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外匯儲備連續13年世界第一,我國近年外匯儲備比重結構有哪些變化
我國的外匯儲備比重結構是屬於國家的金融機密,是不會對外公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幾乎佔到了六至七成左右,而且這個是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推算而成的。
而在我國的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比例過大其實是非常有風險的。比如匯率風險。在我國目前外匯儲備總額一超過3萬億美元,美元所佔比重當首屈一指,美元的匯率風險也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首要風險。近年來美元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遭受嚴重損失。還有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中國每年對美國證券投資了大量的資金,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風險。
2. 美元貶值,我國應如何調整外匯儲備結構
美元貶值
人民幣升值
會嚴重打擊我們的製造出口業。對於我們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是致命的!另外美國利用調節匯率等手段
每年從我國掠奪走了大量的資源
美元在貶值
他也是世界三大貨幣之一
3.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結構(各種外匯儲備所佔GDP比例、數額)再者分析一下此種結構的合理性!
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包括幣種的權重以及資產配置情況,都是國家的高級機密,怎麼可能打聽到。更談不到分析這種結構的合理性。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占很大幣種。美元資產佔比超過50%。
4.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管理面臨著什麼挑戰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並說明理由
筆者認為,應盡快對導致外匯儲備激增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改變多年來實行的出口導向和外資導向的政策,同時對現行外匯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變強制結售匯制為意願結售匯制,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並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外匯的數量。此外,應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加強外匯儲備的風險管理,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總之,只有把高企的外匯儲備規模降下來,實現外匯儲備的適度增長,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在內外均衡基礎上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5. 我國外匯的構成
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
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3外幣有價證劵,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
4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
5其他外匯資產
6. 如何優化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資產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擔任著調控宏觀經濟,維持中國金融穩定運行的重要職責,對中央銀行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的正確分析是影響經濟金融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過收集近年來中央銀行資產配置情況,以市場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平台,對央行的資產結構方面做簡要的分析,並從調整外匯儲備規模與結構配置不合理的角度對資產結構的優化提出一些建議。
7. 如何加強對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1、轉變投資方式,提高長期投資的比率。必須超越外匯儲備消極管理的版框架才能找到優化儲權備資產結構的途徑。從外匯儲備的結構來分析,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海外特別是美國的高信用等級的政府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政府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等金融資產,無論是從安全性、流動性還是從盈利性角度來講,過於集中的投資都是不適宜的。
2、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經濟競爭力,有必要從國外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關鍵能力,外匯儲備投資應該著眼於提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支持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擴大海外投資,並購國外戰略性資產。
3、建立戰略物資儲備。我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但對重要資源缺乏定價能力,這與我國自身資源相對匱乏,以及缺乏戰略物資儲備有密切關系。我國應該立足相對充足的外匯儲備,建立與我國龐大製造業相稱的戰略物資儲備,積極參與對全球市場的擴大和對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
8. 根據我國目前的國際儲備的基本情況,分析我國外匯儲備的數量管理結構和結構管理問題。
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②中國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
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
④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貨幣市場等。
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出了設計。
9. 談談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外匯儲備對於一個開放經濟體而言至關重要,是融通國際收支赤字、
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穩定、舉借和償還外債的保證等,但持有外
匯儲備是有一定的代價的,體現為用它進口資本品的投資收益率(機會成本
)、造成資源的浪費等。儲備增長過快還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使本幣產生
升值壓力,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受到限制,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產
生不利影響,等等。在國際資金流動規模日益龐大的情況下,一國如何確
定儲備的合理數量是各國積極探討的問題。同時,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帶
來的通貨膨脹壓力、貨幣升值預期、貨幣政策靈活性下降等負面影響如何
緩解,是、與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美元的不斷貶值使各國儲備資產正
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發展中國家如何對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實現
保值、增值,是貨幣當局面臨的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
筆者選擇「中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管理研究」為題,展開丫較為深入的分析
和討論。
通過本書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創新觀點: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
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
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
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
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
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
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
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
,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
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
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
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
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
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
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
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
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
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
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
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
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
出了設計。
【本書目錄】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研究現狀
1.2.2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1.3 結構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
2.1 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
2.1.1 亞洲國家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
2.1.2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軌跡
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2.2.1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的提出
2.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3 中國外匯儲備的需求研究
3.1 中國外匯儲備的近期需求
3.2 中國外匯儲備的遠期需求
3.2.1 傳統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3.2.2 用卡爾標和范的定性分析法分析影響中國外匯儲備需求的因素
3.3 外匯儲備干預匯市、防範危機的功效分析
3.3.1 投機沖擊時外匯儲備的供求分析
3.3.2 外匯儲備在貨幣危機中的作用分析
3.3.3 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東亞金融危機中外匯儲備作用的實證分析
4 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負面影響分析
4.1 形成通貨膨脹壓力
4.1.1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4.1.2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理論分析
4.1.3 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4.2 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助長國際投機資本流入
4.2.1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表現
4.2.2 外匯儲備增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分析
4.2.3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危害
4.3 降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靈活性,制約宏觀金融調控效果
4.4 改變貨幣供給渠道,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4.4.1 使內、外資企業在人民幣資金分配上形成不平衡局面
4.4.2 形成對外資企業的嚴重依賴
4.4.3 加工貿易模式有可能使我國進入「貧困化增長」
4.4.4 政策建議
4.5 使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增加
4.5.1 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
4.5.2 外匯儲備面臨的匯率風險
5 降低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5.1 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
5.1.1 加快完善外匯市場
5.1.2 改革強制結售匯制度,逐步實行意願結售匯
5.2 加強對資本項目的監管
5.2.1 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
5.2.2 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
5.2.3 加強對外債的監管
5.3 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
5.3.1 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不合理性
5.3.2 積極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5.4 其他沖銷措施
5.4.1 政府存款轉移
5.4.2 適當放鬆證券投資
5.4.3 徵收資本進口稅
6 加強對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
6.1 東亞各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比較
6.1.1 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2 韓國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3 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4 中國香港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5 東亞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異同及對中國的啟示
6.2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6.2.1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6.2.2 中央匯金公司面臨的新問題及在金融國有資產管理上的角色定位
6.3 改革現有的儲備經營管理體系
6.3.1 建立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授權體系
6.3.2 加快外匯儲備立法
6.4 提高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效率
6.4.1 完善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6.4.2 明確外匯儲備的投資策略
6.4.3 拓寬外匯儲備的運用范圍
7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恩 好好 研究 ~ 加油哦 分 頂頂頂頂頂
10. 我國如何管理巨額外匯儲備
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
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
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
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
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
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
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
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
,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
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
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
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
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
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
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
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
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
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
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
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
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
出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