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1993年外匯取消雙軌

1993年外匯取消雙軌

發布時間:2022-01-22 08:53:43

❶ 雙軌制能解決么何時能取消

阻力非常大。國家現在只提完善建立社會養老金服務體系,不提廢除雙軌制 。

人社部以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八連漲為緩兵之計,繼續拖延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進度,對於八連漲的總幅度卻不如事業單位漲一次的幅度,卻隻字不提,對於五省市改革幾無進展的情況,卻隻字不提。改革時間表,也遙遙無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對於政府改革的信心,也開始慢慢的持懷疑態度,質疑與強烈要求廢除雙軌制的民眾群體,也越來越大。政府准備用多長時間廢除這樣一個遺留的錯誤政策,考驗政府的決心,也考驗民眾的耐心。或許,眾多在祖國一線辛勤工作幾十年的企業老同志,期望的是在有生之年,看到雙軌制廢除的曙光,看到自己對祖國建設所付出的貢獻,沒有被遺忘。
民眾翹首以盼,歷史也會銘記這一頁。

❷ 1993 年左右發生的人民幣大貶值是怎麼回事

1991年4月起實施有管理浮動,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改變了以往階段性大幅度調整匯率的做法。

外匯調劑市場匯率則走得更遠。在打破外匯統收統支,實行外匯留成與上繳制度的基礎上,1980年起中國逐步發展外匯調劑業務,並於1985年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起初,對外匯調劑價格有限價,由地方外匯局在掛牌匯率的基礎上加價10%撮合交易。

自1988年4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外匯調劑公開市場起,中國陸續在全國主要城市建立了外匯調劑的公開市場交易,取消了外匯調劑限價,允許公開競價、隨行就市,外匯調劑市場匯率自由浮動。1993年2月,受經濟過熱影響,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官方對調劑市場重新限價。1993年7月,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整頓財政金融秩序,首次以拋售外匯儲備的方式平抑供求、穩定匯率,並重新放開調劑市場限價。

市場經濟時期,作為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管理體制也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94年初,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開始實行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至今。制度是相對穩定的,政策是相對靈活的。廣義的匯率選擇包括了匯率制度安排和匯率政策操作。1994年並軌以來,中國在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框架下,於不同時期採取了不同的匯率政策。

2015年「8·11」匯改之前,通常是外匯形勢好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小步快走、漸進升值;形勢差的時候,人民幣不貶值(如1998年至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或主動收窄波幅(如2008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這導致「8·11」匯改之前,人民幣匯率持續20多年的單邊升值,與並軌之初相比,累計升幅最多達40%以上。

「8·11」匯改之後,人民幣匯率堅持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匯改之初,人民幣匯率意外走弱,恰逢國內經濟下行、股市異動,外部美元走強,觸發了市場對外資產負債的集中調整,釀成「匯率貶值—資本外流—儲備下降—匯率貶值」的惡性循環。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進一步延長了這輪調整。直至2019年8月第四次跌至7元人民幣對1美元附近,人民幣匯率應聲「破7」。到2020年5月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跌至7.20元人民幣對1美元附近,創下了12年來的新低。

自2020年6月起,人民幣匯率震盪升值,到2021年5月底重新升到6.30時代,創下近三年的新高。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重提「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021年5月底,央行多次重申人民幣匯率維穩的政策不變,堅持人民幣有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不變。

小結:關於最優匯率選擇(包括匯率制度和匯率政策)的國際共識是,沒有一種匯率安排適合所有國家以及一個國家所有時期。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和政策操作,是這一共識的生動寫照。從發展趨勢看,人民幣匯率制度越來越具有彈性,匯率政策也越來越靈活。

由官定匯率轉向市場決定

計劃經濟時期,中國實行高度集中的外匯管理體制,外貿由國家統一經營,外匯收支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一切外匯收入必須賣給國家,用匯由國家按計劃分配。配合外匯數量控制,人民幣匯率也由官方制定。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不論盯住單一還是一籃子貨幣,匯率水平都不反映實際供求,也就無法起到外匯資源配置的價格杠桿作用,僅作為計劃核算工具。尤其後期在參考一籃子貨幣確定人民幣匯價時,採取了「中間偏上」的方針,導致人民幣匯率逐漸高估。

轉軌經濟時期,中國實行計劃分配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外匯管理雙軌制。相應的,實行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雙重匯率制度,其中計劃分配使用官方匯率,市場調節使用調劑價格。到1993年底,隨著外匯留成比重不斷提高,使用外匯調劑市場匯率的外匯收支活動佔比達到80%,只有20%的外匯收支活動仍然使用官方匯率計劃分配。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人民幣官方匯率的有管理浮動,仍是官方通過某種演算法確定的匯率,而非市場交易形成的價格,與1994年匯率並軌之後的有管理浮動有天壤之別。

1993年底,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

1994年初匯率並軌,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後,按照主動、漸進、可控的「三性」原則,配合人民幣可兌換、國際化與資本賬戶開放進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水平,加快培育和發展國內外匯市場。特別是2005年「7·2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總體上呈現單邊升值走勢,並伴隨著人民幣多邊匯率升值。

到2015年7月底,人民幣匯率較「7·21」匯改前夕累計升值35%,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46%和57%。這表明「7·21」匯改後,參考籃子並非盯住籃子,外匯供求關系決定了人民幣匯率走勢。

到2015年7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余額3.65萬億美元,盡管比2014年6月底峰值低了3419億美元,卻仍遠高於2006年底的1.07萬億美元。而200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做出了中國國際收支主要矛盾已經從外匯短缺轉為貿易順差過大、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重要判斷,提出要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

