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08年股市有多大影響
美國經濟衰退雖然對中國經濟不是致命的影響,但是間接影響卻無法迴避,這必然導致中國的出口壓力大增,美元貶值又導致中國RMB的升值會降低中國產品的競爭力..等等,但是鑒於中國曾經實現過經濟的軟著陸,相信這次危機中國進行宏觀調控後,能夠順利的度過這次美國經濟衰退引發的經濟危機的。 3300基本上就是牛熊的標志,守住了還有希望,守不住短時間收不回來繼續加速下跌,主力仍然不進場,行情就算結束了。昨天量能繼續萎縮資金參與熱情很低,如果這兩個交易日主力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不大規模介入,無法帶巨量突破,大盤有再次大跌的風險,請各位朋友控制倉位。 建議暫時把錢拿在手裡,大盤現在並沒有確定運行的方向。請緊密關注主力資金的動向,他們才是決定行情最終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主力資金如果繼續維持出貨態勢,3000點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只有度過了現在的危機,大盤才有談奧運能漲到多少的機會。 導致主力之前大量出貨真正的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和巨額惡意增發,主力資金很難接得下來,為了防止替解禁資金站崗只有選擇在他們出來前出局,這兩個實質性的問題不解決,主力的心頭之患就沒有落下,反彈就應該以反彈的心態對待。之前媒體和股評散發出來的消息是機構已經在大規模建倉呼籲散戶抄底,但是最新的大智慧資金變化提示信息顯示,連續的反彈以來,機構的持倉比例不僅沒有增加,仍然在繼續降低倉位,而抄底的散戶數量卻在繼續增加,也就是說現在的行情是主力通過穩定大盤股的方式,造成種市場要反轉的假象,吸引散戶去接主力拋售的籌碼。請引起散戶的謹慎對待。 而市場出現了兩條信息給場外資金帶來了股市反彈的一線希望的信息, 一是傳言證監會向券商發密令維護市場穩定 密令摘要: 1、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建立健全的應急機制(該消息不具備短期可行性,健全的機制不是一次大跌就能形成的,時間周期太長遠,遠水解不了近火) 2、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的專業服務(作為風險教育市場已經使投資者感受到了,這不會帶來投資信心的恢復,提供專業服務這條非常空洞,純粹敷衍,例行公事性的語言) 3、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信息技術系統安全(這本來就是券商該為投資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條件) 4、加強辦公、營業場所的安全保衛工作,切實防止各類突發時間的發生(無非是防止被深套的投資者在信心崩潰後用非理性的方式發泄出來,個人不認為這會使股市大漲,八稈子打不到,純粹是防範投資者) 5、妥善處理信訪投訴事項,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這也只是給投資者失望情緒一個發泄的途徑,同樣是避免投資在無法發泄不滿的情況下,有過激行為發生) 這所謂的密令雖然一直在提維護市場穩定,不過沒有一條真正能對現在股市有刺激作用的利好消息,就是純粹的應付投資者不滿情緒的一系列措施而已,基本可以忽略其對股市的正面影響。 二、國資委:建議「大小非」不減持,且發言:「我們有承諾,對國有股減持別擔心」 1、加強國有股動態監管(不管是防止出現違規操作、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的發生還是加強對國有股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動態監視,跟本不改變國家對大小非政策的總思路,只要不違規就可以正常套現,不具備任何意思,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2、揭制盲目炒作重組題材(不爭對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小非問題) 3、國資委建議「大小非」不減持(由於是建議不具備強制性措施,也不會影響大小非在弱市狀態下的套現意願,等於沒說) 4、「我們有承諾,對國有股減持別擔心」(溫總理也曾經當著記者的面表示政府會關注股市的,不過沒有實質性的政策,只是口頭承諾,股市之後繼續加速下跌,關鍵是這句話又在敷衍散戶,既然有承諾,那承諾是什麼,我們投資者不知道!) 