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期貨中要有多大的成交量才算得上是打破平恆
你這個問題問的太籠統
就拿現在的例子來給你說下,豆粕的成交量一般是30w-50w張,往期的最高峰才是70w,突然因為美國的乾旱操作,大量的資金進入,成交量突破200w張。
我個人認為 突破前期的最高值就算打破平衡!
㈡ 期貨中的成交量是什麼意思
1噸黃豆如果以1萬元買入,再賣出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叫做交易。
期貨的成交量就是當天買賣的總手數。
㈢ 在期貨中如何運用成交量指標
「量比價先行」是眾多投資人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一條重要結論。翻開以往的歷史走勢,就可以發現在牛市行情的變化中,不論股價指數呈現任何變化,成交量的記錄卻是持續遞增的,到牛市終止時,成交量便會從遞增到遞增停滯,直至趨減。
投資者必須熟悉股市中成交量、供求關系與股市之間的關系,只有掌握了這三者之間的聯系,才有可能對股價趨勢做出大體正確的判斷。因為在價格變化趨勢的不同階段,價格對供求關系和成交量的影響也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分階段來分析。
先看價格穩定的時期。一般來說,在這期間,供求關系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這時成交量比較小。這是因為:在價格穩定的情況下,看多與看空的人在資金實力上大體相同,誰也拿不準下一步股價的變化趨勢。因此,成交量不大,正因為量不大,所以交易量也不會對股價產生太大的影響。再看價格下跌的時期。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穩定向價格下跌趨勢的轉化,是由於空頭大於多頭。隨著股價的下跌,成交量會逐漸放大。成交量的放大又會反過來帶動股價的下跌,因為股價進一步下跌,多頭才肯買進。最後看價格上揚的時期。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穩定向價格上漲趨勢的轉化,是由於多頭大於空頭。隨著股價的上漲,成交量會逐漸放大。成交量的放大又會反過來帶動股價的上漲。因為股價進一步上漲,空頭才肯買進。
「量價存在相互影響的內在聯系」,但實際生活中往往會發生「量價背離」的情形。以量價背離來說,如果是持續性的上漲而量不增,或是增勢趨緩,就值得小心了,尤其是當股價連續回落,量反而增加,這就是賣出信號了。如果價跌量趨減緩慢,反彈時量反而趨降,甚至在第二三天持續彈升時,量還是處於萎縮狀態,這就表示買者很少,承接力不足,短線一有獲利,必定又再引起下跌。
價量關系分析
在股票市場中,有大批的運用技術分析的投資者,他們每天使用技術指標,不外乎是對價量關系進行分析,都想從千變萬化的價量變化軌跡中捕捉到適宜的買賣時機。多少年來,經過無數的專家學者的研究認為,剖析價量關系加以綜合運用是可以達到測市的目的的。
由於價量關系分析的有效、易學,現已成為業余投資者進行技術分析的普遍採用方法。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價量關系分析規則:
a.價漲量增:在上漲趨勢初期,若成交量隨股價上漲而放大,則漲勢已成,投資者可跟進;若股價經過一段大漲之後,突然出現極大的成交量,價格卻未能進一步上漲,這一般表示多頭轉弱,行情隨時可能逆轉。
b.價漲量縮:呈背離現象,意味著股價偏高,跟進意願不強,此時要對日後成交量變化加以觀察。若繼續上漲且量增,則量縮屬於惜售現象;反之,則應減倉,以免高位套牢。
c.價漲量平:若在漲勢初期,極可能是曇花一現,不宜跟進。
d.價穩量增:若在漲勢初期,顯示有主力介入,股價隨時可能變化,可跟進。
e.價穩量縮:說明投資者仍在觀望。若在跌勢中,表示在逐漸築底,可逐步建倉。
f.價穩量平:多空勢均力敵,將繼續呈盤整狀態。
g.價跌量增:在連跌一段後,價微跌量劇增,這可視為底部,可介入;若在跌勢初期,則日後將形成跌勢;在持續漲勢中,則為反轉為跌勢的訊號。
h.價跌量縮:若在跌勢初期,表示跌勢不改;若在長期下跌後,則表示行情可能將止跌回穩。
i.價跌量平:表示股價開始下跌,減倉;若已跌了一段時間,底部可能出現,密切注意後市發展。
利用價量關系判斷買賣時機,是比較簡單的分析方法。但細分起來,不同的市況,投資者要用不同的投資策略與買賣技巧,不能一概而論,那樣的話,將失去了價量關系分析的意義,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㈣ 期貨軟體中顯示的現量和總量什麼意思
1、現量是指即時的成交量;
2、總量是自本日集合競價成交至目前的成交量的總和;
3、持倉是指本合約持有空頭頭寸和多頭頭寸的總和,即空單持倉加多單持倉;
4、倉差是持倉差的簡稱,指目前持倉量與昨日收盤價對應的持倉量的差。為正則是今天的持倉量增加,為負則是持倉量減少;
5、增倉是指日增倉量就是當日總持倉量—上日總持倉量,和倉差有聯系;
6、不同品種的期貨合約都有相應的規定,比如中金所的股指期貨合約規定合約月份是當月、下月及隨後兩個季月,最後交易日是合約到期日的第三個周五,遇法定節假日順延等,此類信息可在行情軟體裡面F10查看。
