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景帝妃子上廁所遭遇野豬,侍衛抗旨不救,太後為何賞大臣百金
漢景帝七年,漢景帝帶著寵妃賈氏及一眾人等去上林院遊玩,上林院是西漢時的皇家林園,如同今天的非洲野生動物園一樣,不僅大,而且散養著各種飛禽走獸,在沒有特殊保護的情況下,游上林苑還是挺危險的。
不久又將他調往雁門任太守,匈奴人一聽郅都來了,竟不敢來犯境,甚至還用木頭刻成郅都,做成箭靶。
盡管郅都在雁門起到如此大的威懾作用,最終也沒能逃過竇太後的清算,最終郅都人頭落地。
郅都這樣的行為並不能說不對,但法理不外乎人情,郅都對任何一件事都嚴格執行,不做一絲轉圜,這也成了他喪命的關鍵。
中國人講究事緩則圓,特別是在那個家天下的封建人治社會,人治大於法治,郅都這樣的酷吏,自然難有生存空間。
㈡ 江西省會昌縣怎麼樣
概況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的東南部,武夷山余脈西,南嶺余脈北端。東經115.19度至116.02度,北緯25.09度至25.55度。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縣域境內東西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總面積2722.18平方千米。總人口4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文武壩鎮。郵編:342600。代碼:360733。區號:0797。拼音:Huichang Xian。
一、年號
會昌(841年正月—846年十二月)是唐武宗李炎的年號,共計6年。
會昌六年三月唐宣宗李忱即位沿用。
二、地名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現轄19個鄉鎮,44萬人口,國土面積2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8萬畝,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全國第二批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
會昌是革命老區,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足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擔任第一任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毛澤東寫下了《清平樂·會昌》,盛贊「風景這邊獨好」,現存有大量紅色革命遺址。
會昌有豐富的資源,現已探明開發的礦藏有錫、鹽、螢石、石灰石、稀土等30餘種,其中錫金屬儲量全國第三,岩鹽儲量為江西之首;森林覆蓋率達79%;可利用的水電蘊藏量達5.86萬千瓦;旅遊資源有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岩、會仙溫泉等旅遊休閑景觀。
會昌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等主導工業。錫金屬、氟化鹽、螢粉、水泥、會昌米粉、會昌醬乾等產品頗有特色,其中米粉遠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家。農業以水稻、制種、煙葉、生豬、臍橙為主。
會昌城市、交通等發展明顯加快,城區規劃面積達18平方公里,境內有323、206國道和贛龍鐵路穿過,成廈、濟廣高速會昌段正在擬建。
2005年,全縣實現縣內生產總值185249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789萬元、利稅6386萬元,實現利用外資總額2824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6.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1568萬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68萬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果業開發面積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元。
「十一五」期間,我縣將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會昌」發展戰略,堅持以民為本,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爭一流,以開放型經濟為主線,突出新農村建設、招商興工、項目帶動、城市建設、隊伍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治理等重點,把工業做大、農業做優、財政做富、城市做美,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把會昌建成開放的會昌、生態的會昌、和諧平安小康的會昌。
2006年,我縣堅持大開放的主戰略,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科學的方法、更加統籌的理念,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按照「五新一好」的總體要求,結合整村扶貧開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是大力推進「十大體系」建設。從會昌的實際出發,完善政策法規、技術標准、社會保障、產權交易、金融服務等體系的建設。
三是大力推進招商興工。整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圍繞錫深加工、氟鹽化工、水泥、旅遊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貢江流域開發等重點項目招商;招商引資又以主攻工業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五大工業集群,做強錫、鹽、螢粉、水泥、米粉五大工業支柱產業。
四是大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降低門檻,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服務業。強勢推進旅遊業發展,做好毛澤東舊居、文武壩革命舊址、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鄧小平舊居等紅色景點和漢仙岩、會仙溫泉自然景觀的開發利用,同時積極開發綠色生態旅遊。
五是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完善城市功能,穩步推進市政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管理,深入開展園林城市的創建,打造山水靚縣,彰顯山水特色。
六是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快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全縣上下將進一步認清形勢,調整好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轉變工作作風,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努力奮斗。
