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匯儲備是一種存量的概念是正確的么
是的,開放經濟條件下,外匯儲備是 一國所持有國際儲備。
⑵ 宏觀經濟學中都有哪些是存量哪些是流量
在經濟學中,流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某種經濟變數變動的數值,它是在一定的時期內測度的,其大小有時間維度;例如:反應社會產品和勞務的生產、分配情況的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收入總額、投資總額、流動資金增加額等都是流量。
與之相對應的是存量,是在某一時點上測度的,其大小沒有時間維度。例如:資產負債表中的期初、期末資產、流動資金、存款、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等都是存量。
拓展資料:
存量與流量的劃分,對於理解經濟活動中各種經濟變數的關系及其特徵和作用至關重要。例如在財富與收入這兩個經濟變數中,財富就是一個存量,它是某一時刻所持有的財產;收入是一個流量,它是由貨幣的賺取或收取的流動率來衡量的。存量與流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一、相關比較
1、存量與流量
對於理解經濟活動中各種經濟變數的關系及其特徵和作用至關重要。例如在財富與收入這兩個經濟變數中,財富就是一個存量,它是某一時刻所持有的財產;收入是一個流量,它是由貨幣的賺取或收取的流動率來衡量的。存量與流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流量來自存量,如一定的國民收入來自一定的國民財富;流量又歸於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經由流量而發生變化,如新增加的國民財富是靠新創造的國民收入來計算的。
2、存量與流量信息
存量信息(stock)是關於企業的經營態度及哲學的信息,是積累的、不動的。
流量信息(flow)是指企業發出的信息中的新商品信息及新技術信息,隨著不同時期商品和技術的變化而變化,是浮動的、變化的。
3、總結
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廣泛使用的分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對一定時點上已有的經濟總量的數值及其對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進行分析;流量分析則是對一定時期內有關經濟總量的變動及其對其他經濟總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在宏觀經濟學的總量分析中,既可以從存量著手,也可以從流量著手。
⑶ 貨幣需求量和貨幣供給量是存量還是流量
是存量。流量來自存量,如一定的國民收入來自一定的國民財富;存量又歸於流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經由流量而發生變化,如新增加的國民財富是靠新創造的國民收入來計算的。
二者的關系:存量與流量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流量來自存量,流量又歸於存量之中。流量分析是指對一定時間內有關經濟總量的產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變動及其對其他經濟總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存量分析是指對一定時點上已有的經濟總量的數值對其他有關經濟變數的影響進行分析。
相關概念:
貨幣需求量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因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以及經濟周期形成的對執行流通手段與價值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的需要量。又稱貨幣必要量。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上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在經濟學中,流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某種經濟變數變動的數值,它是在一定的時期內測度的,其大小有時間維度;例如:反應社會產品和勞務的生產、分配情況的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收入總額、投資總額、流動資金增加額等都是流量。與之相對應的是存量,是在某一時點上測度的,其大小沒有時間維度。例如:資產負債表中的期初、期末資產、流動資金、存款、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等都是存量。存量與流量的劃分,對於理解經濟活動中各種經濟變數的關系及其特徵和作用至關重要。例如在財富與收入這兩個經濟變數中,財富就是一個存量,它是某一時刻所持有的財產;收入是一個流量,它是由貨幣的賺取或收取的流動率來衡量的。存量與流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存量(stock)是指已被購買或自建並取得所有權證書的房屋。存量房是相對於增量房而言的,增量房是指房地產開發商投資新建造的商品房,存量房一般是二手房。存量房買賣程序是由買賣雙方當事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合同生效後的30日內,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轉移登記。
⑷ 中國外匯儲備
一、全球及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進入21世紀之後,伴隨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惡化,全球外匯儲備規模不斷上升。1999年底全球外匯儲備約為1.78萬億美元,2007年底上升至6.40萬億美元,增長了2.6倍。全球外匯儲備的增長又集中體現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外匯儲備的增長。1999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約為1.05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59%),2007年底上升至4.90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77%),增長了3.7倍。相比之下,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同期內僅增長了1.1倍。
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約為0.16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9%),2007年底上升至1.53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24%),增長了8.6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外匯儲備的飆升主要歸因於持續的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項目順差。自1994年至今,中國經濟連續14年出現了國際收支雙順差。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由於中國政府選擇了小幅、穩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大量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套利,這加速了中國外匯儲備的累積。僅2007年一年,中國外匯儲備就增長了4619億美元,與2006年底相比增長了43%。如果考慮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匯資產、央行要求全國性商業銀行用美元繳納人民幣法定存款准備金等因素,則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實際增加額超過了6300億美元。
二、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
