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 好事還是壞事
一是大家的錢會變少了。前些時候,我們一直在擔心說「李嘉誠跑了」、「曹德旺跑了」,這些所謂的有錢人跑了就是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都把國內的錢投到國外去了,而當大量的有錢人都把財產轉移走的時候,國內的財富總額在短期內其實是一個固定的數目,大量的錢跑到了國外,對於國內而言必然意味著市場資金的緊張,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借錢都會變得比較困難,資金荒的現象已經出現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可能日子都不好過了,我們手中的錢變少了,那麼任性的買買買恐怕也變得不那麼容易了。
此外,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只能通過發行更多貨幣或者增加赤字的形式來緩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錢荒,那麼就意味著錢不值錢了,錢變成紙了,通貨膨脹將會成為我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二是想要賺錢變得更難了。其實為什麼外匯儲備會減少,資本會外流,在某些方面都是因為中國缺少合適的投資產品,說股市,股市不景氣,說債市,債市去年出了大問題,說基金,基本上誰買誰虧,那麼只有買房子了,所以催生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但是還有人發現其實國外好的投資品也挺多的,所以就把錢投到國外去了,結果就是國內的投資渠道更加不好,因為資金量的減少,從而導致了市場的唱空,大量的資本、熱錢流出中國,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意味著失血,意味著未來股市、基金、債市受到匯率、利率影響的波動將會變得更大,想要賺錢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三是企業的經營可能會變得困難了。因為外匯減少,資本溜走了,對於進出口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加嚴格外匯管理,對於國內企業來說,不僅是借錢難了,而且投資也變少了,企業的經營將會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而企業則直接和大家的工作密切相關,企業經營的不景氣了,大家的就業和工作就會受到影響,收入也會產生一定的波動。
四是房地產的泡沫可能會減少了。在一定的程度上,中國還是存著一定的房地產泡沫的,不過外匯儲備的降低,資本的流出,在某種程度上是炒作中國房地產的資本也走了,這樣的話房地產泡沫就會被擠出,房價會不會下跌不好說,但是房價想要進一步上漲就變得沒那麼容易了。所以,對於大家都頭疼的房市問題,外匯儲備的降低並不是什麼壞事。
五是對於大家信心的影響。外匯儲備的減少,其實直接的經濟影響還是很有限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大家的信心受到了打擊,畢竟在經濟向好的時期,外匯儲備一般不會劇烈波動的,現在的減少會給大家導致不好的預期,大家所有人預期的共同影響,也會反映到經濟上面,從而影響經濟的發展。
上面的五點其實是一種發展的可能性,但是外匯儲備的減少並不是對我們「無關緊要」的事情,外匯儲備的波動會影響經濟的發展,最終也就成為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事情了,可以預見未來大家有可能要過苦日子了,現階段還是好好儲備,為自己的未來生活留下更多的余糧吧。
② 我國外匯儲備過多的弊端是什麼
我國外匯儲備過多,我國經濟就會同其他國家的捆綁度提高,受到其他經濟體景氣波動影響加大,風險提高,利率上操作空間相對變小,經濟處於增長期且利率高,就會大量熱錢湧入,導致資產泡沫、物價膨脹,如果把外匯儲備到我們老百姓頭上 ,估計會變現的靈活度就更低了,風險也不會分散,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③ 外匯儲備多了有什麼作用(利弊)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要增加外匯,則需要發行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供給就會增多,則人民幣就會貶值,所以匯率就會下降。
簡單地說,外匯儲備就好象是我們手中的錢,當然是越多越好,想買什麼都不用愁了。但是外匯儲備主要來自於貿易順差,也就是說你出口東西比進口的東西多了,你賺了別人的錢,人家當然不高興了,當然會產生貿易摩擦。對於自己來講,經常握有大量現金而不去投資賺錢,這不是浪費嗎?經營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象管好自己的錢袋子一樣,既要夠用,又不能影響自己的生意,還不能太與別人搶生意惹人不高興。就這么簡單。
④ 外匯儲備減少有什麼利弊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該國國際收支逆差,抵禦金融風暴,穩定該國匯率以及維持該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矗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多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
⑤ 外匯儲備過多的弊端是什麼
外匯儲備過多,帶來的主要問題有三:第一,央行收匯需要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這加劇了中國本就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增加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第二,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回報率很低,外匯資源效益低下,不利於對外低成本融資。第三,安全性隱憂。
⑥ 中國大量外匯儲備的利與弊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
中國外匯儲備太多還是太少?官員學者暢談利與弊
[ 2004-03-05 14:00 ]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從1993年到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12億美元,增加到4033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20倍。僅去年一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包括向中行和建行注資的450億美元,超過了1600億美元,與建國到1999年50年間的積累相當。
外匯儲備充足,無疑有助於抵禦金融風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它是保衛中國金融業的一道"長城"。然而,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注意到,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4000億美元,是這兩天政協委員們和記者交談中頻率較高的一個數字。大家都在試圖破解一個疑問: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於中國來說究竟多還是不多?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說,外匯儲備是否太多,不能從數字上一概而論。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量,都會考慮到如果出現對國家經濟安全嚴重不利的情況。如果出現像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事件,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國家就很難度過。從抵禦風險的角度來看,不能簡單地講一個國家擁有多少外匯儲備就夠了。郭樹清把保證充足的外匯儲備量比作"大樓防火"。一座大廈可能永遠不會起火,但防火的任務卻要時刻牢記心頭。
