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辛巴威是什麼國家的城市用什麼貨幣
辛巴威是非洲南部的一個主權國家,由於曾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本國貨幣辛巴威元已不再使用,目前該國的法定貨幣為美元和南非蘭特
㈡ 我要查美元對辛巴威貨幣的歷史匯率數據,那裡可以查到,在線等
辛巴威的貨幣貶值是從2006年底開始的,貶值的原因很復雜多樣,主要由於西方國家的制裁,外匯急缺,國內政策失力,但當時速度很慢,我2007年9月份到的時候5億辛巴威元=1000美元,到了08年由於政治危機,貶值速度加快,08年8月,漲到1000億=不到1美元,政府就將貨幣刪去10個零,這時1000億=10元新幣,到2009年1月份,又從10元漲到了100萬億,辛巴威剛剛又刪掉12個零,這樣又重新開始加零了。
呵呵,別看政府那麼窮,他們的官員可都是超級富,開著寶馬賓士,到中國采購商品
㈢ 50000000000辛巴威幣=多少人民幣
50000000000辛巴威幣等於12.5元人民幣
現辛巴威幣和人民幣的兌換率為10000000000等於2.5人民幣
辛巴威元是由辛巴威央行發行的貨幣,是辛巴威的法定貨幣,每一元分為100分(cents),其符號縮寫為「$」或「Z$」(與其他以「元」作單位的貨幣區分)。盾面上的波紋象徵辛巴威廣闊的水域。
拓展資料:
一、辛巴威共和國簡介:辛巴威共和國,簡稱辛巴威,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1980年4月18日獨立建國。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原本稱為羅得西亞,這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爾·羅茲。辛巴威曾經經歷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但從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蘭特替代本國貨幣後,通貨膨脹開始逐漸趨於穩定。辛巴威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製造業、農業、礦業為經濟三大支柱,辛巴威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而聞名,有「鱷魚之鄉」的譽稱。該國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
二、辛巴威是位於非洲東南部的一個內陸國,與莫三比克、南非、波札那和尚比亞相鄰。全國共分為10個省,面積3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690萬,GDP總計204億美元,人均GDP有1369美元。中國是辛巴威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辛巴威最大的外資來源地。該國每年種植的煙葉近一半都出口到了中國,世界高檔香煙幾乎都有摻入辛巴威煙絲用來提香,所以中華煙有一股獨特的焦甜香味。
三、辛巴威大學是該國最好的大學,也是辛巴威第一所大學,創辦於1952年,全校共設有10個學院,包括孔子學院。在這所大學就讀的學生基本都有著優越的家庭條件,一個普通礦工的收入也是無法承擔一名大學生的。
四、重視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地區政治事務和經濟合作;與莫三比克簽有友好條約和防務協定;與安哥拉、納米比亞和剛果(金)關系密切,簽有共同防務協定;與南非、尚比亞和馬拉維等周邊國家保持睦鄰關系,重視與南非在經貿領域的合作。2019年8月,第39屆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峰會決定將10月25日設定為「反制裁日」,呼籲解除對津制裁。
㈣ 現在還有辛巴威幣沒
辛巴威元(Zimbabwean dollar)是由辛巴威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Zimbabwe)發行的貨幣,是辛巴威的法定貨幣,每1元分為100分(cents),其符號縮寫為「$」或「Z$」(與其他以「元」作單位的貨幣區分)。盾面上的波紋象徵辛巴威廣闊的水域。盾面下部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石頭城」
㈤ 世界上目前還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或者經濟體有哪些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㈥ 辛巴威為什麼這么貧窮
因為辛巴威受外部干預嚴重而且通貨膨脹。
辛巴威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但辛巴威因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很快,尤其是農業,成為非洲有數的農業大國,而且他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
1980年辛巴威獨立時,在非洲南部經濟實力僅次於南非,工業類別齊全,農業更為強勁,素有非洲「麵包籃子」的美譽。當時,津元兌美元匯率為1:1.47。
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妥協,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羅伯特·穆加貝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獲得了3月國會大選的多數票,取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
辛巴威共和國(TheRepublicofZimbabwe),原稱羅得西亞(1980年前),簡稱辛巴威,是非洲東南部內陸國,1980年4月18日獨立。