會昌縣位於中國江西省南部,歸贛州管轄。面積2722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342600。縣人民政府駐文武壩鎮。
行政區劃
轄7個鎮,13個鄉:
鎮:文武壩鎮、筠門嶺鎮、湘江鎮、庄口鎮、西江鎮、麻州鎮、周田鎮。
鄉: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龍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庄埠鄉、白鵝鄉。
㈢ 漢朝時一兩黃金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1、漢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兩漢時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一段歷史,漢高祖至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帝國戰敗而向北狼狽逃遁。張騫出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漢代為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後期定都洛陽,又稱東漢、後漢。 西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一個強盛、富饒的王朝,它繼承和鞏固了秦朝開始的統一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西漢共傳十四帝,前後經歷210年。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從此中華地區的各族就出現了統一的漢族。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2、西漢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於公元前202年正式稱帝,定國號漢,漢朝就此開始。雖然公元前202年劉邦才稱帝,但因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時,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則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並以十月為漢高祖元年的首月。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為了防止反叛和鞏固皇權穩定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或貶或殺,改封劉氏宗親為王,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此時,由於歷經多年動亂,國力較弱,而劉邦在攻打匈奴時,曾被匈奴冒頓單於圍困於白登,即白登之圍事件,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帝國和平,於是,漢朝初期並沒有什麼戰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但是在此期間,實際是呂後攝政。呂後尊劉邦遺囑用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沿用劉邦的黃老政治的政策,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的效果,為史家所稱道,但呂後同時又任用外戚,壓制功臣,釀成「諸呂之亂」。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劉恆。他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雖然景帝年間(前154年)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數月即為周亞夫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這段時期,匈奴雖然幾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數時間里和南越一樣,出於相對和平的狀態。漢朝方面則不斷積蓄國力,透過馬復力等措施來積極備戰。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成為大一統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稱羨的盛世時代。
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盡管武帝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漢朝也一直「霸王道雜之」,但武帝時期對儒家的採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視,並在以後逐漸成為中國歷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於,使得「漠南無王庭」。又吞滅南越國,征服朝鮮,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帝國。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並先後以兩位翁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而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進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但是,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加上漢武帝好大喜功,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台之詔,希望不再窮兵黷武,也使漢朝不至於敗亡。為搶救經濟,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與民爭利,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被害。武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昭帝。漢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和霍光三人共同輔政。但是在元鳳元年(前80年),爆發元鳳政變,聰明的漢昭帝清醒的誅殺了上官桀等一批陰謀權臣,避免了霍光被怨殺。霍光從此輔佐漢昭帝治國。昭帝時期遵循武帝晚年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以至於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清平。昭帝死後,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他行為放縱,密謀除掉霍光,但反被霍光廢掉。之後霍光又迎立劉病己即位,是為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還政於宣帝。地節二年,霍光去世。但霍氏一門逐漸腐敗黑暗。宣帝將腐敗的霍氏集團一網打盡。宣帝治國摒棄不切實際的儒學,採取道法結合的治國方針,在整頓吏治上沿用昭帝時期,勸民農桑,抑制兼並,降低豪強在國家中的角色。經過了昭宣二帝的休養生息國家經濟明顯恢復,使漢朝再度迎來了盛世,這就是著名的昭宣中興。
