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高額外匯儲備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
本來美金是在美國境內流通的,經過貿易企業,把交易的美金帶會中國換去人民幣。這樣美國境內的流通美金就不斷減少,但是交易必須用到美金啊,所以帶給美央行的訊息就是流通美金不足,然後向市場投放貨幣,等到時中國再想用手裡的美金買東西是就會造成貨幣過多,美元貶值。
B.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會如此變態地增長是不是美國發動金融戰爭的前兆
樓主注意到了一個詞——「儲備」,外匯儲備的增長並非一般意義的「外匯凈流入」,所以二樓的觀點片面了。外匯儲備增長的導因,不僅有進出口貿易因素,我國的外匯結算制度也難逃其咎。
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企業通過廉價勞動力優勢和匯率優勢占據國際市場,造成長期的、巨大的、僅靠正常的進口商品消費無法彌補的貿易順差,這種順差本身也是國際財富向國內的轉移。
貿易產生的財富,譬如出口一批襪子所換取的美元貨款,本應集中在出口商手裡,而不以國家外匯儲備的面目存在,但實際上,很多流入中國的外匯,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出口商手中流轉至人民銀行。這一現象是我國過去的「計劃結匯制」的延伸,是國家權力在未完全開放的結匯市場中的影子,也表現出國內企業缺乏抵禦外匯風險,調和外匯貶值損失的能力。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對外匯結算的處置失誤,以及國際炒家造成的人民幣升值預期,迫使~國家被動的吸納幾乎所有在貿易中取得的外匯,形成如此之大的外匯儲備。
至於金融戰爭之說,我得說,如果被劫掠,不是因為別人的狼子野心,而是我們內部的錯誤和脆弱。以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為例,國際炒家要以手中的「四兩」去撥亞洲四小龍的「千金」,必然是因為那些「千金」已經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已然是站到了懸崖邊緣。國際炒家們不求一國經濟的崩潰,而是利益。美國連自己的金融危機都預測不到,更別說在我們的發展之路上層層下套,倘若真有一天,我們悲劇了,美國頂多也就是壓垮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補:建議樓主寫信詢問一下《貨幣戰爭》(第一部)編者宋鴻兵,問問他能不能確定其中的故事全部是真實的... 我想這一點國內諸位專家已經有所共識,何況編者已經默認了。宋在署名時沒有寫「作者」,而寫「編者」,已然是足夠的暗示。
C. 為什麼外匯管理制度使中國外匯儲備龐大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迄今已超過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外匯儲備的30%以上。
有人基於「藏匯於民」理念認為, 應當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民眾。然而, 這一建議中國外匯管理局已經否定, 因為那將在中國引發通貨膨脹。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著名經濟學者溫元凱教授表示,中國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正在被綁架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戰車上」,中國擁有最多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已最夠所需, 剩餘的兩萬多億美元應該用來做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首先就是改善民生。盡快實行中國的全民教育和全民醫療的基本免費系統;第二是要把外匯儲備拿出來到全世界去買資源。首先是買礦產資源、買發明創造、買專利、買高科技的公司、有核心技術的上市公司;第三個是買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第四有一個說法是利用大陸的經濟實力和台灣發生進一步的合作,形成一個大中華的經濟圈。讓整個中華民族在全世界進一步的崛起。」
有人計算,如果中國想購買國家,中國三萬多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能夠買下義大利;如果購買大宗商品,三萬多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購買可以滿足中國近13年的石油凈進口需求;如果買企業,中國可買下美國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國著名財經評論人士葉檀近期曾表示,中國需要四五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足夠了, 因為將外匯數額控制在六個月的支出水平已經屬於合理范圍; 中國要想控制住外匯儲備的瘋狂增長,有效使用和管理, 藏匯於民是必須要做的。
然而,,藏匯於民不等於說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民眾:
「分給民眾呢不恰當。實際上造福於民很關鍵。而且下一階段我認為很大的問題是富民政策。而且讓富民優先,尤其是政府不要與民爭利,包括國企、央企。這是下一階段改革的大問題。」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解釋,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百姓, 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發鈔票, 擴大貨幣的發行量, 其結果就是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 而在於民眾持有外匯的意願。
D. 3萬億的外匯儲備是怎樣造成的
1.2.1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持續雙順差是高額外匯儲備形成的直接原因
(1)經常項目長期出現大量順差。由於我國勞動力豐富,成本低廉,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我國長期實施外向型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使我國加工貿易出口大幅增長,導致了經常賬戶的順差。
(2)大量吸引外商投資導致了資本項目的長期順差。隨著我國的經濟改革不斷深化,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對外資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持續大規模的外商直接投資,在加速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形成了資本項目的順差,促進外匯儲備的大量增長。