辛巴威曾經經歷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但從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蘭特替代本國貨幣後,通貨膨脹開始逐漸趨於穩定。
辛巴威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製造業、農業、礦業為經濟三大支柱,辛巴威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而聞名,有「鱷魚之鄉」的譽稱。
該國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2019年11月11日,辛巴威儲備銀行(央行)開始發行新的本國貨幣新辛巴威元,從而結束了該國10年沒有本幣的局面。
2020年3月27日,辛巴威總統姆南加古瓦發表講話宣布,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津將從3月30日開始實施暫定21天的全國封禁。
㈦ 不透過銀行或海關將錢用貨物方式寄來中國是合法的嗎
那你想多了,你首先那是屬於走私之類的,因為你不過海關,那就是走私,你過海關的話就被查的。所以不管哪種方式你都會被抓的。
㈧ 美元怎麼流通到辛巴威的,那他那裡以前的錢不會作廢了三
1)辛巴威刀(Zimbabwe dollar)早就已經崩潰了,我手裡有一張最大面額的,後面帶13個0,
2)辛巴威現在流通的是USD,美金,國家外匯管制,如果是個人的話,一般就是自己帶一些入關咯,帶美金進辛巴威,手段是五花八門啊,藏在鞋底、臭襪子、夾層等等,因此導致辛巴威流通的小面額美金都是臟兮兮的,感覺馬上就會融掉的那種。
3)當然,你如果在辛巴威需要美金,當然也快可以找當地的華人飯店,網上轉賬RMB給他們,他們給你美金現金。
㈨ 辛巴威為什麼通貨膨脹那麼嚴重
自2004年開始,其通貨膨脹率過高已被西方國家關注。2006年,津通脹率達1042.9%,人們普遍認為,高通脹率主要是因為該國糧食短缺,食品價格上漲過快造成的。
為此,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以遏制高通脹率的上升趨勢。造成通脹的原因還有辛巴威連續4年遭遇旱災,糧食歉收。
雪上加霜的是,該國自2000年起受到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其實行經濟封鎖,要求其盡快償還外債,從而造成該國外匯、燃油和電力的嚴重短缺。
【簡況】
非洲東南部內陸國。東鄰莫三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與波札那、尚比亞毗鄰。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溫度最高,平均32℃;7月溫度最低,平均13~17℃。
公元1100年前後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3世紀,卡倫加人建立莫諾莫塔帕王國,15世紀初王國達到鼎盛時期。
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
1895年被命名為南羅得西亞。
1923年英國政府接管該地,給予「自治領」地位。
1953年,英國將南羅得西亞、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和尼亞薩蘭(今馬拉維)合組為「中非聯邦」。
1963年底「聯邦」解體。
1964年,南羅得西亞白人右翼勢力組成以伊恩·史密斯為首的政府,並於1965年11月宣布獨立。
20世紀60年代,辛巴威非洲人民聯盟(簡稱人盟)和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簡稱民盟)先後成立,進行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武裝斗爭。
1979年,辛巴威各派在英國主持下召開倫敦制憲會議。
1980年2月底舉行議會選舉,穆加貝領導的民盟獲勝。同年4月18日獨立,定國名為辛巴威共和國。
以上內容參考 外交部——辛巴威國家概況
㈩ 辛巴威幣為什麼不值錢
辛巴威貨幣貶值原因是通膨嚴重,物資匱乏。
首先要歸根於辛巴威政府進行的土地改革,但是辛巴威並沒有結合自身的國情而導致土地改革的失敗,最終導致該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大量的民眾失去工作,沒有醫療保障,社會矛盾加劇。
因而政府甚至沒有能力來維持國家的開支,只能通過印刷鈔票來維持,這樣的結果造成了貨幣越來越不值錢。
另外一個重要的願意在於辛巴威的政府信用率非常低,最終改過的貨幣體系因為政府信用破產而崩潰,因而唯一的方式是通過引入美元這樣堅挺的貨幣來維持市場上的運行,所以該國貨幣持續貶值,人民也不再信任津元了。在辛巴威,美元和比特幣才是硬通貨。
國家簡介
辛巴威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原稱羅得西亞(1980年前),簡稱辛巴威,是非洲東南部內陸國,1980年4月18日獨立。
辛巴威曾經經歷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但從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蘭特替代本國貨幣後,通貨膨脹開始逐漸趨於穩定。
辛巴威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製造業、農業、礦業為經濟三大支柱,辛巴威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而聞名,有「鱷魚之鄉」的譽稱。該國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2019年11月11日,辛巴威儲備銀行(央行)開始發行新的本國貨幣新辛巴威元,從而結束了該國10年沒有本幣的局面。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辛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