由於以上的所謂利好消息暫時引起了政府可能幹預市場的期望,暫時穩定了人心,但是由於全是些無關痛癢的消息,不會對大小非減持產生實質的阻止作用,主力仍然沒有達到目的地,所以後市如果政府幹預市場的措施落空有再次引起恐慌性拋盤的可能,請注意防止再次出現大跌的風險。 對於是否救市這確實是很矛盾的問題,如果政府救市,由於印花稅是猛葯,會讓機構有機會再次拉高出貨,股市在機構出完後可能死得更快,到時候裡面真的就全套的是散戶了。現在政府也處於矛盾中,現在要做得是要自救不要等政府的救助。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這幾周的行情已經到了股市轉折點了,可能決定今年的最終行情結局。大盤之前沖擊3653的20日均線再次失敗以大跌收場,大盤短線反彈後仍然要關注20日均線能否帶「巨量」突破站穩,站不穩注意控制倉位,只有站穩了並震盪走高才有打開上升空間的機會。下周由於有新股繼續發行會對股市造成抽血作用,在連續量能萎縮的情況下,場外資金謹慎觀望時,新股發行可能會成為這兩周大盤運行的一個負面因素。之前市場出現關於國家將調低印花稅和將公布股指期貨等眾多利好傳言,現在結果出來的,全是假的,現在基本可以肯定是機構製造的傳言了.6周之前空間日記就提示過很多指標繼續處於危險境地(某些指標從2005年7月過後都沒有被考驗過,而現在已經被嚴重擊穿了要防止行情可能會逆轉),如果無法用連續量能逐漸放大上攻來修復指標,08年就可能出現股市的寒流。那天3600點輕松被擊穿,本人也很希望大盤如我以前的樂觀估計那樣,但是短線大盤確實面臨很危險的情況,是06、07年都沒遇到過的。如果後市股市再次變弱繼續破位下行擊穿3400點,建議就要控制倉位了,雖然很多人憑經驗認為當前期的強勢股出現大幅度補跌後市場的底部就會誕生,但是主力大量拋售藍籌股導致的這波大跌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期的打壓是為了換股,而現在機構在巨額再融資、通貨膨脹繼續高位運行、巨額大小非解禁等眾多負面因素的壓制下運營壓力日益加大,現在的主力瘋狂殺跌已經不僅僅是打壓換股這么簡單了,而逼政府調整印花稅和規范惡性巨額增發、大小非等負面問題已經成為現在殺跌的主要目的了,這種尷尬的情況往往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大盤的底部已經不僅僅是靠所謂的分析專家憑以往對大盤的經驗分析出來的了,其實大盤的底部出現只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就夠了,一、主力機構要的政策兌現,二、主力資金大規模進場,把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來判斷底部是否形成應該就會使自己抄底失敗的幾率降到最低,防止自己抄到半山腰上。 之前的交易日大盤出現了多殺多的情況,主要以基金做空為主,而這是由於基金贖回造成的,抵消了新基金建倉的利好,基金的恐慌拋售和散戶的恐慌拋售性質不一樣,對大盤的殺傷力很大。現在機構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大盤目標位分化,這會使基金的行動變得矛盾,更會使大盤變得不穩定。請記住大盤的底部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抄出來,主力沒有統一的步調大力做多前觀望才是明智的。錢拿在手裡才是最安全的。 不要管底部在哪裡,這兩個條件沒有兌現,就不是底,一些不管痛癢的利好只是緩解股指下跌而已。鑒於現在的點位的巨大風險,建議投資者的倉位控制在1/3以下,以應付大盤現在的不確定性. 由於量能也並是是很理想,而印花稅的調整暫時沒有兌現僅僅是傳言,要防止是主力再次故意製造出來,為拉高減倉造勢,既然條件還沒有出現,請以超跌反彈謹慎對待.現在在大盤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控制倉位是迴避風險又防止踏空的唯一方法! 3500點現在已經不是資金爭奪的一個點位了,弄不好將成為牛熊的轉折點.之後如果再次失守3500了,而且仍然大資金沒有持續的大規模介入的情況下,無法站穩3500那建議暫時將錢拿在手裡吧,規避風險,大盤可能再次探底如果3300~3400這個強支撐位置不擊穿還可以看好後市,如果失守,看低下個支撐位3000點,.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㈡ 美聯儲加息對白銀價格主要有那些影響啊不太懂。
一般是三種影響多一點。
一是通脹因素,作為宏觀調控手段,控制通脹風險是央行加息主要作用之一,而白銀又是抵禦通脹的天然工具,所以資金湧入白銀市場對沖保值,從而提振銀價就顯得順理成章;
二是美元聯動性上,由於美聯儲曾不止一次表示將在未來一段時間維持極低利率水平,而非美貨幣的加息無疑就增加了美元利息差的壓力
三,加息帶來的影響就是對投資領域的沖擊,投資於股市或期貨市場的投資者,擔心加息對市場造成打擊,為了規避即將到來的風險,會選擇購買白銀等貴金屬 進行保值.
