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元貶值對中國外匯儲備的影響是什麼
一是外匯儲備資產由多個幣種構成。即使美元貶值,但歐元等其他貨幣可能升值,一定程度上會相互抵消。因此,對此問題,需要根據中國儲備貨幣籃子的構成進行具體分析。
二是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只有在兌換為人民幣時才發生實際損益。外匯儲備主要以外幣資產的形式存放,一般情況下,人民銀行不可能把外匯儲備資產大規模轉換為人民幣形態,這樣,就不會因為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導致外匯儲備發生實際的損失。
三是由於外匯儲備主要用於對外支付,外匯儲備是否發生損失要看它的實際購買力是否下降。中國外匯儲備保持穩定收益,資產收益率高於美國通貨膨脹率。並且近些年美國的CPI總體較低,中國外匯儲備資產收益率能夠保持儲備實際購買力穩定增加。
四是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遠遠小於中國金融資產的賬面盈餘。
❷ 中國的外匯儲備,除了買美國國債,還能買什麼
理論上說,除了美國國債可以買任何東西;但是,有一個風險問題、和有一個交易風險的問題,還有就是別人願不願意賣給你。1,關於風險,不可能大量投資股票、基金、高風險債券,因為這些風險高,有可能本金都無法收回;所以只能少量投資,大部分買美國國債,美國國債高安全性高,收益穩定,世界很多國家和機構都投資美國國債,交易量大,隨時都可以把美國國債拿到市場去交易,能及時變現,說白了就是你隨時想賣就能賣出去,還不會虧本賣,這就是第二,美國國債的交易風險很低。3,就是別人願不願意賣給你的問題,例如中國想投資澳大利亞的鐵礦公司,別個政府不同意,不管你做出多大的犧牲,別人不願意讓你投資;買武器,西方國家有封鎖;買土地,更不可能,你是社會主義國家;買公司,只讓你買淘汰了的公司,如悍馬。
黃金;可以買,只能靜悄悄的一點點的買;如果你大張旗鼓的買黃金,其他投資者會抬高價格,讓你拿高價位去接,或者惜售,不賣給你;等你花高價買得差不多了,其他國家和投資就會拋售,讓你手裡的黃金貶值。
中國是外貿出口以及製造大國,是靠對外貿易以及國外對中國的投資積累了大量的外匯——美元。首先,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並不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或者投資,商業銀行拿到美元後,因為老百姓存在商業銀行的是人民幣,同時國內企業主要是人民幣貸款,商業銀行的美元多了,就會拿到央行手裡去換,最好中央銀行的外匯就越來越多了。美元多了,就需要投資,進行保值增值,就去買美國國債了。
參考資料: 玉米地的老伯伯原創,拷貝請註明出處!
❸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有什麼影響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認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與進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中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取得的收益顯得頗低。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對此,央行解決方案是,加緊研究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滿足企業和個人合理的用匯要求,降低國內資金凈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所獲回報的高低。投資美國國債雖犧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夠規避風險。由於我國國內金融體系處理風險的能力較低,這里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相交換的問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且與歐元區和日元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於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不難理解了。
買與不買陷入兩難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假如繼續買入美元國債,從經濟角度上看,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為美國國債回報低,只較日債稍好;但如果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沽出的話,美元就會再進一步貶值,中國同樣損失慘重,即所謂「買又慘,不買又慘」!