宣帝死後,漢元帝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他死後,漢成帝
㈣ 西漢時期的黃金為什麼會出現的那麼多呢
黃金,作為一種貴重金屬,從古到今都是富足和高貴的象徵,更是財富和地位的代表。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使用黃金最多的朝代應該是西漢。那時候,只要涉及到金錢交易,基本上都要用到黃金,比如:買東西、受賞賜,甚至,交罰款,都使用黃金。這不免讓人們感到奇怪,西漢時期的黃金資源真的如此豐富嗎?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到了東漢及之後的各個朝代,黃金的使用量卻在大幅度減少呢?是什麼讓黃金的存儲量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最後,對外貿易促進了西漢黃金數量的積累。西漢時期,中國與羅馬的對外貿易頻繁。當時,中國的絲綢備受羅馬人喜愛,為了換取絲綢,羅馬人每年都要在中國消費超過五噸黃金,數量非常可觀。總之,在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西漢的黃金數量眾多。
而且,當時黃金的用處非常廣泛,除了作為貨幣以外,還可以用在繳納政府的酎金、替人贖罪,以及賞賜、祭祀、罰款等等。
可以說,黃金在西漢時期起到了稱量貨幣的作用。
㈤ 秦公陵墓之謎:為何被稱為一個金屬「澆注」的地下世界呢
沉睡了2000多年的18座秦公墓,靜卧於陝西雍城(今陝西鳳翔縣)的南郊籠罩在年代湮遠的迷霧之中。
㈥ 漢朝哪個女人能和呂雉比殘忍,卻造就我國黃金時代
如果中國古代史上,有哪一個時代,能叫人感嘆「老天爺不賞飯」,典型就是東漢。
從東漢中後期開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有數據記載,從漢和帝永元元年到獻帝建安二十五年,發生水災54次,旱災40次,地震69次,瘟疫18次,更不用說大風冰雹,蝗蟲等等其他災害。簡直是一年年暴烈來襲,沒個喘氣的時候。
在她四十一歲那年,鄧綏病重去世。她的一生,正如她臨死前所說的那樣:
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於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
在她的整治下東漢又重新呈現出一派休養生息的局面。
這是一個事事力求完美妥帖的執政者,她對於政敵的打擊,表現出的不僅僅是對權利的執著,更是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大膽與自信。
㈦ 江西省有幾個地區,每個地區都有哪些縣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39萬,轄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江西省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調整和變動。截至 2001年 11月,全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10縣級市,70個縣,19個市轄區。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1) 南昌市,轄 5 區 4 縣 :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南昌市位於東經115°27′~116°35′,北緯28°09′~29°11′,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濱臨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棗鄱陽湖。全境以平原為主,東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總面積7402.36平方公里,平原面積佔35.8%,水域面積佔29.8%,崗地、低丘面積佔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區地勢偏低窪,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脈,最高點為梅嶺主峰洗葯塢,海拔841.4米。全市水網密布。贛江、撫河、錦江、潦河流過境內,湖泊眾多,有軍山湖、金溪湖、青嵐湖、瑤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市區東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賢士湖;城內得天獨厚的東湖、南湖、西湖和北湖等風景湖,更顯江南水鄉風采。南昌市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濕潤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17.5℃,極端最高氣溫40.6℃,極端最低氣溫9.3℃。 日照率為43%。年平均風速2.5米/秒。年無霜期291天。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
(2) 九江市,轄 2 區 1 市 9 縣 : 潯陽區、廬山區,瑞昌市,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九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九江,集名山(廬山)、名江(長江)、名湖(鄱陽湖)於一體,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130多年前,這里就是對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長江沿岸開放城市。長江是中國最大、最長的東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長、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陸上運輸大通道,兩條大動脈在九江市區交匯,九江成為承東啟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匯點。九江市城郊的廬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 景德鎮市,轄 2 區 1 市 1 縣:昌江區、珠山區,樂平市,浮梁縣。景德鎮是享譽世界的「瓷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西東北部,毗鄰安徽,全市土地面積5248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49.92 萬人。
