)若出口企業當月應納稅額為負數且絕對值小於等於(FOB價*牌價*退稅率),應退稅額=應納稅額的絕對值,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出口退稅
(應納稅額的絕對值)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應納稅額)(免、抵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FOB價*牌價*退稅率)
對當月無法取得運保費發票確認FOB價的,暫按出口發票金額入帳進行核算。
五、「免、抵、退」稅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
(一)生產企業報關出口並辦理「免、抵」稅手續的貨物,在退稅機關規定的時間內應取得而未取得法定
退稅憑證
的即退稅單證不齊的,應根據
稅務機關
下達的補稅決定書,補交已「免、抵」的增值稅,具體
計算公式
:
應補交增值稅額=單證不齊出口貨物的離岸價×
外匯人民幣
牌價×退稅率
會計分錄:
1、
本年
補繳本年度單證不齊部分增值稅.
借:
本年利潤
或產品銷售成本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調整
2、本年補繳上年度單證不齊部分增值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調整
(二)生產企業貨物在報關出口後發生退關退運的,應向退稅機關申請辦理《出口商品退運已補稅證明》,並根據不同情況作不同處理。
會計分錄:
1、貨物當月出口當月發生退關退運的或返修後不按原值出口的,均應沖減當月銷售收入。
借:應收外匯帳款
紅字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
紅字
(對當月出口發生退關退運經返修後按原值出口的貨物,可不再作會計處理)。
2、貨物出口後在以後月份發生退關退運的或返修後不按原值出口的,應沖減發生退關退運當月的銷售收入(會計處理同上)。
3、出口貨物已辦理退稅又發生退關退運的,除沖減當月的銷售收入外,還應按
退運貨物
的外銷收入乘以其征稅率與退稅率的差,計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中。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產品銷售成本
若退運貨物的外銷收入乘以退稅率大於當時月份免抵稅額時,二者之間的
差額
應按退稅率計算補交退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已交稅金
)
貸:銀行存款
六、月份調整帳務處理
1、第一次調整處理
每月
納稅申報
期基層徵收部門審核完成納稅申報後在規定時間內審核完畢上報縣級稅管部門,經審核如須調整,依稅務部門下達的調整通知書,企業應在當月進行帳務調整,若出現少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進行補記;若出現多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作相反分錄或紅字沖減,以完成第一次調整。
2、第二次調整處理
出口企業一個月份單證齊全申報審批時,經退稅部門審批確定實際免、抵稅額和退稅額後,依退稅部門下達的《免、抵退稅審批單》和縣級稅管部門下達的調整通知書,企業應進行帳務最終調整,若出現少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進行補記;若出現多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作相反分錄或紅字沖減,以完成第二次調整。
❸ 關於出口退稅帳務處理
出口開票開的是外銷發票,退稅本來就是指拿工廠開過來的增值稅發票認證後去退稅。
賬務處理:
1.收到廠方開過來的增值稅發票時:
借:庫存出口商品 8034.19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5.81
貸:應付賬款-*** 9400
2.貨物出口後
借:應收外匯帳款 USD1030
貸:主營業務收入-出口 USD1030.00
3.計算17%的退稅
借:應收出口退稅 1365.81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365.81
4.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出口 8034.19
貸:庫存出口商品 8034.19
如為13%的退稅:
則第3點改為 借:借:應收出口退稅 1044.44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044.44
借:主營業務成本-出口 321.37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21.37
❹ 出口退稅如何做會計分錄急
1、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出口銷售額FOB*征退稅-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應退稅額:
借: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3、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免抵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免抵額)
4、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4)收外匯出口退稅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下列企業出口屬於增值稅、消費稅徵收范圍貨物可辦理出口退(免)稅,除另有規定外,給予免稅並退稅:
1、有出口經營權的內(外)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
2、有出口經營權的外貿企業收購後直接出口或委託其他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貨物;
3、生產企業(無進出口權)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
4、保稅區內企業從區外有進出口權的企業購進直接出口或加工後再出口的貨物;
5、下列特定企業(不限於是否有出口經營權)出口的貨物;
(1)對外承包工程公司運出境外用於對外承包項目的貨物;
(2)對外承接修理修配業務的企業用於對外修理修配的貨物;
(3)外輪供應公司、遠洋運輸供應公司銷售給外輪、遠洋國輪而收取外匯的貨物;
(4)企業在國內采購並運往境外作為在國外投資的貨物;
(5)援外企業利用中國政府的援外優惠貸款和合資合作項目基金方式下出口的貨物;
(6)外商投資企業特定投資項目采購的部分國產設備;
(7)利用國際金融組織或國外政府貸款,採用國際招標方式,由國內企業中標銷售的機電產品;
(8)境外帶料加工裝配業務企業的出境設備、原材料及散件;
(9)外國駐華使(領)館及其外交人員、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及其官員購買的中國產物品。
以上「出口」是指報關離境,退(免)稅是指退(免)增值稅、消費稅,對無進出口權的商貿公司,借權、掛靠企業不予退(免)稅。上述「除另有規定外」是指出口的貨物屬於稅法列舉規定的免稅貨物或限制、禁止出口的貨物。
❺ 外貿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涉及的會計處理應該怎麼做呢
外貿公司出口退稅賬務處理如下所示:
1、外貿企業出口貨物的銷售實現時間的確定
出口貨物的銷售實現時間,不論是何種運輸方式(海、陸、空、郵),均以取得運單並向銀行辦理交單後,作為出口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
2、外貿公司出口退稅(增值稅)核算
外貿公司出口貨物必須單獨設賬核算購進金額和進項金額,如購進貨物當時不能確定用於出口或內銷,一律記入出口庫存賬,內銷時從出口庫存賬轉入內銷庫存賬。