由於中國購入了大量美債,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持有國債在賬面上已輸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債匯價格定會再進一步下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假如人民幣升值10%,中國政府就會承受500億美元的賬面資本損失,如果美國利率再上升2%,中國就再損失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結果總共損失八百億到1000億美元,當然以上還沒有計算美元匯價下跌而帶來的出口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可做出的選擇非常少。
不穩定的平衡
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雖然美國人每天仍能吃喝玩樂,但這樣的平衡是令人擔心的。美國的經常赤字不斷膨脹,2005年經常賬目赤字,已創紀錄升至8000億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國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億元,才能填補這個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奇妙:中日拿上數千億的真金白銀,不斷購買美元資產來資助美國利率,然後美國人將已超買的資產拿來再抵押,來買中國及日本生產的電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給一個債仔,由於借出去的錢實在太多了,於是自己每天要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拿給債仔享用,並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樂,不要有些微傷風感冒,否則便會同歸於盡!因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這個債仔的話,美國政府將在極短時間內破產,帶來的災害將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為嚴重。
❹ 為什麼中國要購買美國國債呢 巨額的外匯儲備有什麼利弊呢
為什麼中國要購買美國國債要從經濟和政治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政治:
1、美國當時經濟與軍事處於霸主地位,多國的經濟體系及軍事對美國的依附非常強,而當時中國經濟需要走出國門,需要美國默許,所以當時通過購買美國的國債來表示站隊伍。
2、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後,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就有了殺手鐧,只要中國不聽話,隨時可以蒸干中國的外匯儲備。
二、經濟角度:
1、從貨幣的流通來看,美元是世界性的通用貨幣,其流通及滲透能力不容置疑。
2、美國黃金儲備量為世界之最,而美國的企業高科技技術型企業,而美國又是世界上軍事強國,所以在貨幣的穩定性上來說,美元是當時穩定性及保值增值性最高的貨幣。
3、當時美國的國際形勢一片大好,購買美國國債能更好的抵禦外匯儲備所帶來的風險。
巨額的外匯儲備的利弊:
一、利:外匯如果升值,能更好的避免本國資本外流,舉一個例子:進口一雙球鞋需要600人民幣,但如果美元升值後需要700人民幣,如果在外匯儲備不足的情況下,本國的進口需要與國外購匯,這樣就比原先多外流了100人民幣的資本。但如果本國的美元充足,需要進口商品的公司直接與國家購匯,同樣付出的是700人民幣,但是哪100元就回到了國家的懷抱。
二、弊:大量的外匯儲備,就相當於把性命捆綁在別人身上,當別國大量印發貨幣或匯率下調的時候,無疑的就是造成國家的大量損失。
所以外匯儲備一般國家都會有專業的團隊進行計算後才定量的。
❺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多了就買美國外債
這是因為我國出口比較多,導致外匯儲備多,其中美圓又是主要儲備,不是我國要買美國國債,而是我國實行的是外匯適當管制,企業出口得到的美圓必須換成人民幣,也就是有多的儲備就會發行多的RMB,至於是否受制與人,不好說.樓主問的太模糊,具體一點比較好回答。
❻ 為什麼用人民幣買外國貨,外匯儲備就越多,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的經濟數據
外匯儲備多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主要如下方面:
1、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宏觀調控效果
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國際優惠貸款
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8、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幣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所換來得外匯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9、國內企業
出口創匯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內以發行本國貨幣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產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贏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10、匯兌損失
由於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幣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匯產生的匯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於國有獨資製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產形式。
給外匯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掠奪持匯國的財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11、本國貨幣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幣人等比的新增貨幣,從而使百姓財富蒸發。
12、本國貨幣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將本國貨幣的發行准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徵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而外匯發行國將換得的人民幣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匯的發行准備,回籠該國貨幣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匯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准備的貨幣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幣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著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
