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中國企業,如何積極應對外匯風險
由於匯率的波動對公司現金流量,資產和負債以及日常經營產生了很大影響,因而這種由非預期的匯率變動對公司價值的作用就形成了外匯風險。從概念上說,外匯風險十分簡單:匯率變化可能帶來的損失或收益。 外匯風險管理是外貿企業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常將外匯風險分為三個類型:經營風險,交易風險和會計風險。 經營風險是非預期匯率變動對公司現金流量的影響。交易風險是一筆業務中被匯率影響的確定金額的現金流量。典型的交易風險是外匯商業發票,包括支出和收入的;簽定的合同,合同中擬訂的銷售和購貨以及一部分債權和債務。會計風險產生於遠期匯率波動對外匯資產和債務的影響。 本文從外貿企業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在外匯風險管理中如何識別和衡量外匯風險。外匯風險管理首先是衡量風險,即確定處於風險中的外匯金額。風險金額的衡量有多種辦法,比如凈現值法,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現金流量凈額法,用來衡量交易風險;衡量會計風險有四種方法 (流動/非流動法,貨幣/非貨幣法,臨時法,現行匯率法)。 有時,企業可以通過 (1) 提高價格;(2) 改變進口和出口市場;或者(3)調整生產和銷售量,等等方法來...
⑵ 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中有哪些常用的手段
1、幣種選擇法
選擇本幣計價結算,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構成因素中的外幣因素去掉了,不管匯率如何變動,出口商將來以本幣收進的貨款以及進口商將來以本幣支付的貨款,都是確切的,不存在任何不確定因素。因此;採用此方法,無論是對本國的出口商還是對本國的進口商都可以完全防範外匯風險。此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效果明顯,但它受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和貿易雙方的交易習慣的制約,而且本國的貿易商還必須在商品的價格與信用期限方面做出某些讓步,因為採用此方法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完全轉嫁給了貿易對手,本國的貿易商為此需要付出一筆費用,這筆費用相當於本國的貿易商為轉嫁外匯風險所支付的保險費。
(2)出口時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選用軟幣計價結算。
所謂硬幣(HardMoney)是指匯率穩定且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軟幣(SoftMoney)是指匯率不穩定且具有貶值趨勢的貨幣。出口商在以硬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硬幣不斷升值,將來當出口商收到貸款時,就可以將這筆貨款兌換回更多數額的本國貨幣;同樣,進口商在以軟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軟幣不斷貶值,將來當進口商支付貨款時,就可以用更少的本國貨幣兌換到這筆貨款。此方法的實質在於希望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好處留給自己,而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推給對方。採用此方法時,一方面要受到貿易雙方交易習慣的制約,另一方面由於各種貨幣的「硬」或「軟」並不是絕對的;其硬軟局面往往會出現逆轉。因此,此方法並不能夠保證進出口商能完全避免外匯風險。
(3)選用「一籃子」貨幣計價結算。
所謂「一籃子」貨幣是指由多種貨幣分別按一定的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由於「一籃子」貨幣中既有硬幣也有軟幣,硬幣升值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與軟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大致相抵,因此「一籃子」貨幣的幣值比較穩定。對於貿易雙方來說,採用此方法都不失為一種防範外匯風險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在「一籃子」貨幣的組成以及貨款的結算方面,較為復雜。
2、貨幣保值法
貨幣保值法是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合同中通過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黃金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黃金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計價結算貨幣的含金量,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黃金,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含金量,將黃金折回成計價結算貨幣進行結算。
(2)硬幣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某種軟幣為計價結算貨幣,某種硬幣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軟幣與硬幣的匯率,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硬幣,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匯率,將硬幣折回成軟幣來結算。
3、價格調整法
