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豆油期貨技術分析大師博客誰的好
這個沒有絕對性的,你可以多看看水分析的准確後期重點關注就是了。
㈡ 豆油期貨國內外發展歷史重大事件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經國務院批准並由中國證監會監督管理的四家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
㈢ 豆油期貨的豆油簡介
烹飪用油 。烹飪用油是豆油消費的主要方式。從世界上看,豆油用於烹飪的消費量約占豆油總消費的70%。從國內看,烹飪用豆油消費約占豆油消費量的78%,約占所有油類消費的35%左右,它和菜籽油一起成為我國烹飪的兩大主要用油,但是因天氣炎熱造成大豆產量降低從而造成豆油價格上漲。
食品加工。豆油除了直接食用外,還可以用於食品加工。豆油可以用來製作多種食用油,如涼拌油、煎炸油、起酥油、人造奶油等。此外,豆油還被用於製造蛋黃醬等食品。我國食品加工用油量約占豆油總消費量的12%左右。由於餐飲習慣的不同,西方國家的這一比例要高於中國,如美國食品加工用油量約占國內豆油總消費的25%以上。 大豆原油
豆油是大豆加工的油脂產品的總稱,豆油按其加工程度可分為大豆原油和成品大豆油。在我國,大豆原油(也稱毛油)主要為工廠的中間產品,目前我國進口大豆油也全部是大豆原油。由於大豆原油具有貿易量大、品質均一、容易儲存、與國際現貨和期貨市場接軌等優勢,所以是比較適合進行期貨交易的品種。 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交割質量標准
豆油期貨交割質量標准以我國豆油國標為藍本,項目設置、數值選取基本一致,同時對與現貨市場發展情況不相符的個別指標及取值進行了微調。如增加了國標中沒有但現貨企業普遍使用的含磷量指標,並設計含磷量≤200mg/kg,將酸值由國標中的≤4.0mg KOH/g調整為≤3.0mg KOH/g。這樣,國產大豆原油基本能夠達到該交割標准;進口豆油在溶劑殘留量等指標上有可能不達標。但是,經過簡單加工,進口豆油完全可以滿足期貨交割質量標准。同時為簡化合約,豆油期貨不設等級升貼水。 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按照豆油生產、流通的格局,豆油合約交割地設立於張家港上海、天津和連雲港日照地區,其中連雲港日照地區的交割庫為非基準交割庫,可以貼水50元/噸進行交割。張家港上海以及日照地區也是黃大豆2號合約、豆粕合約的交割地,這樣的交割地點設置有利於黃大豆2號、豆粕和豆油合約間的套利交易和保值操作。 10噸/手
現貨市場上豆油運輸使用的罐車最小載重一般是10噸,大商所的大豆、豆粕合約的交易單位都是10噸/手。為了和現貨市場接軌、方便跨品種套利交易,豆油合約的交易單位定為10噸/手。 2元/噸
最小變動價位是期貨合約價格變動的最小單位。大商所從提高市場運行效率、與CBOT豆油合約接軌等角度出發,確定豆油合約的最小變動價位為2元/噸。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5%
在豆油現貨市場中,日價格變動在4%以上的概率不足2%,同時考慮到豆油期貨與大豆和豆粕期貨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將豆油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確定為4%。 合約價值的7%
為使最低交易保證金與漲跌停板相協調,大商所將豆油合約的最低保證金確定為5%,同時該規定與現有大豆和豆粕品種也保持一致。 1、3、5、7、8、9、11、12月
綜合豆油消費、生產和進口的季節性特點和與豆油、豆粕的套利關系,豆油的交割月份設計為1、3、5、7、8、9、11、12月。與豆粕期貨合約交割月份一致,與CBOT豆油合約相比,大商所豆油合約少了10月合約、多了11月合約,這樣的設計有利於跨品種和跨市場交易。 合約月份第十個交易日
最後交易日與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和豆粕期貨合約保持一致。 最後交易日後第三個交易日
最後交割日的規定與黃大豆2號合約相一致。 實物交割
豆油的交割方式與豆粕合約保持一致,採用期轉現和滾動交割等方式,廠庫倉單和倉庫倉單相結合的倉單流轉方式,方便投資和保值。
㈣ 豆油期貨的合約
交易品種 大豆原油 交易單位 10 噸/手 報價單位 元(人民幣)/噸 最小變動價位 2 元/噸 漲跌停板幅度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 合約月份 1,3,5,7,8,9,11,12月 交易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 最後交易日 合約月份第10個交易日 最後交割日 最後交易日後第3個交易日 交割等級 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交割質量標准 交割地點 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最低交易保證金 合約價值的5%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 交易代碼 Y 上市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
㈤ 哪裡有比較全面的期貨品種研究分析框架教學
我也在找這樣的平台,但是市場上好像目前還沒有,最近在看一個「期望財經」公眾號,他上面已經整理了一些。跟工作人員聊了一下,他們目前在收集整理,推薦關注,可以收到及時信息。
㈥ 豆油期貨的介紹
豆油期貨是2006年獲批的第二個商品期貨品種,於2006年1月9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其主要用於烹飪、食品、工業及醫葯。
㈦ 豆油期貨的國際供求
根據美國農業部2012年2月8日公布的全球油籽供求預測,全球12/13年度油籽產量預測為4.669億噸,較上月預測增加110萬噸。全球大豆產量預計2.695億噸,略微上調10萬噸,其中巴西大豆產量上調量略超過阿根廷產量下調量。
因巴西中西部適宜的氣候,預測巴西大豆產量增加100萬噸至紀錄水平8350萬噸。由於近幾周持續乾旱,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300萬噸,較上月預測減少近100萬噸。
預計美國12/13年大豆壓榨量上調1000萬蒲式耳,達到16.15億蒲式耳。由於大豆壓榨量上升,豆油產量上調,大豆期末庫存預計為1.25億蒲式耳,下調1000萬蒲式耳。
由於銷售好於預期,美國豆油出口量較上月上調1.5億磅,預計美國12/13年度豆油出口量為23億磅。用於甲基脂的豆油消費量沒有變化,盡管市場年度第一季度用量相對較低,未來幾個月使用量會擴大。美國豆油期末庫存上調1.25億磅,預計為16.65億磅。