❼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大部分綁定美元,中國產品在美國賣的就便宜,還便於讓美國控制通貨膨脹,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外匯綁定美元 自二戰結束前後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取代英鎊確立了美元的經濟霸主地位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 其他國家與美元掛鉤的經濟體系 實行固定匯率制 隨著上個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各國面臨外匯的風險 而美元的抗風險能力最強 各國大多選擇美元作為自己的外匯儲備 美國直至今天依然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 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 美元也是世界安全性最強的貨幣 也就是說如果放棄美元讓泰銖或者越南盾充當國際貨幣 你敢收嗎 不怕明天就成為一張廢紙嗎??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大部分綁定美元,中國產品在美國賣的就便宜 這句話有點問題 但也不影響你理解 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主要出口國 中國外貿已經佔到GDP的一半了 美國對中國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利用自己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 向美國出口 換回美元 當然美元可不是廢紙 那可代表著國際購買力 其實大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都實行浮動匯率 而中國實行的固定匯率 就是緊盯美元 美元貶值 人民幣也貶值 美元升值 人民幣也跟著升值 這里有個購買力平價理論 其實中國是低估人民幣 實行貨幣貶值 增強出口能力 (這個也沒辦法 主要是中國消費不振 巨大的產能投資只能用於出口) 所以美國總是能消費到廉價的中國商品
控制通貨膨脹 也許不太容易理解 其實很簡單 正是因為美國廉價消費到中國商品 如果人民幣升值 那美元就相對於貶值 美元的購買力就降低 以前美國消費者一美元可以買到的牙刷 現在可能就需要兩美元 造成價格性通貨膨脹 進而傳導到其他領域造成全局性通貨膨脹 況且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投資美國國債 等於美元迴流美國 對穩定美國的物價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經濟問題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我只能給你講個大概 具體還需要你自己去學習感悟 我都快累死了 就為了賺你那十分 你如果不給我 那太對不起我了 呵呵
❽ 中國外匯儲備攀升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中國外匯儲備攀升,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積極的。因為中國所增加的外匯除了增加購買美元債券外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用途。若買歐債、日債,收益或風險均不如美債,更不要說歐債、日債的發行規模根本無法滿足中國巨大的需求量。無奈,繼續買美債,當然就會給美國經濟不斷注入資金、增加他們經濟的活力。
❾ 中國外匯儲備數目對中外的影響是什麼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國家外匯儲備的用途:第一點:以我國為例,我國採用的是強制結匯制度,就是說企業進出口的外匯都要受到外管局的管理約束。 在國際市場中,美元是主要的交易工具,黃金是各國都認可的通貨,所以一國必須保證足夠的外匯儲備,才能保證對國外的支付。 第二點:在外匯市場上,本國的匯率是受到供求影響的。 為了保持穩定,本國管理機構可以通過自己手中持有的外匯儲備,去進行干預。 例如:以當前人民幣為例,當前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從供求角度分析就是因為人民幣需求過盛,這是央行就有必要買進美元,拋出人民幣來平衡。 第三點:一個國家的償債能力,很大一部分是體現在他的經濟實力上,經濟發展是基礎。外匯儲備是最直接的保證能力的體現第四點:外匯儲備代表著我國央行的資產,外匯儲備越多,央行資產就越多。我國進行國際事務就越有經濟支持。 同時,當國際發生金融危機時,我國就越有能力去面對。例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各國紛紛宣布貨幣貶值,而我國本著一個負責任大國,宣布人民幣不貶值。這是以外匯儲備為基礎的! 外匯對外支付: 1、企業進口購匯 包括企業進口商品、對外投資等等 2、個人購匯 其實綜合起來一個主要的作用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由於我國不是實行浮動匯率,而是盯住幾個貨幣組合有限浮動。 為了保持匯率穩定,央行可能就要動用外匯儲備。 例如如果人民幣相對美元面臨貶值,證明流通中的人民幣過多而美元外幣過少,為了穩定匯率,央行就會拋出儲備的美元而買入人民幣,使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變少,恢復與美元的匯率平衡,這時外匯儲備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現在是人民幣因巨額順差面臨升值壓力,流入的美元過多,央行要麼放手讓人民幣自然升值,但太猛烈升值顯然是有負面作用的,央行只能使升值在自己的可控范圍內,為了保持匯率,相對於過多的美元就只能發行相應的人民幣來平衡,這使得流通的人民幣更加泛濫,內部又出現通貨膨脹。這是現在央行面臨的窘境,升值和通貨膨脹並存。 要解決這一問題,可能要從制度方面解決,即改變強制結匯制度,讓外匯保留在國外,阻止美元流入。 希望你能滿意!
❿ 中國外匯儲備與買美國國債什麼關系
外匯儲備的作用就是平衡國際收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可以看成這個國家政府的信用支票,對內,政府強制國民使用這種支票;對外,政府沒有強制權力,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需要做生意,A國賣了商品給B國必然要持有B國的貨幣。對於B來說持有他國貨幣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比如A通貨膨脹太厲害或者是政府倒台,為了生意能夠順利做下去A必需持有某種東西作為全球硬通貨(即在國際上都認賬,且不易貶值)因為即使自己的貨幣貶值了,沒人要了,照樣還有東西能夠償付B的債務。
持有什麼好呢?
以前是黃金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放棄金本位制度了。
美元出現了,它仰仗的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美國政府,美元相對來說穩定,有美國政府作擔保比較「值錢」,其實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你不可能持有辛巴威幣吧,對吧。
這就是外匯儲備的基本作用吧。
我國的外匯儲備好像也不止美元,好像還有歐元吧,道理和持有美元相同。
至於外匯儲備與美國國債的關系:
美元握在手的作用就是作為一種有償付能力的象徵,必須隨時保留一定量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的有點極端了),這些美元不能吃不能穿,怎麼辦?只好借給美國政府我們自己還能夠撈點利息。這就是美國國債。當然國債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美元雖然比較有信用,但是也還是會貶值,我們當時用8.26RMB買1美元,結果現在RMB值錢了(即美元不值錢了),再用美元買回RMB的時候只能夠是1美元買6.83RMB。
吃虧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過2W億了,但是其中的買美國國債的只有7、8Q億。估計其它的錢可能買歐盟國家的國債或者各種證劵之類的各種金融品了。
PS:寫完才發現沒有「懸賞分」 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