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中國外匯儲備進口糧食

中國外匯儲備進口糧食

發布時間:2022-02-08 04:11:54

『壹』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指外國存在中國的錢還是中國存在外國的錢

外匯儲備是指中國持有外國的貨幣,並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
擁有權與使用權都歸中國。

『貳』 我國是否能通過從國外進口糧食來滿足糧食需求

(一)今後,5—10年內我國糧食的供求平衡狀況將是前松後緊
1.今後我國糧食需求總量的增加量,將呈前小後大的變化。到2007年和2012年,我國對糧食的需求總量將分別達到50161萬噸和57221萬噸;與2001年的糧食需求總量相比,2007年和2012年,我國的糧食需求總量分別增加1661萬噸和8721萬噸。按照前文計算,不考慮出口需求因素,與2001年相比,到2007年前,我國糧食的需求總量將年均增長276.8萬噸;在從2008年開始到2012年的5年間,我國糧食的需求總量將年均增長1412,萬噸。單純從糧食需求總量的年均增量看,在未來5—10年內,我國糧食供求形勢將呈現前松後緊的格局。如果將大豆和包括薯類在內的雜糧等扣除,單純考慮水稻、小麥和玉米等糧食主要品種,則未來5—10年內我國糧食供求前松後緊的格局更為顯著。2001年,我國稻穀、小麥和玉米的凈出口總量為819.11萬噸,前文在計算2007年和2012年我國的糧食需求總量時,未考慮這部分凈出口需求量。為增加可比性,我們將2001年的糧食需求量扣除糧食凈出口量,在計算未來5—10年我國糧食需求總量的增加量時,再扣除屆時大豆和雜糧需求量的增加量,計算結果表明,不考慮凈出口因素,到2007年和2012年,我國對水稻、小麥和玉米的需求總量,將分別減少860.89萬噸、增加2315.11萬噸。我國對水稻、小麥和玉米的需求總量,在從2002年開始到2007年的6年間,將年均減少143.5萬噸;在從2008年開始到2012年的6年間,將年均增加635.2萬噸。
2.從「六五」以來的經驗看,在今後5—10年內,主要依靠國內增產實現我國糧食的供求平衡是可能的。與上個五年計劃時期相比,「七五」、「八五」和「九五」時期我國糧食年均總產分別增加近3000萬噸、4000萬噸和5000萬噸;從「六五」到「八五」、從「七五」到「九五」時期,在連續兩個五年計劃時期,我國糧食總產年均分別增加了近7000萬噸和9000萬噸。考慮到未來時期我國的糧食增產形勢比較嚴峻,我們可以保守地估計,在未來5年和10年內,全國糧食增產的總量分別相當於「九五」時期和「八五」、「九五」兩個五年計劃時期總數的213。再扣除退耕還林還草減少的糧食總量的最大值2000萬噸,那麼,與2002年相比,到2007年和2012年,我國糧食的年均總產將會分別增加1300萬噸和4000萬噸,分別相當於每年糧食需求總量增加量的78.3%和45.9%。需要說明的是,在進行此項估計時,我們對糧食需求量盡可能高估,但對糧食生產量盡可能低估,因此屆時我國糧食的實際增產量對需求增加量的滿足程度可能更高。
到2007年和2012年,在我國糧食需求總量的增加量中(分別為1661萬噸和872.1萬噸),分別將有1583萬噸和3543萬噸屬於大豆需求的增加量。在此期間,國內大豆生產難以滿足國內需求、存在較大的供求缺口,這將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大豆的供求缺口;主要表現為油用大豆;油用大豆的生產適宜區主要集中在高緯度地區,如我國的東三省和內蒙古。這些地區擴大油用大豆種植。雖有一定潛力,但受到耕地總量、大豆與玉米等其他糧食作物比較利益關系的制約;畢竟幅度有限。況且,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產國的大豆出口規模較大,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增產較快,我國只要對主產區的農民收入有適當的彌補渠道,適當進口、甚至擴大進口部分大豆,既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不至於導致所謂的「糧食安全」問題。因此,考慮到大豆需求的增長主要依靠國外進口,除個別年份外,即使是到2012年,單靠我國糧食產量的增長來滿足國內需求增長的60%,應該沒有大的問題。
3.我國國內的糧食庫存充足,為近期填補國內供求缺口提供了重要保障。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世界糧食安全最低儲備規模,為新的糧食年度(新糧大規模收獲)開始前,糧食儲備要達到全年糧食消費量的18%,即保證兩個月以上的糧食消費量。我國新糧大規模收獲發生在5月份(各地略有差別),因此;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准,我國糧食安全的最低儲備規模,應該為年底的糧食儲備量能夠滿足6.5個月的糧食消費量。按2001年的糧食消費量計算,我國糧食儲備的最低規模應該在26271萬噸。按2007年和2012年的糧食需求量計算,我國糧食儲備的最低規模應該在27174萬噸和30995萬噸。2001年,全國糧食企業和中央、地方儲備糧的總規模為26500萬噸,農戶存糧20000萬噸左右,比糧食安全所需的最低儲備規模高出近20000萬噸;高出最低儲備合理規模的77%。只要市場糧價合理回升,將部分企業存糧和農產存糧轉化為市場供給,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即使連續兩年糧食產量低於消費量2000萬噸,國內糧食庫存基本上也足以穩定國內的糧食市場。但是,如果最近幾年糧食消費量大於生產量的趨勢不能根本扭轉;那麼,隨著現有庫存的逐步消化減少,到2007年之後,庫存對糧食供求缺口的填充作用,將顯著減弱。
(二)對今後5—10年內我國糧食安全狀況的基本態度應該是:謹慎樂觀、未雨綢繆
1.對我國糧食安全狀況的樂觀因素。