1.2.2強制結售匯制度
由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了促進經濟發展,需要引進國外資本和先進技術、設備,產生了巨大的外匯需求,但是當時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較小。所以為了滿足國家的外匯需求,我國自1994年開始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除部分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少量額度的外匯以外,企業和個人不能持有外匯,而必須賣給指定銀行,最後,外匯集中於央行,成為國家外匯儲備。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際收支持續出現大規模雙順差,造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快速增長。
1.2.3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短期資本大量湧入
近年來,由於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規模,以及日本、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的壓力,國際市場上對人民幣匯率逐漸形成了較強的升值預期。2005年7月21日,我國進行了匯率改革,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值2%,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對6.8346元人民幣,人民幣累計升值1.4416元,升值幅度達到17.42%。人民幣的大幅升值,更加強化了人們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促使大量投機性資本通過各種途徑,如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甚至非法渠道等,進入我國證券、房地產等市場,以期待獲取利率和匯率升值的雙重收益,這也是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重要因素。
E. 中國持有高額外匯儲備的積極影響
我給你簡單點下,你可以自己展開,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
為什麼需要儲備外匯:
外匯儲備產生的原因是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貨幣體系的核心幣種不是人民幣,(目前,美元,歐元,英鎊,主宰),所以才有了外匯儲備,否則就不需要外匯儲備了,如果人民幣是貨幣體系的核心,只需儲備人民幣就可以了。
儲備外匯有什麼用:
正是因為,世界經濟體這些國家,把,美元,歐元,英鎊等,當做貨幣體系的核心,所以,在世界各國進行經濟往來的時候,這些貨幣起了等價物,他們只接受這幾種貨幣進行結算,其他幣種是不接受的。舉例來說,中國公司要跟泰國公司交易,流程是這樣的,中國公司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再有美元換成泰銖,才到他們手中,平常之所以,由 人民幣直接換成泰銖,是因為,中間換美元的流程省略了,其實在後台,結算過程是國家的外匯體系充當了,中間者,表面省去了這個流程,其實國家之間還是要結算的,而且是用美元結算,這就用到了外匯儲備。沒有外匯儲備,結算都不可以進行。
從以上簡單說明,就應該可以知道積極影響了。
1,實力象徵,只要加入世界經濟體系,只要經濟全球化,外匯儲備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徵,外匯儲備的總量永遠大於,在對外貿易體系中支付出去的價值。否則交易是不可以進行的,就要進行外匯借款了,這就是債務。
2,外匯儲備決定了,本國的市場環境,外匯儲備多,可以在匯率市場進行交易,從而控制匯率的穩定性,匯率穩定,國際貿易就順利,不會對國際貿易有影響,適合投資。
3,儲備多了,可以貸款給其他國家,促成國際關系。
4,外匯儲備的多少,直接反應對外貿易量,間接反應該國在世界經濟體中的低位,從而影響貨幣體系,讓人民幣成為貨幣體系的核心幣種才是最終目標,那個時候,外匯儲備就不需要了,就需要其他國家儲備人民幣做外匯了。
正式由於,外匯儲備,儲備的外匯幣種,是全球貨幣體系,大家認為核心的幣種。
1,
F. 2002年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一、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容易導致「通貨緊縮趨勢」,不利於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 ,不利於增加國內有效需求,不利於我國自身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根據筆者測算,我國適度 的外匯儲備1千億美元就足夠了,1千億美元需外匯占款約8200億元人民幣。但今年一季度外 匯占款高達25112億元,即是說這6年多來我國增加的國民儲蓄中有高達約13000億元用於增 加超額外匯儲備達2160億美元,這么一筆巨額外匯資本沒有及時用到國內經濟建設和發展上 來,怎能不造成通貨緊縮的趨勢,也不利於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不利於增加國內有效 需求。為此,筆者建議有關部門要研究把2160億美元的超額外匯資本盡快利用起來,比如可 用於扶持發展大型飛機製造業、電腦、電視、汽車工業、機械工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 術,扶持振興民族工業、民族高科技企業和扶持我國大型企業集團、民辦企業向國外擴張, 扶持西部地區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只有把我國稀缺的巨額外匯資本及時充分地利用起來, 用於加快經濟建設,遠比增加外匯儲備的作用大得多。正如斯蒂格利茨指出的那樣,外匯儲 備投資於美國短期國庫券收益率目前為1.75%,而將這筆錢投資於國內經濟,回報率在10 %~20%之間。
二、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必然要相應增大過高的外匯儲備成本。根據筆者測算,我國超 額外匯儲備達2160億美元,向美國進行國債投資比發放貸款按要少收利息3個百分點計算, 一年要少收利息收入63億美元;我國向國外借外債1700億美元(其中國際商業銀行貸款900億 美元),向國外商業銀行的借款利率一般比存款利率高2~3個百分點,按高2個百分點計算, 一年要多支付利息18億美元,這樣一年要少收多支利息達81億美元。