價格調整法是指當出口用軟幣計價結算。進口用硬幣計價結算時,企業通過調整商品的價格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由於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往往受交易意圖、市場需求、商品質量、價格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而不能如願以償,有時出口不得不用軟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幣成交,這就加大了外匯風險,這時可採用調整價格的方法來抵消一部分風險。
(1)加價保值。為出口商所用,實際上是出口商將用軟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攤入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以防範外匯風險。加價的幅度相當於軟幣的預期貶值幅度。加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貶值率)
(2)壓價保值。為進口商所用,實際上是進口商將用硬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從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剔除,以防範外匯風險。壓價的幅度相當於硬幣的預期升值幅度。
壓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升值率)
4、期限調整法
期限調整法是指進出口商根據對計價結算貨幣匯率走勢的預測,將貿易合同中所規定的貨款收付日期提前或延期,以防範外匯風險成獲取匯率變動的收益的方法。按照「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升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收進外匯,以獲得所收進的外匯能夠兌換更多的本幣的好處;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統一,提前支付外匯,以避免日後需要用更多的本幣才能夠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貶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提前收進外匯,以避免今後所收到的外匯兌換到的本幣數額減少;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支付外匯,以便於今後能夠用更少的本幣就可以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
嚴格地說,期限調整法中只有提前結清外匯才能徹底消除外匯風險,因為提前結清外匯使得受險部分提前消失,外匯風險也就隨之不存在了;而延期結清外匯卻延長了受險部分的持有時間,外匯風險依然存在。在延期結清外匯期間,一旦企業預測的結果與匯率的實際變動情況正好相反,則必然遭受損失,故延期結清外匯具有投機的性質。
5、對銷貿易法
對銷貿易法是指進出口商利用易貨貿易、配對、簽訂清算協定和轉手貿易等進出口相結合的方式,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易貨貿易。即貿易雙方直接、同步地進行等值的貨物交換,交易時雙方均無須收付外匯,同時都把互換商品的單價事先確定,故不存在外匯風險,但交易雙方都存在各自商品漲價或對方商品跌價的風險。
(2)配對。即進出口商在一筆交易發生時或發生之後,再進行一筆與該筆交易在幣種、金額、貨款收付日期完全相同,但資金流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使兩筆交易所面臨的外匯風險相互抵消的方法。
例如,某公司進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6個月後付款,為防範外匯風險,4個月後該公司又出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2個月後收款。由於該公司在同一日收付的同種外匯的金額相等。不必進行外匯與本幣之間的兌換,因而沒有外匯風險。
由於許多貨幣的匯率與其他貨幣緊密相連,因此採用此方法時,在某種情況下並不需要進出口以同一種貨幣來進行。如歐洲聯盟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基本固定的,當我國的某企業將以德國馬克支付一筆貨款時,只要該企業能同時又取得金額大致相當的荷蘭盾應收款,就可基本上將外匯風險抵消掉,因為如果德國馬克升值,荷蘭盾也會升值,且升值的幅度基本一致,該企業在購買德國馬克時的風險損失,將由出售荷蘭盾時的風險收益來彌補。
採用此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節省防範外匯風險的成本費用,缺點是收匯和付匯的幣種、時間以及金額上難以配合妥當。
(3)簽訂清算協定。即雙方約定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的經濟往來都用同一種貨幣計價,每筆交易的金額先在指定銀行的清算賬戶上記載,到規定的期限再清算貿易凈差的方法。
6、國內轉嫁法
進出口商除了可以向國際貿易夥伴轉嫁外匯風險外,也可以向國內的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進出口商向國內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的方法即為國內轉嫁法。
外貿企業進口原材料賣給國內製造商,以及在向國內製造商購買出口商品時,可以和製造商簽訂以外幣計價結算的合同,這實際上等同於國內製造商直接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的外匯風險即由製造商承擔;進口商對於因外匯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也可通過提高國內售價的方式。轉嫁給國內的用戶和消費者。
僅供參考
⑶ 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外匯風險有哪些
