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巨大的外匯儲備的影響

巨大的外匯儲備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12-26 12:10:04

1. 我國數量巨大的外匯儲備,對我國抵禦金融風暴有什麼作用

讓我來回答你.
我國這次巨大的外匯(美元)儲備,不但讓我國不能抵禦金融風暴的侵襲,反而加重了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的打擊.
首先一點讓我們搞清楚外匯儲備的含義: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

外匯的作用:(我用通俗點的語言來解釋.這也是我自己的理解,不對地方敬請高手指正)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這一點沒什麼難的,就是一個國際的收入與支出;現在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計數的,也就用美元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這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人民幣貶值,我們的拋出美元,如果增值我們就吸入美元.這樣相對能穩定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關於匯率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可查閱相關資料.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綜合國力越強,那麼他發行的貨幣的價值也越被人肯定.美國在全球當之無愧,所以我們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也同時證明了我國的經濟實力,所以能夠贏得國際信譽,自然提高了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能力,也是相對的一個概念,也是基於美元價格的一個穩定性上來說的.抵抗的也是屬於亞州金融危機這樣的事件,局部的金融危機.

我真正要說的是.我國現在外匯儲備絕大多數是美元.據相關資料,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的總和。這次金融風暴如果導致美元的貶值後,我國數量巨大的外匯儲備,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下,會導致我國經濟的重大損失........
最後,希望這次全球聯手的救市能夠在質上取得一個較好的成功...保我中華平安、發展、騰飛!平安第一!

2. 外匯儲備增長會有什麼影響

外匯儲備高速增長有什麼影響?
(一)高額外匯儲備使物價水平上升
根據貨幣主義的通貨膨脹傳導機制理論,如果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順差時,必將會導致該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在該國不存在閑置資源的情況下,社會總供給不變,只能通過物價水平上漲來實現商品市場的供求均衡。在資本市場上,貨幣供給增加必然導致利率下降。同時,物價上漲削弱了該國出口的競爭力,使經常項目盈餘減少,利率下降將使資本流出增加,使資本與金融項目盈餘減少,從而使外匯儲備增速下降。同樣,外匯儲備的減少會產生與上述相反的作用。
(二)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現行外匯管理制度下,央行對外匯資金回購負有無限度的責任,所以隨著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增加,國內外匯市場上外匯供過於求,必然產生人民幣升值和外幣貶值預期,進而機構、企業和個人進一步改變資產結構,增加持有人民幣資產,使人民幣處於一個不斷的升值壓力之下,增加貿易摩擦。近年來,美國與歐洲等國極力要求人民幣升值,並且過去外逃資金也有迴流現象,再加上大量國際游資進入中國,給人民幣帶來嚴重的升值壓力。
(三)不利於提高我國總體經濟的運行效率
高額的外匯儲備,意味著與此相對的國民儲蓄沒有參與國民經濟的運行,而國內時下許多方面需要資金,如中小型企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社會保障缺口巨大等。對於正處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中國來說,以較低利率借錢給實行高消費的美國,達不到資源的最優配置。在付出巨大成本的前提下,持有與本國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稱的外匯儲備,是對總體經濟效率的浪費,不利於提高我國總體經濟的運行效率。

3. 外匯儲備的多少會對國家的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 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高額的外匯儲備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8.引致流動性過剩高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太大問題。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4. 中國外匯儲備過大的利與弊論文

中國外匯儲備過多的利弊分析

摘要:外匯儲備對於平衡國際收支、干預外匯市場,維護本國匯率穩
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外匯儲備還是舉債和償還外債的保證。截止
2008年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6萬億美元,面對如此巨額的
外匯儲備數字,中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之將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問
題。本文用幾種外匯管理理論分析判斷得出中國是外匯儲備已經過多,
文章同時分析了外匯儲備過量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利弊影響。
關鍵詞:外匯儲備;外匯成本;通貨膨脹;外匯管理