7、期貨同學同修,歡迎加我交流。
㈤ 期貨市場分析報告 具體要求:選擇一中商品從供求關系角度分析供求狀況該商品的供求季節性變化是什麼
內容提示:預計LLDPE期貨在二季度將在弱勢中尋底,4-5月仍將是個弱勢下跌的過程,6月可能在弱勢中尋底。L1309期價二季度可能下探至9500-9700元區間後企穩。
春節過後,由於市場庫存高企,再加上宏觀預期轉弱,連塑(LLDPE)悉數回吐了節前漲幅,跌幅超過了1000元/噸。進入4月後,LLDPE消費將進入傳統的消費淡季,筆者預計連塑將不容樂觀。
從跟蹤的情況來看,二季度預計新投放市場的產能主要有三套,分別是武漢石化30萬噸全密度裝置、四川石化30萬噸全密度裝置和陝西榆林30萬噸MTO裝置。從投產時間來看,預計將給二季度帶來12.5萬噸的新產能增量。
另一方面,從裝置檢修狀況來看,大慶石化55萬噸全密度裝置於去年11月30日停車後,已於3月28日開啟全密度一線(產能為30萬噸/年),全密度二線預計將於4月初開啟,這將在二季度增加13.75萬噸的產能;而二季度將進入石化企業裝置檢修的高峰期。
目前有LLDPE裝置檢修計劃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揚子石化、撫順石化、中沙天津和包頭神華,平均檢修周期在27.5天,預計以上四套裝置的檢修將在二季度造成8.65萬噸產能損失。
總的來看,若新產能投放和檢修計劃全部如期進行,二季度產能較一季度將增加17.6萬噸,從時間分布來看,4月份壓力略小,而6月份產能投放帶來的壓力將達到峰值。筆者預計二季度LLDPE國內產能將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幅。
我國2月從沙特進口量大幅降低,主要原因來自於沙特國內裝置的檢修所導致。
沙特石油化工和拉比格煉化2套40萬噸年產能的裝置停產檢修,造成較大的產能損失;二季度該兩套裝置均已恢復生產,預計從沙特的進口量將恢復至月度進口5萬噸-6萬噸水平。
另外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新加坡,3月27日埃克森美孚開啟了其在新加坡聚乙烯(PE)裝置,該套裝置產能達到了120萬噸,這將大大增強新加坡PE的生產能力。筆者預計其出口目的地集中於中國和印度地區。
從我國LLDPE從新加坡進口情況來看,新加坡為我國LLDPE第三大進口來源地,月度平均進口量約為3萬噸,預計該裝置投產後,來自新加坡的月度進口量將增加1萬噸-2萬噸,逐步接近沙特的水平。從過去7年的進口結構來看,二季度從沙特和新加坡進口量保持在20萬噸左右,約占進口規模的40%,因此筆者預計二季度進口水平將至少保持與去年同期的水平。
LLDPE的季節性因素主要體現於其農膜消費的季節性上。從目前的農膜的生產情況來看,1-2月農膜生產量23.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幅度較大,但考慮到3月預計產量可能低於預期,一季度的增長幅度有限。從農膜企業的開工率情況來看,棚膜則逐步進入停產期,目前開工率保持在10%-30%的水平。
預計,進入4月以後,棚膜企業開工率將逐步下降到20%以下。處於旺季的地膜生產企業目前開工率較高,大型企業基本滿負荷開工,小型企業也可保持在85%左右的開工率。
從對地膜生產企業的調研來看,進入4月後,地膜生產大省山東、遼寧、吉林、河南、新疆等省將基本結束地膜的生產,結束時間大多集中於4月中下旬。因此筆者預計4月中上旬地膜企業整體開工率可能還能維持在80%,但隨後將降至60%。二季度農膜產量將保持在月均12萬噸左右的水平,較3月份將出現明顯下滑。
綜合來看,二季度國內供給將較一季度有所增加,而需求方面卻因為農膜淡季將至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供需缺口將朝著不利於供給方的方向發展,這將對整個二季度LLDPE價格形成壓制。
預計LLDPE期貨在二季度將在弱勢中尋底,4-5月仍將是個弱勢下跌的過程,6月可能在弱勢中尋底。L1309期價二季度可能下探至9500-9700元區間後企穩。
來源:http://www.ibaogao.com/tuozi/04261141D2013.html
㈥ 期貨每個品種的國際、國內供需情況,主產地,我國和全球近三年的產量、種植面積以及國內進出口量
這些數據是不會有人給你的 太多也太散亂了。這個是需要慢慢積攢的。
㈦ 商品期貨的成交量
繼2009年和2010年中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奪得全球首位後,2011年期貨市場成交總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連續三連冠。不過,截至11月份,國內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高達12.08億手(不含股指期貨成交量),與2009年(10.785億手)、2010年(15.66億手)和2011年(10.54億手)相比較,已取得不錯成績。
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貨的巨量成交為其增添不少籌碼,而上市的兩個新品種也表現相當,尤其是玻璃期貨的上市,更是躋身於商品期貨成交的前三名,預期國內商品期貨總成交占據全球首位。