景德鎮地處黃山余脈懷玉山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崗巒重迭,最高峰海拔達1618米,東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較為舒緩。境內河川交錯,北部昌江、 南部樂安河縱貫全境,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
景德鎮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自然資源豐富,礦藏資源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錳、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
景德鎮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歷史,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 -1007年),由於燒制的精美御瓷獲真宗贊賞,瓷器上底款書「景德年制」,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景德鎮由此得名。
(4) 萍鄉市,轄 2 區 3 縣: 安源區、湘東區,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 萍鄉位於江西省西部,與湖南株州毗鄰,距長沙100公里。 全市面積3827平方公里,人口178萬。境內浙贛鐵路橫貫東西,319國道和320國道交匯通過,交通非常便利。萍鄉人文歷史豐厚輝煌。萍鄉因楚昭王在此地得"萍實"而得名。自三國吳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建縣,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至今萍鄉市博物館保留有新石器時代歷史物、史學家郭沫若定名的青銅器"彭高編鍾"和"馬王塘編鍾"以及世間罕見的西漢透光銅鏡等大批歷史文物,反映出一部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萍鄉文明發展史。
萍鄉自然風光秀麗宜人。境內東部的武功山是江西最高的名山,山峰奇峻,古木參天,飛瀑瀉玉,草甸青翠,北部的楊歧山為中國佛教名山,西部的大屏山與南部的玉壺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為旅遊勝地。境內著名的孽龍洞、東源溶洞、蕉源溶洞皆瑰麗異彩,洞因水活,水隨洞轉,乃一大奇觀。城內孔廟、寶積寺、橫龍洞純陽觀等古色古香的建築,書卷氣息與梵音韻律匯織,是極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遊資源。
(5)新余市,轄 1 區 1 縣:渝水區、分宜縣。 新余,位於江西省中西部,浙贛鐵路線上,面積3164平方公里,人口100萬。 新余以工業發展迅速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而受到人們的矚目,是江西省工業化水平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建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輕工、紡織、能源、建材為主,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新余的城市建設被譽為「深圳速度」。近十年新增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其規模、速度、效益在全國中小城市中罕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0.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8平方米,居全省之首。 新余基礎設施獨具優勢。目前電力裝機容量70萬千瓦,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浙贛鐵路橫穿全境,京九鐵路毗瞵,公路已成網路,並與105、320國道相接,距南昌機場僅120公里。 新余礦藏資源有三十幾種,其中鐵礦和硅灰石、大理石的儲量佔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的儲量列中國第二,品位極高。
(6) 鷹潭市,轄 1 區 1 市 1縣:月湖區、貴溪市、余江縣。
(7) 贛州市,轄 1 區 2 市 15 縣:章貢區,南康市、瑞金市,贛縣、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 義縣、安遠縣、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贛州市位於江西南部,贛江上游,又稱贛南。東臨福建三明市和龍岩地區,南接廣東梅州市、河源市和韶關市,西靠湖南郴州市,北連本省吉安、撫州兩地區。全市與外省相鄰的邊際縣11個,鄉鎮72個。 贛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面積3.94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全市耕地、山地、水面、道路、農舍的布局概稱「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 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市年平均氣溫18.8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05毫米,無霜期平均288天。市內地形呈周高中低,南高於北,山巒起伏,河溪密布的地貌。最高點崇義縣齊雲山海撥2061.3米,最低處贛縣湖江鄉張屋村海撥82米。全區按地貌來分,丘陵佔五分之三,山地和平原丘崗各佔五分之一。
(8) 宜春市,轄 1 區 3 市 6 縣:袁州區,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靖安縣、奉新縣、上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13度54分-116度27分,北緯27度33分-29度06分之間, 東與南昌市、撫州市接壤;南與吉安市、新余市為鄰;西與湖南省和本省萍鄉市毗連;北與九江市交界。全市東西長約222.75公里,南北寬約174公里,土地總面積18669 平方公里,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傾斜。全境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25.49%,丘陵面積佔39.05%,山地面積35.48%。 靖安縣九老嶺海拔1794.3米,為全市制高點。宜春市總人口2000年末為51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0萬,農業人口400萬人。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273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豐城市,為每平方公里431人,人口 密度最低的是銅鼓縣,為每平方公里88人。市內居住26個民族, 為漢、回、蒙、藏、苗、彝、壯、布依、滿、侗、瑤、白、土 家、哈尼、傣、畲、黎、高山、水、納西、景頗、土、幺佬、 布朗、仡佬、京族;其中漢族人口佔99.95%。