2015年「8·11」匯改之初,人民幣遭遇階段性貶值壓力。人民幣匯率三次跌到7比1附近、遇「7」不過後,第四次於2019年8月應聲「破7」。此次「破7」不只是人民幣貶值,而是打開了匯率可上可下的空間,提高了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因此,雖然「破7」不涉及中間價報價機制和匯率浮動區間的調整,卻仍被稱之為「不叫改革的改革」。

❸ 什麼時間取消雙軌制

實施改革的阻力,目前先行放開二胎政策,繼而採取延遲退休政策,最後考慮『雙軌制』並軌。至少需要5年。

❹ 解釋一下人民幣雙軌制

人民幣雙軌制即是人民幣匯率雙軌制。
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從 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前者主要適用於進出口貿易及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後者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的兌換和結算,且仍沿用原來的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
「雙軌制」匯率:企業的出口收匯被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必須按較低的官方匯率上繳國家,餘下部分可按調劑市場匯率售出或可自行根據市場供求信號進口盈利商品

❺ 外匯的雙軌市場是怎麼回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雙軌匯率制度指的是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匯率制 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匯率制度大體上經歷了六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1949~1952年,我國實行具有爬行釘住匯率制特點的匯率制度,其做法是選擇一組用於制定匯率的指標,其指標包括出口物資理論比價、進口物資理論比價和信匯購買力比價,再取三者的加權平均數確定人民幣對美元的官方匯率。在此階段,人民幣匯率頻繁調整,調整幅度有時很大。 第二階段為1953~1973年初,我國實行釘住美元的釘住匯率制。自1955年人民幣新幣以1:10000的比例取代舊幣之後,直到1971年美元貶值之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始終不變。 第三階段為1973~1980年,我國實行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貨幣籃所包含的一組貨幣的選擇主要考慮我國外貿的地理流向,權數的規定則取決於與該國貿易量。 第四階段為1981~1984年,我國實行雙重匯率制,非貿易外匯收支結算繼續根據按一籃子貨幣定值的官方匯率,貿易外匯收支結算根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 第五階段為1985~1993年,我國實行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雙軌匯率制。自1985年起,我國停止使用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執行單一的官方匯率。同時,我國又允許外匯調劑市場出現高於官方匯率的外匯調劑價格。 第六階段為1994年至今,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匯率加權平均價,作為交易基準匯價。銀行與客戶間的外匯交易可在基準價±0.25%的范圍內浮動,銀行間外匯交易可在基準價±0.3%范圍內浮動。同時,實現匯率並軌,實行單一匯率制。

❻ 國家取消價格雙軌制是哪年

國家取消價格雙軌制沒有具體一刀切,是逐步取消的,主體存在的時期是1979年到1993年。1992年9月1日,國家物價局宣布將571種產品定價權交給企業,22種產品產價格下放給省級物價部門,代表價格雙軌制走向了尾聲。 但仍然有不少的雙軌制,比如煤電,賠償金,養老金,醫葯,鹽,勞動力,土地、資本、國有企業產權等等,電煤是2013年取消雙軌,養老金是2014年。

❼ 1994年國家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實行外匯收入結匯制,取消外匯分成。

二、實行銀行售匯制,允許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可兌換在實行售匯制後,取消經常項目正常對外支付用匯的計劃審批。

境內企事業單位 、機關和社會團體在此項下的對外支付用匯,持如下有效憑證,用人民幣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兌付。

三、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保持合理及相對穩定的人民幣匯率。

四、強化外匯指定銀行的依法經營和服務職能。

五、嚴格外債管理,建立償債基金,確保國家對外信譽對境外資金的借用和償還,國家繼續實行計劃管理、金融條件審批和外債登記制度。

為境外法人(含中資控股的機構和企業)借款出具擔保,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內機構對外提供外匯擔保管理辦法》辦理。

六、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管理體制仍維持現行辦法。

七、取消境內外幣計價結算,禁止外幣在境內流通。

八、加強國際收支的宏觀管理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行單一匯率制。

(7)1993年外匯取消雙軌擴展閱讀:

建國以後,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發生過多次調整,不同時期各有其鮮明特色。

1993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明確要求:「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各國遭遇重創,而中國安然無恙,94年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功不可沒。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日益市場化。改革開放之前,人民幣匯率水平由官方確定,實行固定匯率。改革開放之初,形成官定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雙重匯率制度。1

994年初,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匯率轉向由市場決定。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公告

❽ 中國外匯管理實現「雙軌制」並軌是哪一年

1994年1月1日

據國務院決定,從1994年1月1日起,進一步改革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
結束1988年設立外匯調劑市場以來我國正式實行的匯率雙軌制,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 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❾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歷程

匯改歷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近期事件: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態度強硬,超出國際市場的預期。他強調中國致力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但只會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並在下一步推進匯改安排中提出加快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外匯產品,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

❿ 我想知道1993年人民幣對美金的匯率是5.762 到19994年一年時間就猛長到了8.619有什麼 國家大事發生嗎謝謝

人民幣匯率制度
1994年以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人民幣匯率由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匯率體制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1980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匯率體制從單一匯率制轉為雙重匯率制。經歷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存(1981~1984年)和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1985~1993年)兩個匯率雙軌制時期。
1994~2005年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1993年12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通知》,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體包括,實現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價格並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取消外匯留成,實行結售匯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外匯交易市場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此後外匯管制進一步放寬。
2005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人民幣總體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新人民幣匯率制度平穩實施充分證明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我國匯制改革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要求。人民幣匯率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而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反而大幅增長。
2008年,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1]
編輯本段
人民幣匯改四階段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復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復匯率回歸。
1994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ps:自己寫的話大概也就這些內容,本人偷懶,直接轉了。

閱讀全文

與1993年外匯取消雙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