---消息來自匯-金-寶G0LD678 ,希望回答對你有用。
㈢ 美國的經濟衰退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首先就會引起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危機,而一個國家的貨幣是體現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標准之一。如果美元發生了信任危機,那麼使用美元的國家就會減少,那麼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隨著下降,那麼美國的國債就會很難還清了。
就以目前的美國國債情況來看,估計離經濟崩潰也不是很遠了。如果美國想要緩解這個危機,那麼美國就只有增加貨幣的流通量,通過一些技術性的違約來放緩壓力。但這個違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說是「盜取」世界的財產,如果美國這么做了,那麼美元的價值就會變得不穩定,一旦發生危機,就會更加的嚴重。
㈣ 美國經濟衰退對投資國內期貨有何影響
(1)美元是全世界不能承受之重。如果美元真的崩潰了;那麼對於世界經濟來說同樣是末日。所以討論美元崩潰之後;農產品期貨是沒有意義的。
(2)美元在美國政府現行的貶值策略下;影響最大的是黃金和原油。金價破千;在很大程度來源於美元貶值帶來的保值需求。
(3)我國以大豆為核心的農產品價格一路暴漲;基本上源於供求失衡。以及收國際投資基金的影響。
㈤ 美國經濟衰退對全球的影響
摘要] 美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經濟的30%,是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它的減速將直接導致世界經濟增長的減緩。2000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5%,預計今年僅為1.75%。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2000年的4.8%降至今年的3%左右。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增長的條件下,美國經濟疲軟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超過以往,並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
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大樓被炸,美國股市全部停止交易,美國航空、旅遊、保險等行業遭受巨大損失。恐怖襲擊還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沖擊。全球2/3的
資金流動受到影響,歐洲、亞洲、拉美股市已出現暴跌,國際石油價格、黃金價格開始飆升。所有這一切,對此前就顯示出不斷衰退跡象的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來說,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美國經濟從1990年到1999年持續發展,主要依靠新經濟和高新技術的帶動,從而打破了五年一個周期的經濟周期規律,達到了較高的增長。但盛久必衰,美國股市自1990年起到1999年九年牛市的同時,也造成了泡沫經濟,庫存大量積壓,IT產業盈利下降,種種因素造成美國經濟進入衰退。
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一直疲軟不振,各家公司盈利欠佳、大量裁員已是見怪不怪
自2000年4月起,美國股市開始進入調整期。其實,早在1998年,道瓊斯指數已有前兆,當年下調15%後回升,1999年下調20%後回升,波動加劇。2000年4月起納斯達克指數暴跌,自2000年3月的最高5048點猛跌到最低的1620點,下調68%,現在在1791點上下波動,跌幅65%。道瓊斯指數從2000年最高11723點高位下調,目前在9920點上下波動,跌幅17%。標准普爾指數比最高位下跌21%。這使長期持股者的巨大財富瞬間化為一場空歡喜,上升下跌乘了一回「電梯」,同時,也使對沖基金,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和羅伯特森的老虎基金土崩瓦解。
美國企業盈利十年來首次下降,幅度約8%。2001年第2季度企業利潤比去年下降17%,投資信心降到五年來最低水平。2001年7月投資者信心指數比上月大降22點。商業零售業蕭條,製造業訂單下降到4%,失業率4.5%。美國企業颳起了一股強勁的裁員風,英特爾、康帕、摩托羅拉、3M、思科、摩根銀行等跨國公司無一倖免。
2000年美貿易赤字4500億美元,佔GDP10萬億美元的4.5%。1999年第4季度美GDP的增長率為3%
,2000年1季度為2.3%,2季度為5.7%,3季度為1.3%,4季度僅1.9%。美國2001年1季度GDP增長為1.3%,2季度增長僅0.2%。
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增長的條件下,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超過以往,並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
美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經濟的30%,是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它的減速將直接導致世界經濟增長的減緩。2000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5%,預計今年僅為1.75%。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2000年的4.8%降至今年的3%左右。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增長的條件下,美國經濟疲軟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超過以往,並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