——一旦市場糧價趨於合理,利益機制會驅使農民多種糧、企業多賣糧。在南方和一年兩熟、兩年三熟地區,只需半年或稍多時間,農民就會把產量提上去。目前;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利益機制越來越成為調節糧食供求和資源配置的主導機制。大量研究表明,在當前條件下,我國糧食的供給彈性要遠遠大於需求彈性,如肖國安的研究表明,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大多數年份中,我國農產品的供給彈性都要大於需求彈性;以2000年為例,我國糧食的供給彈性為0.82,而需求彈性僅為0.26。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充足,一旦國內市場出現糧食短缺,適當進口部分糧食作為補充,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2002年發表的《世界農業:2015年—2030年展望》顯示,隨著全球人口增長的放慢,全球糧食需求的增長將逐漸減弱,從中長期看,世界糧食的需求量將不會超過供應量;因此,我國有條件從世界市場上多進口一部分糧食。2001/2002年度世界穀物貿易量為23860萬噸,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除大豆外,我國對糧食的年度最大進口量,是1995年的2000萬噸,不及世界穀物貿易總量的10%。雖然在某一年份中,迅速大規模地擴大糧食進口,有可能拉動世界市場糧價迅速上漲;但如適當注意均衡進口,對世界市場糧價的影響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況且,由於我國的「大國效應」,進口的大量增加,會導致國際、國內市場的糧價關系向著有利於抑制進口、增加國內生產的方向轉化。
——加入WTO以後,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適當進口一部分我國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糧食產品,並將相應的資源轉移到具有比較優勢的部門,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福利水平。從理論上講,加入WTO以後,進口配額的擴大和關稅的下調,將會導致我國缺乏比較優勢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大量增加進口、減少出口。當然,這種進出口格局的調整,要在平衡主產區農民利益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近年來的大量事實表明,在國際關系中,糧食進口國處於被動局面的時代,已經基本結束了,與出口國相比,糧食進口國往往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因此,今後,我國應該主動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糧食供求。我國對國內糧食自給率的定位,也不必設得很高,從目前定位的95%降到90%,應該是必要的、可行的。
2.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狀況也不可盲目樂觀
——當前,雖然我國企業和農戶的糧食庫存規模較大,但有相當一部分庫存,特別是農戶庫存,是在關鍵時期調不動、用不上的,難以轉化為市場供給;特別是如果糧食供求形勢發生逆轉、糧價上漲,農民和糧食企業都可能囤糧惜售,增加庫存、減少銷售,等待高價,糧食主產區的地方政府也可能對此推波助瀾。過去二十年的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前所述,當前我國的糧食生產和儲存規模,具有較強的地區不均衡性,加之中國幅員遼闊、糧食物流系統落後,所有這些都給糧食調用和實現區域平衡、品種平衡,增加了困難。此外,無論是企業庫存還是農產庫存,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分,特別是在企業庫存中,還有一部分不能用作口糧的陳化糧。
——在我國糧食供求和資源配置方面,主導機制已由計劃機制轉為市場機制,因而,糧食生產和消費的「大國效應」,越來越可能減小糧食供求調節的迴旋餘地。這與在計劃經濟時期,糧食供求和資源配置主要採取計劃和行政手段有著根本的不同,在那時,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的「大國效應」,實際上有利於增加糧食供求調節的迴旋餘地。
——今後,如果農業的基礎設施狀況不能明顯改善,一旦出現連續兩年糧食單產的大幅度負向波動,就可能導致糧食供求形勢迅速逆轉。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糧食單產的負向波動系數最高的達5.15%,特別是小麥和玉米的負向波動系數最高的甚至分別達到10.15%和15.68%。最近幾年來,連年出現自然條件對我國糧食生產的嚴重負面影響。由於我國農產糧食經營的商品率低,市場供給的小幅波動很容易形成對糧食價格波動的「放大效應」,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問題。
——前述對我國糧食安全狀況的樂觀因素,很大程度上是以穩定和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為基礎的。但是,至少從趨勢上看,在我國仍有一系列因素正在以現實的、潛在的和或然的方式,影響著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穩定,如城鎮建設佔地等。
——在今後5—10年內;我國糧食供求的主要矛盾將由總量矛盾轉為結構矛盾,區域平衡和品種調劑問題,越來越成為調節糧食供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而隨著糧食生產比較利益的下降和主產區糧食負擔問題的日益顯性化,糧食區域平衡中的「兩增一減」,極有可能轉化為「三增一減」:不僅余糧省和缺糧省的個數增加、余糧省的余糧總量減少,部分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外來勞動力大量增加,由此可能導致其缺糧問題迅速凸顯,缺糧數量迅速增加;甚至在南方一些傳統的糧食主產區,這些問題都會日趨嚴重<

