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國進口關稅下降對該國匯率變動的影響
進口關稅下降--進口物品增多--購買外幣增多--外幣需求增加--匯率變小(本國購買外幣)
可以想像為美國,老是購買國外產品,導致本國貨幣貶值~~
Ⅱ 出口多,進口少,對外匯儲備有什麼影響
外匯儲備增加
Ⅲ 請詳細分析外匯匯率下降對進出口的影響
如進口需求彈性很小或根本無彈性,則匯率貶值使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但進口量會下降很少或根本不下降。所以只有在進口需求彈性至少大於零的情況下,貶值匯率才可以使進口量減小。
如果進口供給彈性不大,進口供給就不可能隨進口商品價格上升而增多,從而使進口規模下降幅度較大。進口供給彈性大小也是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如出口國的生產能力,出口產品的結構及其與國內資源稟賦的吻合程度,資源流動速度和資源配置機制,降低產品成本的措施等。
進口供給彈性大,進口供給會隨著進口商品價格(對出口國來講,即出口商品的價格)的上升而增多,從而使進口規模下降幅度較小,有時甚至維持原來的規模。
(3)進口減少對外匯的影響擴展閱讀:
一國匯率貶值,一般情況是會引起出口商品數量增加。因為本幣貶值意味著用外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下跌,從而使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提高,這可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導致出口增多。但受其它相關因素的影響,匯率貶值對出口的作用則會呈現出一種復雜狀態。
當出口需求彈性大時,匯率貶值會使出口增多很多,但在出口需求彈性很小(如遠遠小於1)或無彈性的情況下,即使出口商品用於外幣表示的價格下跌很多,其數量增加很少甚至不增加。而出口需求彈性的大小又取決於很多因素。
Ⅳ 降低關稅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
降低關稅會促進進口,進口商品自然而然要用到外匯儲備。所以降低關稅會使外匯儲備減少。不過具體要看降低關稅的力度。
Ⅳ 匯率變化對進出口的影響、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匯率上升,貨幣升值,導致出口品相對價格上升,進口品價格相對下降,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出口減少,外幣流入減少;進口增加,外幣流出增加。最終外匯儲備減少。
反之亦然。
Ⅵ 外幣貶值對進出口的影響
在國際金融中「一國若對外幣實行貶值」和「外匯貶值」都表示本幣貶值,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樣。
①本幣貶值對進出口收入有影響。一國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②本幣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也有影響。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那麼人們將會把資金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
貨幣貶值要起到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必須有閑置資源的存在,只有存在閑置資源時,貶值後閑置資源流入出口,產品生產部門,出口才能擴大。其次,出口擴張引起國民收入增長,貶值才能最終改善國際收支,並且,邊際吸收傾向應小於100%,貶值時增加的國民收入才會大於總吸收,國際收支才能改善。吸收分析法還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搭配方案來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如存在閑置資源,採用貨幣貶值政策與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搭配,如不存在閑置資源,則採用貨幣貶值政策與緊縮性財政貨幣政策搭配,用貨幣貶值的辦法來改善國際收支。
吸收分析法的原理告訴我們,閑置資源的存在是貨幣貶值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的重要條件,但分析近幾年匯率貶值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的實際狀況,資本短缺的「瓶頸」效應是導致貨幣貶值國際收支效應失靈的重要原因。盡管金融危機中,伴隨匯率下跌,導致生產衰退形成工人失業,但與匯率下跌同時出現的是大量資本外流,勞動力資源閑置與資本短缺同時並存,資本的短缺限制了閑置資源的利用,形不成新的生產能力來增加國民收入,同時,本應緊縮由消費與投資形成的總吸收卻難以縮減,很難保證邊際吸收傾向小於100%,因此,盡管貨幣貶值,也改善不了國際收支狀況。
Ⅶ 外匯儲備減少說明什麼
據介紹,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那麼,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原因是什麼?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有哪些?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國外匯儲備數據,規模為3.05萬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最近幾個月,中國外匯儲備一直都在降降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不少人都去把人民幣兌換為美元謀求升值。而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的外儲從2000年開始「野蠻生長」,從1600多億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其中,2014年6月最高,達39932.13億美元。
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匯儲備下降有三個原因
第一:和全球總體局勢有很大關系。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走強非美貨幣集體大幅回落,人民幣也在影響范圍內。特殊性在於人民幣處於國際化的過渡階段,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拋盤,所以央行必須要動用外儲去穩定人民幣匯率。
第二:和出口的貿易順差有關。由於受到全球消費疲軟的影響,出口創匯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匯儲備增加量在縮減。
第三:國家支持人民幣「走出去」政策,如「一帶一路」,使得我們對外投資的結算用人民幣而比較少用美金,美元儲備自然就會下降。
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外儲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2014年外儲將近4萬億美元時,大家討論的是外匯儲備「太多了」;現在將要臨界3萬億美元,是對過去擔憂的改變,這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因為人民幣貶值,所以恐慌性比較大,大家覺得負效應比較凸出。
如果從教科書的角度去看,一般一個國家能夠應付3-6個月進口的需要、償還外債的需要,那麼外儲就夠了。但現在的經濟規模和金融市場規模,都跟傳統教科書時代完全不一樣了。流動過剩的局面是歷史新變局。
但很難說破3萬億美元就是驚險的,很難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場環境,破3萬億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直線下降的情況會被打破,在一定時間內會有所改變。2017年將繼續有增也有降,也會有新的情況出現。
Ⅷ 外匯減少會影響國家發嗎
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而是有利有弊的,具體如下:
負面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 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高額的外匯儲備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8.引致流動性過剩高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太大問題。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Ⅸ 匯率的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是利於進口還是出口
影響進口和出口量的匯率因素主要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的匯率,通常以1美元兌人民幣來表示,目前是1美元兌換6.28元人民幣。以此為例,當匯率下降時(比如1=6.25),也就是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這時對進口有利,而對出口不利。反之,在匯率上升時,也就是人民幣貶值,則對進口不利,而對出口有利。