由於中國外管局並未披露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我們只能利用其他國家披露的相關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IMF的「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資料庫提供了138個國家(包括27個工業化國家與106個發展中國家)匯總後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雖然COFER資料庫中未包括中國這一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是一種遺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匯儲備規模畢竟佔到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64%(2007年)。同時,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投資並未表現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迥然相異的特徵。因此,我們不妨用COFER披露的幣種結構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潛在幣種結構。
進入21世紀之後,IMF COFER資料庫中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發生的主要變化包括:第一,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下降,從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歐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上升,從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鎊取代日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中第三重要的幣種,2007年英鎊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為5%,而日元資產比重為3%。上述結構性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在該時期內,歐元和英鎊處於相對強勢地位,而美元和日元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導致各國央行主動或被動地實施了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
與工業化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調整更加積極。從1999年底至2007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重由69%降至61%,歐元資產比重由19%升值28%。俄羅斯、伊朗等國更是將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由美元轉換為歐元,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歐元在全球儲備與交易貨幣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同期內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由73%降至69%,歐元資產比重由23%升至33%。
我們認為,近年來隨著美元有效匯率的下跌,中國外管局主要是在外匯儲備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資產比重,在外匯儲備存量上的減持是有限的。這意味著中國央行的幣種多元化行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相比是類似的,因此我們可以用COFER資料庫中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截至2007年底,我們估計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佔65%,歐元資產約佔25%,其他10%包括英鎊、日元及其他幣種資產。
三、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
......
四、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
在上述對中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與資產結構進行粗略估計的基礎上,我們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如下:
首先,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首要目標。這主要表現為在外匯儲備的資產構成中,傳統上低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的國債和機構債佔90%左右;
其次,美元資產在中國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過高。無論是從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2007年為19.1%)還是從對美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來看(2007年為7.3%),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65%的比例都過高了。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依然占統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現了中國政府進行外匯儲備幣種多元化的困境: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減持美元資產必然會造成美元匯率下跌,從而影響到外匯儲備中存量美元資產的價值。
再次,近年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遭受嚴重損失。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65%以美元計價,那麼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貶值必然造成以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顯著下降。例如,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了1.8萬億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資產佔65%,那麼一旦美元對人民幣貶值10%,以人民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價值將縮水1170億美元,相當於抹殺了3.9個百分點的GDP增長。
第四,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資產除了面臨匯率風險外,還面臨美國國債、機構債信用等級調降、市場價值縮水的風險。2008年7月,美國兩家房地產巨頭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機,需要募集750億美元資本金以避免資不抵債風險。如果美國政府不對其進行救援,則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機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如果美國政府為兩家機構買單,則信用風險最終為美國政府所承擔,美國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無論出現哪種局面,對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和機構債的中國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後,隨著外匯儲備規模的進一步增長,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日益凸現,中國政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提高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壓力。中國外匯儲備的90%投資於美國國債與機構債,收益率不超過5%,而根據世界銀行對中國120個城市1.24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的調查,外國在華FDI企業的平均收益率超過22%。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如何積極管理外匯儲備,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成為當務之急。
五、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前景
......