下面圖表是USDA2007-2012年度全球豆油供需報告圖表(單位:百萬噸)。從圖表中可以看到,豆油產量與消費量自2008年以來一直在上升,豆油產量與消費量大致相同,但全球豆油總供給超過消費量。預計12/13年度全球豆油產量為4341萬噸,較上月預測下調1萬噸。預計消費量為4362萬噸,較上月預測下調5萬噸。預計期末庫存為332萬噸,較上月預測上調6萬噸。上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庫存382萬噸,是近五年最高的,預計全球豆油供給超過需求。
㈧ 豆油期貨
一般都是看主力合約,什麼是主力合約,就看那個持倉量最大就是。因為主力合約做的人多,活躍。非主力合約比如只有1-2個人在做,那K線就不會動了,就沒意思了。主力和非主力,其實就是活躍程度不同而已。
豆油現在1109 和1201都可以做,1109慢慢就會轉到1201主力合約了。個人偏好不同,我喜歡提前做新主力合約。
㈨ 豆油期貨的市場
豆油的供給與需求 2004年世界豆油產量與棕櫚油的產量相當,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兩位。豆油貿易量佔世界植物油總貿易量的23% ,居各類植物油的第二位。
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產國,2004/05年度四個主產國的產量佔到世界總量的91%,從歷史統計數據看,大豆主產國就是豆油的主要生產國,2004/05年度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的豆油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7%、17%、16%、17%,四國產量之和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77% 。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產量也比較高,佔世界總產量的8%。
世界豆油產量呈逐年遞增的態勢,2004/05年度與1993/94年度相比,產量增加了79%。在世界四大豆油主產國中,美國始終占據著第一的位置,但其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已經由1993/94年度的35%下降至2004/05年度的27%;巴西豆油產量在1993/94年度至2004/05年度間增長了59%,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保持在17%左右;在此期間,中國豆油產量增長了397%,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由1993/94年度的6%增長至17%,2010年已經超過阿根廷成為第三大豆油生產國。
在世界豆油總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世界豆油貿易量也不斷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達到933萬噸,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佔世界豆油出口總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日益鞏固;巴西和美國的出口量也較大,2004/05年度上述兩國豆油出口量佔世界豆油出口總量的25%和7%。
從2004年至今,世界豆油進口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進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變化最明顯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進口量為2.9萬噸,2001/02年度則達到135.8萬噸,佔世界總進口量的19%。中國也是重要的豆油進口國,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以外,中國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間的豆油進口量均佔世界豆油進口總量的10%以上,2003/04年度中國豆油進口增加迅猛,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從2004年至2010年之間,世界豆油的消費量一直保持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世界產銷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費量突破了2000萬噸之後,2004/05年度豆油消費量提高至3193萬噸。歐盟、美國、中國是豆油消費量增加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豆油消費的明顯特點是:主要的生產大國阿根廷消費量一直較低;中國是豆油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增長了327%,消費量增加了552萬噸。
從豆油消費的區域特點來看,主要的消費大國是美國、中國、巴西和歐盟。另外,日本、孟加拉國、墨西哥、伊朗的豆油消費量也較高。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的消費量都比較小。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國家,歷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國仍然是世界豆油生產和消費大國,2004/05年度豆油產量為577萬噸,消費量為785萬噸。2010年至2013年間,豆油市場比較活躍,市場價格變動較為劇烈。
我國是世界四大豆油生產國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豆油產量增長很快,從不足100萬噸上升到2004年的577萬噸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國植物油消費快速增長的時期,產銷出現缺口,必須依靠進口來緩解國內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國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購價格,從而刺激了大豆生產和豆油加工業的發展。1993年油料市場放開後,大豆加工廠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國內豆油產量提高到80-100萬噸。隨著進口大豆數量的增加,我國可供榨油的大豆數量明顯提高,豆油產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達到577萬噸。