宜春市具有熱帶濕潤氣候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享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稱。全年平均氣溫17.3℃,最冷月為 1月,平均氣溫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8.8℃。 宜春市地靈物豐,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3%,活立木蓄積量3500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5億株,是江西省重點林區之一。 全市已探明可開發 的水力資源38萬千瓦,尚有25萬千瓦待開發。初步探明的礦種 有56種,其中金屬類27種,非金屬類29種,鐵礦藏量近2億噸; 有色金屬主要有鎢、金、銅、鋁、鋅和被譽為江西省「五朵金 花」之一的鉭鈮等;原煤儲量超10億噸,列全省第一;岩鹽蘊 藏量百億噸,居全省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居全國 首位;大理石、花崗石、瓷土分布甚廣,質地優良,具有很高 的開采價值。
(9) 上饒市,轄 1 區 1 市 10 縣:信州區、德興市,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波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上饒素有「江西東大門」之稱,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直接面臨江、浙、滬、閩等沿海開放地區,交通通訊十分便利。320國道、206國道以及正在開工建設的311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浙贛、皖贛和橫南鐵路縱橫交錯;周邊建有兩個飛機場;電訊通訊直達世界各地。上饒市地處閩、浙、皖、贛四省結合部,面積2.28萬平方公里,人口660萬。
上饒自然資源豐富,土地面積佔全省近七分之一。有亞洲第一大銅礦——德興市銅礦、全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華東第一高降——黃崗山。礦產資源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席之地,已探明的礦 產資源達70餘種,真中銅、金、銀、鉛、鋅素有「五朵金花」之稱。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婺源古坦靈岩洞、鉛山鵝湖山、弋陽圭峰;兩個國家級風景區——三清山和圭峰(龍虎山景區);三個特色旅遊點——婺源明清古建築群、鄱陽湖候鳥保護區、葛仙山宗教旅遊聖地。三清山以其雄、奇、險、峻,被稱為「江南第一仙峰」;天然盆景圭峰,被嘆為「江上圭峰天下稀」;婺源縣已被確定為全國生態、文化旅遊縣,被譽為「中國農村最美的地方」和「最後的香格里拉」。
(10)吉安市,轄 2 區 1 市 10 縣: 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 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地理上,它介於北偉25°58′32〃至27°57′50〃,東經113°46′至115°56′之間,全市長約218公里,東西寬約208公里,總面積為25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全市面積的51%,平原與崗地約佔23%,山地與丘陵約佔23%,水面約佔4%。可概括為"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它的四周,東鄰撫州市的崇仁縣、樂安市及贛州市的寧都、興國縣,南連贛州市的贛縣、南康市、上猶縣,西接湖南省的桂東、炎陵、茶陵縣,北與宜春地區的豐城、樟樹市及新余市、萍鄉市接壤。 市政府駐地吉州區,距省會南昌公里里程為219公里,距首都北京鐵路里程為1805.6公里。
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還使吉安自古享有"金廬陵"的美譽,被稱為江南大地上的彩色明珠。"烏雞、金桔、狗牯腦"是吉安地方特產三寶;泰和烏雞,有鳳冠、纓頭、綠耳、胡須、絲毛、毛腳、五爪、烏骨、烏皮、烏肉等十大特徵,通體潔白、體態優美,強身、葯用功能顯著,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定為觀賞雞。享有"桔中之珍"的遂川金桔是全國金桔四大原產地之一,其形似鴿蛋,色澤金黃,皮薄肉厚,芳香沁人,營養豐富,具有止咳消痰的功效。遂川狗牯腦茶葉,葉細嫩,表附白絨毛,色碧中微露黛綠、瑩潤生輝,飲後清香甘醇,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和特等獎。"甲於東南,馳名全國"的安福陳山紅心杉木,材質優良,被歷代朝遷列為貢材,還被選作毛主席紀念堂的建築用材。用千年栽培史的新干縣三湖紅桔,色澤鮮艷、酸甜可口,葉、皮、核、絡都是良好中葯,歷史上曾為朝廷貢品。峽江鰣魚和米粉、萬安紅玻璃鯉魚和金絲棗、安福火腿、遂川板鴨美名天下揚。
(11)撫州市,轄 1 區 10 縣:臨川區、東鄉縣、金溪縣、資溪縣、南城縣、南豐縣、黎川縣、 廣昌縣、崇仁縣、樂安縣、宜黃縣。
撫州市位於江西東部,東鄰福建省。南接贛州地區,西連吉安、宜春,北毗南昌、上饒。南起北緯26度 29分,北抵北緯28度30分,南北全長約222公里。西自東徑115度35分,東迄東徑117度18 分。東西寬約169公里。撫州市屬中業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結冰期短,無霜期長,四期分明,全市年平 均氣溫17度。撫州市河流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主要特點是水系完整、河道密布,溪流不斷,水面廣闊,水流量大, 含沙量少,水能資源豐富,撫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全市資源豐富,全市土地面積2822.54萬畝,人均土地9.28畝。高於全省均土地水平。是投資者好地方。
㈧ 江西萬安是個啥樣的地方
萬安概況
萬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萬安於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設萬安鎮,宋熙寧四年(1071年)改鎮置縣,縣治芙蓉鎮。自宋代至清同治十二年,全縣有進士132人,舉人470人。宋、元、明、清縣人所撰著作80部,還有大量民間文學。建國以來,著名國畫家梁書創作的《井岡山全圖》和《萬山紅遍》在海內外展覽。萬安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28年的「萬安暴動」,誕生了江西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自井岡山斗爭到全國解放,全縣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達5002人。萬安是康克清、江西「三傑」之一曾天宇烈士的故鄉,養育了原空軍政委王輝球、原炮兵司令員匡裕民、原裝甲兵政委鍾漢華等7位開國將軍。