中期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299,038,119手,累計成交額為1,519,770.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53%和19.69%。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25,626,877手,同比增長15.49%,佔全國市場的25.07%,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04,286,692手,同比下降21.46%,佔全國市場的23.42%,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578,915,674手,同比增長117.03%,佔全國市場的44.56%。
2011年7月16日當周,豆粕期貨一周成交2333萬手,持倉量198萬手,創造期貨市場新的歷史紀錄,但隨著基本面趨於穩定,豆粕期貨又漸歸常態、仍然保持穩健運行狀態。在1207合約至1301合約共五個合約中,1208合約在期貨價格由漲轉跌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萬手,創單個合約成交紀錄,當日減倉15.45萬手至188.26萬手,隨後行情有所降溫。
此外,玻璃期貨上市兩日總成交量創出138.7萬余手的天量,成為僅次於豆粕期貨的195.8萬余手、螺紋鋼期貨的158.9萬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為國內期市第3大交易品種,這在新品種上市後較為罕見。業內人士表示,總成交量(138.7萬余手)與總持倉量(17.2萬余手)之比達到8.06倍,說明市場資金流動性較強,玻璃期貨未來有望成為國內期市中成交量較大的主力品種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期貨市場2009年共成交21.6億手(按雙邊計算),成交金額約130.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2%和81.5%。該年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佔全球的43%。傳統商品期貨品種白糖、螺紋鋼、天然橡膠 、鋅、豆粕在所有期貨品種中居前五位,分別占市場份額的19%、14%、11%、9%和8%,這五個品種成交量占整個市場的61%。
其實早在2008年,中國農產品期貨已躍居全球農產品期貨成交量第一大國,但由於原油期貨、鋼材期貨的缺失,仍只能在商品期貨成交總量排名上屈居美國。且由於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成交量所佔比重近九成,中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的全球排名長期居落後地位,但隨著股指期貨春節後上市國內的指日可待,該年期貨成交量排名有所提升。
2010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增長逾45%,達到15.21億手,佔全球商品期貨與期權成交總量的50.95%,連續兩年躍居全球第一。
不過,2011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卻同比下降逾三成。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10.54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375134.2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2%和11.03%。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全球經濟形勢較為動盪,而國內經濟結構面臨轉型且增速放緩,期貨市場量價齊跌,進入調整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2010年四季度,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採取的取消手續費優惠制度、限制開倉手數制度、提高保證金比例等措施抑制過度投機,對成交規模也有所抑制。
此外,2010年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和部分商品供需缺口的炒作等因素提振期市量價齊升,造成基數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是合理的事情。
㈧ 供需比如何計算