⑸ 外匯儲備為什麼不花而存這么多今天的高物價和它沒有關系嗎
首先,你的這段論述中有一個前提——中國政府多印6億人民幣……這個前提就是你疑問的來源和答案。因為多印了6億,當然市場上多了6億的流通貨幣。如果不多印,就沒有問題了。
多印貨幣付諸流通,會刺激消費和生產,從而刺激較為普遍的物價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經濟學家把政府多印貨幣稱為「鑄幣稅」。多印發貨幣,相當於政府自己給自己印錢,同時提高物價水平,老百姓手裡的錢不值錢了,相當於變相征稅。
然後是外匯貯蓄的問題。外匯就是中國政府用自己富裕的現金存量購買了大量的外國國債,就是把錢借給老外花……買美國國債,當時大概是出於保持經濟穩定的目的。畢竟外匯就是一種投資……但是現在人民幣大家都看漲就有點悲劇了,畢竟宏觀經濟有自我實現的特點。人民幣漲多少百分比,這些外匯就會貶值多少百分比……
而後,匯率上升直接打擊中國的製造業,這個道理很明白,競爭力會減少,國內企業利潤下滑就會影響百姓生活質量。
但是外匯儲蓄過大的問題就是,一方面機會成本太大,這些錢不用於社會福利或者直接生產而是作為一種投資持有,就和存款一樣;另一方面,過大的外匯儲蓄會需要多引發貨幣(盡管不是等值對應的),從而會刺激物價上漲。
還有個悲劇,就是我國現在貨幣政策是一通脹就會提高一定的利率或者儲備金率,這個一方面是對那些經濟中過冷部門的進一步打壓,另一方面會吸引國際上的資金流入……還是會通脹的。
⑹ 在不考慮發生外匯收支,只考慮存量的情況下: 如果外幣存款增加,外匯占款是否相應減少
一、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管理的基本理論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制度進入"無規則"時代。隨著國際貨幣多元化趨勢的出現,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對此,理論界從三個視角展開了研究。1.均值-方差視角的分析均值-方差視角是分析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的最常見角度。在這一分析框架內,外匯儲備被視為財富存量,中央銀行被視為在給定風險水平下追求最大收益的投資者,中央銀行的核心任務是找到一系列給定風險水平下能提供最高收益率的資產組合,並在其中根據自己的風險收益偏好予以選擇。從本質上說,這一方法是資產組合理論在外匯儲備管理領域的應用。均值-方差分析在實踐中面臨三個技術性難題,這些難題涉及有效資產組合邊界的識別和有效資產組合的選擇。第一個困難是如何選擇合適的參考籃子以衡量外匯儲備價值。第二個困難是如何處理風險收益關系的不穩定性。第三個困難源於有效資產組合選擇中的主觀性。2.交易視角的分析交易視角是分析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的另一角度,由杜利(Dooley,1987)提出。針對均值-方差分析框架,杜利指出:均值-方差分析框架針對的是貨幣當局凈外國資產而非總資產;凈資產的有效組合可以通過分別管理總外匯儲備資產構成和(或)總負債構成而獲得;即使凈外匯儲備資產的幣種構成在均值-方差分析框架中是有效率的,也沒有充分理由說明,總外匯儲備資產幣種構成或總負債幣種構成各自均為有效資產組合。資產方或負債方的調整能優化凈外匯儲備幣種構成,這給予貨幣當局特定自由度以追求其他目標。盡管交易視角分析富有新意,但杜利也承認,這一分析方法在實踐中也存在一系列缺點。首先,機構安排也許使凈外匯儲備資產幣種構成優化難以實現,特別是在外匯儲備資產管理與外債管理相互獨立的情況下,這一點尤為可能。其次,如果外幣借款決策高度分散,或債務工具比資產工具有相對更長的期限,或外國借款人限制債務的幣種定值,則從負債方實施凈外匯儲備資產幣種優化比從資產方實施更為困難。最後,外匯交易成本--至少是主要貨幣的交易成本應當說相當低。在這一環境中,從資產方實施的凈外匯儲備資產幣種優化成本更低。
⑺ 外匯儲備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
1、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或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2、穩定本幣匯率,減少涉外經濟活動回中的外匯風險
3.防止資本答外逃或大規模的投機性資本流動,維護該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4.增加該國的國際儲備任何國家都需要持有一定數量的國際儲備資產。
5.有效利用外匯資金,推動重點產業優先發展
劣勢:
1.匯率扭曲,不利於資源合理配置
2.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進程
3.出現外匯黑市,而且外匯官價和黑市並存可能帶來權錢交易
⑻ 怎樣區別存量和流量的概念
1、記錄經濟信息的形式不同:
存量是指在一定時點上測算的量,如某一時點的資產和負債的狀況或持有的資產和負債。存量具有時點的基本特徵。流量是按一定時期測算的量,反映一定時期內經濟價值的產生、轉換、交換、轉移或消失,它涉及機構單位的資產負債的物量、構成或價值的變化。
2、對時間維度的包含關系不同:
存量沒有時間維度,而流量有時間維度。例如,人口總數是一個存量,表示在某一時點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時刻) 的人口數。而人口出生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 (如1年) 新出生的人口數,有時間維度,因此是一個流量。
3、分析方法不同:
存量分析就是對一定時點上已有的經濟總量的數值及其對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進行分析;流量分析則是對一定時期內有關經濟總量的變動及其對其他經濟總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在宏觀經濟學的總量分析中,既可以從存量著手,也可以從流量著手。
⑼ 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在我國由於外匯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所以中央銀行必須發行貨幣來回收外匯。自然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貨幣的供應也相應的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