外匯儲備是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使用的外國貨幣資產,也是
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平衡國際收支、干預
外匯市場,維護本國匯率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外匯儲備還
是舉債和償還外債的保證。國家外匯局公布截止2008年3月底,
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6萬億美元,面對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數
字,中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之將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問題。適
量的外匯儲備應因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經濟規模和所處不
同經濟時期等不同而不同,因此很難用一個國際統一的標准來判
斷一個國家在某一個時期的外匯儲備是否過量。事實上,大量的
外匯儲備公認有維持本幣穩定,彌補收支逆差,增強本幣信心,並
為中國對外投資和公民旅遊等提供了外匯保障作用,是一國對外
進行對外經濟活動的堅強後盾。
一、外匯儲備增多對我國經濟的有利方面
外匯儲備在維持本幣的穩定上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在經濟運
行常態時期,外匯儲備的作用不明顯,但當危機來臨時,外匯的威
力就顯示出來了。亞洲金融風暴時,因為中國有強健的外匯儲備,
通過公開外匯市場上拋出外幣買進人民幣的方式,提高了市場上
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捍衛和維持了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穩定的
人民幣幣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信譽。20
世紀90年代之前,人民幣不為其他經濟體所接受,近幾年,在亞
洲同中國相毗鄰的國家都大量接受人民幣就是人民幣信譽提升
的標志。
大量的外匯儲備還能彌補中國國際收支的逆差。一般情況
下,外匯來源有兩個,一個為貿易順差得來,為債權;另一個為外
國資本流入,為債務(以FDI為主)。如今中國的FDI的引進已經
從1985年的20個億美元激增到2007年的826.58億美元,代替
美國成為世界上接收FDI最多的一個國家。FDI的流入增加了中
國的資本外債,同時跨國公司的利潤匯回也成為我國資本逆差的
一個來源。據海關總署發布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4~2006年
中國的貿易順差分別為319.8、1019、1774.7億美元,2004~2006年
FDI在中國的投資收益分別為697、849、1050億美元,僅貿易順
差賺取的外匯在2004年和2006年都不能償付全部外商投資受
益必須靠外匯的進一步流入來彌補收益支出的缺口。值得慶幸的
是這幾年的外商直接投資以利潤再投資的形成留在了國內,緩減
了投資受益逆差的擴大。但經統計,尚有3863億美元的利潤未匯
出,掌握在外商手中,若遇國內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沖擊,積累的
巨額利潤流出就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沖擊。在這種經濟態勢下,
巨大的外匯儲備無疑成了彌補外匯資本不足,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的的堅強後盾。
大量的外匯儲備還能滿足中國對國外先進技術的購買的需
求。中國改革開發才30年,在技術方面和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國
家相比有很多劣勢,大量的外匯儲備為中國購買這些先進裝備提
供了經濟基礎。還可利用外匯儲備購買黃金,石油,重金屬等戰略
性物質,以備我過經濟發展的不時之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到
外國直接投資和居民出國受教育、出國旅遊等對外匯的需求越來
越大,大量的外匯儲備也為我國居民用匯提供了方便。
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是一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的標志,有利於
維護國家和企業的信譽,有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商投資、降

5. 外匯儲備是什麼 為什麼說巨額外匯儲備會給中國帶來很大壓力

什麼是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系是指持有外匯資產之總稱。其定義有三:一、全國外匯儲備:定義之范圍最廣,指全體國民、政府機關、銀行體系及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國外資產。二、銀行體系中外匯儲備:指包涵中央銀行及全體金融機構所持有的國外資產凈額,亦即國際經濟學中謂的國際儲備金(International Reserve)。三、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此即我們日常提及的外匯儲備,亦即中央銀行本身持有之國外資產。其中涵蓋中央銀行原有外匯資金、向外匯市場買入的外匯、以及中央銀行運用外匯存底所獲得之操作利的與利息所得。

外匯儲備的壓力:

一,內債劇升
政府為吸收這些外匯,需要發行大量的人民幣;而為減輕由此導致的通貨膨脹,又需要發行大量的央行票據或國債去回籠貨幣。如果我們把「印錢」(發行貨幣)理解成增加政府的隱性債務,那麼中國外匯儲備積累的過程可以看成中國政府以擴大債務(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或國債)為代價兌換外幣資產的過程。

近幾年來,伴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大幅增長,顯性的中央政府內債(央行票據或國債)也急劇增長。據統計,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00年底的1656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6099億美元,增加額達4443億美元 。 而同期國債余額由13000億元增加到27787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余額由零增加到11708億元人民幣,相當於3200億美元;外債也增加了約 78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僅顯性的中央政府內債已經達到GDP的30%。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還需要承擔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的隱性債務,而對於後者的規模目前還沒有完整和准確的估計。但可以肯定,中國內債近年急速增長,其規模已經達到了國際上公認的警戒區域。內債及政府負債率的進一步增長,將影響中國政府對於全國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及社會安全保障能力,增大國內經濟的金融風險,影響長治久安。
二,金融風險高.
由於我國外匯儲備很大部分都是美元,由於美國雙財政赤字常年居高不下,造成美元貶值,必定會帶來外匯儲備實際價值的縮水.況且外匯儲備中有1000億都屬於預期人民幣升值而進來的熱錢,監管不好,很容易出問題.
三,侵蝕了國內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外匯儲備主要來自國內企業產品出口的利潤,長期積壓在國外,不能投放國內建設,對於中國資金本來不充裕的市場,也是一種損失.

6. 外匯儲備過大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什麼

美元是美國信用的憑證, 只是一張紙,如果美國信用破滅,這些紙就沒有用了。 美元貶值,這些紙就不值錢了。你說影響大瓦?美國人用這些紙換走了我們的產品,勞動力,如果美元貶值,那麼和搶劫有什麼區別?

