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中國那麼多外匯不大量花掉呢留一些就可以啦
呵呵~咱們外匯儲備多,說明國力了。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當然 有利有弊嘛!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呵呵~所以不能大量花掉~
❷ 既然擔心外匯流失,為什麼不將人民幣一次貶值到位
貨幣是一種等價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既然是商品,那肯定有其價值。早期的貨幣是天然的黃金,其價值為稀缺性,後來發展到銀票,價值為銀行的信用體系,最後貨幣國家化,價值就是國家的擔保能力了。也就是說,你從銀行取出100塊錢,實際上是國家(中央銀行)給你的一種信用憑證,如果國家不承認這100塊錢的合法性,那麼你手頭上的就只是一張破紙。國內貨幣流通為了保持貨幣價值穩定,通常會衡量經濟總量,根據實際經濟情況發行貨幣。大家把錢存進銀行,實際上是把錢借給銀行,而銀行使用貨幣,實際上是銀行利用國家進行信用擔保。所以我們要明白一點:在貨幣循環中,國家並不應該憑空生產貨幣,只提供信用擔保!如果國家耍流氓,濫發貨幣,那麼結果就是市場上憑空出現了大量的貨幣,這會稀釋原有貨幣持有人的貨幣價值,損害國家貨幣信譽,造成物價暴漲,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典型的案例比如40年代的法幣,近10幾年的辛巴威比。外匯市場其實也是如此,一塊錢rmb能換多少usd,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大家看好天朝經濟,願意投資過來,那麼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拿usd換rmb,rmb就會升值。而大家不看好天朝經濟,不願意投資,那麼大家都拿rmb換成usd,rmb就會貶值。如果你驟然宣布rmb大幅貶值不值錢了,跟濫發貨幣一樣,不但損害國家貨幣信用,還會造成市場驟然失衡。比如a公司在天朝開辦工廠,向b公司借了100萬usd,預期收益800萬rmb,按照匯率來看還是賺的。但是貨幣驟然貶值,a公司要向b公司償還100萬usd得拿1000萬rmb來換,這不就虧大了嗎?同理,類似的情況會導致金融秩序驟然混亂,危害極大,信譽受損之後,誰還會來投資呢?
❸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怎麼流失的
境外的收購~
❹ 出境旅遊發展過快國家外匯流失嚴重是對還是錯
當然是錯了,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告訴全球,中國人有錢了!
❺ 外匯流失對國家有什麼影響
其實外匯的本質是對本幣的保障,外匯多了,說明你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保障本幣的穩定(好比貸款,需要收入證明和固定資產)。以我們國家為例,手中握有大量外幣和黃金儲備,在貿易上別人才能信任人民幣。
外匯大量流失,直接說明國家經濟競爭力處於劣勢;由於外匯的減少,本幣信任度降低,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產生惡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外匯越多越好,畢竟外匯佔有一部分社會財富,過多的外匯貯備會影響一個國家財富的分配問題,這是我們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
❻ 美國加息,中國嚴控外匯流失,房價怎麼走
中國房價是一個很籠統的、寬泛的說法。美元加息,是一個貨幣政策,准確的說就是美國的貨幣本國收益增加了,那麼之前留在中國儲備裡面的美元外匯會流出,那麼從外匯供求上來說,直接的反應就是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其中,最為敏感的就是熱錢(外國投機者投資本國),那麼直接就把這部分人民幣賣給我央行,而造成了通貨緊縮。在通貨緊縮的宏觀背景下,如果央行不採取措施,所有的商品價格都會降低,包括房價。而從目前來看,央行採取了措施,對內超發了人民幣,不會造成通貨緊縮,所以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中國樓市,從宏觀的角度看,不會收到國外貨幣波動的影響。但是,從熱錢比較多的沿海發達城市的樓市,相對受到的影響會比內地影響較大、問題暴露較為集中,但是從中國如此大的房地產市場來看,平均波動會比較小。
❼ 中國的外匯儲備流失具體會有什麼影響
不能簡單地套用西方國際儲備理論,來解釋我國的外匯儲備問題,實事求是地、動態地、多因素地考慮中國外匯儲備總量的話,無法得出中國外匯儲備過剩的結論。我國只有在人民幣成為自由兌換貨幣,進而成為國際貨幣之後,才有可能把外匯儲備維持在西方國際儲備理論的水平上,從而降低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❽ 中國2015年流失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 怎麼回事
1. 中國償還外債:這部分成為主要流出因素之一,約占資金流出總額的三分之一。隨著美元對人民幣不斷走強,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提高了中國償債成本,迫使中國公司想要盡快擺脫其外債。而去年8月份人民幣匯率的「深潛」,加劇了快速還債的這一趨勢。
2. 凈誤差和遺漏項:這包涵一些沒有納入國際收支平衡計算項目的一部分,包括像地下的資本流動和貿易誤報。合計流出1880 億美元。
3. 中國增持海外資產:2015年由於人民幣不斷貶值,中國居民爭相增持海外資產。
外國人收回在中國銀行[-0.90% 資金 研報]的投資:2015年由於人民幣貶值,外國居民從中國本地銀行撤走1230 億美元。這也反映出資本流動的更廣泛趨勢,即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市場。
4. 證券投資︰主要涉及兩點。首先,2015年中國居民為預防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分散了他們的投資組合和對沖基金,增持了更多的海外資產。第二,針對2015年第三季度市場下滑,外國投資者開始撤資。
5. 直接投資︰中國企業開始大舉買入外國公司,增加了中國的資本外流。
2016年早期資金流出減緩。中國官員已經取締地下銀行,並且要求銀行嚴厲打擊那些試圖通過「拆分洗錢」來躲避50 000 美元取款限額,或假借朋友或家庭成員的名義以小額度來轉移資產的中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