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開市場操作的作用
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中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 中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歐洲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內的公開市場業務將在指導利率、管理貨幣市場、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等方面發揮主要作用。歐洲中央銀行將主要通過回購協議購買、出售資產、信貸業務等反向交易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 歐洲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有四種方式,一是主要再融資業務(簡稱Refi),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周進行一次,兩周到期,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再融資利率也是歐洲中央銀行調控經濟的最主要的杠桿利率。二是長期融資業務,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月進行一次,三個月到期。三是微調操作,由成員國中央銀行在特定情況下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四是結構操作,只要歐洲中央銀行想調整資金結構,就可以由成員國中央銀行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
⑵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哪幾種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⑶ 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交易對象是
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市場交易對手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一、回購交易
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購回的行為。央行進行正回購操作為回收流動性,正回購到期則為投放流動性。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由一級交易商購回的行為。央行進行逆回購操作為投放流動性,逆回購到期則為回收流動性。
二、現券交易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三、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⑷ 公開市場操作是指
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⑸ 什麼叫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操作工具有哪些
中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⑹ 公開市場操作包括能動性和防禦性兩種類型,是嗎
是的。
公開市場操作是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因為它是利率和高能貨幣變動的主要決定因素。有兩種類型的公開市場操作:
1. 能動性公開市場操作:主動來變動存款准備金和高能貨幣水平。
2. 防禦性公開市場操作:被動地來抵消其他影響存款准備金和高能貨幣變動的因素。
拓展資料:
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市場交易對手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1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收縮銀根時,便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買入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操作一級交易商制度,規模逐步擴大,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對於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促進貨幣供應量合理增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9年納入公開市場操作的一級交易商達49家。
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特點:
公開市場操作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和時效性等特點。
1、公開市場操作可以由中央銀行充分控制其規模,中央銀行有相當大的主動權;
2、公開市場操作是靈活的,多買少賣,多賣少買都可以,對貨幣供應既可以進行「微調」,也可以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具有較大的彈性;
3、公開市場操作操作的時效性強,當中央銀行發出購買或出售的意向時,交易立即可以執行,參加交易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金相應發生變化;
4、公開市場操作可以經常、連續地操作,必要時還可以逆向操作,由買入有價證券轉為賣出有價證券,使該項政策工具不會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大的波動。
⑺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買入外匯,貨幣供給怎麼變化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⑻ 為什麼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外幣公開市場業務
額覺貿易順差創造了我國境內外匯的來源,如果這部分外匯以銀行存款形式留存,就不屬於外匯儲備。巨額的貿易及資本順差,在境內市場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在市場中如果沒有人接盤,外幣就要大幅下跌,人民幣就大幅上漲,這時,央行作為最大的交易主體買入了市場拋售的外幣,釋放出人民幣,這個過程就是外幣公開市場業務。央行買入的外幣就成為外匯儲備,成為央行的負債,央行釋放的人民幣就是對市場的貨幣投放,屬於央行的資產。
因此,貿易順差流入的外匯並不就是外匯儲備,只有被央行買下的外匯,才是外匯儲備。
⑼ 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為什麼以外匯買賣為主真的有點不明白,難道是國內的市場無法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嗎
其實在國內和國外都有的,而且都很頻繁,但是相對而言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量要小一些。由於我國尚未實現利率市場化,所以央行在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為了調節短期的流動性,以回購或者是逆回購的形式,交易對手是銀行,所以一般人很難感覺的到。
央行主要的壓力還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個需要的量是很大的,央行必須把人民幣匯率的日浮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目前規定的日浮動范圍是多少我記不清楚了,你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