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份外匯儲備同比下降了多少
據報道,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49億美元,較3月末下降180億美元,降幅為0.57%。
數據顯示,4月美元指數明顯回升,由3月末的89.9829升至91.8378,升值幅度為2.06%,與此同時,歐元對美元匯率貶值1.98%,美元對日元匯率升值2.87%。美元相對主要貨幣升值,使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計價部分折算成美元計價後形成估值損失。
另一方面,4月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走高,其中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由3月末的2.74%升至2.95%,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由3月末的0.53%升至0.60%,導致我國持有主要國家國債價格下降,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開局良好,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並保持基本穩定,匯率預期合理分化,境內外匯市場供求自主平衡。
文章來源:央廣網
2. 2018年04月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經查詢2018/04/26美元兌換人民幣元匯率外管局中間價:1美元=6.3236人民幣元。
3. 2018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多少億美元
據外匯局網站7月9日消息,截至2018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21億美元,較5月末上升15億美元,升幅為0.05%。
展望未來,我國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創新驅動,我國經濟有條件保持穩定增長,為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提供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聯儲持續加息縮表,全球流動性有所收緊的背景下,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在波動中保持穩定。
來源:央廣網
4. 2019年中國外匯美元儲備是多少,佔美元總儲備量的多少
外管局公布的2018年末的外匯儲備數據,中國外匯儲備30727.1億美元。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占據外匯儲備總量的70%左右,以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為主要持有形式。
具體如下:
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持有美國國債規模統計
5. 外匯儲備數量,結構
外匯貯備4萬億美元以上,主要是以美元主,還有歐元等其他國家的主要貿易結算貨幣。
貿易全球化 貿易貨幣本幣化,外匯儲備作用不大,外匯儲備不能抵禦通貨膨脹。貿易本幣化後貿易成本會降低。
6. 2018年4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多少億元人民幣
外匯局5月18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4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669億元人民幣,為今年以來首次順差。其中,銀行自身結售匯仍為逆差,逆差規模255億元人民幣,逆差規模較上月縮窄160億元人民幣;銀行代客結售匯實現順差達924億元人民幣。
當然,鄂永健也表示,貿易順差擴大顯然不是結售匯首現順差的全部原因,實際上,除了貿易順差擴大外,預期變化也是重要原因。「盡管4月份美元指數上行、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但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平穩、表現出較強的韌性,人民幣一籃子貨幣指數總體升值,這有利於穩定外匯市場預期。」
來源:中國經濟網
7. 最新中國外匯儲備總量是多少
截至2018年5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06億美元,較4月末下降142億美元,降幅為0.46%。5月份外匯儲備規模為連續兩個月下降。
8. 中國2018年外匯儲備將保持怎樣的走勢
據報道,中國人民銀行1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399億美元,對於2018年外匯儲備的走勢,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樂觀。
還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來看,2018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跨境資本流動將持續改善;境內外利差將持續在安全邊界上;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不會輕易放鬆;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同步回暖,貨幣政策由分化轉為一致,美元指數上漲基礎弱化。
9. 中國外匯儲備現狀是多少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
截至2018年9月份,中國外匯儲備為31097.16億美元。
外匯儲備過多可能引起的問題:
1、外匯儲備的過度增長,有可能通過基礎貨幣的擴張,引發泡沫經濟或通貨膨脹風險。而泡沫經濟和通貨膨脹,是威脅經濟穩定高速增長的兩大宿敵。盡管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沖銷干預吸收過多的貨幣,但是,其效果會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從市場的承受能力來看,央行每年大規模發行票據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一旦出現通貨膨脹風險,央行會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2、過多的外匯儲備有可能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和財富增長速度。這一結論主要來自以下三個觀點:其一,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要遠遠低於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率,二者的差額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國民財富的流失。據推測,通常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資的平均收益率至少達到10%。其二,央行發行票據回籠貨幣需要支付利息,而外匯儲備利息形成央行收入,當前者大於後者時,央行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會相應上升。其三,官方外匯儲備屬於短期、低收益對外投資,而民間對外資產主要為中長期、高收益投資,因此,前者的比重過高會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
3、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貿易摩擦。國外一些人士一直把外匯儲備的增加作為中國政府阻止人民幣升值和操縱外匯市場的「證據」,並據此要求中國擴大匯率制度彈性和實現人民幣升值。此外,一部分發達國家政府也會以人民幣匯率問題為借口,對中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由此可見,由國際收支失衡引起的外匯儲備過度增長,不僅妨礙了對外經濟的穩定發展,而且「威脅」著國內宏觀經濟的穩定。在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物價水平較低、就業狀況有所好轉的宏觀形勢下,國際收支不平衡正在成為我國宏觀調控面臨的突出矛盾。正是基於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指出,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
10. 2018年第一季度結匯多少
4月19日消息,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18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第四,結匯率同比保持穩定,近期市場主體持匯意願有所下降。2018年一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2%,較2017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說明市場主體結匯意願基本平穩。2018年2、3月份,我國銀行的境內外匯存款余額分別下降49億和65億美元,改變了1月份的上升局面。
第五,銀行遠期簽約結售匯逆差逐步收窄。2018年一季度,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匯簽約同比增長71%,遠期售匯簽約增長103%,遠期結售匯簽約逆差178億美元,呈逐月收窄態勢,1至3月份遠期結售匯逆差分別為113億、44億和20億美元,說明人民幣匯率預期更趨穩定。
第六,外匯儲備余額總體回升。截至2018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428億美元,較2017年末增加29億美元。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