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國最早外匯起源於什麼時間
最初我們的祖先使用其他貨物換取自己需要的貨物,這種物物交換方式效率自然非常低,並且需要長時間的協商和尋找才能達成一筆交易。最終,金屬如銅、銀和金被賦予標準的尺寸用於流通,再後來金屬根據不同的等級(純度)被用於商品兌換。作為交換媒介,它們被大眾所接受,也滿足了實際操作中如耐用性和保存的需要。最終在中世紀晚期,大量的紙質IOU作為兌換媒介逐漸普及。
攜帶「珍貴」紙張與攜帶數袋珍貴金屬相比的明顯優勢隨著時間推移漸漸顯露出來。最終一些較安定的國家開始使用紙質貨幣,並使用黃金儲備作為紙幣支撐價值。這就是大家所知的金標准。1944年7月的布雷頓森林規定將黃金定價為35美金每盎司,並固定了其他貨幣兌換為美元的匯率。1971年尼克松總統終止了黃金流通,並將美元兌換其他貨幣的匯率進行了浮動調整。
Ⅱ 外匯交易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FOREX(外匯交易)市場——銀行同業市場,建立於1971年,當時國際貿易從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從此,一種貨幣相對於另一種貨幣的匯率通常以顯式的方式來表示——雙方都同意的交換關系。
該市場的交易量超過了其它所有的。比如,每天全球有價證券市場的交易量大約為3000億美元,而每天外匯交易量為1-3萬億美元。 不過,Forex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市場」,它並沒有像股票和期貨那樣有具體的交易場地。外匯交易是通過電話和電腦終端,在全球幾百家銀行間同時進行。
Ⅲ 外匯來歷,是從哪兒來的呢/
是中國的企業出口產品所得到的外匯。或者是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所匯到國內銀行機構的外匯。
中國出口產品,外國人大多是用美元支付的,除非特別約定,比如日本,俄羅斯等等。
中國老闆把 這些錢存到銀行,這就是中國的外匯儲備。
也就是說其實所謂的外匯儲備並不是國家的錢。
國家的外匯是存在各個銀行的,並不是那麼多紙,大多是計算機上的一串數字而已。
想了解更多外匯事宜,請訪問如下網址:
http://hi..com/marketiva%D7%A2%B2%E1/blog/item/6ea3e527887a3a6a34a80fd1.html
或者加我好友,我會詳細解答。
Ⅳ 外匯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外匯交易在國內很早就有,最早一批應該是00年左右,那時候就全面開放過,但是由於一些原因後來關閉了,就比如福匯等國際一線頂級平台,進入國內就有10多年的歷史。但是國內發出正式有效文件是在2010年6月11日
Ⅳ 外匯的歷史,起源。
外匯市場作為全球最大、最公平的投資市場,以前只面對銀行和金融公司的投資領域開放,而隨著外匯市場的發展,現在向全球的個人投資者開放,使個人得到與銀行和大金融集團平等的獲利機會。
1980年3月
隨著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問世,跨國資本流動加速,將亞、歐、美等洲時區連成一片,外匯交易量從80年代中期的每天約700億美元飆升至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1990年5月
日本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更是在1990年股市泡沫破滅後迅速成長,並很快超越股票投資成為本國最大的金融投資產品,日本並晉升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2005年7月
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居民年度購匯額達2萬美金
2006年10月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行、中國工商銀行陸續推行外匯保證金業務,隨著中國加入WTO,金融行業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可經營人民幣業務居民年度購匯額由2萬美金提高到5萬美金
2007年9月
中國正式成立國務院直屬外匯投資管理工商,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進行全球投資
2008年8月
國務院發布了修訂版《中國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央行調整政策取向,推行「藏匯於民」,逐步放寬企業和個人持有外匯的自由度,鼓勵境內主體對境外證券投資和衍生產品交易
2009年5月
據不完全統計,外匯日交易額達到3.2萬億美元,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已經是全球外匯交易的主要交易市場,中國大陸的外匯市場也在崛起壯大,已經成為亞洲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耀眼明星,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Ⅵ 外匯市場的起源是什麼時候
