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經紀商是什麼
專外匯經紀商foreign exchange broker專門在外匯交易中介紹成交,充當外匯供求雙方中介並從中收取傭金的中間商。
概念
任何活躍的外匯市場都有不少的外匯經紀商),在美國稱為(Exchange Dealer),像股票市場的經紀商角色一樣,外匯經紀商(Brokers)在外匯市場僅扮演著中介人(Intermediaries)的角色,是以賺取傭金為目的,其主要任務是提供正確迅速的交易情報,以促進外匯交易的順利進行,為客戶代洽外匯買賣的匯兌商定,屬於買主與賣主間,拉攏搓合,透過外匯經紀人的接洽,直接或間接自銀行買賣。
外匯經紀商及經紀人本身中介人外匯交易的盈虧風險,其從事中介工作的代價傭金收入(Broker Fee or Commission),外匯經紀人因熟悉市場外匯供需情形,消息及圖表的分析,以及匯率變化漲跌及買賣程序,故投資人樂於利用。
分類
外匯經紀人分兩類:一般經紀人,即以自有資金參與外匯交易,自負盈虧,這時經紀人就是自營商;跑街經紀人,即代表客戶進行外匯買賣,只收取傭金,不承擔任何風險。
外匯經紀商
MM(Market Maker)
MM可翻譯成造市商,它有交易席(Dealing Desk),即在你的交易過程中有人參與進來了,而不是完全無阻礙地自動把你的交易請求提交給銀行。
STP(Straight Trough Processing)
STP直譯的話就是直接處理,它的意思是你的訂單沒有經過人手而直接提交給銀行。也即,它沒有交易席(NDD)。
ECN(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CN直譯的話是電子通訊網路,它也是NDD,也即包括了STP的大部分特性。
監管類型
NFA
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NFA),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是根據美國《商品交易法》第17節的規定,於1976年組建的期貨行業自律組織,屬非盈利性會員制組織,是美國期貨及外匯交易非商業獨立監管機構。《商品交易法》第17節源自1974年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法》第三章,該部分規定了期貨協會的登記注冊和CFTC對期貨專業人員自律管理協會的監管。
1981年9月22日,CFTC接受NFA正式成為"注冊期貨協會",1982年10月1日,NFA正式開始運作。
FSA
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inancial Service Agency---FSA),該局於1997年10月由1985年成立的證券投資委員會(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Board---SIB組織)改組而成,作為獨立的非政府組織,擬成為英國金融市場統一的監管機構,行使法定職責,直接向英國財政部負責。
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SA)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機構,賦予了法定權力的金融服務及市場法案。「We are a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andfinanced b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stry」。我們是一家有限擔保和融資的金融服務行業。The Board sets our overall policy,but day-to-day decisions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aff a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xecutive Committee。董事會制定的整體政策,但執行委員會的日常決策和管理工作人員的根本責任。
ASIC
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ASIC)。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於2001年根據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法案》(ASIC法案)成立。該機構是一個獨立政府部門,並依法獨立對公司、投資行為、金融產品和服務行使監管職能。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是澳大利亞銀行、證券、外匯零售行業的監管者。隨著2001年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法案》的出台,ASIC從此把零售外匯交易市場納入日常監管范圍,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一同監管,成為了澳大利亞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❷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外匯經紀商
一、自身交易平台的合規性
外匯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資金安全問題。特別像中國的投資者習慣了銀行的資金託管,而國外投資是沒有銀行託管的,是各國的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因此,想成為國際一流的外匯經紀商,必須有權威的監管機構進行監管。
現在國際上有四大監管機構是最權威的,分別是FCA(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inancial Conct Authority)、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ASIC(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NFA(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外匯經紀商應該盡可能的申請多個權威金融機構的監管牌照,這對經紀商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市場布局全球化
外匯經紀商應該對國際市場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結合本企業的優勢與能力,最終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自己的市場布局。從現有市場延伸至國外鄰近(地理鄰近或文化鄰近的國家或地區)市場再到全球市場,這是外匯經紀商市場布局的一般規律。從長期來看,外匯經紀商多看重世界范圍內具有龐大而潛在的投資市場。