貿易聯系
美國是世界初級產品的主要進口國,每年消費世界市場上的26%的原油,23%的原煤,25%的鐵礦石和26%的精煉鋁,經濟疲軟將抑制對初級產品的需求,以美國為主要出口產品市場的國家受到美國需求萎縮的影響。據美聯儲估計,美國人在股市上每賺一美元,就會增加0.04美元的消費,股市縮水4萬億美元,損失消費需求1600億美元。加拿大、馬來西亞和墨西哥受影響很大,因為它們對美出口額佔到其的1/4到1/3。
世界IT產品供應鏈
東南亞國家對美國IT產品市場的依賴度很高。近兩年來其經濟復甦的主要外因是對美IT產品出口的增加,去年東亞GDP增長的1/4來自對美IT產品的出口。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東亞地區對美IT產品的出口開始減少。據估計,今年美國進口IT產品的增長率將從去年的15%降到1%,這將成為制約東亞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證券市場
從證券市場看,美國股市佔世界股票市值的46%,世界各國的股價跟著華爾街走,美國股市的大幅下挫,全球股市應聲而落。據英國《經濟學家》的資料,從去年最高點到今年3月21日,主要西方股市及一些新興市場的股價跌幅均超過20%,其中日本下跌46%,加拿大下跌37%,瑞典下跌50%,德國下跌35%。英國下跌29%,義大利下跌30%,法國下跌27%。同期,全球股票市場「縮水」10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的30%。
資本流動
從資本流動的角度來看,美國新經濟的調整將引起全球范圍的資本重組。首先是對各經濟層面投資的調整。投資者重新認識新經濟,投資理念發生變化,不再對信息技術盲目投資,這使得對新經濟的投資向傳統經濟分流。
其次是資本在國家間的調整。世界經濟的放緩凸顯了美元的避風港作用,流入美國的資本可能增加,造就了目前的強勢美元。而對拉美一些國家來說,如果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資本向安全的地方抽逃,有些國家將可能發生大規模的資金外流。
按整體上受美國衰退影響程度的大小為依據,匯豐銀行對有關國家作了排序,墨西哥、加拿大首當其沖,日本和歐元區排在末尾。
世界經濟下雨啦
日本:失業率上升
更少的工作,更多的失業
亞洲:對美出口減少
拉美:債務增加十億
阿根廷、巴西、墨西哥GDP增長放緩
美國:私人投資減少
歐洲:消費者信心指數驟降
㈥ 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
1929年10月29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徹底崩盤。人們將這一天稱之為「黑色星期二」,標志著經濟大蕭條的開始。這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很快就席捲全球,許多世界強國都未能在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後果。
04 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在歷史上,美國的關稅政策幾經變更。早在1913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安德伍德-西蒙斯關稅法案》,大幅降低了關稅。而到了1921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緊急關稅法案》,結束了這一嘗試。1922年,《福特-麥肯伯關稅法案》頒布,將關稅提高到了高於1913年的水平。它還授權總統將關稅調整50%,以平衡國內外的生產成本。
1928年,胡佛以提高關稅為競選綱領,旨在保護農民免受歐洲的競爭。1930年,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盡管許多經濟學家反對,胡佛還是簽署了該法案。關稅本身並不太可能導致大蕭條,但它們助長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從1929年到1934年,世界貿易下降了66%。
05 銀行大批倒閉
1929年的時候,美國一共有銀行25568家,而大蕭條開始之後,到了1933年,這一數字驟降到了14771家。在此期間,美國個人和企業的儲蓄從1929年的153億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23億美元。銀行驟減,信貸緊縮,工資變少,消費不足。這就是「消費太少」理論,許多人認為這是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重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
㈦ 美國經濟數據對白銀走勢有什麼影響
白銀價格的走勢和美元直接掛鉤,因此美國經濟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白銀走勢。
1、國內生產總值GDP
通常GDP越高,意味著經濟發展越好,利率趨升,匯率趨強,白銀價格就會趨弱。投資者應考察該季度GDP與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數據相比的結果,增速提高,或高於預期,均可視為利多美元,而利空白銀。
2、非農就業報告
由於公布時間是月初,一般用來當作當月經濟指針的基調。其中非農業就業人口是推估工業生產與個人所得的重要數據。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利空白銀;反之則對美元不利,利多白銀。