消費者在美國購買三菱汽車時,會直接支付美元. 但三菱公司在支付日本工廠工人的工資時, 需要支付日元. 於是, 在某個時間點, 貨幣的兌換就需要發生. 當我們想到, 諸如EXXON, BOEING, SONY, DELL, HONDA, 和其他無數的跨國公司, 需要將他們所擁有的不同貨幣進行兌換, 就不難理解, 所謂的外匯投機行為, 在這樣一個每日交易量達 2萬億美元的市場中, 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在很多情況下, 這些跨國企業, 對貨幣兌換錯綜復雜的關系並不在行. 他們所專長的, 是更多的製造和銷售他們的產品. 於是, 銀行, 作為這些企業貨幣的保存機構, 便自然的承擔了幫助完成貨幣交換的任務. 於是, 最初的模式, 某個銀行往往通過一個電話, 將庫存積累的某種貨幣和另一個外國銀行兌換. 就如同任何生意一樣, 銀行會以一定的匯率購買某種貨幣, 然後加上一定的利潤, 再賣給他的客戶. 由此, 外匯交易的點差概念產生了. 作為這種應客戶要求的, 外幣兌換業務的副產品, 銀行逐漸形成了預測未來貨幣匯率的能力. 基於對市場的更好的了解, 銀行可以依據現有的匯率向客戶提供一個點差, 然後繼續持有該貨幣, 一直等到一個更好的市場匯率的產生. 這種操作模式使銀行的利潤有了驚人的提高. 但同時, 一個消極的結果便是, 銀行必須為短暫持有某種貨幣而失去其貨幣的流動性, 並由此導致某些業務由於流動資金的降低而不能正常運行. 也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導致銀行最終將貨幣兌換業務向非銀行機構開放. 通過市場的開放, 銀行期望他們能通過和較少擁有外匯經驗的參與者的交易中獲利. 並且, 那些較少擁有交易經驗的參與者可以向銀行提供更多的交易定單, 從而更快交易, 而解決銀行貨幣流動性受傳統外匯交易模式的影響. 最初的時候, 只有那些諸如索羅斯運作的巨型對沖基金被邀請參與銀行間的外匯交易活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個市場的參與者擴展到外幣零售交易商和電子交易平台(ECN).
從動態上講,外匯就是把一國貨幣轉換成另一國貨幣,並在國際間流通用以清算因國際經濟往來而產生的債權債務。
從靜態上講外匯又表現為進行國際清算的手段和工具,如外國貨幣,以外幣 計價的各種證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外匯的定義是:「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其中包括由中央銀行及政府間協議而發生的在市場上不流通的債券,而不問它是以債務國貨幣還是以債權國貨幣表示。」
Ⅶ 外匯交易市場的歷史
外匯交易市場(FX或Forex)起源於1973年。但是,自從埃及法老王的時代開始,貨幣的種類就已經開始在從一種到另一種不停的變化中。雖然古巴比倫人作為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紙張作為票據單的民族而被載入史冊,但是中東的貨幣交易商才是世界上第一個進行貨幣交易的商人,他們把一國的硬幣換成另一國的硬幣。在中世紀階段,開始出現對除硬幣以外其它形式的貨幣需求,因為其選擇方式在不斷的更新出現。這些紙作的單據當時被用作可轉換的第三方資金付款單,使當時的商人和外貿商人可以簡單地進行外匯交換,繁榮了當地的經濟。
Ⅷ 外匯歷史是怎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整個世界處於一個混亂的狀況,主要的西方國家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系統來穩定全球經濟發展。
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協議,確定了黃金與所有其他貨幣的匯率。 匯率相對穩定了一段時間,之後它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開始以不同的增長速度發生變化,該體系很快成為了過時的規則。
很快,來到1971年, 布雷頓森林協定 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貨幣價值體系。 由於美國市場當時正在試點中,所以貨幣市場變成了自由發展,其中匯率是由供給和需求決定的。
起初,要想匯率公平是很困難的,但隨著技術和通信的進步,最終使這一情況有所改善。
20世紀90年代,由於計算機的出現以及蓬勃發展,銀行開始設立他們自己的交易平台。 設立這些平台的目的是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實時報價,讓他們可以立即執行交易。
與此同時,為個人投資者研發的,基於互聯網的交易平台之上,具有精明的商業頭腦的營銷機器問世了。
Ⅸ 中國外匯市場歷史
中國目前來說還不支持炒外匯,所以你的中國外匯市場歷史,蠻難找的到。如果古代的絲綢之路算外匯市場的話,那就追到漢朝去了(我應該沒記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