2017年以來,全球主要零售外匯交易量已經發生變化,澳洲零售外匯交易量出現大幅增長,美國和英國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國的外匯行業前景依然廣闊,雖然和全球外匯市場相比,稍顯稚嫩,但是從龐大的需求人數以及潛在的客戶規模來說,中國市場未來還有發展空間。
三、不斷革新技術
在零售外匯行業,外匯經紀商對相關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領先應用及其全球化至關重要。
新技術的不斷引進及其推廣應用,形成了新一代信息系統和服務平台,使外匯零售行業向著更加實時、便利和安全的方向發展,不僅使零售外匯交易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得以提高效率,而且促進了外匯技術供應商這種業態的誕生並迅速向全球延伸。
四、先進的管理體系
隨著外匯經紀商的經營戰略向全球化轉型,其管理體系也應該發生相應的改變。各大外匯經紀商在堅持自身管理結構優點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學習其他公司的長處。
國際外匯經紀商在以母國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時期,公司總部擁有絕對的決策控制權。隨著全球各個市場當地化經營的需要,零售外匯經紀商需要在全球市場的若乾重點地區和國家設立辦事處,管理協調公司業務在當地的經營活動。辦事處代表公司總部負責協調和支持一個重點地區所有的經營業務。
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設立縱向的業務拓展以及橫向的辦事處,使得這些公司形成了新的管理架構。這是一種多中心多結點的網路管理模式,它有利於公司對全球范圍經營環境的變化做出更迅速的反應。
五、積極儲備人才
外匯經紀商的國際化也不僅僅是開拓市場,還要有一批擁有國際管理視野的人才來規劃和布局企業發展。經紀商需要組建一支高素質、重創新的精英團隊,力爭為自身品牌塑造國際化影響力,成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六、發展品牌文化
企業為其生產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創建一個品牌。隨著品牌的不斷延伸,此品牌下面就會有多個產品或者服務。比如,為了豐富投資者的選擇,外匯經紀商可以上線一些交易新品,包括黃金白銀、差價合約、現貨類產品(原油、棉花、咖啡、糖等)、指數類產品(納斯達克100指數等)。實質就是藉助已有品牌的知名度來開拓市場,豐富產品的種類,從而帶動旗下所有的產品共同發展,提高市場佔有率,有利於向其他行業轉型或開拓新市場。
隨著品牌的不斷推進,品牌的內涵越來越脫離有形的物質特徵,轉向無形的精神體驗和感受。因此,品牌的文化是品牌的本質內涵之一。當外匯經紀商進入國際市場時,也就是把相應的品牌文化帶進了國際市場。但是由於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客觀上是存在文化沖突的。經紀商保持品牌內層文化不變,而在淺層和外層中加入東道國的文化元素,這一做法不僅兼顧了多元化 (本土化)行動的靈活性與一體化思維的統一性,而且大大減輕了本土化的高成本與全面一體化的低適應,因此外匯經紀商應該注重與當地的結合,積極推行本土化策略。
小結
隨著我國與國際接軌的步伐越來越快,大批的外匯經紀商紛紛看好我國市場,進軍我國零售外匯行業,並且占據了強勢主導地位。這類一流的經紀商擁有在本國積累的雄厚資金基礎、先進的技術手段、多業態的綜合銷售形式、現代化管理理念、龐大的營銷規模和一系列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務,都是外匯經紀商應該發展的方向。
❸ 外匯經紀商是怎麼賺錢的
1。點差費。賺錢方式取決於用戶在其平台上注冊,投資交易之間的差點,而不幹擾客戶的外匯投資交易。因此,一般來說,這些外匯公司會採取贈金的方式吸引客戶,從而獲得一定的利潤。點差是外匯經紀商的主要經濟來源,不用的品種點差不同,簡單地說就是這個產品的點差費就是用賣出價減去買入價。
2。外匯平台手續費。很多投資者都很關注交易成本。如果品種交易成本太高,這將對投資者的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投資者收益計算公式為:總收益—成本=實際收益。這個交易成本包括投資本金、投資手續費、研究投資的其他學習費用等多個方面。外匯平台手續費是在點差上。開戶一般不收取手續費,資金出入金也不收取手續費。除非支付的金額太低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但比例也相對較低。每個平台都不一樣,點差等都是不一樣的。
❹ 如何成為一個外匯經紀商 B2Broker
外匯介紹經紀商也就是 IB(Introcing Brokers),即是外匯代理商,介紹客戶交易
❺ 外匯的發展前景
中國的外匯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回局」的答篇章里還提到,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資本走出去。逐步建立外匯管理負面清單制度。放寬境外投資匯兌限制,改進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
❻ 外匯公司與外匯經紀人的前景怎樣
我自由職業,我就是職業IB,國內外匯市場已經做爛了。 但是國內FX市場無正式授權開放。 外匯保證金公司都想從中國分享一杯羹,競爭在網路已經看到了,我做IB5年。以前一直接受馬來西亞 港澳台地區推廣,09年11月我才真正進入國內外匯銷售,但是與外匯不是一樣,國外投資者明白投資的意識, 中國投資者只注重他投資的錢可以翻幾倍, 從而就會出現很多騙子,利用中國國人貪婪的心理,去行騙, 我可以告訴你在國內做, 會感到投資者很糾結的,雖然市場混亂,但是我們還要去銷售, 至於閣下所述前景如何,我不能正面回答,我只能說既然閣下選擇了這個,就堅持下去, 世界每份工作都有前景的,重要的是你的人有沒有前景,以上是我本人所想說的, 不到之處諒解! 天道酬勞 」剩「者為王 祝君好運
❼ 什麼是外匯經紀商
外匯經紀商foreign exchange broker專門在外匯交易中介紹成交,外匯經紀商充當外匯供求雙方中介並從中收取傭金的中間商。
外匯經紀商監管類型有NFA、FCA、ASIC。
❽ 話說在外匯經紀商投資,是否有收益
專外匯經紀商專門在外匯交易中介紹成交,外匯經紀商充當外匯供求雙方中介並從中收取傭金的中間商。
外匯經紀商監管類型有NFA、FCA、ASIC。
國內外匯市場作為新興的投資行業。有實力的外匯代理商已經慢慢發展,並且已經取得了國際平台商的一級代理許可權。