7. 我國外匯儲備過大帶來的影響

簡單地說,外匯儲備就好象是我們手中的錢,當然是越多越好,想買什麼都不用愁了。但是外匯儲備主要來自於貿易順差,也就是說你出口東西比進口的東西多了,你賺了別人的錢,人家當然不高興了,當然會產生貿易摩擦。對於自己來講,經常握有大量現金而不去投資賺錢,這不是浪費嗎?經營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象管好自己的錢袋子一樣,既要夠用,又不能影響自己的生意,還不能太與別人搶生意惹人不高興。就這么簡單。

8. 簡述外匯儲備過大,對國家的影響。

外匯儲備過大可能帶來的風險
1、高額的外匯儲備成本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由於官方儲備資產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國的外匯儲備一般投資於儲備貨幣國家的短期國債,其收益率較低(二戰後平均為1-2%)。這相當於經濟發展水平較底的國家(通常是大量儲備外匯的國家)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儲備貨幣的發行國)輸出資本。如果中國在借入大量外債的同時並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等於是以高價從國外借入資金,而且還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實際上,我國在20世紀80-90年代以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債(目前我國外債余額約為1600億美元),而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也處於低迷期,這些都使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降低。同時,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將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國內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現了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2、引發通貨膨脹的壓力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變化自然還要對國內的金融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由於我國事實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安排,作為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擔當了外匯市場上最終的市場出清者的角色。外匯儲備的增多,使人民幣的發放增多,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是我國基礎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外匯儲備的持續快速增加,使得外匯占款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途徑。外匯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相應增多,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這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形勢構成不利影響,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了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盡管目前我國還處於通貨緊縮階段,但經濟指標已開始好轉,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緊縮立即陷入通脹的可能性。為此,央行採取了相應的沖銷政策: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頻繁進行正回購和發行人民銀行票據回籠基礎貨幣,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前5個月,央行回籠基礎貨幣已達4000多億元,以此來減緩基礎貨幣增速。但由於我國貨幣市場規模有限,特別是在央行票據的發行量已累計超過了2000個億的情況下,隨著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可供央行進行沖銷干預的空間已越來越小。這給央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一是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貨幣政策面臨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二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事實上的一體化,因此以匯率政策調節外部均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內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間將可能喪失,內外部均衡難以同時達成。這即是央行面臨的典型的米得沖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現有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則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近段時間來,不僅日本、美國等國家正在極力地鼓吹人民幣升值,而且過去外逃的資金也有迴流的跡象,甚至於有國際游資「潛渡」中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的弱化會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人民幣目前不宜大幅升值。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儲備也不宜過多。

4、增加了儲備資產管理的難度和風險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作為國家財富的外匯儲備,它的規模過大也就會使國家財富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高額的外匯儲備給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帶來了難度。因為我國外匯儲備有相當部分以美元資產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來,美元與歐元的匯價漲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價值的持續走低,使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匯儲備計算,外匯儲備中約有1800億美元正在發生「賬面」的損失。另外,近兩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處於低迷期,美聯儲自2001年以來13次降低利息,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處於45年來的歷史低位,這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投資收益不斷降低。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難度就越大。

9. 外匯儲備多少對什麼有影響~

這個問題真的是挺大的,簡單的說,外匯儲備多比較好,可以防止像97年泰國那種事,以至於出現亞洲金融風暴,但是太多也不好,給國家rmb升值造成壓力,rmb升值就不利於出口。。。很多。
一方面,外匯儲備不足或低於警戒線,會削弱或損害國家調控和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加劇金融風險,危及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外匯儲備過量或超出適度區間,則會因大量的資源閑置而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經濟增長潛力也將受到限制。這種兩難的境地給國際儲備的確定增加了難度。
挺多前因後果的,希望能幫到您,實在不行您再問我吧。

閱讀全文

與巨大的外匯儲備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登峰集團破產 瀏覽:870
證券公司設立的條件包括 瀏覽:121
平安的保險傭金是屬於工資么 瀏覽:206
18年人保車險傭金 瀏覽:147
江蘇舜天集團創業有限公司 瀏覽:309
信託資管稅 瀏覽:968
信託銀行的日語 瀏覽:223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宣傳活動 瀏覽:555
理財中屬於基金公司的 瀏覽:830
適合新手的基金理財 瀏覽:770
paypal付美元匯率 瀏覽:548
平安鑫誠理財有限公司 瀏覽:274
期貨計算題視頻百度雲 瀏覽:881
大陸去香港做外匯 瀏覽:756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融資困境 瀏覽:64
河南環境能源交易所 瀏覽:246
哥爾股份股票 瀏覽:336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