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師的問題:從供求存3方面分析我國大豆的期貨走勢.
自2002年我國在東北實施大豆振興計劃以來,我國大豆品質有所提高,產量、播種面積也連年增長,2004年產量達到2400萬噸。今年以來,由於政府加大蕙農政策以及東北四月底五月初的陰雨天氣,黃淮和東北地區大豆播種面積出現下降,據市場預測,今年我國大豆總播種面積為950萬公頃,同比下降0.93%。大豆總產量預計為1680萬噸,同比減少3.47%。其中,黑龍江省2005年大豆種植為7033萬畝,比去年同期減少403萬畝,減幅5.42 %。另通過對東北地區的調查,本年度農資價格大幅上漲,如果再考慮到農民生產的間接成本,初步估算今年黑龍江省東部地區農民的售豆底線價格將在2400元/噸左右,因此當前收購價格深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進口大豆數量達到187萬噸,較上年同期提高29.3%。2005年1至9月份進口大豆1953萬噸,同比提高39.9%;8月份大豆出口量為1.3萬噸,同比降低15.3%,2005年1至8月份出口大豆29萬噸,同比提高20.1%。另據對海關數據的統計,2004/05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為2580萬噸,這要高於美國農業部當前預測的2500萬噸,也遠遠高於上年度的進口量1693萬噸。由於人民幣升值,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顯著增強,在進出口政策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大豆進口數量會進一步增加,打壓豆價走高。以目前形勢來看,人民幣有進一步升值的可能。
據國內相關機構統計,每年我國國產大豆中約有50%用於食用。如果我們以05年國產大豆1700萬噸的產量計算,扣除種用、消耗和出口部分後,國產油用大豆的供應量預計在750萬噸左右。另外美農業部10月報告顯示,04/05年度我國大豆產量為1740萬噸,2005/06年度我國大豆產量為1700萬噸,但大豆需求量預計為4475萬噸,同時我國豆油消費量為855萬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豆油消費國,本年度我國大豆供需形勢將總體緊張。
在8月份以來,邦基、嘉吉、新加坡豐益集團等國際資金均表示計劃進入我國大豆壓榨行業。據路透社報道,大連華農集團公司和中盛糧油工業控股公司已經在和國外投資者進行合作談判。與此同時,以黑龍江九三油脂為首的國內壓榨企業也紛紛擴大壓榨規模,行業面臨 優化重組。外資的進入也將進一步擴大大豆進口量,同時也將擴大市場需求。
所以我國的大豆的其貨價格總體上有走高的趨勢。
Ⅱ 急急急!!!大豆期貨宏觀分析 ,請按以下要求回答。答得好繼續高分追加。非常感謝。
據了解,新作物年度伊始,東北大豆現貨市場就出現了農戶惜售、貿易商觀望的現象。今年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農戶對後市價格比較看好。而由於進口大豆價格低迷,貿易商在東北高價采購油用大豆的積極性也不高,前期的需求方主要是山東、貴州等地的食用大豆廠家。「在部分食用大豆需求商集體入市采購之後,近期東北大豆交投陷入對峙狀態,因為價格出現了下跌。」銀河期貨王立國認為,近期大豆市場成交萎縮主要和現貨價格回落有關。哈爾濱周邊油廠主要報價區間在2.02—2.03元/斤,但日收購量並不大,油廠仍以消耗前期庫存為主。
昨日,黑龍江大豆主產區黑河地區遜克縣油用大豆市場價格在1.90元/斤左右,較前期的1.95—1.98元/斤下跌5—8分。這種價格下,當地農戶基本上已經不再出售大豆,而貿易商和油廠也處於觀望狀態,市場購銷完全停滯。
基本面利好因素:
1. 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ETF)--SPDR Gold Trust截至11月1日的黃金持倉量維持在1,243.55噸的水平。
2.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亦表示,仍無法考慮增加對EFSF的投資,因缺乏細節,現在就開始討論進一步購買EFSF債券過於倉促。
3. 美聯儲(FED)主席(Ben Bernanke)表示,美聯儲密切關注歐洲情勢發展,且一旦美國經濟狀況轉壞,聯儲可能採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增長。
基本面利空因素:
1. 自動數據處理公司(ADP)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ADP就業人數增加11.0萬人,預期為增加10.1萬人;前值向上修正為增加11.6萬人,初值增加9.1萬人。
Ⅲ 大豆期貨投資分析報告
有啥好些的,大豆中國又沒定價權,美國想整你就把期貨價格拉高然後再套你一把,讓你欲哭無淚,哎
Ⅳ 大豆期貨量價分析
大豆期貨兩下分析的話,你可以從他的成交量上得出結論,成交量越大的話,他的兩句越大。
Ⅳ 中國對大豆,和豆油期貨有哪些宏觀經濟政策
大豆、豆油,不論是現貨、期貨,都已經放開或市場化了,國家不參與具體經營。宏觀上最多是關心長期價格走勢與進口總量的變化。
Ⅵ 大豆期貨的宏觀狀況