一級代理商他們是完全原始點差,沒有傭金的,也就是說,不存在客戶炒單,他們靠傭金或者自己私自加點差的方式賺錢。
平安銀行有美元、港幣理財,具體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首頁-更多-跨境金融-外幣理財,了解外幣理財產品。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2-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❾ 外匯的發展歷史,你知道多少
古代的外匯交易 外匯最早的交易出現在古時候。在《猶太教法典》時期,就已經出現「兌換商」,他們主要幫助別人兌換貨幣,然後收取傭金或者費用。
這些人在城市佔據一個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廟外設攤。
在公元4世紀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壟斷外匯交易的公司。
1472年,義大利創辦了一家當鋪,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銀行」——邦卡蒙台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BMPS)——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直到現在仍在運營。
邦卡蒙台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
在15世紀,為了滿足紡織商人的貨幣兌換需求,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國外開設了銀行,並開始啟用「往來賬賬本」處理交易。
這類賬本可以顯示外匯賬戶、以及與國外銀行有往來的本國貨幣賬戶。
美第奇家族與達芬奇
17和18世紀,阿姆斯特丹的外匯市場保持活躍。英國和荷蘭的代理人和商人有著非常頻繁的外匯兌換往來。
現代外匯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國,一家名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開始交易外匯,它被視為領先的市場參與者。
美國歷史上的外匯交易先鋒,還包括1880年代獲得允許而進行外匯交易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
1880年,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形成,也因此,我們很多人認為這一年是現代外匯的起始年;
從1899年至1913年,外匯儲備增長了10.8%,而黃金儲備只增長6.3%,這象徵著新興外匯市場逐漸受到重視;
1902年,就在這一年,倫敦共出現了2家外匯經紀商;
1913年,全球外匯交易幾乎一半都是以英鎊進行的,這對英國資本市場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英國的外匯銀行數量從1860年的3家上漲到1913年的71家。
盡管當時的英鎊幾乎統治了外匯交易,但是英國本身在20世紀初的幾年裡卻是缺席狀態。
外匯交易最活躍的中心卻是巴黎、紐約和柏林。
倫敦及整個大英帝國在1914年前都相對沉默。直到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美國銀行系統開始印刷自己的貨幣—美元。1920年代,一些家族開始成長為外匯行業的重要人物。
1930年。在瑞士巴塞爾市成立了國際清算銀行,建立該銀行的目的在於為那些新獨立的國家和面臨收支暫時性逆差的國家提供財政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協議簽署。根據協議,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波動1%以內。
之後,尼克松總統廢除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固定兌換匯率失效。 此後開始迎來浮動匯率系統。
布雷頓森林會議
1972年至1973年3月,由於布雷頓森林協議以及歐洲聯合浮動協議的影響,外匯市場被關閉。
1973年是現代外匯市場真正的歷史轉折點。
在這一年,國家之間的匯率約束、銀行交易及受限制的外匯交易時代結束,市場開始進入全面的浮動匯率時代。
現代外匯
1980年代中期,在網路出現之前,一種電子外匯交易形式就開始流行,即由路透開發的「Reuters Dealing」。
從現如今的標准來看,這個系統非常落後,但是在當時,它非常先進,它更像是實時可關閉網路溝通系統。
如果網路沒有被發明出來,那麼這套系統可能至今還在使用當中。
中國外匯發展史
中國於1994年成立官方外匯市場,此後人民幣呈現逐步升值的態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政府仍強調整保持人民幣的穩定;但在市場建設方面有了進展,將於4月1日將推出新的交易品種--歐元。
以下是中國外匯市場發展過程中主要事件簡述:
1994年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趨於貶值:1979年1美元兌1.5元人民幣,到1986年為1美元兌3.5。
1994年,實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將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初步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1994年4/4,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約為8.6。
1996年12月,人民幣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但資本項下依然實行嚴格管制。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泰銖等亞洲貨幣競相貶值,日元兌美元一度創下七年以來的低點至147日元水準,但中國政府自始至終恪守人民幣保持穩定,並採取多項配套措施。
當時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區間為8.2800-8.2770元,而8.2800元被看作是人民幣貶值與否的重要關口,央行進場護衛頻繁。 *1998年7月開始,央行進行外匯大檢查,審核企業超過一定限額的購付匯的貿易真實性。
1998/9/1,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以走私、逃匯、洗錢與騙稅等為目的向銀行騙購外匯的,分別按走私犯罪以及逃匯罪,洗錢罪,騙取出口退稅罪定罪處罰。
