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元催化怎麼提煉貴金屬
將廢三元催化劑粉碎粉碎至200目以上,通過高溫焙燒去除碳和硫,再用硼氫化鈉水溶液還原。在浸出過程中加入亞氯酸鈉作為氧化劑。
通過加入質量比為2~4%的硼氫化鈉溶液煮沸,減少了粉碎、研磨、焙燒等過程中產生的廢催化劑,提高了鉑族金屬的活性。得到的還原液經過濾後與氯化鈉、亞氯酸鈉鹽酸溶液混合,混勻後轉入浸出裝置。
在85℃~90℃條件下,浸出時間至少180min,經過濾得到固體催化劑。然後加入10%HC1酸洗(80℃,20min)和水洗(80℃,20min),將洗滌液和浸出液結合,濃縮,分析。得到了濃縮浸出液,並對鉑族金屬進行了分離純化,得到了高純度的鉑族金屬。
(1)貴金屬催化co2還原擴展閱讀:
三元催化器的載體部件是一塊多孔陶瓷材料,安裝在特製的排氣管當中。稱它是載體,是因為它本身並不參加催化反應,而是在上面覆蓋著一層鉑、銠、鈀等貴重金屬。
它可以把廢氣中的HC、CO 變成水和CO2, 同時把Nox 分解成氮氣和氧氣。HC、CO 是有毒氣體,過多吸入會導致人死亡,而NOX 會直接導致光化學煙霧的發生。
B. 氧化型催化器的工作原理為什麼能轉換HC和CO反應機理是
氧化型催化器一般用在柴油機後處理上,汽油機用的是三元催化轉化器,至於柴油機為什麼不用三元催化轉化器,是因為它的使用條件是過量空氣系數大約為1,這顯然不適合柴油機。氧化型轉化器內有個小孔通道的載體,催化劑貴金屬bt等塗在小孔通道內壁,由於柴油機是富氧燃燒,所以尾氣中含有較高的氧濃度,在催化劑的作用下,HC、CO和O2反應生成H2O、CO2。這其中注意的是催化器的工作區間在260到280 度左右,正好和排氣溫度差不多。
如果覺得有什麼不懂的話可以再問,滿意的話請給分,畢竟答題不易
C. 中國科學家發現二氧化碳新型催化劑有何意義
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的封面文章,介紹了來自中國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劑可把二氧化碳這一溫室氣體高效轉化為清潔液體燃料——甲醇。該成果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研究團隊完成。
科研人員還發現,在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的反應中,兩個近鄰鉑原子的催化活性遠高於兩個孤立的鉑原子的活性之和。針對這種「1+1>2」的現象,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單中心近鄰原子協同催化」這一新概念,顛覆了人們對單原子之間互不幹擾的傳統認識。
D. 二氧化碳如何轉換成一氧化碳
高溫
E. 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可行
二氧化碳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會轉化為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本身不支持燃燒,但是會和部分活潑金屬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如鈉、鉀、鎂)生成相對應的金屬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例如:
(5)貴金屬催化co2還原擴展閱讀
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嚴重時死亡。
一氧化碳的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時的產物經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中毒機理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
小結:
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在出現的兩種情況會發生轉化最後形成為一氧化。
二氧化碳它本身就不會去支持這個燃燒發生。
一氧化碳以及這個血紅蛋白結合起來,這樣就形成一種碳氧血版紅蛋白。
F. 有誰知道三元催化器中的貴金屬含量
結構:三元催化反應器類似消聲器。它的外面用雙層不銹薄鋼板製成筒形。在雙層薄板夾層中裝有絕熱材料----石棉纖維氈。內部在網狀隔板中間裝有凈化劑。
凈化劑:凈化劑由載體和催化劑組成。載體一般由三氧化二鋁製成,其形狀有球形、多棱體形和網狀隔板等。凈化劑實際上是起催化作用的,也稱為催化劑。催化劑用的是金屬鉑、銠、鈀。將其中一種噴塗在載體上,就構成了凈化劑。
三元催化反應器的工作原理是:發動機通過排氣管排氣時,CO、HC、和NOx三種氣體通過三元催化反應器中的凈化劑時,增強了三種氣體的活性,進行氧化----還原化學反應。其中CO在高溫下氧化成無色、無毒的二氧化碳(CO2)氣體。HC化合物在高溫下氧化成水和(H2O)和CO2 。NOx還原成氨氣(N2)和(O2 )。三種有害氣體變成無害氣體,使排氣得以凈化。
凡是性能較好的三元催化器及其催化劑大多為鉑(Pt)、鈀(Pd)、銠、(Rn)等稀有金屬製成,價格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