的確,外匯儲備是國力的象徵。沒有一定量的外匯儲備,既影響進出口,也影響引進外資、舉債。而且,中國人口基數龐大,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到每個人頭上,也的確不用擔心會太多。
然而,"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卻對目前的外匯儲備量表示了憂慮。
全國人大代表尹繼佐就外匯儲備問題,專門向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議案。他告訴記者,巨額外匯儲備構成了高成本低效率佔用資源,導致了經濟結構的失衡。他說,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各項指標已經高於國際警戒線。盡管這些警戒指標並不具備絕對的可靠性,但如果外匯儲備仍然保持1990年至2003年間約140%年均增幅的話,顯然弊大於利。
尹繼佐代表在議案中則用數據說明了這一觀點。國際上通常把外匯儲備支持外貿進口、外匯儲備支付外債和外匯儲備與GDP比率作為衡量外匯儲備水平的三個重要指標。依照此參照,按三個月進口額計算,中國需外匯儲備約600億美元;按15%的外債備付金計算,約需300億美元,再加上2.4%的GDP,約需200億美元。綜合三項,中國的理想外匯儲備規模約在1100億美元左右。因此,目前的外匯儲備額大大高於"最優規模"。
尹繼佐的建議則是要在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確立合理管理外匯儲備的理念,同時,制定外匯儲備調整規劃,完善運營機制,從而實現外匯儲備的有效管理。
⑦ 如果我國外匯儲備大量減少會有什麼後果
我嚴重不同意樓上的觀點,外資出逃會造成人民幣貶值,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不變,人民幣貶值的直接後果就是推高通脹,通脹過高會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沒錯,人民幣匯率下降的確可以激活國內的出口企業,但是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面臨轉型,從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向高科技,高新技術產業,此時一旦匯率下降將會打擊企業轉型的積極性從長遠看並不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那些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勞工的血汗工廠早該倒閉了。當然,轉型期間會有工人失業,但是從一定程度上,轉型期間必須面臨痛苦才有脫胎換骨的轉變。
⑧ 外匯儲備 弊端
寫點自己的理解,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外匯儲備本來是以外幣表示的一個國家保有的債券,也就是說如果需要的話本來應該是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幣的。但是中國用美元表示的外匯儲備並不具備隨時兌現的能力,至少近階段看來不可能。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多到使美國幾乎無法兌現,而中國政府也不會要求美國兌現。可以說中國在外匯儲備這方面是個特例。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讓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幾億的農民將走向城鎮從事其他產業,要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靠自身力量完成這個轉型,即在城鄉創造這么多就業崗位非常困難,因此就大量引進外商投資,來緩沖這樣一個高速的城市化進程。同時為了使新增的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出能夠銷售出去,於是這些商品被輸送到外國給外國人消費,而換來是中國外匯上的增加。名義上說就是外國先買了東西,但又暫時不付買東西的錢,於是就增加中國的外匯儲備,意思是現在先欠中國的,以後再還。
但是那麼多外匯儲備未必就能完全兌現,美國只需要發行紙鈔就能讓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下降。也就是說很大程度上中國差不多是把產出「送」而不是「借」給外國消費了。這點中美政府應該都心知肚明,但是中國為了在短期內迅速崛起,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我們也不必要心裡不平衡,幫別人製造東西的同時其實也發展了自己的技術和生產力,選擇這樣一個過渡未必不是上策。
⑨ 外匯儲備減少說明什麼
據介紹,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那麼,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原因是什麼?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有哪些?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國外匯儲備數據,規模為3.05萬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最近幾個月,中國外匯儲備一直都在降降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不少人都去把人民幣兌換為美元謀求升值。而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的外儲從2000年開始「野蠻生長」,從1600多億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其中,2014年6月最高,達39932.13億美元。
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匯儲備下降有三個原因
第一:和全球總體局勢有很大關系。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走強非美貨幣集體大幅回落,人民幣也在影響范圍內。特殊性在於人民幣處於國際化的過渡階段,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拋盤,所以央行必須要動用外儲去穩定人民幣匯率。
第二:和出口的貿易順差有關。由於受到全球消費疲軟的影響,出口創匯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匯儲備增加量在縮減。
第三:國家支持人民幣「走出去」政策,如「一帶一路」,使得我們對外投資的結算用人民幣而比較少用美金,美元儲備自然就會下降。
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外儲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2014年外儲將近4萬億美元時,大家討論的是外匯儲備「太多了」;現在將要臨界3萬億美元,是對過去擔憂的改變,這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因為人民幣貶值,所以恐慌性比較大,大家覺得負效應比較凸出。
如果從教科書的角度去看,一般一個國家能夠應付3-6個月進口的需要、償還外債的需要,那麼外儲就夠了。但現在的經濟規模和金融市場規模,都跟傳統教科書時代完全不一樣了。流動過剩的局面是歷史新變局。
但很難說破3萬億美元就是驚險的,很難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場環境,破3萬億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直線下降的情況會被打破,在一定時間內會有所改變。2017年將繼續有增也有降,也會有新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