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境內外匯貸款
外匯貸款(Foreign Exchange Loans)是銀行以外幣為計算單位向企業發放的貸款。外匯版貸款有權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外匯貸款,僅指我國銀行運用從境內企業、個人吸收的外匯資金,貸放於境內企業的貸款;廣義的外匯貸款,還包括國際融資轉貸款,即包括我國從國外借入,通過國內外匯指定銀行轉貸於境內企業的貸款。
B. 外匯和外幣是什麼關系
外匯與外幣的關系:
1: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說成是外匯。回
2:外匯可以轉換為外幣,外幣可答以通過鈔買匯賣匯往境外。
C. 可貸資金市場和外匯市場的關系
首先,你有一個邏輯錯誤。應該分兩部分來看
第一步:為擴張經濟——本國央行大量印錢(降低利率,逆回購,貼現)——導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貨幣拆借利率降低——
利率降低導致資本凈流出增加,對匯率市場上本幣供給增多,本幣匯率降低,本幣貶值
物價上漲,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對匯率市場上外幣的需求增加,外幣匯率上升,本幣貶值
第二步:為抑制通脹——央行調高利率——投資減少——物價降低——
利率調高會使短期資本凈流入以獲取高額利息回報,即金融項目順差;
同時,物價的因素會導致進口減少出口增加,經常項目順差;
雙順差會使匯率市場上對本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外匯市場上本幣升值
補充說一句:人民幣的對內貶值對外升值,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習的人民幣貶值政策決定的,按貨幣購買力平價的理論匯率計算,人民幣兌美元理論匯率大概在1:1左右,所以人民幣才會對外不停地升值,而過多的外匯收入(本幣的需求)又導致供給發行量的持續過度增長,最終對內貶值
D. 外匯儲備和貨幣信貸之間的關系
外匯儲備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為了應付國 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 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國際資本流動頻繁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特點,資金是否流入某一國家,往往取決於投資者對該國資信的評估,外匯儲備充裕的程度是一個重要的評估指標。
外匯儲備的增加也就是一國對外清償能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
貨幣信貸
在中國,指銀行以信用方式籌集和支配使用的貨幣資金。其來源主要是:各種形式的存款(財政性存款、企業存款、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等)以及銀行自有資金。主要用於對企業和社會的貸款,以滿足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的需要。
E. 外債與外匯有什麼關系
外債:國家向外國商民或政府的借債,屬於國債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個人或私商向外商所借的債款。
外債應該就是指對外的債務,比如目前中國持有美國幾千億的國債,那麼美國就是欠債國家。
外債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向國外借款,例如,清政府時期,清政府大規模增加了外債。福建台灣巡撫邵友濂首先向上海洋商貸借規銀五十萬兩,籌辦海防。到辛亥革命爆發前,清政府向帝國主義列強所借的鐵路借款合計達庫平銀三億三千餘萬兩,占所借外債總額的27.4%。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現今中國將近2萬億的外匯儲備中,大部分都是投資到美國國債,據評論說這也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因為在全球很難找到流動性這么好的如此大額的,而又「相對」安全的投資渠道。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F. 國內信貸擴張為什麼必然伴隨著外匯儲備的減少,能幫忙闡述其中的作用機制嗎
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包括國外凈資產和國內信貸兩部分,即基礎貨幣=國外凈資產+國內信貸。就是說,國內信貸和外匯儲備構成中央銀行的主要資產。
基礎貨幣通過再貸款、財政透支與借款、外匯占款三種渠道投放。前兩項統稱為中央銀行信貸,也就是國內信貸;而外匯占款是指中央銀行為收購外匯所投放的資金,是因國外凈資產改變而產生的貨幣供給。可以看出,基礎貨幣是外匯占款的同向線性函數,即在假設其他變數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造成基礎貨幣的等量增加。中央銀行國內信貸和外匯儲備的變化直接影響基礎貨幣的投放量.