1998/9/29,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國內企業將在境外資本項下的外匯於10月1日前調回國內,未經特別批准,不允許在境外資本帳戶下保留外匯。
2000年,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區間一度擴大,市場揣測央行意欲放寬人民幣波幅。
2000/4/12,人民幣兌美元收市跌破8.2800元關口至8.2830元。
2000/5/25,人民幣匯價連續兩日升破8.2770元關口,分別收報於8.2764元和8.2768元。
2001年,中國加入WTO關鍵一年,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走升,運行區間移至8.2760-8.2800。
2000/12/1,人行允許居民個人與其直系親屬在境內外幣賬戶的資金劃轉;上調了自費出國(境)留學供匯額度,以更好的滿足居民的用匯需求。
2000/12/11,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但並未承諾完全開放資本市場。
2000/12/24,人行行長戴相龍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雖然中國加入WTO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將增多,但預計今後五年外匯儲備穩步上升,人民幣匯率可保持長期穩定和堅挺。
2002年 1/15,戴相龍稱,歐元目前為中國外匯儲備中第二重要貨幣。他同時指出,日元貶值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壓力,但人民幣仍將保持穩定;1月31日日元兌美元跌至135水準,成為39個月以來新低。
2002/2/4,中國銀行副行長李早航撰文指出,在日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中國在必要時應當對人民幣實行適度貶值。這與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官員與主要媒體對人民幣貶值避而不談形成鮮明對比。
2002/3/11,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戴相龍再次表示,日元貶值對中國構成一定的壓力,但人民幣可保持穩定,不會貶值,亦不會大幅升值;人民幣自由兌換條件不成熟,應循序漸進推進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
2002/4/1,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通歐元兌人民幣的交易。
2002/6/1,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推出外幣拆借。
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根據《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15年8月,中國央行啟動新一輪匯率改革。8月11日,中國央行宣布,即日起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中間價將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將相當程度上與美元脫鉤,匯率決定的市場化程度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後的又一個國際儲備貨幣,並成為其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人民幣正式入籃也被各方視為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改革的新起點。
根據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數據,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對人民幣交易,佔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歐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幣,佔比分別為1.79%、1.35%、1.55%和0.65%。在遠期和掉期市場,絕大部分均是人民幣美元交易。在外幣對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佔比最多,分別佔比56%以及30%。目前,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已推出九個貨幣對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盤需求和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市場上的交易幣種集中度仍較高。
雖然現在中國大陸還沒有真正放開外匯交易市場,但是這些年隨著國內投資者對外匯投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一旦中國外匯市場開放。中國的百姓或許很快就會看到全民炒外匯的盛況。相信那一天的到來,不會太晚。
❿ 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外匯經紀商
1、合規。正所謂,到哪個山上唱哪裡的歌,外匯經紀商歸根而言還是商人,商人就要學會察言觀色,對於外匯經紀商而言,察言觀色就是要注意政策,做到合規,不管是各國的政府還是監管機構,都要做到政策對路,該受監管的受監管,該納稅的納稅。在政策面前,外匯經紀商是弱勢群體,不然就滾粗。所以合規是第一重要的。
2、服務。外匯經紀商必須要有服務客戶的意識,雖然不一定要做到把客戶當作上帝,但是把衣食父母當作朋友對待不過分。不管是硬體方面還是軟體方面,都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以給客戶帶來良好的交易體驗為追求目標。力戒貪心,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經紀商在無盡的貪婪面前倒下,前車之鑒甚多,有時候客戶要求的很簡單,不過是一個穩定可靠的交易平台,能夠正常出金入金而已。
3、共贏。現在流行一句話,這不是一個單打獨斗的年代。對外匯經紀商而言,唯有廣結善緣,多交朋友,才能真正的走向成功。有的時候不是說你行不行,而是你願不願意,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外匯經紀商,放開胸懷,共同創建一個合作共贏的外匯生態圈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