美聯儲(FED)1月30日公布了2013年首次利率決議及政策聲明,為促進經濟更強勁復甦,並幫助確保隨著時間的推移通脹達到與目標最一致的水準,委員會將繼續以每月400億美元的進度購買機構抵押支持證券(MBS),以及以每月450億美元的進度購買較長期國債。委員會維持把所持機構債和機構MBS回籠本金再投資到機構MBS的現有政策,以及通過標購繼續延長所持國債年期。上述措施,應會對較長期利率構成下壓,支持抵押貸款市場,並扶助更廣泛金融市場環境更為寬松。委員會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在0-0.25%的區間不變,且目前預計只要失業率仍在6.5%之上,通脹一兩年內不超過2.5%以及較長期通脹預期仍良好受控,這一水平將是合適的。為決定維持高度寬松貨幣政策多久,委員會還將考慮其他信息,包括其他就業市場狀況數據、通脹壓力指標和通脹預期,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讀數。在委員會決定開始撤出寬松政策時,將採取符合就業最大化和通脹2%較長期目標的均衡措施。
美國國會眾議院1月23日以285票對144通過了此前由共和黨方面提出的臨時性債務上限提高方案,從而使美國聯邦政府在今年5月19日之前繼續進行必要的舉債活動,以防發生債務違約。白宮方面對此表示認可和歡迎,稱這使得美國暫時遠離了債務違約的風險。
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2日簽署了名為《2012年美國納稅人減稅法案》的財政懸崖議案,這項法案將解決或者推遲大部分的財政懸崖。根據協議,美國將在2013年向年收入45萬美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增稅,並把將在2013年年初啟動的約1100億美元政府開支削減計劃延後兩月再執行。該法案對提高美國財政可持續性和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是有利的。
美國2012年一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長2%,二季度實際環比增長1.3%,三季度實際環比上升3.1%。美國商務部1月30日公布初步數據顯示,美國2012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年化環比下降0.1%,為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萎縮,遠遜於預期的增長1.2%。2012年GDP同比增長2.2%。
美國製造業活動狀況在今年1月份大幅走強,ISM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創出了自2012年4月份以來的9個月新高。顯示在美國政界於年初順利化解了「財政懸崖」危機之後,製造業的經營環境已經出現了明顯好轉。1月份的ISM製造業PMI指數為53.1,相比去年12月份的50.2大幅走高,同時也大大高於各界投資者所預期的50.6。此前在去年年底之際,ISM製造業指數曾一度走低,並在11月份是陷入50以下的萎縮區間,美國2012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年化環比下降0.1%,一方面是受到了颶風「桑迪」帶來的惡劣氣候狀況沖擊,一方面也是因為受到了美國「財政懸崖」危機打擊投資者信心的影響。
2012年10月CPI同比上升2.2%,11月CPI同比上升1.8%,12月CPI同比上升1.7%。2013年1月4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5.5萬人,預期增加15.0萬人;11月修正為增加16.1萬人,初值為增加14.6萬人。美國12月失業率為7.8%,預期為7.7%;前值修正為7.8%,初值為7.7%。美國經濟穩定增長,通脹水平仍然較低。在失業率未降到6.5%,同時通脹率低於2.5%情況下,美聯儲會維持目前寬松貨幣政策。
歐元區自2011年1季度以來GDP增速一直在下滑,2012年第二季度開始負增長,第三季度下降減緩,同比增長-0.8。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回落到較低水平,2012年10月、11月和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分別同比上漲2.5%、2.2%、2.2%,歐洲經濟有趨於穩定跡象。歐元區1月經濟景氣指數繼續回升,已連續三個月回升,消費者信心指數繼續回升,已連續兩個月回升。1月10日,歐洲央行決定維持指標再融資利率在0.75%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隨後發表講話,指出歐元區經濟的弱勢將持續至2013年,但歐元區經濟將在2013年逐步好轉,歐洲央行主要職責是維持物價穩定,而非充分就業。歐洲央行沒有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1月29日,日本政府內閣批准了92.6萬億日元(1.02萬億美元)的2013財年預算草案,這也創下了日本財政預算的記錄最高水平。根據該預算案,在92.6萬億日元的預算中,有43.1萬億將來自於稅收,另外42.9萬億將來自於發債。1月22日在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結束後,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以7票對2票通過了2%的通脹率目標,取代了目前1%的目標。日本央行在會後發表的聲明中稱,央行將實施貨幣寬松政策,以盡早實現上述通脹率目標;但同時警告,貨幣政策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對經濟產生影響。日本央行還決定實施「開放式」的貨幣寬松政策,承諾在其認為必要的情況下持續購買金融資產並維持實際上的零利率政策,以實現2%的通脹率目標。該行的資產購買計劃原定於今年年底到期,規模為101萬億日圓。日本央行預計新計劃意味著將在2014年把資產購買規模擴大10萬億日圓。