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折算比率問題,而且,該比率因國際外匯市場的波動而高低浮動,導致企業實際收入也隨之波動,從而使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防備外匯風險是外貿企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外幣支出業務和外幣收入業務,即結匯業務。當外幣升值、本幣貶值時,會使實際支付的本幣貨款額增大,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額增繳,這都會帶來外貿企業凈利潤的減少。
⑷ 如何規避外匯風險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隨著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多樣化,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面對瞬息萬變的外匯市場,大量的企業開始面臨著外匯風險帶來的不確定影響。通過對企業日常經營中外匯風險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討論分析,以及UAES在公司實際業務中使用遠期貨幣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業務的研究。
1、企業如何建立有效的外匯風險管理策略:
2、如何對套期保值業務進行正確的會計處理;
3、如何利用目前國內金融機構提供的外匯產品,鎖定成本和收益,有效規避外匯風險,提高經營效率。
⑸ 國內外匯風險有哪幾種類型
外匯市場的投資投機者,經常說外匯市場如何如何賺錢。但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則把全球匯市的波動起伏視為風險,不論是參加外匯交易的個人還是銀行、企業,只要有外匯,就有外匯風險。一般地說,人們將「因匯率變動而蒙受的損失以及將喪失所期待的利益的可能性」稱為外匯風險。通常還將承受外匯風險的外幣金額稱為「受險部分」。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貨幣匯率波動頻繁,不僅幅度大,而且各種主要貨幣之間經常出現強弱、地位互相轉換的局面。我國在改革開放前,由於一直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匯率調節機制僵化,且多數涉外企業沒有真正成為自負盈虧的主體,所以外匯風險主要由國家來承擔。隨著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進入WTO的日益臨近,銀行、企業已經不能依賴政府的庇護,因此,如何防範外匯風險就成為銀行、企業、個人的燃眉之急。
外匯風險的表現之一是:外匯交易風險。由於進行本國貨幣與外幣的交換才產生外匯風險。以外匯買賣為業務的外匯銀行負擔的風險主要是外匯風險。銀行以外的企業在以外幣進行貸款或借款以及伴隨外幣貸款、借款而進行外匯交易時,也要發生同樣的風險。個人買賣外匯同樣也存在風險。
外匯風險的表現之二是:為了將來進行外匯交易而將本國貨幣與外幣進行兌換,由於將來進行交易時所適用的匯率沒有確定,因而存在風險。這是一般企業以外幣計價進行貿易交易及非貿易交易時產生的風險,因此也稱為「交易結算風險」。
外匯風險的表現之三是:企業進行會計處理和進行外幣債權、債務決算等時候如何以本國貨幣進行評價的問題。比如在辦理決算時,評價債權、債務,因所適用的匯率不同,就會產生賬面上損益的差異,因此也稱為「評價風險」或「外匯折算風險」。
外匯風險表現之四是:經濟風險——指企業或個人的未來預期收益因匯率變化而可能受到損失的風險。
外匯風險的表現之五是:國家風險——即政治風險。它是指企業或個人的外匯交易因國家強制力而終止所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⑹ 企業主要面臨哪些外匯風險
企業主要面臨的外匯風險,還是由於外匯的升值和貶值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利潤的減少
⑺ 無外匯交易的企業會有外匯風險嗎
理論上肯定有的,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匯率變動也會影響到本國貨幣的情況,進而影響到整體國內的經濟情況,影響到國內經濟情況,即使是無外匯交易的企業,也很難不受影響。
但是,RMB的匯率是非常穩定的,即使有些變動也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外匯交易的企業可以說沒有外匯風險。
⑻ 對於一個純國內經營的企業而言,本國貨幣升值和貶值會帶來什麼樣的經濟風險
一般來說。本國貨幣升值,會壓制市場的買方需求,同時對出廠產品價格造成抑制,
本國貨幣升值還可能造成原材料產品價格的下跌,對於商業庫存貶值造成風險,應該及時調整商業庫存,同時量時簽訂部分長單,以鎖定遠期利潤
本國貨幣貶值會帶來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增加產品的供應成本,同時對已簽訂的遠期商業合同利潤造成顯著影響。
如果是特殊行業例外
⑼ 跨國公司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有哪些
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折算比率問題,而且,該比率因國際外匯市場的波動而高低浮動,導致企業實際收入也隨之波動,從而使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防備外匯風險是外貿企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外幣支出業務和外幣收入業務,即結匯業務。當外幣升值、本幣貶值時,會使實際支付的本幣貨款額增大,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額增繳,這都會帶來外貿企業凈利潤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