(1)購進出口貨物時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出口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金)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2)貨物出口後,根據征稅率與退稅率的差率,計算征退稅差額及應收出口退稅額是的會計分錄如下所示:
借:主營業務成本(征退稅差額)
應收出口退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3)收到出口退稅款時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出口退稅
3、外貿公司出口退稅(消費稅)核算
外貿公司自營出口應稅消費品,應在應稅消費品報關出口後向主管退稅的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已納消費稅。
(1)貨物出口後要計算應退稅款的會計分錄可登記為:
借:應收出口退稅(消費稅)
貸:主營業務成本
(2)收到退回的消費稅款時的會計分錄可登記為: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出口退稅(消費稅)
進口又是出口: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商品已徵收的國內稅部分或全部退還給出口商的一種措施,這也是國際慣例。
199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為零,對於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環節不征稅,而且稅務機關還要退還該商品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已負擔的稅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產品出口後,稅務部門應按照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為企業辦理退稅。
由於稅收減免等原因,商品的進項稅額往往不等於實際負擔的稅額,如果按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退稅,就會產生少征多退的問題,於是就有了計算出口商品應退稅款的比率——出口退稅率。
(5)收外匯出口退稅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出口退稅的實行方法有兩種:
1、對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實行免稅和退稅的辦法,即對出口貨物銷售環節免徵增值稅,對出口貨物在前各個生產流通環節已繳納增值稅予以退稅;
2、對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出口的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對出口貨物本道環節免徵增值稅,對出口貨物所采購的原材料、包裝物等所含的增值稅允許抵減其內銷貨物的應繳稅款,對未抵減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稅。
出口退稅的稅款實行計劃管理。財政部每年在中央財政預算中安排出口退稅計劃,同國家稅務總局分配下達給各省(區、市)執行。不允許超計劃退稅,當年的計劃不得結轉下年使用。
出口企業的出口退稅全部實行計算機電子化管理。通過計算機申報、審核、審批,從2003年起啟用了「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出口退稅子系統。對企業申報退稅的報關單、外匯核銷單等出口退稅憑證,實現了與簽發單證的政府機關信息對審的辦法,確保了申報單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網路-進出口退稅
❻ 出口退稅的會計處理
一、歸納起來,「免、抵、退」稅的計算可分為四個步驟:
(1)計算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上期末留抵稅額
若應納稅額為正數,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則仍應交納增值稅;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未抵扣稅額,則有資格申請退稅,但到底能退多少,還要進行計算比較。
(2)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徵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徵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相關會計處理為:
根據「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計算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稅購進原料包括從國內購進免稅原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其中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公式為:
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海關實征關稅和消費稅
(4)確定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1、若應納稅額為零或正數時,即:沒有留抵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為零;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免抵退稅額全部作為「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有留抵稅額時,則可以免抵退稅額為限享受退稅:
(1)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則:當期應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
相關會計處理(根據稅務局「免抵退審批通知單」)為:
借:應收補貼款 -出口退稅 (與通知單上所載「應退稅額」一致)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與通知單上所載「免抵稅額」一致)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與通知單上所載「免抵退稅額」一致)
(2)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可全部退稅,則:當期應退稅額=免抵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0。
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應收補貼款」所對應的金額,才是真正的退稅,根據「當期應退稅額」的計算過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進項稅額。
應收補貼款科目在會計上屬於過渡科目,不應結轉利潤,待補貼款到賬後,該科目余額自然歸零。
由此可見,「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核算的是「當期免抵稅額」與「當期應退稅額」之和,即稅法中規定的「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銷售額*退稅率)。
而出口貨物實際執行的「超低稅率」計算的「銷項稅額」被計入了「進項稅額轉出」貸方專欄。如果將該部分數額與「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數額相加,其實也就是內銷情況下,應當交納的銷項稅額。在內銷情況下,增值稅(銷項稅)應由購買方支付,但由於出口實行免稅政策,購買方免於向銷售方支付增值稅款(這就是免稅的結果),對此,國家以「出口退稅」的辦法進行補償。在這個意義上講,出口退稅就相當於銷項稅,其目的就是用於進項稅的抵扣,抵扣有餘的部分則給予退還。