三、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必然會增大外匯儲備的風險。由於外匯儲備往往由多種貨幣組 成,而且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資產上,因此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外匯儲備無法規避的兩種風 險,例如1994年日元對美元升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高達30億美元的損失。最近,據有的學 者測算,我國外匯儲備中約60%~70%為美元,如按60%為美元儲備計算,從2002年11月以 來至今,美元對歐元眨值12%,我國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歐元眨值將造成達216億~234億美元 的損失。這種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導致的賠本生意應引以為戒。
四、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我國極為短缺的外匯資本資源的浪費,出現窮國反而向 富國輸出資本,支援美國等發達國家人民的高消費。斯蒂格利茨一針見血的指出:亞洲國家 巨額的外匯儲備「通常投資於美國的短期國庫券,它刺激了美國的過度消費,使資本從窮國 向世界上最富的國家轉移」。今年2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馬丁沃爾夫寫的「亞 洲為美國的大炮和黃油付錢」,文章指出,在2002年三季末,全世界總的外匯儲備為22940 億美元,其中73%是以美元形式儲備的。這些儲備的58%左右是亞洲各國和地區政府持有的 ,日本持有佔19.3%,中國大陸持有佔11.3%,大中華地區持有佔22.9%。文章接著尖 銳地指出,是亞洲人,而不是美國人,在執行「堅挺美元」的政策,間接地為美國展示國力 支付開支。這還不足以引起我國經濟金融理論界對我國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政策進行認真 的反思嗎?
五、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根據IMF的有關規 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以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 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6 0%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相反,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 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從上述超額外匯儲備過多種種弊端來看,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但 要想妥善解決此問題,必須要靠有關決策部門對我國到底應執行什麼樣的外匯儲備政策統一 認識。我國這樣一個資本資源極為短缺的不發達國家,是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政策好? 還是應該執行適度的外匯儲備政策好?這個大政方針必須要通過深入的討論,充分權衡其利 弊得失,取得統一認識,才能正確指導實踐。筆者認為:象我國這樣一個資本資源極為短缺 的不發達國家,當家過日子必須要精打細算,要力爭做到以最小的外匯儲備成本,能確保防 范外匯風險、確保外匯收支周轉的需要,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政策是違背我國國情的。
G. 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當前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觀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
(一)國內原因
1、長期以來政府的政策導向。
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外匯儲備不斷增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根本上說是過去25年來的出口導向政策和外資優惠以及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國際收支問題上,中國政府長期確定的方針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節余;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年裡,我國的外匯儲備僅為1.57億美元,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時間里,外匯短缺在我國幾乎都成為一種常態。所以長期以來比較看重外匯儲備的功能,認為我國外儲備越多越好,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輕易動用。在外匯政策上表現為實行強制性結售匯制。同時由於我國自改革開放長期以來實行出口導向、外資導向和外匯政策「寬進嚴出」取向的結果,資金流人較為容易,而流出則需層層審批,導致經常項目大量順差和FDI流人的不斷增加。具體政策如下:
(1)1979-1987年,國家對外貿企業經營統負盈虧,以財政補貼支持外貿發展。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效率低下,為了配合引進外資政策,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 為鼓勵和支持企業出口,政府對外貿企業實施了出口卒 貼政策。
(2)1988-1993年,補貼政策與外貿承包經營責任制並舉,推動對外貿易發展。國務院從1988年起全面推行對外貿易承包經營責任制。當時尚未建立外貿的自負盈虧機制,實施承包制的同時仍然保留中央財政對外貿的補貼。
(3)1994至今,國家改革外匯管理體制,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推動對外貿易發展。尤其是人世後,國家對外貿的支持逐漸由直接與間接的財政補貼,轉向與國際規則接軌,逐漸以關稅、稅收、利率等手段來調節與推動對外貿易發展。
此外,放開外貿經營權,擴大對外貿易主體;對外商投資實行許多包括稅收減免,免稅進口以及其他優惠在內的優惠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4)實施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外貿發展。我國從1985年4月開始實施出口退稅政策。不過從2007年7月份開始,該政策逐漸減弱。繼7月1日出口退稅新政實施後,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於8月23日聯手推行《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公告44號,共計2247個海關商品編碼被列入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同時要求對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實轉」管理。