上述國際三大經濟體繼續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其它經濟體也都不同程度採取寬松貨幣政策。
隨著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回落到2%左右,中國GDP2012年三季度同比增長回落至7.4%,中國經濟政策更重視穩增長.繼2012年10月PMI數據回到榮枯線之上,11月為50.6%,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12月份為50.6%,與上月持平。2012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9%,說明中國經濟增速已經企穩回升。2013年1月,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位於臨界點以上。
國際寬松政策持續擴張以及經濟好轉,將支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Ⅶ 大豆期貨行情怎麼看
交易商獲利了結,CBOT大豆期貨2日收跌。
5月大豆收盤1462.25美分,跌22.25美分,高專點1522美分,低點1506美分。屬
11月大豆收盤1198美分,跌9.25美分,高點1307美分,低點1288美分。
交易商預計,如果天氣狀況良好,大豆單產或將達到44蒲式耳/英畝,去年43.3蒲式耳/英畝,期末庫存預計近3.3萬蒲式耳,庫存使用比9.9%。如果單產創歷史紀錄,達到44.7蒲式耳/英畝,期末庫存預計近3.87億蒲式耳,如果單產和去年持平,期末庫存仍將漲至2.74億蒲式耳。
交易商預計周大豆出口銷售量舊作近10萬噸,新作45萬噸。豆粕出口銷售量預計近15萬噸。
5月豆粕收盤476.5美元/短噸,跌6.2美元,高點456.7美元,低點449.3美元。
5月豆油收盤40.85美分/磅,跌0.55美分,高點48.5美分,低點47.8美分。
Ⅷ 急!!大豆期貨基本面分析(近期),哪位好心人給做一份
基本面是從商品的實際供給和需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這一角度來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注重研究國家的有關政治、經濟、金融政策、法律、法規的實施及商品的生產量、消費量、進出口量、庫存量等因素對商品供求狀況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程度。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期貨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1)供求關系。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在商品現貨交易的基礎發展起來的,商品的期貨價格是對商品供求關系的預期反映,因此,商品期貨價格變化受商品的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商品供大於求時,其相應的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所以應關注所交易相關商品的結轉庫存量、產量、產情報告、氣候、經濟狀況、其它如替代品的供求狀況、全球性競爭因素等。
(2)經濟周期。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季節性因素。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4)金融市場變動因素。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率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與商品期貨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5)政府政策。各國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6)政治因素。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7)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8)心理因素。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俗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明顯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明顯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市場大戶與莊家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買進或拋售,謀取投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