我國豆油的生產分布面較廣,在上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內,我國豆油生產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等大豆主產區。2004年以後的五年中,南方沿海地區興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廠,它們大多使用進口大豆進行加工,其中江蘇、山東、遼寧、廣東等四省區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區域。
我國大豆的人均產量較低,豆油一直存在供給缺口。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豆油進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經超過100萬噸,而後逐漸穩定,2003/04年度,進口量近300萬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幾年,年均出口在5萬噸左右。
從豆油進口的主要國家來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國豆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國。近幾年,我國豆油進口量90%以上來自這兩個國家,而美國對我國豆油進口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豆油的銷售輻射范圍主要受到費用的制約,其中運輸成本是影響銷售費用的重要因素。2000年來隨著鐵路運輸費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銷售區域和輻射范圍正呈現著穩步擴大的趨勢。
由於銷售價格越來越透明,中間經銷商的利潤越來越低,原有的貿易公司正逐漸淡出豆油的流通環節,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廠直接將豆油送達終端銷售商或用戶手中。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豆油消費量只有100萬噸,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豆油消費增長很快,十多年來增長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經達到700多萬噸,豆油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植物油品種。
㈩ 豆油期貨的宏觀經濟
美聯儲(FED)1月30日公布了2013年首次利率決議及政策聲明,為促進經濟更強勁復甦,並幫助確保隨著時間的推移通脹達到與目標最一致的水準,委員會將繼續以每月400億美元的進度購買機構抵押支持證券(MBS),以及以每月450億美元的進度購買較長期國債。
委員會維持把所持機構債和機構MBS回籠本金再投資到機構MBS的現有政策,以及通過標購繼續延長所持國債年期。上述措施,應會對較長期利率構成下壓,支持抵押貸款市場,並扶助更廣泛金融市場環境更為寬松。委員會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在0-0.25%的區間不變,2010年預計只要失業率仍在6.5%之上,通脹一兩年內不超過2.5%以及較長期通脹預期仍良好受控,這一水平將是合適的。
為決定維持高度寬松貨幣政策多久,委員會還將考慮其他信息,包括其他就業市場狀況數據、通脹壓力指標和通脹預期,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讀數。在委員會決定開始撤出寬松政策時,將採取符合就業最大化和通脹2%較長期目標的均衡措施。
美國國會眾議院1月23日以285票對144通過了此前由共和黨方面提出的臨時性債務上限提高方案,從而使美國聯邦政府在2010年5月19日之前繼續進行必要的舉債活動,以防發生債務違約。白宮方面對此表示認可和歡迎,稱這使得美國暫時遠離了債務違約的風險。
美國2012年一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長2%,二季度實際環比增長1.3%,三季度實際環比上升3.1%。美國商務部1月30日公布初步數據顯示,美國2012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年化環比下降0.1%,為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萎縮,遠遜於預期的增長1.2%。2012年GDP同比增長2.2%。
歐元區自2011年1季度以來GDP增速一直在下滑,2012年第二季度開始負增長,第三季度下降減緩,同比增長-0.8。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回落到較低水平,2012年11月、12月和2013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分別同比上漲2.2%、2.2%、2.0%,歐洲經濟有趨於穩定跡象。歐元區1月經濟景氣指數繼續回升,已連續三個月回升,消費者信心指數繼續回升,已連續四個月回升。1月10日,歐洲央行決定維持指標再融資利率在0.75%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隨後發表講話,指出歐元區經濟的弱勢將持續至2013年,但歐元區經濟將在2013年逐步好轉,歐洲央行主要職責是維持物價穩定,而非充分就業。歐洲央行副行長康斯坦西奧2月14日表示,歐洲央行購債計劃-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已經使得歐元區金融市場的信心得到明顯改善,但形勢依然較脆弱,若有需要,可隨時啟動。歐洲央行在技術上已經做好了將支付給銀行的存款利率下調至零以下的准備。歐洲央行還沒有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1月29日,日本政府內閣批准了92.6萬億日元(1.02萬億美元)的2013財年預算草案,這也創下了日本財政預算的記錄最高水平。根據該預算案,在92.6萬億日元的預算中,有43.1萬億將來自於稅收,另外42.9萬億將來自於發債。日本央行2月14日宣布,決定維持0-0.1%的隔夜拆款利率不變,並暫不擴大資產購買和貸款計劃。該央行在宣布政策決定的聲明中稱,日本經濟似乎正在觸底反彈,預計日本經濟暫時將趨於平穩,然後恢復溫和復甦。日本央行審議委員宮尾龍藏建議保持零利率直至有望實現2%的通脹率,但他的提議以8比1的投票結果被否決。日本央行還稱,將實施貨幣寬松政策以盡早實現通脹目標;將通過盡可能長時間維持實質零利率及資產購買,大力放寬政策。
上述國際三大經濟體繼續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其它經濟體也都不同程度採取寬松貨幣政策。
國際寬松政策持續擴張以及經濟好轉,將支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