供需比=供應量/需求量,即供應與需求的比值,比值小於1,供不應求。比值大於1,供過於求。比值越小,競爭越小。比值越大,競爭也就越大。供求關系是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同時也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在市場上的反映。 供求關系是一定時期內社會提供的全部產品、勞務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關系。 這種關系包括質的適應性和量的平衡。
拓展資料:
1、供需指數簡稱CI,計算公式為:CI=(漲品種數-跌品種數)/總數。根據公式,CI值域為-1到1。0表示供需平衡點。例如供需指數大於0,則表示供給小於需求,也就是市場比較大;而小於0也就是供求大於需求,則市場飽和,所以並不是越大越好,反而是越小越好。BCI指數是生意社創建的大宗商品供需指數,是反映製造業經濟趨勢的定性指數。BCI指數0為供需平衡點,當BCI為負值時,預示製造業經濟呈收縮狀態,當BCI為正值時預示製造業經濟呈擴張狀態。BCI是月度發布的經濟監測指標,生意社通過監測國民經濟八大行業最具代表性的100種基礎原材料月度漲跌計算。
2、供需指數的特點:一是價格波動大。只有商品的價格波動較大,有意迴避價格風險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遠期價格先把價格確定下來。比如,有些商品實行的是壟斷價格或計劃價格,價格基本不變,商品經營者就沒有必要利用期貨交易,來迴避價格風險或鎖定成本。二是供需量大。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是以商品供需雙方廣泛參加交易為前提的,只有現貨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圍進行充分競爭,形成權威價格。三是易於分級和標准化,期貨合約事先規定了交割商品的質量標准,因此,期貨品種必須是質量穩定的商品,否則,就難以進行標准化。四是易於儲存、運輸。商品期貨一般都是遠期交割的商品,這就要求這些商品易於儲存,不易變質,便於運輸,保證期貨實物交割的順利進行。
㈨ 做期貨怎麼了解商品的供求關系
1、供應量:上一年年末的庫存+本年度的產量+本年度的進口量
2、需求量:過內消費+出口
3、商品成本價(玉米):種子、花費、人工成本(現在沒有農業稅了)、庫存費等。農產品的成本不好計算。你可以去了解下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大概就知道成本在什麼水平了。
我國限制玉米進出口,所以國內玉米的價格基本上收:通貨膨脹、產量數據等的影響。 預期減產價格則走強,通脹預期強則價格容易漲。
㈩ 商品期貨成交量、持倉量與價格有什麼關系
1 成交量上升(表明成交活躍),持倉量上升表明資金入場積極價格向上推動,(表明多頭積極開倉,推動價格上漲)可做多。
2 成交量萎縮,持倉量下降(表明資金出場)若此時價格下跌,(表明多方積極平倉離場)可做空。
3 成交量上升,持倉量也上升,價格下跌(表明空頭開倉積極),可做空。
4 成交量下降,持倉量也下降,價格上升,(表明空頭積極平倉)可做多。
還有兩種待觀察的狀況,此兩種狀況需要結合圖形分析:
a 成交量上升,持倉量下降價格上升,圖形如在底部(說明空方主要平倉,多方觀望為宜)如果圖形處在頂部(依然說明空方在平倉,大漲前夕)。
b 成交量上升,持倉量下降,價格下降,此時多方平倉主動,如果有資金入場,持倉量上升,價格可反彈。 前四種情況最可靠。後兩種不是非常確定。成交量是指一段時間內買入或賣出的合約總數。在國內,計算成交量採用買入與賣出量兩者之和。持倉量是指到某日收市時,即沒有對沖了結又沒有到期交割的合約量,一份合約必須既有買家又有賣家,因而多頭未平倉合約數與空頭未平倉合約數相等。如果買賣雙方均建立了新的頭寸,則持倉量增加。如果雙方均平倉了結原有頭寸,則持倉量減少。如果一方開立新的交易頭寸,另一方平倉了結原有交易頭寸,則持倉量維持不變。通過分析持倉量的變化,可得知資金是流入還是流出市場。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變化會對期貨價格產生影響,同時期貨價格的變化也會引起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變化。因此,分析三者的變化有利於正確預測期貨價格走勢。 第一,交易量和持倉量隨價格上升而增加,說明新入市交易者買賣的合約數超過了原交易者平倉交易,且新交易者中買方力量壓倒賣方。 第二,交易量和持倉量增加而價格下跌,說明不斷有更多的新交易者入市,且新交易者中賣方力量壓倒買方。 第三,交易量和持倉量隨價格下降而減少,表明市場上原買入者在賣出平倉時其力量超過了原賣出者買入補倉的力量,即多頭平倉了結離場意願更強,而不是市場主動性的增加空頭。 第四,交易量和持倉量下降而價格上升,表明市場上原賣出者在買入補倉時其力量超過了原買入者賣出平倉的力量。一般情況下,如果成交量、持倉量與價格同向,該期貨品種價格趨勢可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如兩者與價格反向,價格走勢可能轉向。當然,這還需結合不同的價格形態作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