萬安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年平均氣溫18.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383.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8天,溫和多雨,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特徵,有利於發展亞熱帶農業生產,有利於秋播作物安全越冬。全縣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辛棄疾、文天祥、楊萬里,蘇軾、解縉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形成了豐富的十八灘旅遊文化。
萬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105國道、贛江水道和贛粵高速公路成「川」字形縱貫縣境。已開辟縣城至省內大部分城市和廣東、福建兩省主要城市的陸路客運線路。萬安水能資源充沛,電力充足。裝機容量5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億千瓦時的萬安水電站,為江西省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是江西電力南北交換的樞紐。全縣地方小水電供發電總裝容量11340千瓦,年均發電量3500萬千瓦時,兩座裝機1萬千瓦的水電站正在興建中,全縣電網覆蓋率為100%。全縣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訊網路覆蓋率100%。
萬安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林地214.3萬畝,活木林蓄積量355萬立方米,立竹2779萬根。有耕地33萬畝,山地333.7萬畝。境內水系發達,贛江由南向北縱貫全縣90公里,可養殖水面16.5萬畝,網攔、壩攔、網箱養魚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是萬安庫區水面面積達13.5萬畝,已被確定為江西無公害農產品養殖基地。盛產稻米、生豬、竹木、水果、水產品等,是全省商品豬生產重點縣和國家優質稻生產基地縣。被譽為「萬安雙紅」的玻璃紅鯉魚、金絲小紅棗分別獲得全國水產品展銷會優質水產品獎和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優秀產品獎。萬安臍橙遠近聞名,「贛泉」牌萬安臍橙獲准使用「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志」,為吉安市第一個獲准使用國家綠標的水果品牌,獲2001年全省橙類評比銀獎;萬安「贛泉」牌水產長吻魚危、玻璃紅鋰魚、鱅魚獲准使用「國家AA級綠色食品標志」;萬安庫區水產基地、萬安生態水產科技園被評為全省「有機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萬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煤、鎢、鉬、鐵、金、瓷土、稀土、石灰石、水晶石等30多種礦產資源。
萬安經濟發展,政治社會穩定。萬安縣推進「三化」進程,已建成優質稻、果業、生豬、特種水產、花生等十大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開成了糧食、水產、水果、生豬、林業等支柱產業,特別是水產、水果兩大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工業經濟迅速壯大,全縣現有工業企業140多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水晶電子、化工、造紙、機械、建材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鎢鉬、電子、水晶、稀土金屬製品、鍋爐、水泥、化肥、啤酒等。縣工業園佔地3000畝,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優質,已成為萬安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平台。
㈨ 江西贛州和寧都是窮縣嗎是平原丘陵還是山區
不是,贛州市為設區市,於都縣為國家級貧困縣。贛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於都縣以丘陵、山地為主。
一、贛州
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設區市。
贛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其中丘陵面積24053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61%;贛州市山地總面積8620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21.89%;兼有50個大小不等的紅壤盆地,面積6706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的17%。
贛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諸廣山及南嶺的九連山、大庾嶺等,眾多的山脈及其餘脈,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勢。贛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間,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
二、贛州市寧都縣
屬於國家級貧困縣。寧都是江西省贛州市轄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縣。地處贛江正源貢水上游,東鄰撫州市廣昌縣和石城縣,南連瑞金市、西接於都縣、興國縣及永豐縣,北毗樂安縣、宜黃縣,東北倚南豐縣。
總面積4053.16平方千米,居江西省第三、贛州市第一,現轄24個鄉鎮,2016年戶籍總人口83萬人。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羅霄山特困片區縣。
(9)江西漢氏貴金屬招聘擴展閱讀:
關於江西省國家級貧困縣
共五個,分別為寧都縣、於都縣、興國縣、鄱陽縣、修水縣。
關於贛州市所獲榮譽
1、贛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百強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擁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
2、贛州鎢與稀土資源豐富,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示範區、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贛州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都市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贛州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都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級貧困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