『叄』 中國有那麼多的外匯儲備為什麼出了是什麼事還要我們來捐款

首先,中國過多的外匯儲備是有很重要的政治意義的!其次,一國的外匯儲備是不能隨便亂用的,如果真的「藏匯於民」,會加速通貨膨脹,也會影響貨幣當局實行貨幣政策的效果。而且國際上的熱錢一直在緊盯人民幣,央行需要外匯來保證國內金融體系的穩定。

『肆』 中國外匯儲備概念是否儲備的都是中國的錢

網路里查的: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 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 37.36%。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對環球網記者說,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簡單地說,外匯儲備是國家的資產,以外國貨幣的形式表現。

『伍』 美國是糧食出口國,中國是進口國,它要對付中國只需不賣糧食給中國就行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美國的機械化水平和工作水平,是遠遠高於我國的,美國擁有這么大的平原,但本身國家人數卻只有中國的1/13,不需要那麼多的糧食。美國政府鼓勵農民,種植大豆來保證出口。對美國農民來說種大豆,雖然掙不了很多錢,但是可以領取政府的補貼這也是筆不小的數目。

歸根結底,美國出口這么多糧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占據國際市場。糧食在國際市場的佔比越大,美國就越有機會利用糧價的波動控制市場。

(5)中國外匯儲備進口糧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應當明確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的主體,應當明確確保糧食安全是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的主要責任。我國已經具備相應的實力,2007年財政收入已經達到5萬多億元,我國完全有能力建立我國糧食安全的保證體系。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國際上各國政府強化支持農業基礎建設,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產生了長期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為契機,加大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進行投入。

協調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的一致性。對糧農來說,要藏富於民,第一要提高糧食的收購價,讓種糧農民在提高產能的同時增加收入。要提高糧農的補貼,雖然我國實施的對種糧農民生產和收入的補貼。

『陸』 懂經濟的解釋一下,中國外匯儲備是怎麼來的……

來源:

第一種是:貿易順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際貿易出口劇增,每年國際貿易順差巨大,每年賺錢了大量外匯。

第二種是:外資投資。如各國外商對的中國投資,或者熱錢的湧入,經過多年累積,形成了巨大外匯儲備。

第三種是:資本升值。通過專業的投資機構,用外匯進行投資,購買外國債券、股票、基金等等賺取的收入。

(6)中國外匯儲備進口糧食擴展閱讀:

在我國,外匯是央行負責統一管理。比如: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10萬美元需要兌換成人民幣,用人民幣投資,央行得到美元。企業對外貿易賺取了10萬美元,需要到央行兌換人民幣,央行得到了外匯,企業得到了人民幣。央行獲得兌換來的20萬美元,由專門機構進行投資、保值、升值,央行錢又生了錢。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柒』 中國的外匯儲備包括哪些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占%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原因:

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7)中國外匯儲備進口糧食擴展閱讀: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9億美元,較11月上升123億美元,升幅0.4%;較年初上升352億美元,升幅1.1%。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指出,2019年12月,中國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受全球貿易局勢、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立場、英國大選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下跌。

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外匯儲備進口糧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
成都市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 瀏覽:376
中行換外匯要辦卡 瀏覽:583
昌月股票 瀏覽:664
原油期貨到期油會漲還是會跌 瀏覽:276
導游提成傭金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瀏覽:448
2013年人民幣對台幣平均匯率查詢 瀏覽:575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06
微信的金融機構代碼證 瀏覽:205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
扭矩杠桿標定 瀏覽:575
煙台銀行短期投資理財 瀏覽:582
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面試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