說的簡單點就是基礎貨幣上,國內信貸釋放資金和外匯儲備相對被減少。
G. 談談外匯交易所,外匯經紀公司與銀行三者之間的關系
外匯經紀公司與銀行都屬於外匯交易所中外匯市場的參與者。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各國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紀人公司、自營商及大型跨國企業等。它們交易頻繁,交易金額巨大,每筆交易均在幾百萬美元,甚至千萬美元以上。外匯交易的參與者,按其交易的目的,可以劃分為投資者和投機者兩類。
外匯交易主要可分為現鈔、現貨、合約現貨、期貨、期權、遠期交易等。具體來說,現鈔交易是旅遊者以及由於其他各種目的需要外匯現鈔者之間進行的買賣,包括現金、外匯旅行支票等;現貨交易是大銀行之間,以及大銀行代理大客戶的交易,買賣約定成交後,最遲在兩個營業日之內完成資金收付交割;合約現貨交易是投資人與金融公司簽定合同來買賣外匯的方式,適合於大眾的投資;期貨交易是按約定的時間,並按已確定匯率進行交易,每個合同的金額是固定的;期權交易是將來是否購買或者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而預先進行的交易;遠期交易是根據合同規定在約定日期辦理交割,合同可大可小,交割期也較靈活。
H. 外幣貸款和外匯貸款的區別
外幣貸款指應以外幣償還的貸款,不論其取得貸款時是哪種貨幣,或是否為貨幣形式。專
外匯貸款是我國銀行利屬用籌集的外匯資金對國內企業發放的貸款。是專營外匯業務的中國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貸款對象是能夠創造外匯收入,有償還能力,並具備貸款條件的企業。
I. 外匯里貿易信貸業務是什麼
貿易信貸業務、貿易融資業務、轉口貿易收支業務、輔導區業務(加工貿易輔導區,也有叫保稅區)
首先弄清楚價格概念。這里簡單回答下,就是適用范圍不同。
-貿易信貸業務: 適用於一般貿易。
-轉口貿易收支業務: 適用於轉口貿易
-輔導區業務:適用於加工貿易
以上三種,只要懂得了貿易的種類就很好理解了。
-貿易融資業務: 適用於適用於信用證等業務。不管什麼貿易,只要涉及到信用證就用到這種。
這一種的話,必須了解信用證的定義等,作為特殊的收支方式去理解吧。
-貿易信貸
貿易信貸是指發生在中國大陸居民與境外(含港、澳、台地區)非居民之間,由貨物和服務交易的賣方和買方之間直接提供信貸而產生對外負債,即由於商品的資金支付時間與貨物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時間不同而形成的債務。具體包括供應商(如境外出口商)為商品交易和服務直接提供信貸,以及購買者(如境外進口商)為商品和服務以及進行中(或准備承擔)的工作預先付款。它不同於銀行提供的票據融資和進出口信貸(計入其它投資的貸款項下),而是表現為進出口商之間直接提供的信貸,包括預收款、預付款、延付款和延收款等四種形式。由於服務貿易規模小,且服務貿易的商品流和資金流一般是同步的,所以我國國家收支統計上貿易信貸項一般是指貨物貿易的信貸。
-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trade financing),是銀行的業務之一。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境外貿易融資業務,是指在辦理進口開證業務時,利用國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資額度和融資條件,延長信用證項下付款期限的融資方式。
-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又稱中轉貿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輸出貿易(Re-Export Trade),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買賣,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這種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就是轉口貿易。交易的貨物可以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在第三國不經過加工(改換包裝、分類、挑選、整理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可以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並不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交易。
-加工貿易是一國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進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國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加工成成品後再出口,從而獲得以外匯體現的附加價值。加工貿易是以加工為特徵的再出口業務,其方式多種多樣。
外匯里的貿易信貸業務、貿易融資業務、轉口貿易收支業務、輔導區業務
這四個概念,相差還是蠻大的,很好理解和區別的。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幫助你更好的理解。
以上由廣東汕頭市資深外貿人佘宋光2012年11月21日作答,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