2、經濟快速發展與結構調整滯後之間的矛盾。
2007年10月19日,吳曉靈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匯率政策研討會上發表演講稱,中國對外貿易的高順差是中國內部經濟不平衡的反映,是由高儲蓄、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問題造成的。在過去20多年裡,在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支持下,中國經濟的平均年增長速度超過了9%。與此同時,經濟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由於歷史和體制的原因,結構調整步伐經常處於落後狀態。特別是在近些年裡,國內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滿足,工業發展達到新的水平之後,商品、資金和勞動力市場都出現了過剩。生產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無法滿足多種類、多層次的需要,導致有效總需求不足,並進一步造成就業困難和需求增長乏力等問題。
同時我們還存在著技術創新能力差、產品附加價值少、地區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等問題。這些都影響到內需的擴大和內部平衡的實現。經過多次利率調整而我國的居民儲蓄仍然很高。一國儲蓄多,而有效投資和消費相對較少,其結果只能是過剩儲蓄轉移到境外,必然進一步擴大國際收支順差,從而使外匯儲備持續增加。據統計,我國投資率由2001年36.5% 增長到2006年42.7% ,同期,消費率則由61.4%下降至50%。據世界銀行{2006世界發展指標》,2004年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消費率為62% ,投資率為21%。其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消費率為69% ,投資率為23% ;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消費率為58% ,投資率為26% ;高收入國家平均消費率為63%,投資率為20%。可見,我國投資率比全球平均高20多個百分點,消費率則低10多個百分點,而且,消費率還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我國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等三大需求對GDP的貢獻率分別從2001年的50% 、50.1%和一0.1%變為2006年的38.9%、40.7% 和20.4% ,可以看出,投資和凈出口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兩大主要因素。
此外,貿易品部門的生產能力和增長速度,以及對外開放程度明顯快於非貿易品部門,成為出口增長和貿易順差、外匯儲備持續擴大的基礎。非貿易品部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正是國內消費需求增長較快的領域,但相對於貿易品部門而言,我國非貿易品部門生產效率提高較慢,開放程度較低,不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的需要,也就成為抑制國內消費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國內匯率制度缺乏充分彈性。
從1994年1月1日起,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改革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人民幣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阻礙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進程,人民幣匯率遭遇了強烈的貶值壓力,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被迫偏離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設計初衷,逐漸變相成為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2005年7月21日我國再次進行匯率制度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外匯管制較嚴,根據IMF的匯率制度分類,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匯率制度仍是缺乏彈性的(如表1)。
而國際收支出現雙順差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非彈性匯率制的存在,因為在浮動匯率制下,政府不幹預外匯市場,經常收支順差(逆差)必然等於金融、資本收支逆差(順差),外匯儲備原則上不發生變化。但在非彈性匯率制下,為維護某一基本不變的匯率水平,政府必須買人超過需求的外匯供給,否則外匯匯率要下跌,本幣匯率要上升,其結果貿易順差和資本流人就轉化為外匯儲備。當前中國面臨熱錢的涌人,必須加強對熱錢的監督,穩定市場預期,實現有序調整。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認為,當前中國面臨的熱錢涌人,「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國際資本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根本的原因則在於中國貿易結構的不平衡和匯率機制的相對不靈活。」於是,在不靈活的匯率機制下,「預期升值一本幣升值一進一步預期升值一本幣繼續升值」會形成一個惡性本幣升值周期。因此,要改變或者說有序化熱錢的流動,最關鍵的措施就是增加匯率機制的靈活性,加快匯率改革步伐,實施合理的外匯管理制度。
(二)國際原因
1、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
