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匯賬及匯兌損益的如何處理的會計分錄
1、6月26日,美元賬戶收到資本金25萬美元(當日匯率為1:6.1538)
借:銀行存款--資本金戶--美元
$250000
¥1538450
貸:實收資本---外方資本
¥1538450
2、6月30日,銀行扣除美元賬戶4月份5月份小額賬戶管理費20美元(當日匯率為1:6.1528)
借:財務費用--銀行手續費
¥123.06
貸:銀行存款---美元
$20
¥123.06
月末調整匯兌損益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250
貸:銀行存款---美元
¥250
3、7月11日,美元賬戶收到資本金80萬美元(當日匯率為1:6.1469)
借:銀行存款--資本金戶--美元
$800000
¥4917520
貸:實收資本---外方資本
¥4917520
4、7月15日,銀行結匯5萬美元,即時匯率為1:6.1992,結匯後的309960元入人民幣賬戶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309960
貸:銀行存款---美元
$50000
¥309960
5、7月15日,銀行結匯89554.71美元,即時匯率:1:6.1954,結匯後的554827.25元入人民幣賬戶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554827.25
貸:銀行存款---美元
$89554.71
¥554827.25
6、7月30日,假如當日匯率為1:6.1325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7626.60
貸:銀行存款---美元
¥7626.60
如果真是你們公司的業務,第一兩筆結匯少給了一個條件,當日外匯中間價;現在還沒到7月30日,你估計的匯率?
2. 匯兌損益的會計處理方法
首先,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在外幣核算時,可以用交易日的即期匯率,也可以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就是說,不一定是非得用當月第一天的匯率。
其次,期末計算匯兌差額時,用期末的即期匯率。
舉個簡單例子:
1月3日銷售貨物,應收10000美元,當日匯率7.6;1月31日匯率為7.7;2月10日收回貨款,當日匯率為7.5。
1、銷售時(不考慮相關稅費):
借:應收賬款 76000(10000×7.6)
貸:主營業務收入 76000
2、月末調整:
借:應收賬款 1000(10000×7.7-76000)
貸: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000
3、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戶美元 75000(10000×7.5)
財務費用 2000(76000+1000-75000)
貸:應收賬款 77000
3. 匯兌損益的賬務處理
一、採用統賬制核算的,各外幣貨幣性項目的外幣期(月)末余額,應當按照期(月)末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按照期(月)末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原賬面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
1、如為匯兌收益,
借:有關科目,
貸:本科目;
2、如為匯兌損失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借:本科目,
貸:有關科目;
二、採用分賬制核算的,期(月)末將所有以外幣表示的「貨幣兌換」科目余額按期(月)末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折算後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貨幣兌換——記賬本位幣」科目余額進行比較。
1、貸方差額
借:「貨幣兌換——記賬本位幣」科目,
貸:「匯兌損益」科目;
2、借方差額
借記:有關科目,
貸記:本科目;
三、本科目核算企業(金融)發生的外幣交易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損益。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3)外匯匯兌損益的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
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參考資料
網路-匯兌損益
4. 匯兌損益的會計處理
兌損益正常來說應該每個季度處理一次,但是現在的匯率變動比較快,所以如果外幣業務較多的企業,通常是一個月處理一次。
每個月的月初第一天的匯率為當月做帳時用的匯率,在下個月的第一天會有一個新的匯率,這時需要把帳面的外幣折算人民幣的金額按照新的匯率進行計算,並調整帳面數字,調整數字時產生的差異就是匯兌損益。另外一種情況則是將外幣與人民幣相互兌換時,由於銀行採用的價格和帳面上的匯率不一致,產生的差價就是匯兌損益。
具體的帳務處理方式如下
結匯時(外幣兌換人民幣)
借 銀行存款(人民幣,實得數字)
借 財務費用(借貸方得差額,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
貸 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帳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購匯時
借 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帳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借 財務費用(借貸方差額,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
貸 銀行存款(人民幣,實際支付數字)
每月月末調整匯率時,若月初匯率低於上期匯率
借 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貸 銀行存款(外幣)
借 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貸 應收帳款(外幣)
借 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貸 預付帳款(外幣)
借 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貸 應付帳款(外幣)
借 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貸 預收帳款(外幣)
5. 外貿企業匯兌損益和收入確定時怎麼做賬務處理
8月份確認主營業務收入時侯: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售收入應按月初的匯率入帳,因此如果月初的匯率如果與預收帳款的匯率有變動則需要調整匯兌損益。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
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
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5)外匯匯兌損益的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不同性質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不同的會計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上的不同內容。
對於交易損益來說,由於它是隨著外幣業務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外幣業務由通常對應著一定的貨幣兌換行為,所以交易損益會真正發生,即交易損益的產生會最終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損益應當計入企業的損益表,影響企業的應稅收益。
對於換算損益來說,它只是換算外幣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匯率不一致而產生的一個差額數字,它是永遠不會真正產生的,即換算損益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換算損益不應當計入公司的損益表而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它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換算損益」進行反映。
從處理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會計報表,進行立即認定,一種是根據各種不同的規則進行遞延處理。
對於「已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清算當期的損益表,影響當期的損益;而「未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項目,則應遞延至其發生,即遞延至交易實際清算時,再列入損益表。
總之,對於交易損益而言,只有當其實際發生時,才會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應當計入損益表。此外,某些與取得長期資產或產生長期負債有關的匯兌損益,如果數額較大,則應當在長期資產的使用期或長期債務的有效期內進行攤銷。
換算損益由於不涉及不同的會計期間,所以不存在遞延與否的問題。匯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6. 「匯兌損益」科目在會計分錄裡面怎麼處理
問的有點抽象了,
如果是做分錄,那有很多種情況,但顧名思義就是由於匯兌變動造成的差異。比如以前月份掛的「應付外匯賬款」,現在確實要付匯,肯定會造成匯兌損益。
如果放到損益表裡看,它是放在財務費用里來列支的,一般的,財務費用=利息+銀行手續費+匯兌損益
7. 匯兌損益如何做會計分錄
1)收匯的時候做賬;借:銀行存款(外幣)
貸:應收/
2)結匯的時候已經做了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貸:銀行存款(外幣)了
3)這個時候外幣金額已經跟銀行的賬單上一致了
4)不同的只是在你收匯的時候的匯率和你結匯的匯率不同,換成的人民幣也不同,所以調整的是借:財務費用
8. 匯兌損益分錄怎麼做
一,外幣兌換人民幣結匯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實得數字)
財務費用(借貸方得差額,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
貸: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賬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二,購匯時
借: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賬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財務費用(借貸方差額,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實際支付數字)
處理匯兌損益需要先確定兌換的比例,是按月初的銀行匯率還是按業務發生時的匯率,這匯率一經過確認就不得改變。業務發生的時候按會計確定的匯率來計算,結果與實際匯率的差額計到財務費用 。
拓展資料:
一,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二,企業經營期間正常發生的匯兌損益,根據產生的業務,一般可劃分為四種:
1、交易損益: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2、兌換損益: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一種外幣與另一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3、調整損益: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4、換算損益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 "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9. 外幣匯兌損益會計處理是什麼
採用統賬制核算,各外幣貨幣性項目的外幣期(月)末余額,應當按照期(月)末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按照期(月)末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原賬面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如為匯兌收益,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如為匯兌損失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匯兌損益定義: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分類:
按業務歸屬劃分
企業經營期間正常發生的匯兌損益,根據產生的業務,一般,可劃分為四種:
1、交易損益
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2、兌換損益
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一種外幣與另一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3、調整損益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4、換算損益
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外幣匯兌損益會計處理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