3、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指數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利多美元,利空白銀。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預期聯邦准備局可能會調降利率以刺激景氣。這樣就會利空美元,利多白銀。
4、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一般來說,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揚對美元來說大多偏向利多,利空白銀;下跌則為利空美元,利多白銀。
5、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此指數是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物價指數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此時中央銀行可能用調高利率來加以控制,對美元來說是利多,而利空白銀。反之指數下降,則利空美元,利多白銀。不過,由於與生活相關的產品多為最終產品,其價格只漲不跌,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未能完全反應出價格變動的實情。
6、零售銷售指數
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利空白銀;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利多白銀。
7、耐用品訂單
若該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白銀。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對美元利空,而利多白銀。
8、工業生產指數
指數上揚,代表經濟好轉,利率可能會調高,對美元應是偏向利多,對白銀利空;反之為利多。
9、新屋開工及營建許可建築類指標
因為住宅建設的變化將直接指向經濟衰退或復甦。通常來講,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是利好因素,將推動美元走強,利空白銀。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美元形成壓力,而利多白銀。
10、美國每周申請失業金人數
此數值可分為首次申請和持續申請兩類。除了每周數字外,還會公布的是四周的移動平均數,以減少數字的波動性。申請失業金人數變化是市場上最矚目的經濟指標之一。美國是個完全消費型的社會,消費意欲是經濟的最大動力所在,如果每周因失業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會嚴重抑制消費信心,相對美元是利空,而利多白銀。該項數據越低,說明勞動力市場有所改善,對經濟增長的前景就越樂觀,而利於美元,利空白銀。
㈧ 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部分。
直接影響比較容易著手,就是美中之間的直接經貿往來,可以分別從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來看,不過這兩個並不是完全分離的,也有其他的分類方法。
實體經濟的內容包括中國出口、製造業就業、投資、大宗商品影響(美國經濟走弱->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中國經濟受到影響)等等。
金融經濟方面,比如兩國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走弱,必然要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或者試圖影響他國的貨幣政策。中國目前嚴格控制資本流動,但是不可能不受到這個影響(比如前段時間為什麼央行加息非常謹慎,所考慮的因素之一就是對中美息差反轉的擔心)。
間接影響就非常復雜,總體的思路是:美國經濟走弱 -> 波及歐元區和日澳加經濟(注意:美+日+歐的GDP佔全球的70%左右) -> 影響這些區域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往來。關於間接影響部分的論文可能會比較復雜。
以上是一個框架性的建議,你可以在參考這個的基礎上,看看前人的工作,然後梳理出自己的結構。
-----------------
順便對xunhuanks - 高級經理 六級 1-1 14:51提兩個商榷性的意見。
第一,「美國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貿易對象」是不準確的。2007年,中國對美出口增長率降到了9%,而對歐盟出口增長率高達35%。美國僅貢獻了1/8的中國2007年出口增長。當然,由於對美貿易基數較大,所以現在絕對值很大;但是,考慮到你的論文是「美國衰退對中國的影響」,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所以,增長率更值得關注。
(出口增長率的變化主要和匯率相關)
第二,「中國的GDP就少了那10雙鞋子的量」也是不準確的。GDP=C+I+G+NX,賣給美國算GDP增加,是統計在凈出口NX里;如果不能出口,那麼還可以內銷,賣給中國人,仍然增加了GDP,只不過現在統計在消費C里。所以,只要能賣出去,中國的GDP就總是增加的,只不過統計口徑有所差異而已。
(所以,有媒體說「由於出口增長放緩,預計內需將增加」就是這個意思。)
順便補充一個個人意見:奧運會對中國經濟沒什麼結構性的影響,北京的經濟總量只佔中國的一小部分。
㈨ 美國經濟對原油期貨的影響
經濟好了原油工業用度就多,消耗庫存就快,那原油就會上漲,反之則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