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是中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20世紀90年代,工業發達國家開始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紛紛將紡織制衣、塑料玩具以及電子裝配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到我國等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正好已形成了基本的開放態勢,因而自然而然地融人了這場世界性的產業轉移。近年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全球高科技泡沫破滅,進一步加快了全球范圍內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與此同時,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加之國內人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和法律環境日趨完善,中國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資企業躍升為中國外貿發展的主力軍,從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國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2.9% ,但是一般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僅為7.7% ,均低於GDP年均增長率,而加工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9.5% ,加工貿易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從4.8% 分別上升到56.9% ,加工貿易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2005年中國的總出口是7620億美元,加工貿易佔了55%左右。2006年中國貿易順差總額是1775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順差將近1900億美元。
大量貿易順差使外匯儲備逐年增加,以至目前處於高額狀態。李揚先生說:從總體上看,中國貿易順差很大,但是,從結構上看,中國只是對兩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和歐盟)順差,而對其他國家都是逆差。中美貿易順差不是匯率問題,而是經濟結構問題。因為中國是後發國家,而且正在進行劇烈的經濟結構調整,所以很快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2、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
近些年來,美元持續大幅貶值,給釘住美元或貨幣籃子中美元比重過高的很多亞洲貨幣以巨大的升值壓力,尤其是人民幣,施壓其升值會對亞洲貨幣升值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近些年來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還在不斷擴大,從表面上看1994年到2003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升值了5%左右,如果考慮到不同國家之間的物價走勢,人民幣對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20%左右。尤其是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為調節機制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正不斷釋放著它的彈性。兩年中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了10%(如圖1)。
有鑒於此,巨額國際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人民幣投機狂潮。人民幣升值預期與外匯儲備的聯系表現為:一方面,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形成又助長了外匯儲備的增加。因為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有很強的預期,所以很多的熱錢流入了資本市場,造成了現在的股市泡沫。同時由於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投資都是向內流動,而境內的投資者本該對自己的資產組合進行多元化投資,可以把資本流向日本、美國、歐洲等地,但是人民幣升值導致了國內股市的回報預期的提高,加上投資境外的限制,國內股市成了主要的投資目標,這也就加劇了國內資產泡沫的形成。l8 多年來,我國結售匯順差遠大於貿易順差,轉移收入明顯增多。
3、不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
現今的國際金融體系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逐漸形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脆弱的國際貨幣制度、狹隘的國際金融霸權和國際金融資本無序流動等三個方面。脆弱的國際貨幣制度和狹隘的金融霸權是國際金融體系無序性的主要表現,也是當代國際金融體系持續動盪的根源。
在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下,由於沒有真正的最後貸款人,一國發生金融危機,事實上無人可以救助,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更是如此。因此,發展中國家為防範金融風險,不得不積累大量的外匯儲備。到2007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超過1.4萬億美元。如果說這種格局可能會造成某種資源不合理配置問題的話,那麼其根源正是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是目前不合理的世界經濟格局。
H. 中國巨額得外匯儲備是如何形成的有那些影響(注意:從正負兩方面討論)
摘要 您好一正,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可以動用儲備予以彌補,雖然這只是一種臨時性的措施,但是它為准備其他調節措施爭取了時間;
I. 我國高額外匯儲備形成的真正原因如何加強外匯儲備管理(越快越好)
貿易順差是主要原因,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提高人民工資帶動消費減小對美國出口的依賴,也就是自給自足。十二五的計劃就是提高人民工資水平,計劃已經出來了,能不能做好就看政府了,如果做得好人民就有福氣了,只有中國人民富裕起來了才有強大起來的機會,民富才能國強的道理是一萬年不變的。現在說中國強大的人未免顯得無知。
J. 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產生的原因
1:持續的貿易順差是高額外匯儲備形成的直接原因
2: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對新增外匯儲備的貢獻率不斷上升
3.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大量國際短期資本進入
4.主要國家針對我國的出口管制政策間接造成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