在免抵退稅的計算方法中,計算「當期免抵稅額」主要是為了賬務處理的需要。免抵稅額即為「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科目的數額,如果不計算出免抵稅額,在財務處理時將無法平衡。
❼ 出口退稅會計分錄
出口退稅賬務處理如下:
1.購入貨物及接受應稅勞務時,按增值稅扣稅憑證註明的增值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原材料/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等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
2.出口貨物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計算當期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賬務處理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當期應退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當期免抵稅額)
主營業務成本(當期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當期免抵退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當期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4.收到出口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❽ 關於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
銷項稅額=63000×17%=1,0710(元)
進項稅額=210,000(元)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銷售額摺合人民幣×(征稅率-退稅率)(這是在出口方式為「一般貿易」情況下計算公式)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20,000×(17%-11%)=1,200(元)
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10710-210000+1200=19,8090(元)
免抵退稅額=20000×11%=2,200元 因: 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 所以:應退稅額=2200(元)(誰小退誰)
借:其它應收款—應收退稅款 2,200
貸:應交稅金—應繳增值稅—出口退稅 2,000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自營出口成本 1,200
貸:應交稅金—應繳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200
詳細《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管理操作規程》(試行)》國稅發[2002]11號(http://www.chinatax.gov.cn/n480462/n480513/n480979/n554124/996903.html)
❾ 出口退稅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1、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應退稅額:
借: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3、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免抵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免抵額)
4、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9)收外匯出口退稅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為了反映各種稅金的應交和實際交納情況,應設置「應交稅金」帳戶進行核算。企業月終計算出當月應交納的稅款,貸(增)記該帳戶。
實際交納時,借 (減)記該帳戶,月末,余額在貸方,表示應交未交的各種稅款,如為借方余額,則是多交的稅 金。「應交稅金」帳戶還應按稅金種類設置明細帳,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營業收入並實現利潤,要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將按規定應向國家繳納各種稅金進行預提處理,這些應交的稅金在尚未繳納之前暫時停留在企業,形成一項負債。
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交稅金」項目反映了企業尚未繳納的稅金(若為借方余額,則為企業多繳或尚未抵扣的稅金)。(若余額在貸方,則說明企業的銷項稅額大於它的進項稅額)。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繳納的印花稅、耕地佔用稅以及其他不需要預計應交數的稅金不在此項目中進行反映。2007年新會計准則變化:應交稅金,其他應交款科目取消,換成"應交稅費"。
❿ 出口退稅沒退的怎麼進行帳務處理
對於出口退稅沒有退,這需要一些賬務上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實行"免、抵、退"辦法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按規定計算的當期出口貨物不予免徵、抵扣和退稅的稅額,計入出口貨物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2、未實行"免、抵、退"辦法的企業,貨物出口銷售時,按當期出口貨物應收的款項,借記"應收賬款"等科目,按規定計算的應收出口退稅,借記"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科目,按規定計算的不予退回的稅金,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
外貿公司出口退稅賬務處理這需要專業的會計來進行處理:
1、外貿企業出口貨物的銷售實現時間的確定
出口貨物的銷售實現時間,不論是何種運輸方式(海、陸、空、郵),均以取得運單並向銀行辦理交單後,作為出口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
2、外貿公司出口退稅(增值稅)核算
外貿公司出口貨物必須單獨設賬核算購進金額和進項金額,如購進貨物當時不能確定用於出口或內銷,一律記入出口庫存賬,內銷時從出口庫存賬轉入內銷庫存賬。
退稅率為0的產品,就是取消退稅的產品;
一般情況下是國家不鼓勵出口或限制出口的產品。
按照規定是要按內銷處理的,賬務處理就按內銷業務,記內銷收入,提銷項,對應進項票可以抵扣。
如果必須出口該種產品的話,只能在和外商報價的時候,不要考慮退稅的因素了。
出口不退稅是指對這些貨物出口不退還出口前其所負擔的稅款,出口退稅率為零適用這一政策。
出口退稅率為零的貨物視同內銷,計提銷項稅額。具體操作是:
將出口收入計入主營業務收入,不計算應收的退稅款。
再根據下列公式計算銷項稅金:
1。一般納稅人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上述貨物計算銷項稅額公式
銷項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1+法定增值稅稅率)×法定增值稅稅率
2。一般納稅人以進料加工復出口貿易方式出口上述貨物,以及小規模納稅人出口上述貨物計算應納稅額公式(都屬於進項抵扣
應納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1+徵收率)×徵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